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徐博东认为,陈菊大陆之行将对民进党两岸政策产生重大冲击。
中评社北京5月24日电/北京联合大学台湾研究院徐博东教授21日在海峡之声电台《博东看两岸》专栏中,就民进党籍高雄市长陈菊率团参访大陆发表看法。徐博东认为,陈菊这趟大陆之行,必定经过认真的沙盘推演,是权衡利弊得失之后的政治动作;可以肯定,绿营和民进党内部必定会引起一场激烈的两岸政策大辨论,理性务实派能否占上风还需要观察,但一叶知秋,从历史发展的角度来看,陈菊这趟“破冰之旅”,对于民进党来说,毕竟迈出了可贵的具有历史意义的一大步。全文如下:
陈菊大陆之行有政治盘算
主持人:徐教授,你认为陈菊这次为什么能够冲破深绿团体的阻挠最终实现“大陆之行”呢?
徐博东:近几个月来,本人在报刊杂志和贵台专栏节目中,对民进党及蔡英文多有批评,特别是对她的两岸政策批评更多。而这次民进党放行陈菊到大陆访问,我却给予高度的肯定与称赞。这次陈菊来大陆参访,几经波折,经过痛苦的挣扎,最终能够顶住深绿团体的强大压力而成行,这的确要冒相当的政治风险,需要有很大的政治勇气的。
这次民进党能够对陈菊到大陆访问放行,反映出民进党保守僵化的两岸政策面临困境,进入了死胡同,已经走到了尽头,必须做出某种调整。不久前,民进党籍的云林县县长苏治芬,也来大陆推销水果;张铭清事件发生后,台南市市长许添财为吸引大陆游客到台南观光,也不得不屈从民意,公开向张铭清道歉;其他民进党籍的县市长,也大都主张调整民进党的两岸政策,这都反映了当前民进党的两岸对抗政策不符合台湾主流民意,与现实严重脱节,和民众的利益相矛盾,已经面临着不能不调整的临界点。
高雄港是重要的国际港口,十年前它的吞吐量是世界前几名,民进党执政后掉到二十几名,自从去年马英九执政以来,由于两岸关系的缓和发展,今年高雄港的吞吐量比去年成长了一倍,有望重新回到世界前几名的地位。这当然都是陈菊亲身感受的。另外,大陆游客给台湾带来的庞大商机也是有目共睹的,而民进党保守僵化的两岸政策已经严重伤害了民进党执政县市民众的利益,民意主流要求他们必须改变这种状况。陈菊这次来大陆有句话说得很深刻,他说“我是民进党员,但我也是高雄市长”,意思是作为民进党党员要站在民进党的立场,但我又是民选出来的高雄市长,不能不顾及高雄市市民的利益和高雄市的经济发展,所以她要来大陆参访,推销高雄的旅游和即将举行的世运会。
当然,陈菊下决心参访大陆有她的政治盘算。大家知道,明年北、高市长要进行换届选举,国民党虎视眈眈要“光复”高雄市。由于马英九的两岸开放政策,国民党站在有利的竞争位置,这对有意竞选连任的陈菊来说当然压力很大,陈菊唯有到大陆走一趟,才有可能争取到中间选民的支持,与国民党一搏。我想陈菊这一趟大陆之行,必定经过认真的沙盘推演,是权衡利弊得失之后的政治动作,当然,也是得到蔡英文和民进党中央首肯的。
陈菊大陆之行将对民进党两岸政策产生重大冲击
主持人:我们知道,前不久,吕秀莲也曾表示要访问大陆,但最终没能成行,而作为目前民进党员中位阶最高的官员陈菊去却成功“登陆”,您认为,这在民进党内将会产生什么样的冲击?对民进党的两岸政策又将会带来哪些影响?
徐博东:吕秀莲也非常想访问大陆,到现在她也没放弃这个想法,便她毕竟在深绿急独团体的反对之下,被迫暂时放弃了这个想法。但吕秀莲一定很后悔没能抢到“头香”,我判断她肯定憋不住了很快也会成行!你看她昨天公开在记者会上说:如今情势“今非昔比”,民进党应当“调整”而非“切断”两岸关系,甚至教训急独派要“与时俱进”,“面对现实”,不能“闭门造车”。
这次陈菊能成行,如同给民进党给绿营投入了一颗“震撼弹”,产生了强大的冲击波,势必引起绿营内部关于两岸政策的严重分歧和激烈斗争,影响肯定是非常深远的。
由于陈菊的大陆之行,从今往后,绿营再攻击马英九“卖台”、“倾中”已经是不能成立、无法自圆其说了。特别是下一步民进党要推动CEFA公投、罢免马英九,不要说对中间选民,就是对绿营支持者来说都已经失去了号召力和正当性,民进党“逢中必反”的大陆政策已经难以为继。
不过,陈菊这次大陆之行毕竟是个“个案”,因为她不是以民进党的名义而是以“高雄市长”的身份来大陆参访的;另外,可以肯定,绿营和民进党内部必定会引起一场激烈的两岸政策大辨论。辨论结果,理性务实派的主张能不能占上风,成为民进党内的主流,还需要观察,不能过于乐观。但是,一叶知秋,从历史发展的角度来看,陈菊这趟“破冰之旅”对于民进党来说,毕竟迈出了可贵的具有历史意义的一大步。
陈菊大陆之行将对两岸关系产生积极影响
主持人:针对陈菊这次大陆之行对两岸关系的影响,中国国民党发言人李建荣表示具正面意义。那么,您是如何看待陈菊这次大陆之行对两岸关系影响的?
徐博东:陈菊这次大陆之行,除了深绿团体和民进党内的保守派之外,各方都给予了积极正面的评价。我认为,对两岸关系发展至少具有以下几方面的积极意义:
第一,这次陈菊大陆之行,打破了绿营“逢中必反”的魔咒。以往,绿营对于凡是跟大陆交往的政党或个人,都认为是可疑的,都有“卖台”、“倾中”之嫌,都要反对。从今之后,这种魔咒被打破了,也就是说,民进党保守僵化的两岸政策已经破了一个大洞。闸门一旦打开,将会势不可挡,难以再关闭。
第二,陈菊的大陆之行,将促使民进党政治人物进行认真思考,今后再也不能死守岛内,闭门造车。这有利于促进绿营的政治人物包括他的基层支持者,今后更多的来大陆参访和交流,这对于他们了解大陆,逐步缓解对大陆的敌意和对抗情绪,将会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
第三,由于陈菊大陆之行所造成的上述政治效应,岛内朝野之间在两岸政策上有可能会逐步产生一定程度的交集点;绿营对马英九两岸开放政策的杯葛与反弹力道将会逐步减轻。这样,马英九推行两岸政策将会更有底气,更具信心。
第四,陈菊在北京对大陆官员说:“希望你们也要听听与国民党不同的声音”,这是否释放出了民进党日后将加强与大陆接触沟通、不让国民党“专美”两岸事务的信息?如若这种判断不谬,那么从发展角度来看,今后国、民两党有可能在大陆政策方面逐步进入良性竞争阶段。
无疑,所有这些都对两岸关系和平发展将产生积极影响。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