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学与国际关系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查看: 172|回复: 5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马鹤凌的“中国情”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0-2-3 17:57:34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马鹤凌的“中国情”
马立安于清朝同治年间(1868年2月12日)生于湘潭县马家堰寺门前,民国十六年(1927年)卒于衡阳衡山县。fficeffice" />
为了勉励后世,马立安还留下了“黄金非宝书为宝,万事皆空善不空”的遗训。他通过这14个字,告诫子孙后代要重视教育、崇尚行善。后来,这14个字就成了马家的祖训。
马鹤凌,1920年11月生于湖南湘潭县白石铺乡马家堰潭口村。上世纪30年代,在南岳衡山脚下的岳云中学就读6年。早年曾当过蒋介石的侍卫官,后来在蒋经国的“救国团”任职。1948年随国民党赴台湾后,又携妻女赴香港接老母亲,在港曾短暂居住,马英九即在此期间于1950年7月在香港出生。1951年举家再去台湾。曾出任国民党台北市党部副主任和国民党中央考核纪律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马鹤凌一个偶然的机会读了孙中山理论体系专著,于是改变了他的一生,对政治有了浓厚的兴趣。马鹤凌在政治大学第11期法政系毕业,他为人精勤奋进,刚直不阿,善于演讲,口若悬河。他又是一位诗人,喜爱撰写旧体诗词联语。他早年曾任蒋介石侍卫官。1948年到台湾,曾任国民党阴明山党部书记,国民党台北市党部第2组、第3组组长,国民党公路党部设计委员,中央委员会秘书处秘书,国民党知识青年党部书记长,台湾当局“行政院青年辅导委员会”第四组主任等职位。1981年5月至1986年4月任国民党台北市党部副主任委员。1986年任国民党中央考核纪律委员会副主任。在台湾政界任职40余年,于1992年退休。上个世纪90年代初组织“中华四海同心会”,并担任主任委员。
马鹤凌常因思乡老泪纵横。
  83岁的马玉昭,是马英九的堂姐。在马玉昭眼里,她的二叔马鹤凌不仅是一位体育健将,还是一位爱乡、爱国的人。
  “为了躲避土匪的骚扰,祖父马立安带着全家到衡山县生活。那时候,二叔年龄还很小。”马玉昭说,这次无奈的逃难,甚至影响了马鹤凌的人生。
  在南岳衡山的山脚下,有一所名为“岳云”的中学。1935年至1940年,马鹤凌的中学时光,就是在这里度过的。他的体育、国文、物理和历史课成绩都不错,其中体育更是其强项。当时,在体育主ffice:smarttags" />ersonName w:st="on" ProductID="任杨一南">任杨一南ersonName>老师的指导下,马鹤凌在初中二年级就夺得了湖南省运动会的万米长跑冠军,其后又多次获得400米、800米、1500米和1万米冠军。
  多年以后,从台湾回到家乡的马鹤凌,向岳云中学捐助了1万美金,设立“一南体育奖学基金”,以表达对母校和恩师的感谢之情。他还向母校赠送了一对楹联,表达对祖国强盛的期盼——
  岳峙南天,万千桃李兴中国;
  云飞四海,十亿炎黄进大同。  
