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如何完成中国“反独促统”的事业?
针对台湾地区领导人马英九提出的“不统”“不独”“不武”的两岸交流原则及台湾社情民意,中国大陆要完成统一大业必须要学会“一推”、“二保”、“三拉”、“四敲”、“五迫”的“反独促统”的手段,首先完成中国“反独促统”工作,而不是平时喊“口号”,遇事出“恶言”,忍不住就“威胁”。中国大陆的这些不当的做法,只会导致台独势力或台独分子的耻笑和蔑视,让试图或已经支持统一的人难堪或寒心。严格地说,“反独促统”从完成中国统一大业的长期性来说,应当成为中国大陆主管部门的必然事业。中国“反独促统”的实质就是使台湾民众或民意由“保持现状”转变为“维护统一”。因此,海峡两岸共同倡导的“反独促统”是实现中国统一大业不可缺少的支柱和基础。更准确地说,没有“反独促统”事业的成功,就不可能有完成中国统一大业的基础和条件。 “一推”:就是坚定不移的执行有利、有益、有力的对台经贸文化交流政策,无论台湾内部发生怎样不利于两岸统一的突发事件,在任何环境下,也不要以影响,甚至牺牲对台经贸文化交流政策为代价。 “二保”:要保障台湾社会稳定、经济发展、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改善和提高。台独势力的大与小、历史的长与短、人数的多与寡对完成中国统一大业大影响远远不及中国大陆对台湾经济、社会发展控制和影响能力重要。中国大陆能让台湾社会稳定、经济发展、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改善和提高,而且又能保持现有管制和生活方式、方法不变,台湾民众就会与大陆“心领神会”。从这个意义上讲,两岸的统一首先是台湾社会对大陆的信任,其次才会有对中国统一的信心。 “三拉”:在台湾社会及党、政、军及企事业单位遇到内外困难、危险、面临危机时,不要袖手旁观,不分蓝绿均应采取适当的方式和方法,让政府感受到中国大陆政府的善意和信任,让民众切实享受到两岸深入交流和发展所带来的“实惠”。简称:让台湾政府感受善意和信任,让台湾民众享受到两岸关系发展的“实惠”; “四敲”:对于任何台湾党、政、军、企事业单位或部门领导人不当或“出格”的言行,中国大陆首先要做深入的调查研究,未弄清楚前,不要做任何回应(宁肯稳妥的“慢”,也不要“为大陆面子”的“快”),其次是让全台湾了解和知道中国大陆在耐心、努力地与责任方或相关人做好深入的进一步沟通和交流,最后才是中国大陆以积极、善意、有效的劝诫为主,用事实或第三方教训责任人或相关人为辅。务必做到“恩威并重”。“无恩”台湾社会很难相信中国大陆,“无威”不足以让责任人或相关人等避免再次“出格”。 “五迫”:涉及“台独”、“两个中国”、“一边一国”等危险政治性红线的国际政治问题,务必建立国际“反独促统”国际、国内统一战线的同时,对任何试图、准备或已经踩踏红线的行为,中国大陆要学会不惜一切代价予以反击。切记:只反击“踩红线”的行为,而不反击“踩红线”的人或组织。对于涉及的“踩红线”的人或组织,执行“敲打”政策即可。 无论马英九还是其他台湾领导人,中国大陆要让他们知道,没有起码的“中国形式统一”就没有所谓的“外交活路”,更不可能有“外交休兵”,这就是台海两岸最大的“政治现实”。不敢正视这一现实的任何台湾领导人期待中国大陆让出所谓“台湾外交活路”都是痴人说梦,因为这是一条“死路”。更准确地说,在两岸未实现起码的“中国形式统一”之前,中国大陆把台湾的“邦交国”挖光、国际政治生路堵光、政治谈判筹码挤光(台湾媒体称为“三光政策”)没有任何不当之处。即便中国大陆执行台湾所谓的“三光政策”,但这距离实现“反独促统”的基本目标还相差很远,中国大陆做这些工作是远远不够的,还应该在手段上有更进一步的发展。只有让支持或鼓吹台独的人如“恶鬼缠身”、支持“不统” “不独”的人受到“饱和攻击”,才能让支持维护统一的人大张旗鼓。这是“反独促统”必须的“精确打击”模式。 以上就是实现“反独促统”事业中国大陆应学习和掌握的基本方式和方法。总之一句话,战略上藐视,战术上重视,策略上发展,任何时候不能丧失对中国统一的主动权和主导权。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