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学与国际关系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查看: 147|回复: 8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台湾超级网友猛文:台湾人民一错再错 真是完蛋了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0-2-4 14:56:00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八八水灾」的灾难大到这个程度已经不再是一个民生事件或经济事件,而是已经上升到一个重大的政治事件。「马刘政府」的迟钝与无能再把这个政治事件演变成政治风暴。 YST 将从多个角度评论台湾的「八八水灾」。 (一)台湾的台风是灾害吗? 大家都知道台湾有两大天灾,一个是地震,一个是台风。地震是百分之百的灾害,一丁点好处都没有。

台风虽然是灾害,但不是百分之百,它为台湾带来的雨水是非常珍贵的。尤其台湾的南部平时降雨恨少,河床经常是干枯的,全靠台风带来的雨水滋润这块土地和养活上面的生命。若是没有台风,台湾这个小岛绝不可能养活两千三百万人民。换言之,我们不能没有台风,台风对台湾其实是件好事,我们要懂得感恩并且学习如何与台风共存。 台风是台湾每年发生的自然现象,我们要用欢欣鼓舞的态度去迎接它们,迎接它为我们带来的珍贵礼物 - 水。这是台湾一等一的大事,比新竹科学园区还重要。台湾的问题是:我们是否知道如何控制这些宝贵的雨水? 控制这些宝贵的雨水绝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但是说难也不难,比中国的西部大开发寻找水源容易多了。

台湾南北长、东西窄,东西最宽处也不到 160公里,中央山脉超过三千公尺,河流都是东西向,你想想,在短短几十公里的距离海拔上升超过三千米,这水流能不湍急吗?再多的雨水,哗哗哗带着泥沙一下子就流走了。台湾人民吃什么?喝什么?用什么? 台湾要治水就是把台风带来的雨水一段一段堵住起来,慢慢降低高度和水流速度,让雨水慢慢流、让人民和生物慢慢享用。所以修筑水坝和水库是必须的,也是台湾治水唯一的方法。但是南部的人,譬如美浓,他们用环保做理由反对修美浓水库。南部那些乡下人懂个屁,口口声声环保全是胡说八道,他们真正的理由是给的钱不够,拼命敲诈政府,十足的刁民。政府要拿出魄力来,那?由得着老百姓拿环保来阻挡政府修筑水库。 想想中国的西部是多么干旱,如果有台风带来雨水真是高兴死了,什么艰难困苦的水坝都修建出来了。 「八八水灾」说到底就是台湾人民没有知识,口口声声说环保,其实他们不知道建水库、保护森林、用储水库降低水流速度来变害为益,这才是真正的环保。若是放任自然什么都不做一定每年都发生灾害,程度大小不同而已。

(二)小林村的灭顶之灾与曾文水库越域引水的疑虑 在各种新闻报导中我们看到许多人指责政府修建曾文水库的越域引水隧道工程,认为这项工程是造成土石流掩埋小林村的元凶。名嘴们多次在电视上讨论这事,读者也一定在电视上看到一位小林村的受灾妇女在马英九面前痛哭流涕地陈情,说工程人员天天用炸药炸山、松动了泥土,而且这个隧道通过不止一个断层,政府百亿元伤天害理的大工程导致小林村的灭村,数百村民被活埋,政府政策杀人比陈进兴还厉害....。妇人说得慷慨激昂、声泪俱下,马英九呆呆的不知如何回话,他也不敢回话。

YST 就用这个做例子来来支持(一)中的论点。 1. 曾文水库的越域引水工程 台湾南部有一个曾文水库,是台湾最大的储水库,它的水灌溉了嘉南平原,使嘉南平原成为台湾最富饶的农业区。但是由于雨量的关系,曾文水库蓄水无法满库。 在曾文溪的南部有一条大河叫高屏溪。高屏溪有两条支流非常靠近曾文水库,一条叫荖浓溪,一条叫旗山溪(又名楠梓仙溪)。

