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学与国际关系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查看: 177|回复: 13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打一场没有硝烟的台湾民意战争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0-2-3 15:58:48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打一场没有硝烟的台湾民意战争
我们迫切需要打一场没有硝烟的台湾民意战争,这场战争实际上是一场台湾民意的争夺战。fficeffice" />
这场战争的敌人:是国内外***势力及其在台湾的走狗,而不是台湾人民。
这场战争的目的:是彻底转变台湾人民的民意,让台湾人民认同“一个中国”,走到“两岸统一”的道路上来。
这场战争的武器:是经济利益和文化强势。
这场战争的性质:是一场正义的中国人民思想解放战争。
这场战争的依靠力量:包括台湾人民在内的全体中国人民。
这场战争的催化剂:舆论的力量,让舆论站在勇敢正义的中国人民这边。
第一、战争的起因。
自从马英九主政后,两岸关系急速和缓,象征两岸和解的戏码一波接一波。今年的重头戏之一是加强两岸经贸交流的“经济合作架构协议”,相关的议论也成了时下台湾媒体关注的焦点。然而,根据最新的民调显示,超过七成的台湾民众竟然不知道“经济合作架构协议”是指什么。另一方面,在有关国家与民族认同方面,支持两岸统一的台湾人民仍只有百分之五,这牵涉到一个重要的问题,那就是究竟两岸关系和解是否就能促进统一?
  过去几年台湾的经济发展出现瓶颈,台湾主流社会也期待两岸经贸能为台湾经济的未来开创新的局面。因此,马英九上台之后,也把两岸政策的重点放在经济议题上。换言之,在两岸政治谈判还没开始的情况下,两岸的经贸发展成了马英九政府最有发挥空间的政策重点。然而,民调的结果却清楚地揭示了:马英九政府即使在发展两岸经济方面,也并非得心应手,想在经济得分,并不如预期容易。
   不难发现,虽然两岸关系在过去一年来出现了先所未有的和缓氛围,在交流方面,无论是量还是质都是全新的景象,但是台湾人民对大陆的向心力仍没有明显增加,甚至心理方面有疏远的情况。这是否意味着,两岸和解与交流无助两岸的国民整合呢?
第二、   战争的必要性。
台湾问题是党争与军争的产物――国共两党之间的斗争以及国共两军之间的斗争造成了台湾孤悬海外,至今不能统一。
然而在国际势力(主要是美日)的干涉下,在台湾本土民粹分子(主要是台独势力)的鼓动下,尤其是在民进党执政期间,台湾的民意发生了逆转,本土意识、独立意识日嚣尘上,台湾问题在党(政)争、军争之外,又增加了民争的因素,变得更为复杂。
党(政)、军、民这三个要素在不同时期的影响力是不同的。在蒋氏父子时代,国民党的权威高高在上,领导着军,掌控着民,因此那个时代两岸能否统一完全取决于国共两党的意愿。两党的每次和谈都给全体中国人带来无限憧憬和期望。但在目前台湾的所谓美式民主制度下,情况发生了根本性的逆转,民意开始左右党与军的决策。正如我们所常说的,得民心者得天下,谁能够掌控民意、引导民意谁就取得了政治上的主动权。
台湾的民调是很复杂、很奇特、不可不信又不可全信的东西。在选举政治中,没有民调就会迷失方向,完全信任民调又会失去求变的机遇,况且民意如流水,变化得非常快。民意可以左右大局,形势的变化又可以引导民意的变化。正是因为这样,民意的重要性和可变性都不可以忽视。
然而,在掌控民意方面保守的国民党不如激进的民进党。李登辉、陈水扁之流能够将原本混沌的台湾民意硬生生划分为蓝绿两个阵营,马英九政权却无力弥合蓝绿分歧,化解族群矛盾,而是试图在两个阵营中左右逢源,却左右不讨好。如果不是扁政权的贪腐和执政能力的不足,现在的台海形势将完全不同。国民党现在缺乏蒋介石那样强有力的领袖人物,缺乏有远见、有气度的政治家,一味迎合台湾民意,这样一来,台湾问题便转化为如何争取台湾民心的问题。
由此看来,民意成了解决台湾问题的核心要素,不但国民党要争取,民进党要争取,大陆的共产党以及大陆的民众也要去争取台湾民众之心。如果民意盼望两岸统一,则统一大业有望早日实现。反之,如果民意盼望台湾独立,则统一大业就遥遥无期了。
第三、战争的战略认识
首先,“台独”社会基础恶性膨胀是促统大业的最大障碍