  自从马鹤凌离开家乡后,马玉昭再一次见到二叔,是在1995年。当年5月19日,马鹤凌一行16人回到了长沙。这是他离开家乡40多年后第一次回到大陆。在长沙湘江宾馆,马鹤凌分批会见了大陆的亲友们。说起当天见面时的情景,马玉昭至今依然非常激动。“二叔的湘潭话仍然讲得非常好。”当天晚上,待亲友们离去后,马鹤凌单独留下马玉昭,两人用湘潭话一直聊到深夜。“虽然我是他的侄女,但我只比他小5岁,我们彻夜长谈儿时的往事,我当时就是觉得时间过得太快,我还有很多话没有对他讲,他们就离开长沙回台湾了。”  
在湘潭县城一条较深的巷子里,有一座挂着“中医副教授刘肇礼医寓”、“湘潭县三胞亲友联谊会”、“中医医院联合门诊部”等几块牌子的两层小楼。这里是马英九的表哥刘肇礼的居所。
  走进屋内,一眼就能看见正对面的墙上,挂着马鹤凌书写的四幅书法条幅。马鹤凌用苍劲的行书写道:“割别家园四十年,乍看录影七情煎。孤儿卓立谁呵护,节妇余生孰爱怜。庐墓已为荒草蚀,江乡犹共古槐眠。临安未许歌归去,老泪纵横感万千。”  
刘肇礼的母亲马云英,是马鹤凌的亲妹妹。从1948年马鹤凌去台湾开始,直到1975年,整整27年间,兄妹俩之间彻底断绝了音信。直到1975年,“以南表妹(马鹤凌的大女儿)从美国第一次写信给我们,才开始有了联系。”
  “后来,舅舅在给我们的书信中,多次说特别挂念我和我的母亲。之前由于音信不通,每当想起我们母子,舅舅就会与外婆抱在一起,痛哭流涕。”马鹤凌为了早日见到妹妹,想了很多办法,直到1989年才办好探望手续。
  1989年5月3日,台湾开放大陆教职员工到台湾探亲。马鹤凌经多方努力,办好了妹妹马云英和外甥刘肇礼前往台湾的所有手续。1990年10月,马云英与刘肇礼母子俩飞赴台湾。当飞机平稳地降落在台湾桃园机场时,马鹤凌早已等候在那里。他跨步上前,一下握住妹妹的手,失声痛哭,久久不能自抑。“我和母亲在舅舅家住了近3个月,看了很多地方。那段时间,每当提起家常往事,舅舅就会泪流满面。”还是在那段时间,马鹤凌在时隔42年后,才再次承担起做哥哥的责任——让也已年迈的妹妹感受兄长的爱。他把左眼几近失明的妹妹,带到台湾最好的医院检查身体,治疗眼病,使妹妹重见光明。
  2000年,刘肇礼的母亲马云英去世。“母亲生前交代我,如果她去世了,消息不要告诉舅舅。”刘肇礼含着眼泪答应了。“但舅舅总是打电话询问母亲的情况,有一次我实在瞒不住了,舅舅知道后当时就在电话里放声大哭。舅舅太爱他这个妹妹了!”刘肇礼说到这里,也已是满眼泪花。
   马鹤凌的泪水,多半也是为故乡而流。
  “我的家寺门前在湘江边,湘水涟漪,碧波荡漾,下望朱亭(株洲),上望石湾(衡阳),空间辽阔。我家在这湘江岸畔,就像一只匍匐的大鹏,展翅欲飞。”刘肇礼一边吟诵着马鹤凌写的“怀乡文”,一边对记者说,每当马鹤凌给子女们讲起家乡的情景时,都会忍不住老泪纵横。
  2005年10月30日,马鹤凌突发心脏病,被送到医院治疗。得知消息后,刘肇礼全家一直守候在电话机旁,等待舅舅转危为安的消息。然而,11月1日晚7点,电话那头传来了舅舅去世的消息。刘肇礼无比悲痛,连夜撰写祭文。“由于舅舅在遗嘱中交代后事从简,不举行公祭,我没有去台湾奔丧。”但举行葬礼的前一天(11月4日),马鹤凌的妻子秦厚修打来电话,告诉刘肇礼,他写的祭文将由其表兄妹中的一位用湖南话诵读。秦厚修还告诉刘肇礼,他为马鹤凌撰写的挽联已请人用毛笔书写并悬挂在灵堂里。   
  刘肇礼在台湾期间,确曾看到马英九办公室的墙上挂着的那幅字:“黄金非宝书为宝,万事皆空善不空。” 马鹤凌生前时时以“明强诚正,孝友贤良”提醒自己,并以这8个字对子女和孙辈进行人格教育。“表弟是一个孝子。”刘肇礼说,马鹤凌在世时,马英九始终与父母同住,而且无论自己的公务有多繁忙,他每周必定要与父母一起吃顿饭。
