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美说"台海有事"与台海军事互信、和平协定
一、美说"台海有事",胸怀叵测的“馊主意”?
最近,美国两家政府级智库,不约而同地相继公布两份有关“台海”的报告,主动为台军支招:
称,虽然两岸关系近来出现明显好转,中国大陆对台湾的威胁却有增无减,台湾仍面临可能是世界上最严峻的军事挑战;
宣称随着中国大陆逐渐大量装备歼-11、苏-30和歼-10等先进战机,再加上约1000枚短程导弹的支援,台海的军力平衡已经朝中国大陆翻转,这表明“台湾的防御面临明确且迫切的危险”;
提出短、中、长期建议:短、中期,台湾应该重建空军基地,以便应付大举飞弹攻击;台北应重新思考是否部署针对解放军空军基地的中程飞弹,以吓阻北京,警告发动攻击行动的后果;此外,就长期而言,美国、台湾都必须面对双方距离遥远的战略困境。
如何看这些分析和建议?
大陆方面有军方人士认为,美一些政府智库炒作台海问题和中国军力,有以下4个目的:第一,树立中国“对手”形象,为美国的战略调整寻求理论基础。第二,为美军扩充军备提供口实。第三,为美国军工复合体谋求利益。第四,为对台军售找借口。多买美国武器,加强对台军售,受惠的依然是军工集团和军方。
台方则有学者认为,这些建议,固然不能说是完全从美国利益出发,台湾在某种情况下采与大陆敌对做法也并非完全不可思议,但只要言有出、军有备、枪炮响,那就摆明和解无路,两岸会旧恨未消、再结新仇。这军备-军耗-战争的路,绝非台湾应该的选项。因此,“美国别再瞎出馊主意了。”
二、军力差距不可能消弥,两岸唯有“互信”、和平一条路
实际上,这些分析除了说明美国对台海的担忧,还可能说明:在今天的现状——美国自顾不暇,中国大陆政军经实力、国际影响力大增的情况下,两岸军力有差距是自然的、必然的。如果两岸进行军备竞赛,台湾肯定“未赛先败”。“两岸军力失衡”,在可预见的将来,对台湾而言也不会好转。
正如台湾方面学者所说,分析报告结论与一般认知相差不远,台湾防务有其先天困难之处,如果说台湾根本无从防卫(undefendable)或许有点过当,但只要大陆不惜代价,后果将会严重到不可想象,而且即使美方届时介入,美方也确定将会有重大损失。
应该说,这是说的实话,两岸在军力方面的差距是现实的。这是由两岸各自的实力(所管辖的资源及其管理效果等)决定的。
因此,也正如台方学者所言:“当前两岸首要工作还是得透过政治手段,使两岸不必、不会、不要发生冲突,这才是上上之策。”
也就是说,两岸唯有“互信”、和平一条路。这才是民族和谐、富强之路。其他的路可能都非上策。对台湾来说,可能还是下策乃至下下策。——因为,就现实而言,大陆虽然也不愿、不忍两岸兵戎相见,但大陆还可能相对经得起“疾风暴雨”(从最近的应战莫拉克台风大概也能看出)、“一决雌雄”,而台湾可能就未必了……
三、如何走出“互信”、和平之路?
两岸唯有“互信”、和平一条路。但这军事互信、和平协定之路现在有阻力吗?如何走?
就军事互信而言,军事领域毕竟是一个非常敏感的领域,具有官方性质和权威性,建立军事互信机制必须经过授权。大陆军方有关专家认为:就目前情况而言,与两岸经济交流相比较,两岸军事交流相对滞后;与大陆以各种方式接待台湾退役将领的开放程度相比较,台湾方面相对滞后。人们曾给予热切期盼的“两岸探讨建立军事安全互信机制的问题”,更是只听楼梯响,不见人下来。
台湾有些人还是生怕现在探讨建立军事安全互信机制问题会使国民党戴上红帽子,戴上“卖台”、“投共”的罪名,会在选举中失分。
这里,或许要看到,台湾一部分人的“台独”立场,可能一时半会儿并不会有根本改变,他们不会因为台湾当局不与大陆“和谈”而转变立场,从而投国民党一票。国民党把胜选的希望寄托在迎合、迁就这部分人身上,在未来的选举中,未必就能胜选。
有人认为,国民党应当充分认清“台独”势力还很有市场的同时,更要看清他们充其量也就在30%-40%,国民党尚有60%左右的“有为空间”。并且,其中10%左右是铁定会支持两岸建立军事互信机制的,另外50%的人只要晓以利害,也完全有可能支持这一举措。毕竟,建立军事安全互信机制是一个双赢之举,对两岸都有利,何乐而不为?关键是要做工作。这也是对国民党执政能力、竞选能力的考验。如果国民党缺少这样的能力和魄力,那在未来的选举中胜选的机率会更大些吗?恐怕不会。结果还可能会相反,30%的选票未必得到,50%的选票可能会有相当部分丢掉!
这里还想提及,台湾有人认为,建立军事互信,大陆必须首先调整军事部署。殊不知,这样未必会促成军事互信,反而可能影响探讨军事互信的气氛。有大陆军方人士提出建立军事互信机制要三条原则,不妨供台方参研:第一,大陆是否调整军事部署,要根据自身的安全需求,独立自主地决定,而不能由他人施加压力。不错,台湾方面有民意压力,但是大陆方面也有民意压力。应该将心比心,不能强加于人。第二,是否调整军事部署,是谈判的议题,而不是前提。两岸尚未签署和平协议,仍处于法理上的敌对状态,在这种情况下如何调整军事部署?第三,军事调整应该平等、互动。大陆调整,台湾也应该调整,如果台湾方面仍以大陆为假想敌,部署兵力、进行军事演习、采购军事装备,特别是维持与美国实质性的军事同盟关系,而美国又以中国大陆为最大的潜在对手,在这种情况下如何让大陆单方面调整军事部署?(当然,目前两岸合作正在向前发展。今年的汉光演习,背景由过去的两岸冲突,转为重大突发事件,如大地震、大洪水等。这表明马英九对两岸形势及其应对考虑,已经有了改变。)
人们可能还应该看到,两岸军队历尽风雨坎坷,同源于黄埔、北伐,分手于“4·12”血案,曾携手于抗战御侮,也曾鏖战于内战战场,……但现在历史已发展到了新的时代、处于新的起点。两岸“军事互信”,只要执政党正确审时度势,勇于、敢于有所作为,双方都拿出诚意,抓住难得机遇,积极探讨建立两岸军事互信机制的有效途径和方法,乃至先谈起来,应该有所作为,必会有所进展,定会看到其积极的效果。
不久前,据台湾民调,马英九满意度曾跌到35%,陈菊声望突然冲高。为什么?其重要原因之一恐怕是:陈菊作为民进党要员卓然大陆行,其在两岸交往上所显的魄力,让民众从中看到两岸“和”的“出路”与希望。这对于刚刚担任国民党主席、声言给两岸带来几十年和平的马英九,除了是警讯,不也是一个提示?——在民进党也打算在大陆政策上赚“民意”、找得分时,国民党应该何为以应对?
对于台海签署“和平协定”,这个台湾无论是国民党执政还是民进党在台上,其主要领导人在不同场合出于不同政治考虑都有过表示,似乎没有人公开唱过反调的台海“和协”之步,两岸现在还能再进一步做些什么吗?
马主席领导下的、欲为两岸带来至少几十年和平的国民党,是到了毅然选择、当断则断的时候了吧?
(文磬)
个人学术主页网址——
http://t5105.crcoo.com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