自2005年以来,受陈水扁政权的贪腐无能所累,民进党连续三次遭受重大挫折,“台独”社会基础恶性膨胀的势头虽一度受挫,但泛绿基本盘仍维持在40%。且从较长时期看,省籍矛盾、族群矛盾、统“独”矛盾仍将是台湾社会的主要矛盾,而伴随着“台湾主体意识”和本土化诉求的不断深化,不仅有利于民进党打着“本土牌”骗取选票,更增强了泛绿选民的凝聚力。但也要清醒地认识到,支持民进党的绿色选民并不都是“台独”基本教义派,所谓的“深绿选民”,仅占25%,而占75%的“浅绿选民”并不是一成不变地支持民进党,一旦工作到位、条件成熟,会随时改变政治立场。如绿营的主体是中南部的劳工和农民,他们生活在社会的最底层,长期受台湾当局尤其是陈水扁当局的蒙骗和误导,对大陆对台政策不甚了解,而大陆的各项惠台政策对他们影响有限,不能感同身受,加上大陆改革开放三十年来造成的城乡差距不断扩大被一些“有心人”加以利用,使他们担心固有利益受到损害,进而对统一心存畏惧。若做通这部分人的思想工作,对民进党无疑是釜底抽薪。
    更值得警惕的是,岛内两党政治格局已经成形,政敌轮替将成常态。未来,如果民进党重新执政的话,在操控“台湾主体意识”和“本土论述”话语权的同时,利用执政权务实展现政绩,以之为基础,再运用执政资源要挟和拉拢社会各阶层,极有可能导致“台独”社会基础进一步恶性膨胀,增强“台独”势力和“台独政权”“拒统谋独”、“以武拒统”的野心和实力,进而挟民意冲击大陆的政治底线,破坏两岸来之不易的政治互信,到时,大陆还得为今时对国民党的善意相让而自吞苦果。
    其次、泛蓝社会基础遭到严重削弱
近二十年来,经过李登辉、陈水扁的“台独”***施政,岛内统“独”力量此消彼长,一方面,“台独”社会基础不断恶性膨胀,另一方面又极大地压缩了岛内“反独促统”力量的社会基础和发展空间。虽然目前岛内选民结构仍维持“蓝大于绿”的格局,但泛蓝因内部多次***而在选民结构上的绝对领先优势已不复存在,特别是在动员能力和凝聚力上更不能与泛绿同日而语,这也是陈水扁能两次在逆境中战胜泛蓝候选人的主要原因。而随着时间的流逝,当年去台的二百多万党政军人士大多已抱憾遗世,留下的二、三代台胞,由于两岸多年的隔绝,对故乡很陌生,没有太深的感情,早已溶入当地社会和本土化,放弃了父辈当年的抱负,导致急统势力后继无人,逐渐呈泡沫化,更严重淡化了统一势力对加快推进祖国统一大业步伐的急迫感和责任感。
蓝营的政治人物也负有不可推卸的政治责任。如马英九在胜选后,出于连任考虑,不顾台湾政党政治现实,一意孤行要做全民“总统”,过度追求“蓝绿共治”的象征意义,加之“外省人”、“卖台”等长期留下的阴影在马英九潜意识里挥之不去,秉承“外省有罪”论和自我扭曲的省籍情结及二二八情结,不但处处迎合民进党所宣扬的“台湾主体意识”,不敢对陈水扁的“去中国化”“台独”挑衅进行彻底的拨乱反正,甚至连彻查陈水扁贪腐弊案这一社会共识都不敢主动去做,直接后果就是蓝营反感,绿营不买账,不仅重挫了执政团队的士气,流失了泛蓝支持者的热情,更进一步削弱了泛蓝势力的整合和战斗力。
再次、大陆惠台政策反“独”有余、促统不力
近年来,大陆以为台湾同胞谋福祉为己任,对台湾经济发展的支持不仅表现在“互惠双赢”的原则下促进两岸经贸关系发展,而且还相继出台一系列特别的惠台措施,甚至是更为积极的单方面的惠台措施或利益让渡行动。从2005年至今,大陆累计惠台措施实在太多,惠及岛内不同行业与群体,为台湾经济注射了“强心剂”,受到岛内民众的广泛肯定与欢迎。然而,大陆的惠台政策,并没有产生预期的促统效应。抛开一些绿色台商赚大陆的钱转而扶持“台独”势力不说,即以数百万在大陆的台商来说,他们在大陆不仅享受着超人的待遇,更享有无论是外资企业还是港澳企业,甚至是内地企业都不能享受的融资及税收政策。因此,为牟取更多、更大的名利,在这个群体的大部分人心中,对两岸关系普遍存在着“和而不统”、“急而不僵”的侥幸心理。也因此,“戒急用忍”、“积极管理、有效开放”等极力阻扰两岸三通,拒不开放两岸交流的锁台政策虽不符合他们的期待,但陈水扁还是能两次赢得大选,唯在2008年,民进党当局的“台独”挑衅将两岸关系拉到战争的边缘,挑战到他们的最大利益,才遭到他们的群体反抗。