曾文水库的越域引水工程就是开凿隧道把这两条河的水引到曾文水库,见下图。 上面这个图非常清楚,这项工程建东西两条隧道。东隧道全长9630米,把荖浓溪的水引到旗山溪;西隧道全长4339米,把旗山溪的水引到草兰溪。草兰溪的水本来就是流入曾文溪和曾文水库的。所有的隧道有1/700的坡度(每七百公尺降低一公尺),所以是自然流动,不需要人工抽水设备。 读者不要问 YST为什么不在荖浓溪和旗山溪建水库而要把水用隧道引到曾文水库。这不是讨论重点,重点是把荖浓溪和旗山溪多余的水蓄起来。 上面这张空照图把曾文水库越域引水的位置和「八八水灾」的受灾区都标示出来了,大家可以清楚地看到他们的相关位置。桃源、三民(那玛夏乡)、甲仙、宝来都是重灾区。可惜小林村没有标示,它应该在旗山溪边(东侧)、甲仙与三民的中间(大约正中间)、距离引水隧道11公里处。

2. 小林村遭土石流掩埋 上面这张图溪水流的方向是从右上(那玛夏乡)到左下(甲仙乡)。图中显示小林村土石流的主凶是献肚山的崩溃。 上面这张图有三个重点: 1.十号桥有堰塞湖崩溃造成土石流; 2.献肚山崩溃造成土石流; 3.水利署喊冤,说他们开挖隧道的废土石是堆集在小林村的下游(图中指示处),与上游的堰塞湖无关。 上面这张图有四个重点:
1.小林村在图的右上方,房舍还可以看到,这时候还没有完全被土石流淹没;

2.楠梓仙溪在图的下方,水流的方向是从左下到右上;

3.左上方流下来的就是献肚山崩溃的土石流,也就是图05的红箭头所指示的方向; 4.我们看得很清楚,楠梓仙溪边的那些树都是槟榔树,毫无疑问它们是表面水土流失的元凶。

3. YST 的评论 YST 曾经和一位非常资深的水利工程师有过长谈,这位工程师年轻时在荖浓溪有长期工作的经验,非常了解当地的地质和气候,他的专长就包括水文勘查。

YST 把我们谈话的内容总结如下:
1.不管用什么方式,台湾必须进行蓄水的水利工程才能减少灾害;
2.利用爆破的方式开凿隧道不可能造成土质松动而引发土石流;
3.台湾到处都是断层,他也非常清楚曾文水库的越域引水隧道附近有断层,但是这与土石流无关;
4.造成土石流的原因完全是表面土壤没有得到保护,胡乱开垦山坡地来种菜和种槟榔树才是最直接的原因。 所以小林村的灾民固然可怜,但是在马英九面前哭诉陈情的妇人是无知的,她说的话完全没有科学依据,小林村村民大量种植槟榔树才是需要检讨的地方。但是马英九救灾不力和救灾无能已经使他失去反驳的机会和立场。

严重的是,如果我们任由无知百姓做情绪上的痛哭陈情和媒体又趁机鼓噪,然后政府迫于舆论压力就停止正当的工程、再对灾民的损失给予国家赔偿,这是不对的。国家的正常运行在民粹的操纵下会全面受阻,一旦乱了套则国将不国。 图05告诉我们小林村的面积大约是1.2公里长、0.5公里宽;图02告诉我们西隧道只开凿了一公里。读者想想,引水隧道的横截面能有多大?直径不可能超过四公尺。 四公尺直径、一公里长的土石能淹没1.2公里长、0.5公里宽的小林村达五层楼这么深吗?当然不可能,简单的算术告诉我们那点土石铺在小林村还不到四公分高。淹没小林村的主要凶手绝不是来自楠梓仙溪的上游,我们可以确定是献肚山的山崩。 献肚山为什么会山崩?资深水利工程师和水文专家说这绝不可能是11公里外炸隧道造成的,而是献肚山的水土保持出了问题。献肚山的水土保持小林村的村民和地方乡长应该最清楚了。问他们有没有滥垦?有没有在山坡地种菜或种槟榔树? 小林村村民对曾文水库越域引水工程的哭诉与控告是无理取闹和没有科学根据的妇人之见。

(三)「马刘政府」的迟钝与无能 媒体对「马刘政府」在「八八水灾」处理的不当大肆挞伐已经说得太多了,YST 不想加入这些攻击,尤其批评官员的私生活(譬如理发、吃大餐之类)不是本市的风格。本文的重点是在分析事情的原委。 但是不管怎么说,「八八水灾」从单纯的一个天灾演变成今天的政治风暴,「马刘政府」的处置失当是确定的。每个人指责「马刘政府」的观点和内容都不同,但是罪名都一样,那就是迟钝与无能。