马英九在悼念父亲之文中写道:父亲一生,一方面承继中国知识份子的大传统,一方面忠党爱国,至死不渝,是老派知识份子的典型。他一向自认头脑清楚、阅历丰富,当年考大学弃理从文、抗战时投笔从戎、戡乱时离陆来台等等重大决定,事后都证明正确,对自己的判断力深具信心,因此对我们子女求学就业,男婚女配,都不吝表示意见。父亲一生,官虽不高,权虽不大,但他一身傲骨、两袖清风、满腔热血、全身活力。他劝世助人,尤其对年轻人,可说是毫无保留。他留给我们子女的不是有形的家产,而是修身、齐家、治国的理念与价值,这些才是我们子女最值得保存的资产。
2002年,马鹤凌自觉身体不适,便预先写下了遗嘱,马鹤凌在遗嘱中写道,我儿英九潜心学养,有九思之德,九如之身,九经之志,立身行道,国人期许方殷,此乃余此生最大安慰。惟为兴革治平,梦想风驰五十年,冒险犯难,奋不顾身,徒劳无功;叩阙陈辞,不断建言中枢,力行中山遗训、遗嘱,策动党人,“为民前锋”,“唤起民众,共同奋斗”,“迎头赶上民主先进国家”,“以建民国,以进大同”如此要务,乃竟不为主其事者重视,以致国人至今不知自主,而为谎言欺骗,暴力威胁,利益收买,终为奸宄所乘,陷入当前政治混乱、经济崩溃、社会沈沦、民不聊生之悲惨局面,此乃余此生最大遗憾!在国内化独渐统,团结合作,全面振兴;在国际化敌为友,协和欧美,共进大同。
2005年11月4日据台湾媒体报道,马鹤凌,因心脏病突发抢救无效,于11月1日晚7时许在台北病逝,享年86岁。11月2日,国务院台湾事务办公室发言人对马鹤凌先生的逝世表示深切的哀悼,并向中国国民党主席马英九先生及马鹤凌先生的其他亲属表示了诚挚慰问。
  从父亲被送往医院的那一刻起,马英九始终眉头紧锁、忧心忡忡,但他始终牢记父亲的训戒,没有请假,而是照常坚持上班,只是在医院和市府之间来回奔波。两天来,他从没有在媒体面前掉过一滴眼泪。
 在宣布马鹤凌逝世的那一刻,马英九表现得极为悲痛。
2008年3月16日,台湾“教育部”主任秘书庄国荣现身绿营在台中的一个造势活动。面对台下绿营支持者,庄国荣猛轰马英九,还大肆侮辱攻击马英九已过世的父亲马鹤凌,用不堪入耳的谐音,诋毁马鹤凌,别有用心。庄国荣的“惊世言论”,引起岛内社会舆论的强烈挞伐。事件发生后,民进党候选人谢长廷也在17日向马英九家人表示道歉。原本拒绝道歉的庄国荣本人也迫于强大的舆论压力,在17日晚间向马英九及其家人致歉。对于庄国荣辱及马英九父亲马鹤凌,马英九被记者问及此事。马英九简短表示:“社会自有公评”。国民党发言人苏俊宾批评庄国荣对道德教育做了最负面的示范。
2008年3月23日中新网报道,马英九一家人23日上午前往公墓祭拜马鹤凌,马英九告诉父亲,他做到了。
2008年6月5日中评社香港报道,马英九说,我父亲告诉我,他们小时候在想长大要做什么?他说要做“三峡大坝”,他们小时候喔!我父亲高中毕业,还考上了唐山工学院,后来没有去念喔!我常跟他开玩笑,少了一个蹩脚的工程师。原本是要开父亲的玩笑,但忽然想到父亲已经不在身边,马英九的眉宇间透露出淡淡哀愁。
2009年4月5日中国台湾网报道,据台湾《联合报》报道,清明节,马英九昨天下午前往富德公墓灵骨楼,祭拜亡父马鹤凌。为避免打扰其它民众,马英九利用下午人潮较少时,轻车简从祭拜父亲。被媒体询及和父亲讲些什么话,马英九仅微笑表示,是说些悄悄话。