马英九当局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由于国民党在过去的几十年中始终缺乏思想,台湾的“政治话语权”早已落到民进党等“独”派手中。加之国民党内的“府”、“院”、党及“立法院”一向存在着各种各样的矛盾,在这个内部政治严重***及对立的社会,一旦触及统“独”这根意识形态神经,国民党就乱作一团,给民进党可乘之机,马英九当局进而畏首畏尾,只能紧守“不统、不独、不武”新“三不原则”,在“松一点、紧一点”中作抉择,毫无 “一中”政治理念而言。更可悲的是,马英九当局一直存在把大陆当“跳板”使用的心理。自政党轮替以来,两岸虽然互动频繁,但实际上都是台湾先开利己的空白支票,大陆再配合兑现,以至在CECA等问题上变来变去,想当然地认为大陆一定会配合兑现“支票”。
而民心的向背,取决于利益的异同,利益同则民心向,利益异则民心背。因此在扁政权时期,常常以过激的言论换取大陆的军事威慑,由于军事威慑也威胁到了台湾民众的利益,实际上助长了台独势力,巩固了扁政权的统治地位。现在大陆不断释出善意,推动三通,造福台湾民众,则极大地压缩了台独意识的生存空间。
与陈水扁执政时期的一味向“台独”路线挺进所造成的紧张局势相比,当前两岸暂时搁置“统独”问题不失为一个务实的举措,符合大陆的“反独”需求,但就大陆追求统一的目标来说,切不可盲目乐观,未来还任重而道远。
第四、战争的规律性认识
回顾近来两岸关系的发展与变化,我们可以发现台湾民意与两岸关系的的几个方面的变化规律:
两岸关系的发展与变化与台湾民意密切相关,甚至可以说是台湾主流民意的选择。马英九在竞选的时候,明确阐述了两岸和解的政策,最后民意选择了他。马英九上台之后实践承诺,两岸关系得到了较大的突破和发展。
两岸关系的发展与变化离不开大陆的因素,大陆因素对台湾民意的影响也非常大,不可或缺。大陆政策如果得到台湾主流民意的认同,两岸关系发展就能进入顺境。反之,就得付出很大的代价,寸步难行。
两岸关系的发展与变化也将会引导台湾主流民意的变化。一切需要用事实来说话,如果再过一段时间,两岸关系发展令台湾深受其利,让民众更加自豪。台湾的民意变化,恐怕不是一点点,是翻天覆地的不同。
第五、战争要求的客观环境
首先是领导阶层观念的转变,尤其台湾执政当局领导人的观念转变。一旦突破观念上的限制,问题会呈现完全不同的面貌,这需要台湾当局从根本上拿出勇气,敢于创新,打破旧体系,彻底清洗台湾的污浊。
其次是两岸在若干重大问题上虽有默契,但台湾问题是需要通过协商,达成共识,更重要的是需要对共识的延续性的保障性措施。
第三是营造制度环境,制度性安排是两岸协商和善意互动的沉淀和结果,反过来又成为两岸和平发展的新起点。
第四台湾当局理应引导台湾人民正确认识大陆,认识大陆对台的重要性,大陆对台政策的稳定性,大陆人民对台湾人民的好,怎么好的,好在哪儿,更重要的是要引导台湾人民认识大陆和台湾同属一个中国的现实。
第六、战争的战术策略
台湾问题的解决,台湾民心的争取,不在于大陆或台湾的一厢情愿,而取决于能否找到两岸党政军民的共同利益,并采取行动去实现和捍卫双方的共同利益。理解台湾民意,特别是关联到两岸政治关系的民意,我们需要重视非经济因素的影响,应该认识到人们的行为中意识形态和感情因素的重要性;另一方面,也要从社会经济结构的观点,来分析台湾社会阶层在两岸经贸交流中的利害得失,探讨民意的真实形态,并得到尊重与体现,推动两岸关系的改善和发展。
首先,经济关系的强化与交流的增加目前仍是初级阶段,成果仍未真确地反映出来。再者,两岸关系的和缓及交流的增加从交流理论而言,是会促进两岸人民的相互理解。
具体的策略我们可表述为“内和外联”四个字。应理解为:在内部两岸之间寻找共同利益点相互吸引;在外部两岸联手共同应对外来威胁。
根据目前的情况,善意+善举是争取民心的关键。
内和的工作,主要侧重于经济、文化等领域,具体措施如下:
1.确保台湾经济增长、社会稳定。
2.大陆应给台湾人民的好处真正落实到台湾人民手中。
3.加强两岸的人民交流。具体措施如:
鼓励台湾民众到大陆旅游,以其亲身经历消除多年来对大陆妖魔化宣传的影响;
强化两岸的血脉关系,这一点的作用是显著的。
认清这个链条:个人,政党,国家<------民意<-----文化(包括价值观)、利益
在这个链条中的最高层次,目前每个人可以全部看清的只有“文化”,两岸有共同文化,相同血缘关系,是手足亲人,以共同的文化来维系两岸民情,这种前提下历史上大多数情况下最后是统一的。但对于如何统一,统一时间等,就必须要等到包括价值观和利益等充分看清后,才能有明晰的结论,否则现在任何的想法都是一厢情愿.那时候不光你看清,大部分人也都看清,民意就体现出来。于是有准备的两岸人就能制定出如何统一,按什么方式统一的政策来。
4.台湾执政当局理应责无旁贷地为这场战争提供有力的支持。