「马刘政府」真的迟钝与无能吗? YST 的回答是:「马刘政府」的确是迟钝与无能,而且在程度上超出我的想象。 在继续论述解决方法之前,这个问题必须先清楚回答。
1. 「马刘政府」的迟钝 这个问题很容易解释,也很容易证明。当民间救援团体已经在灾区工作多天的时候,政府的救援行动还没有展开,「马刘政府」的迟钝是无法辩驳的。 马英九的中央政府行动迟缓很容易解释,因为他们都是高学历、科班出身的理论家。更何况中央和地方本来就隔层墙,而防灾和救灾应该是地方政府的事,只有在灾情扩大到地方政府无法处理的情形下中央政府才出手相助。 那么地方政府为什么也如此行动迟缓呢? YST 认为一方面地方政府的传统精神改变了,

另一方面「马刘政府」的施政原则加重了官僚气息使地方政府的运作变得呆板。 我们用发放灾民救济金来做例子,解释上面的论述。 「马刘政府」强调依法行政,表面看大公无私很了不起,其实僵化了政府的作业流程,尤其是在灾难发生的时候。 台湾的行政逐渐走向程序化,凡事都有「标准作业程序」,就是所谓的SOP。SOP这玩意儿说好也很好,大家都知道该怎么做;说不好也不好,它把公务员的积极性冲淡了。

尤其「马刘政府」强调依法行政,公务员自动自发的积极性就更淡了,大家不求有功,只求无过。 譬如发放救济金的标准作业程序一定是先造名册,再凭身分证来领取,还要核对无误,最后签名盖章,这钱才能发出去。否则追究责任就有贪污之嫌。 SOP原意是好的,但是实际情况当灾难发生时,灾民逃命的时候很少会携带身分证和户口簿等文件,这标准作业程序如何执行?没有身分证和签名盖章,谁敢把钱发出去?一个芝麻小官赔得起几十万甚至几百万吗?谁愿意为灾民冒丢官坐牢的风险趟这浑水? 昨天的新闻更爆发出另外一种原因,那就是县级单位把救济金扣在手上不发给乡长。要知道发放救济金是一个最能获取民心的行为,台湾的民主就是选票文化,这个 “圣诞老公公”的角色县级单位的首长当然不愿意让给乡长,他要自己分发给灾民为自己未来的选举加分。这道理再简单不过了,但是却苦了乡长背负延迟发放救济金的罪名,弄得乡长在电视面前痛哭。看到没有?这就是西方的民主制度带来的地方选票文化。

突发的和严重的灾情所演变出来的情况不是「标准作业程序」这个死的条文所能规范的,总有人能变出花样从中取利。这就是为什么私人慈善机构发了钱,政府机构有钱也不敢发和发不了。 救援行动也是一样,马英九连紧急动员令都不发布。谁敢抢先出动救灾,如果出意外死了人追究起来谁负责?英雄变狗熊。

2. 「马刘政府」的无能 「马刘政府」的部长级官员个个是高学历,其实连基本常识和基本判断力都没有。YST 举开挖尸首做例子。 灾难最重要的事情就是抢救活人,包括运送受困灾民到安全地点、运输或空投食物饮水药品到受困灾区,而不是去挖受难灾民的尸体。 土石流与地震不同,埋在建筑物底下的人有可能还活着,埋在土石流底下的人一定死了。动用大批士兵,尤其是宝贵的特战部队,在活人还没有救完的黄金时间挖尸首是非常愚蠢的。还要求士兵一面开挖、一面趴在地上闻尸臭更是胡涂和混帐的命令。世上哪有用死人来折磨活人的? 士兵们非常可能因此生病或留下永久的心理创伤,这种牺牲值得吗?下这种命令的领导军官一点大脑都没有,如何带兵打仗? 更可笑的是,小林村的村民要求:活要见人,死要见尸。

这是一个非常可笑又不近人情的混帐要求,但是小林村的人说得振振有词,好像政府欠他们的。于是没有主见的马英九在小林村问身旁的军管(应该是位将领):开挖尸体要多久?军官回答曰:一个星期。马英九说:好,那就七天挖完。 看到没有?一个没有判断力的马英九和没有常识的将军就这样草率决定了这项行政命令。于是后面几天我们就看到大批的人力和物力在小林村开挖尸体。在YST的眼?,这些人力和物力完全浪费了。

