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学与国际关系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查看: 125|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評析日本眾議院大選對政局及東亞區域之影響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0-2-4 16:41:33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一、前言
正如各項選前民調所預測,執政超過半世紀、幾乎沒有中斷的自民黨(Liberal Democratic Party,LDP),在此次眾議院選舉中慘敗,只獲得119席。在野的民主黨(Democratic Party of Japan,DPJ)以308席次,篤定成為執政黨,其黨魁鳩山由紀夫(Yukio Hatoyama)也將於本月中被推選為新日本首相。

綜合外界分析自民黨落敗的原因,與日本經濟疲弱、失業率高與領導層太弱等因素有關。雖然自民黨在前首相小泉純一郎的改革口號之下,於2005年眾議院選舉獲得壓倒性勝利,但小泉政府的經濟改革政策卻導致貧富差距擴大,許多中產階級一夕之間突然失去所有。因此,這次選舉可說是選民對過去信賴的政經體制,所做的不信任投票。

此次投票率近7成,是自從1993年選舉制度改革以來的新高。普遍認為,高投票率是民心思變的選民,以行動表達對自民黨長期「世家政治、派閥分贓、官僚體制」的不滿。

此次的選舉可說是日本第一次歷經真正的政權交替。若說是選民支持民主黨的改革口號,無寧說是選民厭惡自民黨的結果,許多投給民主黨的選民仍對其執政能力存疑,這將是民主黨政府的嚴峻考驗。

這是日本前所未有的變局,加上民主黨企圖改變自民黨過去的各項政策,不但衝擊日本的政黨政治,更牽涉到日本的對外關係,值得我方詳加關注。

二、日本國內政治的分析
民主黨成為日本自二次大戰以來,首度非自民黨組閣的單一政黨,其歷史意義當然非同小可。有些觀察家甚至認為,日本將進入民主黨對抗自民黨的兩黨政治。不過,未來幾年的日本政治發展仍處於撲朔迷離的階段,原因如下:

1. 自民黨大敗,黨魁麻生太郎已於8月31日辭去總裁一職,該黨已陷入群龍無首的亂局。各派閥勢力消長、黨內是否走向改革、甚至是***,仍有待觀察,目前為止無人能預測自民黨的未來。

2. 由於民主黨未有執政經驗,初期仍有賴官僚體系的協助。然而,該黨競選口號之一,就是強調「政治家負完全的政治責任」。也就是說,民主黨計畫讓當前主導政府決策的文官體系退居第二線,由內閣擁有政策制定的最後決策權,以便更切合民意。但這樣重大的轉變能否得到文官體系的支持,仍是未知數。因此,內閣與文官體系的磨合結果,將是民主黨政府成敗的關鍵因素。

3. 自1955年以來,日本政府的各項政策長期為「政界、財閥、官僚」鐵三角所主導,日本國人早習以為常。但是這二十年來的經濟低迷及官員的故步自封,整個政府體系面對國際環境大改變而無法及時調整,導致人民對重建日本經濟力量的鐵三角失去信心。然而,在民眾仍對民主黨的能力存疑之下,新政府能否適切回應保守社會對福利政策的需求,並減少來自財閥及官僚的壓力,也是觀察日本政治走向的重點。

4. 雖然民主黨誓言大幅增加福利支出、調降中小企業稅率、提高最低薪資,並減少碳排放量等,並於選前承諾削減官僚薪資與公共建設。但專家指出,這些龐大支出將會是民主黨的沈重負擔;且能否兌現這些政見,將衝擊民眾對新政府的信任。

三、日本對外關係
為了突顯與自民黨的不同,民主黨早於競選期間,就高舉「疏美親亞」口號,希冀調整日本自二次大戰以來以美國為中心的外交政策。鳩山由紀夫本人還曾在國際媒體發表文章,批評日本在美國主導的「全球化市場基本教派」的衝擊下,人性尊嚴已蕩然無存。他並認為,全球化將走向終結,世界將從單極走向多極體系,因此亞洲各國應該齊力合作,籌組「東亞共同體」,以因應世局變化。

然而,缺乏涉外經驗的民主黨,能否挑戰外交文官體系長期掌握的外交決策權,進而實質改變日本行之有年的對外政策,仍受廣泛質疑,理由如下:

1. 民主黨外交政見首要突破的目標,就是重新審思美日關係,爭取與美國的平等地位。鳩山本人也承認,「美日安保條約」仍是日本外交政策的基石,且民主黨政府也願意繼續遵守兩國軍事同盟關係。但是他認為,日本不應該是美國的從屬,日本應該有更大的外交自主權,包括日本參與國際組織、特別是成為聯合國常任理事國乙事,以及拓展與亞洲各國關係等方面,日本都應當有更多發言權。鳩山同意美國在亞洲的軍力部署有助於區域穩定,但不希望其政經勢力過度介入亞洲事務。鳩山的外交智囊寺島實郎就說,「日本希望能發揮促使美國變為『參與亞洲事務的美國』的巨大作用。因此,初上台的民主黨政府如何與美國界定兩國的合作關係,例如日本是否繼續自衛隊在印度洋的加油支援行動,也將決定鳩山內閣在外交政策上,能否有所突破。

2. 鳩山坦承中國大陸政經實力的興起,也影響日本對外政策的選擇。他說,日本歡迎中國大陸的經濟發展,但也希望北京能負起降低亞洲各國對其軍事威脅疑慮的責任。民主黨幹事長剛田克也表示,民主黨將致力於與「中國大陸領導人建立牢固的信賴關係」,也將繼續維持兩國的「戰略互惠」關係。中國大陸日本研究學者也說,即使民主黨與自民黨的外交策略不同,但兩者基本上仍同屬保守政黨。民主黨雖然一再強調「亞洲優先」的外交原則,但缺乏外交人才的新政府,很難突破國際社會現有的外交框架。

3. 民主黨也提倡建立一個歐洲聯盟模式的「東亞共同體」,納入南韓、台灣、香港、東南亞國協和中國大陸,進行區域整合,消弭政治爭議,包括領土和軍事等。然而,這項多邊合作機制的提議,無非正面挑戰美國在亞洲所推動的雙邊外交政策,能否獲得華盛頓的認同,是主要關鍵。再者,亞洲各國對於日本在二次大戰採行殘忍的殖民侵略仍記憶猶新;加上日本政府從未對其暴行,正式向亞洲各國道歉,且過去歷任首相仍有到供奉二次大戰戰犯的靖國神社參拜的紀錄。種種不堪的戰爭歷史仍主導日本與亞洲國家的關係,因此在這些歷史問題尚未解決之前,建立東亞共同體的提議,根本不切實際。

四、我國因應之道
對日關係是我國外交關係重要的一環,當然也有衝突的一面,例如釣魚台群島的歸屬問題。自馬英九總統上任以來,即與東京達成默契,暫時擱置主權爭議,單純針對漁權問題進行兩國談判。本次大選,許多「日華懇親會」的成員紛紛落選,勢必牽動與我國的友好關係。

1. 過去我國對日外交工作側重於自民黨的人際網絡,現今應加強與民主黨的聯繫,特別是過去與我關係良好的前黨魁小澤一郎。許多國內外觀察家皆認為,他將在新政府中,扮演決定性的角色,被稱為「新政權影武者」。他在民主黨的地位無人能比,其影響力將深及新政府的每一角落。而民主黨也與民進黨關係相當友好,值得我方加強這方面的工作。

2. 馬總統在擔任台北市長期間,曾兩度赴日訪問,皆曾受到鳩山由紀夫本人親自接待。其重要智囊寺島實郎選前曾造訪台灣,並獲馬總統親自接見。我應維持該密切管道,並責成駐日高層代表親自負責該聯繫工作,確保日方能迅速且準確獲知馬總統的政策,以示我國重視雙邊關係。

3. 日本的外交政策在過去的外交文官體系主導下,相當僵化,與我國的關係一直以不得罪北京為前提。如今民主黨有意改變官僚主導政策的模式,改以民選的政務官直接有最後決策權。我國學者認為,這樣的改變,外交政策將更貼近民意,也可能更有彈性,因此呼籲馬政府應即早準備,因應全新的民主黨政府。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微信微信
收藏收藏 转播转播 分享分享 分享淘帖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小黑屋|中国海外利益研究网|政治学与国际关系论坛 ( 京ICP备12023743号  

GMT+8, 2025-4-16 18:12 , Processed in 0.093750 second(s), 28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