外联工作本质上就是要建立实实在在的两岸命运共同体。
两岸在应对国际威胁中的联手对促进两岸的最终统一尤为重要。外部的压力会导致内部的更加团结,国共两党当年势不两立、水火不容,在民族危亡之际尚能联手抗日,现在全球动荡不安,中国周边危机四伏,两岸如何不能再次联手?两岸有共同敌人要联手,没有共同敌人,创造敌人也要联手。
目前愈演愈烈的南海危机、东海危机,均严重威胁到了两岸的根本利益,两岸现在是各自为战,纷纷对周边国家提出了警告和抗议,但双方至今未能联手,给了敌人以各个击破的机会。两岸应携起手来,互为犄角,互为依托,共同捍卫中国的海疆。
第七、战争胜利的必然性
实际上,台湾民意在发生微妙变化,经济与民生议题正开始压过意识形态议题。
   台湾民众还是相当理性,能务实看待两岸关系的良性发展,“一个温和、理性、渐进的两岸政策显然最能得到台湾民众的支持”。
现在有越来越多的台湾民众认识到了大陆经济发展的巨大变化,知道了台湾与大陆互利合作能得到更多、更大的帮助和实惠。而两岸间日益深化的经贸关系和各项交流,尤其是当大陆综合国力一旦赶超美国时,将极大地增进两岸同胞的共同利益和民族情感,和平统一必将成为岛内绝大多数民众的务实选择,届时,“台独”社会基础也必将不断萎缩直至彻底消亡。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微信微信
收藏收藏 转播转播 分享分享 分享淘帖
2#
发表于 2010-2-3 15:58:51 | 只看该作者
台湾人很理性,不会因为我们捐了几块钱而………………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
发表于 2010-2-3 15:58:55 | 只看该作者
文章太长了,能不能弄的概要?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
发表于 2010-2-3 15:58:58 | 只看该作者
台湾人视延续实质独立为命,你想拿钱买他们的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
发表于 2010-2-3 15:59:02 | 只看该作者
没有硝烟的战争??恐怕很难做到你想要的——

你说,这场战争的敌人:是国内外***势力及其在台湾的走狗,而不是台湾人民。


这种调调太没劲了——总想说台湾人民和政府我们要区别对待——怎么对待?
人家台湾人是自己选出来的政府,看看台湾人那些街头旗帜——看看台湾人怎么说的:你们专制的国度有什么资格……你就知道你该怎样赢得台湾人的民意了;

除非在台湾发展亲大陆的政党(台湾毛主义左派)——培养对大陆了解和友善的下一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
发表于 2010-2-3 15:59:05 | 只看该作者
一场有硝烟的战争恐怕效果要好得多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7#
发表于 2010-2-3 15:59:09 | 只看该作者
晕!!!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8#
发表于 2010-2-3 15:59:12 | 只看该作者
楼主文章有创意!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9#
发表于 2010-2-3 15:59:20 | 只看该作者
得民心者得天下!
得到两岸大多数同胞支持的融合,
才是真正的统一!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0#
发表于 2010-2-3 15:59:24 | 只看该作者
楼主的话等于白说. 目前大陆的共产党, 基本在台湾得不到任何民心.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小黑屋|中国海外利益研究网|政治学与国际关系论坛 ( 京ICP备12023743号  

GMT+8, 2025-7-30 10:51 , Processed in 0.125000 second(s), 28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