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台湾一位县级文化局长,被县议员质询时问到何以该局人员去大陆次数那么多次?议员追问台湾和大陆是什么关系?这位局长答称台湾和大陆是一国两制关系。这位局长可能根本是言者无心,议员听到「一国两制」 四字,突然如获至宝,抓住了给官员戴红帽子千载难逢的时机。对于逢中必反的一批人,「一国两制」四个字,就像一把利刃似的,刺痛了他们最敏感的神经,议员当场逼迫文化局长认错。媒体报道,绿营议员愤怒的要求这位局长马上离开议场,并怀疑她的「国家忠诚」。这位文化局长不断鞠躬道歉,副县长也承诺会将本案交由政风室查办,好不容易才平息这起风波。
台湾不是一个言论自由的地方吗?纵使这位文化局长说台湾与大陆「一国两制」,犯了十恶不赦之罪,议员纵使当场开公审大会,也要给当事人申辩的机会,让这位局长讲出一番道理,再下定论不迟。尤其离谱的,副县长为了息事宁人,竟然把说「一国两制」的文化局长,无限上纲到涉及「政风」问题,涉及「国家忠诚」问题,要政风室介入查办,这实在太荒腔走板,难不成讲「一国两制」等同贪污重刑犯?讲「一国两制」与「国家忠诚」有何相干呢?这位局长真要背叛台湾,还会傻到当众背叛吗?议员真是饱食终日,无所事事,显然没去参加南部救灾,不够爱台湾!
马英九去年上台时,声明主张「不统、不独、不武」,政治体制上,台湾和大陆现阶段当然谈不上「一国两制」。但是,在某种文化意含上,两岸这种「一国两制」现象,已是人所共见的事实。两岸交流之后,人们对这种「一国两制」现象,早已司空见惯。凡是去过大陆的台湾朋友,来过台湾的大陆朋友,心里都有类似的感受,有什么大惊小怪的呢?
一个文化局长如果从文化的角度,说台湾和大陆存在着「一国两制」的现象,他也是在陈述事实,并没有什么政治意含。举一个最简单的例子,同样是中国字,大陆使用简笔字,台湾使用繁体字,这难道不是一国两制吗?一种国字,两种写法,难道不是「一国两制」?
再举一例,台湾百姓到全球各地旅行,或者去外国念书,都有语言障碍,都要先学习该国语文才行。惟独大陆,不论是台湾游客去旅游,台湾学生去念书,台商上大陆经商考察,都不必再学习语文,两岸语文大体上是互通的。大陆的普通话,和台湾的国语,相差无几,不过是若干语汇略有差异而已,沟通完全无障碍,这难道不又是「一国两制」的明例吗?两岸语言文字的无障碍,印证了两岸在文化上根本已经从「一国两制」,过渡到「一国一制」阶段。
再举第三个例子,同样是中国近代史,两边各有不同的说法版本,一套国史,两套说法,这不也是「一国两制」吗?
再譬如,不论是台湾朋友去大陆,或者大陆朋友到台湾,两边的海关基本上是看台胞证和大陆人民旅行证,而不看护照,盖出入境印章,也是盖在台胞证或者大陆人民旅行证上,而不是盖在护照上。这与对待外国人士的方式截然不同,这也充份说明两边基本上都把两岸人民当成「自家人」看待,而不是看成「外国人」。从旅行证件的行政程序看来,两岸彼此何尝不是已实质默认了「一国两制」吗?
更进一步,两岸有更多的例证,说明有许多地方是「一国一制」的。比方说,台北故宫博物院里摆放的历史文物,和北京故宫博物院展出的历史文物,就是「一国一制」,两家故宫博物院,存放和展出的,都是中华民族五千年来我们历代祖宗遗留下来的无上瑰宝。在文物方面,两岸不但是「一国一制」,还「一国两院」呢!
此外,台湾拜妈祖、关公,大陆东南沿海也拜这些神明,不也是「一国一制」?
假如,这位文化局长是要去大陆考察文化上各种的「一国两制」、「一国一制」现象,请问他如果在议会讲了一句「一国两制」,他到底犯了什么错?这位文化局长又没说两岸政治上已经「统一」了,议员到底在穷紧张个什么劲?这位局长如果是为了弥平两岸之间的误解,增进两岸人民的相互了解,在两岸的鸿沟上,搭建一座桥梁,让两边减少磨擦,增进互信,这位文化局长何错之有?
从文化的角度看两岸,从旅游*政程序的角度看两岸,确实在许多地方存在着各种「一国两制」,甚至「一国一制」的现象。假使议员硬要用政治意识型态诠释文化局长这番话,当然是鸡同鸭讲,牛头不对马嘴了。
如果议员诸公们,你们那么畏惧「一国两制」,听到「一国两制」四字就会头皮发麻,全身痉挛,你们尽可在议会立一套法案,今后不准人民讲「一国两制」四字,讲「一国两制」四字就是违法,就要送法办,和陈水扁关在一块。更为根本之计,请议员甘脆发挥你们巨大的政治力量,把两岸所有的「一国两制」、「一国一制」现象,全部彻底解决。什么繁体字、简体字、台胞证、大陆人民旅行证、国语、普通话……所有文化上「一国两制」、「一国一制」的产物,请台北县议员赶紧立法,赶紧用魔术棒,把这些「一国两制」、「一国一制」的产物,全部变不见!快变!快一点,伟大的绿营议员们!台湾就靠你们拯救了!
文章结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