政治学与国际关系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查看: 134|回复: 1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两岸一甲子”的共识与争议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0-2-4 19:10:25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 陈一新(台北)
  “两岸一甲子”研讨会前两天轰轰烈烈举行,有共识,也有分歧。大陆学者与专家“大军压境”,的确为两岸政治谈判气氛的暖身造成一定的宣传效果,但是两岸要展开政治对话与谈判,仍有一段不算短的路程。
  研讨会中出现的一些共识至少有三点。首先就是新两岸关系正加速形成,在两岸不断建立信心、积累共识之后,两岸关系的新格局迟早将形成。
  其次,大陆方面指出,和平协议只是阶段性的协议,不是终极的协议,台湾方面也多认为这种提法是符合现实的。事实上,在绿营反对阶段性和平协议的情况下,任何以统一为目标的和平协议在台湾社会都是不成熟的。
  第三,大陆方面认为,两岸政治谈判要先易后难,从研究探讨开始,渐进到共识,不能操之过急。对此,大多数台湾学者也多能认同。问题在于,虽然两岸谈判讲究互动互惠,但中国大陆大,台湾小,北京若不率先释出诚意与多方施放善意,恐怕台湾人民很难感受到大陆的诚意与善意。
  尽管两岸已有一些共识,但如果双方在以下一些争议议题上只见机锋,或是相持不下,恐怕只会延宕两岸政治对话与谈判的时机。
  第一,大陆方面主张只有在两岸关系和平发展,坚持“一个中国”和有效遏止台独的基础上,台湾参与国际活动的问题才能解决。他们表示,“一个中国”已是国际社会的共识,台湾若采对抗政策是没有出路的,台湾接受“一中”现实,不会有损失,可以得到更多空间。显然,他们还不懂台湾人民的心。台湾人民固然希望北京协助台北扩大参与国际活动,但如果代价是接受北京版本的“一个中国”原则,则恐怕只有说“不”。
  第二,大陆学者与专家多认为,无论是谈两岸政治定位、结束敌对状态、军事互信机制,还是和平协议,都不能离开“一个中国”原则。如果他们认为异口同声强调“一个中国”,会有助于两岸政治谈判在北京的意志下进行,那就大错特错。难道他们忘了胡Jintao曾经说过“勿强加己意于对方”吗?
台北不要“城下之盟”
  胡Jintao曾公开宣示,“九二共识”是两岸复谈的关键。惟从台北看来,北京自“胡六点”后已不再提“九二共识”,更不提“一中各表”。对此,大陆学者矢口否认,指出他们仍然尊重“九二共识”。问题是,如果大陆学者与专家在这两天会议“心口如一”地只提“九二共识”,两岸学者与专家会为这个问题吵成一团吗?
  在过去两岸长期争夺中国代表权的岁月中,台北的确曾主张“一个中国”,但是却与北京主张的“一个中国”迥然不同:前者指的是+++国,后者指的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北京如果想混为一谈,就是有意吃台北豆腐,既没善意,更没诚意。
  第三,大陆学者与专家认为,美国是导致两岸分隔一甲子最重要的外部原因,并强调两岸事务不容外国势力插手。问题是,不论华府动机为何,大多数台湾人民可能对美国这个“外部原因”还是感念的。因为没有美国的干预,台湾可能早就被大陆“解放”,台湾人民遭到血洗,两岸学者与专家这两天也就没有机会共聚一堂,开“两岸一甲子”研讨会了。更何况,在江**与胡Jintao主政期间,北京都曾透过华盛顿影响台北。从这个角度来看,“外部原因”有时也是有其价值的。
  第四,大陆方面既反对美国对台军售,也不赞成台湾向外国采购武器。问题是,只有美国继续对台军售,台湾才有信心与大陆谈判,否则在没有自卫的情况下,台北与北京的任何政治协议,岂不在台湾社会被认为是“城下之盟”?
  最后,从以上的讨论来看,两岸的争议主要来自不同的政治体制。在台湾,政府设定国家政策的议程,但民意决定大多数政策的方向。强大的民意常使内阁在施政上摇摆不定或瞻前顾后,而官员也经常面临解职的压力,这不是生活在威权体制的大陆学者与专家所能想象的。台湾的民主不仅是一个价值体系,也是一种生活方式,更是一个过程,这使得任何台湾领导人都不会、不愿、也不敢向它挑战,只因为他们自己就是台湾民主的一部分。
  从这个角度来看,生活在不同政治制度下的两岸学者与专家还需要一段时间相互调整。
作者是台湾淡江大学美洲研究所教授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微信微信
收藏收藏 转播转播 分享分享 分享淘帖
2#
发表于 2010-2-4 19:10:28 | 只看该作者
台湾人民要的是“安静、富裕”的生活!!!而不是在“国际空间”上“呼风唤雨”!!!台湾政客“强奸”民意,这是人类史上最大的“灾难”!!!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小黑屋|中国海外利益研究网|政治学与国际关系论坛 ( 京ICP备12023743号  

GMT+8, 2025-7-22 18:37 , Processed in 0.078125 second(s), 29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