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冯梦云认为:台湾主流意识比大陆学者理智。大陆政府三套马车驾驭顺手。民主在两个武装政党之间磨合,谱写了中华和平民主新篇章。言论自由的好处是:优劣分明。
北京对**事件以软着陆为宜
台湾联合报社论指出,北京对**事件的反弹,宜点到为止,适可而止,最好能到此为止。
因为,自上月二十六日**来访的消息传出后,至明晨**即将离台,台湾主流民意对此一事件的评价是明确而有力的,那就是:不认为应当用邀访**来破坏两岸和解关系,更不希望因**来访而果然破坏了两岸和解关系。
北京对此事的回应,不应从“报复马政府”或“惩罚民进党”为出发点;而应面对台湾主流民意,北京任何过激过分的手段,将使台湾主流社会产生质疑与反弹。
我们屡次提醒北京:台湾是一个民主体制。这正是此次**事件之所以发生的原因,但这也是此一事件能够迅速缓和澄清的原因。一、台湾是政党政治,民进党以**为攻击马总统的武器,而马总统在回应时必须考虑争取民粹斗争的空间,这些皆是民主政治的天经地义。二、朝野斗争的终极裁判是民意,而台湾主流民意大体视此次**来访为民进党罔顾大局的恶意挑衅;此一结论,当然较倘若不允**来台所可能发生的结局更佳。这也是民主体制中政党斗争的最高裁判。三、在此一事件中的民意民情,显示台湾主流社会对一年多来所形成的两岸和解关系相当珍惜,亦即对其中的是非利害有十分清明的认知,足证和解政策已深入人心,非民进党所能挑拨。综上所论,可知此次**事件是因政党政治的必然而发生,又因民主政治的当然而化解。
北京在第一时间未直接攻击马政府,而将矛头指向“民进党部分势力”;此一战略迫使民进党必须直接面对台湾的民意,而民意也作出了明确而有力的裁断,民进党遂坠入自设的陷阱之中。北京应当自问:现在正在进行及未来可能发展的两岸关系,是否能够满足台湾人民在“尊严/利益”两方面的期待?倘若答案是肯定的,则如**事件这样的风波,与其诉诸“报复/惩罚”,不如回应台湾的主流民意。
经过十天来的**风波,可以发现,其间解决的问题,其实比制造的问题多得多,也大得多。诸如:民进党鲁莽邀访**使其两岸政策更受质疑,台湾人民对台湾与西藏的关系有了更实际、更平衡的体会与理解,马总统则回避了若不允**来台而可能爆发的蓝绿肉搏战,北京也看见了台湾主流民意对两岸和解政策的评价……。这一切虽可能皆是后见之明,却不啻是台湾民主政治又一次展现了动人的奇蹟。
所以,北京对**事件的反弹,宜点到为止,适可而止,最好能到此为止。因为,台湾主流民意对两岸交流的最大疑惧,就是“骗/养/套/杀”;亦即最怕北京滥施“报复/惩罚”的手段,任意中断实质交流而可能使台湾窒息。北京当局应当不会愚至用**这个题目,向台湾民众展示一场“骗/养/套/杀”的大演习吧?**只是茶壶里的风暴,但倘若因此引爆台湾人民对北京的猜疑,却可能难以修补。
**事件自轰然爆发至平缓熄火,对马政府是歪打正着,对民进党是一场恶梦,对**则是走了一趟冤枉路,对北京则更加认清两岸关系在操作上的精致与微妙。经历此事,两岸的信任关系其实已较事前更为坚实稳固。这一切虽或并非初始所能预见,但皆不是偶然发生,其中的主导因素,只有两个字:民主。台湾人民经二十余年来的内外政经激荡,已经知道什么是:是、非、利、害、真、伪、虚、实。
蒋经国解严并开放两岸交流,就是要使台湾的民主体制成为两岸关系的节制因素。在此次**事件中,台湾的民主元素又有一次精彩的展示。北京若有所领悟,就知**事件以软着陆为宜。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