YST 给读者看一张小林村灾前和灾后的照片: 图07:小林村同一个地点拍摄的灾前与灾后的比较图。 首先,马英九胡涂,他应该当场拒绝小林村村民的无理要求。小林村的村民有什么资格要求「活要见人,死要见尸」?真是混帐到极点! 其次,YST 没有去现场观察,也不必去现场观察,单凭这张照片就可以判定一个星期绝没有可能开挖完毕。要知道,掩埋小林村的土石流厚度有五层楼房那么高,也就是说大约二十公尺。

即使天气好也不可能七天开挖完毕。 读者见过露天开挖的矿场吗?要开挖一个一平方公里,二十公尺深的坑不是那么简单的,挖出的烂泥和石头如何运输?要堆在那里?卫生工作如何准备? 如果下雨怎么办?处理不好几乎肯定是会死人的。值得吗?如果因为天气或任何原因(譬如跌入深坑、陷入泥浆)导致士兵死亡,怎么办?士兵因救活人而死亡没有话说,但是因开挖尸体而死亡,如何向士兵的父母交待? 一旦开挖,就一定会找到尸体,但是不可能找到所有的尸体。开挖何时停止?如果见不到尸体的村民不依不饶,怎么办?政府做到那个地步才叫公平? 马英九的无能从这件小事就可以看得很清楚。

马英九读书没有读通,所以在非常状况下就会慌乱而胡乱做决定,因为他分不出事情的轻重缓急。为这种人工作会被累死而又死得毫无代价。一个哈佛大学的博士,常识和判断力还不如国中毕业的普通人。 正确的做法是根本不开挖尸体。政府的人力与物力用在尽量寻找有可能还活着的人和安置已经救出的活人。没有找到的人都列为失踪,失踪一个月就列为死亡,国家给予适当的救助金作为安慰(注意,是安慰金不是赔偿金)。政府没有义务开挖灾难现场,更没有义务一定要找到尸体。

YST 以前就判定马英九是一个无能的人,但是没有想到马英九无能到这种地步,常识和判断力之差令人不敢置信。手下的将军也同样无能和没常识。国家交到这种人手上真是完蛋了。

(四)西方的民主制度原本就是一场闹剧 1. 马英九从来不是做总统的料 马英九的仕途,前半部的发迹是靠着蒋经国的赏识与提拔,马英九做得非常好。前半部的扶摇直上是李登辉的任用,马英九的法务部长做得也不错。 但是马英九的能力也仅此而已,他是一个克勤克俭、守本份的人,放在适当的职位他能为社会作出贡献。如果马英九的政治生涯就停在政务官,其实无论对他个人而言或是对社会而言都是很完美的。可惜他想更进一步,做一些他的能力无法负担的事情,这就是马英九仕途的后半部 - 父母官。 做政务官跟做父母官是两回事。马英九是一个做人冷漠、人际关系不好、对社会了解肤浅、对政治变化迟钝的人,完全不是做父母官的料。

马英九当上总统是一个奇迹。 你一定会问:马英九当上总统的奇迹是怎么发生的?答案是:台湾媒体的吹捧。 2. 台湾媒体不是东西 今天最没有资格责骂马英九的就是媒体。马英九仕途的后半部可以说完全是台湾媒体的吹捧推上去的。 让我们回顾过去的二十年,马英九一向是媒体的宠儿。 马英九年轻、漂亮、高学历、会慢跑、会说英语,台湾的记者多半是女人,你想想,马英九能不成为媒体的宠儿吗?不要笑,这是人性,没什么好笑的。就连黄义交都可以迷倒好几个女记者。像周玉蔻这样的女记者在台湾如过江之鲫,马英九能不迷死一大堆吗? 陈水扁站在马英九旁边立刻就被比下去了。所以毫无竞选经验的马英九初试身手就打败了选举场上的诡计多端的陈水扁坐上台北市长的宝座。 选民第一次投票给马英九并没有错,马英九的条件的确比陈水扁好太多。但是马英九的台北市长表现并不好,不过媒体照样吹捧,马英九也照样连任。 马英九的个性不适任父母官,他的能力不足以担当台北市长在他的第二任已经看得很清楚了。这时候台湾媒体仍然继续吹捧马英九,企图把他推上总统的宝座,这就不对了。台湾媒体完全失去作为第四权监督的责任。

