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09-08-21 10:31:02
中评社台北8月21日电/台湾新生报今天社论说,在民主社会中,民意已形成一股强大力量,非仅能左右政府决策也能影响社会视听。但民意却是非常抽象的,顾名思义民意代表人民的意见、大众意见、或多数人意见。此种多数意见又如何表达?在现今社会里,民意大多透过大众传播媒体形成,因此传媒在民意形成过程中扮演了关键角色。然而无论报章杂志或电视传播,因限于人力物力及主观立场,做到完全客观似乎困难。
以此次八八水灾言,全民无分阶层全力投入救灾行列,迄今已产生许多感人而可歌可泣事迹,此也激励了民众同舟共济奋力重整家园意思,诚为令人敬佩的台湾精神。但若干媒体在此当头,却过度强调负面报导,每日充斥报端或耳际均是对救灾不力的一片骂声,不论实情是否如此不堪,无可讳言却忽略了多数救灾人员的心力与血汗。
社论指,媒体被尊为第四权,原本即被赋于监督政府责任,此也系国家进步最大动力。在民主机制下,即使贵为一国元首者,除了议会民意监督外,大众媒体的如影随形般报导与批判,更是不少的制衡力量。不过媒体不是神,批评时也难免偏颇,此一结果往往造成ren民认知上的混淆,甚至对政府失去信心。
在八八水灾后,人民期待的是及时救援,以及对政府救灾的信心,如若信心尽失,面对茫茫前途,又如何坚定意志重整家园?马英九在个别事件中,是否处理得当圆满当然可以讨论,但媒体或任一记者,也不宜以“无能”来概论此刻“领导国家”的人。马英九若是如部分媒体描述如此无能,他又如何在两蒋时代出任要职,于“法务部长”任内更是民意支持度最高首长。李登辉任内并出而竞选台北市长,连选连任,甚至后来以悬殊高票当选“总统”。我们以为评论一个人,尤其“国家元首”在毁誉间更应慎重。也许面对骤然而至的大灾难,马氏有临事不周全之处,但是否无能至极恐有斟酌余地!
社论又说,马英九在“国内”被批是一回事,但国外媒体滥加引用,也以“无能”来形容我们“国家元首”,岂仅是伤害民族自尊心而已!更扯的竟是CN*记者还以网路名调来调查“台湾‘总统’应否下台”,诚是干涉“他国内政”最坏表现。马是否无能,纵使见仁见智,“国内”若干媒体也不宜断然下此定论。“国军”在八八水灾中被批救灾迟缓,“部长”陈肇敏被点名下台,姑先不论“国军”是否真系救灾迟缓,或迟缓的原因何在?但三军官兵在后续的救援行动中,不仅自山区救出近万人,甚至为寻找罹难者遗体,士兵还排成长长一列趴在土石上一吋一吋地闻,遇有异味再开挖。此皆不是常人所愿做的,但媒体着墨不多,给予鼓励者更少。
布什在总统任内,因卡翠娜飓风来袭,造成纽奥良市大淹水,必须退百万人以上灾民,美国政府也曾被指摘救灾不力。但全国仍然一心一德,在布什领导下完成纽市救灾与复健工作。因此吾人认为一旦“国家”陷入重大灾难中,如何团结民心使在不忧不惧下全力投入救灾工作,厥为当务之急。追究失职官员责任,甚至讨论“总统”统御能力固属重要,但此时仍应秉持救灾第一原则,拯人于水火中,终究要比口水战重要得多!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