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学与国际关系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查看: 141|回复: 2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炮灰叶金川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0-2-4 12:42:39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叶金川模式引起观察人士注目,各有解读。叶金川空降花莲经历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媒体放话炒作,第二阶段是叶金川自己说无意于卫生署工作,第三阶段是吴伯雄放话要求叶金川速决。全程观察,很清楚,叶金川自己为了落实马主席的新政见挺身而出当了一回董存瑞。
  董存瑞为人民的解放事业而献身,死得其所,党和人民都记着他。叶金川为马政策而献身,现在马却说叶金川是自己要选与我无关,炮灰啊炮灰,轻如鸿毛。
  马英九选党主席前后媒体就不断的放话,马兼党主席是要承担更大责任,以新思想打破国民党黑金思想。在许舒博101人事案破局后媒体与马系人马更是耀武扬威,是马鞭在起作用,中央一定会打破地方派系对中央的绑架。然而,云林参选人定案最终是吴伯雄为马英九擦了屁股。花莲问题,有一个细节,叶金川要参选就一定要经由民调程序,经民调后再决定。但是,吴伯雄却是呼吁叶金川速决,叶金川在重压之下选择了站在马英九这边,辞卫生署长参加民调[注意,不是参选]。这是本土籍政治人物对马英九的一次进攻,叶金川的政治敏锐性还不行,一个是在新流感危机状态下选择离开,不负责任,毁了自己,一个是没有坚持先民调后决定的参选程序而是急忙的宣布辞职参加民调,中计了。
  陈菊邀请了**,现在又不承认,指说是**自己要来,敢做不敢当。马英就在叶金川问题上同样的是敢做不敢当,在叶金川民调失败后急忙的推卸责任,叶金川参选与我无关。马英九在南台湾灾变的问题上失去了民心,在余文与叶金川的问题上失掉的是人格了。
  之所以说叶金川是马英九的炮灰就是因为马英九不承担责任,叶金川被[马戏]了,好事是马英九的坏事是别人的,这就是马君子的坦荡胸怀,还有谁会紧密地团结在以马英九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呢?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微信微信
收藏收藏 转播转播 分享分享 分享淘帖
2#
发表于 2010-2-4 12:42:43 | 只看该作者
潜规则也好,显规则也好,人才要用,就要有方法

潜规则也好,显规则也好,人才要用,就要有方法!

现在台湾中央和地方形成一种内部利益困境的均势。一个人要让其他地方的民众服从,应该有三个方面的原因。一个是组织中产生的权力,二是个人所具有的综合实力,三是个人在当地选民中积累的人格魅力和凝聚力。

“总统”掌控和监督地方县市长权力太远,马英九鞭长莫及,力不从心。

“行政院”调动和指挥地方县市长的纽带,是按照项目和政绩一点一点积累出来的,

叶金川参选失利,也不能完全怪罪到马英九身上,这次叶金川急流勇退,主动请缨充实地方,这本身是破釜沉舟,临阵磨枪的策略。但是他做的有些仓促草率了,也不可能在以往缺乏长期准备的情况下,展示自己的明星效应。再加上此时此刻马英九领导魅力正处于低潮,势必殃及池鱼波及到叶金川的边际效应。至于马英九需不需要承担幕后责任。我看“丢卒保车”策略才不失正确地选择,现在台湾灾后重建正是马英九重点进攻用人之际,那里黄土不埋人啊,是金子哪里都可以闪光。人才不能正确地看待自己的失利。那才是人才本身的悲哀。陈菊邀请**的目的不一样,她是为了达到离间马英九现行的两岸加强合作政策走向目的,已达个人从中捞取政治利益的目的。两者性质是不同的。

“国民党”对权衡和协调地方县市长选举的作用,是按照党内不同势力和派别挤兑非全权竞争出来的,当然这种内部竞争的认同感也是一种人情世故的博弈。有时显得很强,有时影响非常有限。

叶金川的去留问题,以我的个人见解,还是好钢要用到刀刃上,即在台南灾后重建委员会,协助宋楚瑜,配合灾后防疫和环境保护建设是大有可为的。灾后重建是马英九任内重中之重的内建项目,只能成功,不能失败,既是关系马英九团队的执政和建设能力,也是培养接班人团队的大学校,大课堂。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
发表于 2010-2-4 12:42:46 | 只看该作者
闽南话中又一句,包赢不包赔,意指便宜占尽,如果叶金川失败后还能经由中央安排好位置,那岂不,包赢不包赔?叶金川要重新站起来只有到困难的地方去接受挑战。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小黑屋|中国海外利益研究网|政治学与国际关系论坛 ( 京ICP备12023743号  

GMT+8, 2025-7-21 13:27 , Processed in 0.078125 second(s), 28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