你想想,马英九连台北市长都做不好,他怎么能担当总统的大位与重任? 台湾的媒体铺天盖地的吹捧马英九,把马英九推上一个他无法应付的职位,这能怪马英九吗? 今天说风凉话的李艳秋、坏话说尽的黄创夏,当年不都是挺马大将吗?这些人有什么资格责骂马英九?他们为什么不去照照镜子? 台湾媒体记者的素质太差了。 3. 台湾人民一错再错 YST 最厌烦听媒体和政客别有用心地夸奖台湾人民,譬如“台湾人民是最善良的”、“台湾人民眼睛是雪亮的”、“台湾人民是智慧的”....等等,这些全是睁眼说瞎话,因为媒体和政客都是靠人民吃饭的,说这种拍马屁、没有内容、与事实不符的话有甚么意义? 事实上,人民是无知的、愚蠢的、短记忆的、情感用事的、甚至忘恩负义的。这就导致政客们好话说尽但坏事做绝,因为人民太容易被操纵和玩弄了。所有靠群众吃饭的都是如此,媒体记者岂能例外?夸奖人民就是他们玩弄人民的手法之一。 今天东港人被淹得这么惨,说他们活该有点残忍,但是对他们有过多的同情也是多余的。让我们面对现实:这就是他们的人生,东港人必须承受他们投票后的结果。政府是他们选出来的,一再犯错的人民不值得同情。所以东港人埋怨政府是可笑的,因为他们不长记性。 人民是短记忆的。本小节的标题是「台湾人民一错再错」。有没有人要打赌:2012马英九会连任。呵呵呵! 4. 西方的民主制度不是普世价值 人民不但是肤浅的、短视的、更是短记忆的。最严重的是,绝大多数的投票行为是情绪的、不是理智的,这是西方民主制度根深蒂固的缺点,而且是一个致命的缺点。

YST 认得一个会读书又有高学历的女人,学历几乎就是马英九的翻版。马英九在市长任内有一次出国考察,她有幸与马英九共舞了三秒钟(注意,是三秒钟不是三分钟,因为有一长串女人在旁边排队),这就令她一舞难忘成为终生马迷和马的铁票,逢人必眉飞色舞地吹这一段,我看她的老公脸色不太好但是不说话,做她的老公真**不容易。 投票对大多数的人而言并不是一个理性的行为,陈水扁非常“阿莎力”地抬一次黑鲔鱼,东港的老百姓就把票投给了陈水扁,抛弃长年为他们修桥铺路的宋楚瑜。这也是人性。 高学历的妇女也好,低学历的渔民也罢,他们的投票都表现出人性中感性的一面,这非常自然,也不可能改变。但是不要忘了,这种投票就是号称“普世价值”的西方民主制度的基础所在。

你想想,能不出问题吗? 西方的民主制度原本就是一场闹剧,只不过台湾的闹剧更荒谬一点罢了。着日本武士装的李登辉、穿古装戏服唱歌仔戏的马英九....,看看台湾选举场中候选人千奇百怪的变装秀和就爱这个调调的台湾人民,你就知道台湾政坛能选出什么样的货色了。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微信微信
收藏收藏 转播转播 分享分享 分享淘帖
2#
发表于 2010-2-4 14:56:03 | 只看该作者
已阅~~~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
发表于 2010-2-4 14:56:06 | 只看该作者
沙发???????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
发表于 2010-2-4 14:56:13 | 只看该作者
台湾就这么一个人,不代表大多数.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
发表于 2010-2-4 14:56:16 | 只看该作者
借一下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
发表于 2010-2-4 14:56:21 | 只看该作者
错不在人民,大陆政策一错再错,台湾人民无辜的。两岸的经贸和人员交流应该平等,台湾人的待遇怎么能高于港澳呢?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7#
发表于 2010-2-4 14:56:24 | 只看该作者
封杀统派,放纵独派。

这就是我们的对台政策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8#
发表于 2010-2-4 14:56:28 | 只看该作者
太长!!
时间的没有!!
文章结束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9#
发表于 2010-2-4 14:56:32 | 只看该作者
留个记号再看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小黑屋|中国海外利益研究网|政治学与国际关系论坛 ( 京ICP备12023743号  

GMT+8, 2025-4-17 23:00 , Processed in 0.109375 second(s), 29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