2009年4月24日台海网讯 中国社科院台湾研究所副研究员徐青在《中国评论》月刊四月号发表专文《马英九政治性格的文化心理成因》中说道,众所周知,马英九出身于书香世家。马英九的父亲马鹤凌,受马立安的言传身教,也是中国传统儒家的信奉者。他生活简朴,饱读诗书,多才多艺,诗词棋艺无不精通。要求子女熟读四书五经,也灌输子女应有的忠孝及民族大义。马英九的同学曾开玩笑说,“马英九将来是要做总统的”,可马鹤凌听了却非常不以为然。他反驳说,“我不会那么肤浅和狂妄,我是以国士培养他,要他有名臣的风范,要他活在别人心,活在历史上”。马鹤凌所谓“国士风范”,不外“事亲孝,与士信,临财廉,取与义,分别有让,恭下人,常思奋不顾身,以徇国家之急”。以“国士名臣”为培养目标,希望马英九“有九思之德,九如之身,九经之志”,“活在别人心,活在历史上”。马鹤凌心志之清高,对马英九寄望之深,由此可见一斑。
马英九从小就受到非常严格的家庭教育。在他的记忆中,“强迫”是对父亲严格要求他按照雷打不动的作息时间读唐诗三百首、古文观止、左传、论语、孟子等诗书典籍的生动描述,被同学笑称是“古代的人”,也是因为每天没背完古文观止、写完毛笔字,就绝不能出门和同学玩。
马英九的一些政治性格也与他受到的严格的家庭教育方式有关。由于马鹤凌的相对强势、对马英九的严格要求与深切期许,马英九从小便追求完美,“脸皮薄”,特别在意别人的看法,从而给自己增加了许多精神压力。体现在政治性格中,就表现为凡事追求完美,特别爱惜羽毛,事必躬亲的倾向明显,马鹤凌潇洒直率的一面,马英九在公开场合也很少表现出来,更多的是谨慎内敛,面对政治冲突与对抗,其柔性、妥协的一面比较突出,显得有点魄力不够,担当不足。
马鹤凌曾评论马英九是“守经有余,权变不足”。《论语》讲“君子不器”,允文允武,在这点上马英九的确还需再修炼。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微信微信
收藏收藏 转播转播 分享分享 分享淘帖
2#
发表于 2010-2-3 17:57:37 | 只看该作者
值得尊敬的一位老人家.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
发表于 2010-2-3 17:57:40 | 只看该作者
很好奇1948年至1951年期间马老先生在香港做什么工作........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
发表于 2010-2-3 17:57:44 | 只看该作者
仔細拜讀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
发表于 2010-2-3 17:57:47 | 只看该作者
马鹤凌是湖南人,而马英九化成灰也是台湾人!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
发表于 2010-2-3 17:57:51 | 只看该作者
相信马英九有强烈的中国心. 目前他力不从心, 政权有被推翻的危险. 耐心等待马或者下一个国民党的领袖, 早一点认同下面这面统一后的中国国旗:


一个国家, 一面国旗, 一个国父, 同心同国:

  
UChina2.gif (4.22 KB)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小黑屋|中国海外利益研究网|政治学与国际关系论坛 ( 京ICP备12023743号  

GMT+8, 2025-4-6 06:47 , Processed in 0.078125 second(s), 30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