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09-08-10 09:54:23
作者:王超 吉林 记者
最近,台湾大陆事务部门发表报告,说大陆已经做好了进行两岸政治谈判的准备。正在人们猜测是不是台湾“陆委会”捕风捉影的时候,大陆对台研究学者就在香港发表了“两岸签署和平协议时机已经成熟”的言论,而签署和平协议必然要进行政治谈判,证明了“陆委会”的判断是正确的。
当这一消息见诸报端之后,各界反应迥异,马英九沉默不语,民进党大骂马英九无能,国民党低调还要积累善意。
民进党看着共产党和国民党走得越来越近本来就心急如焚,极尽挑拨。当他们嗅到关于政治谈判时机是否成熟的问题上国共有分歧时,更不会放过这样的机会。管碧玲又第一个跳出来,说这是大陆在逼迫台湾,因为马英九太无能,大陆看准了要什么马英九就会给什么,云云。其实,这不过是一种宣泄式的谩骂而已,说得实在没有什么道理。因为两岸进行政治谈判本来就是马英九竞选时候的政见之一,只是早谈晚谈的问题,跟无能不无能没有任何关系。再者,谈判是一个过程,结果是什么样是未知的,难道谈判就是无能,像民进党那样阻挠党员与大陆接触就是有能?所以,这样的言论实在不值得驳斥。
马英九不回应的做法是明智的,因为这件事让他处于尴尬之中,不过这份尴尬不能怨共产党,只能怨他自己把话说得太绝对了。我们不妨回忆一下马英九曾经说的话:他说他的第一任期内不会政治谈判;他说他有生之年看不到两岸统一……等等。两岸是否进行政治谈判、政治谈判的结果是什么、是否会统一、什么时候统一,这些都不是台湾单方面可以说了算的,我非常怀疑马英九在做这些表态以前征求过大陆的意见,大陆也没有必要完全配合你马英九单方面做出来的宣誓。现在大陆不想配合了,或者大陆的认识和马英九的不一样,那么必然造成马英九的尴尬。
吴伯雄代表国民党进行了回应,他说两岸政治谈判的时机还不成熟,还应该积累互信,应该先经济后政治。那么我们不仅产生了这样的疑问,为什么吴伯雄认为时机还不成熟?怎样才能成熟?两岸应该怎样积累互信?
我想,吴伯雄说时机不成熟,主要是从台湾岛内的情况来说的。经过民进党八年的“去中国化”,“一个中国”在台湾都成为了禁忌,“中国台湾”为了矮化台湾的称呼。这种情况之下,如果两岸展开政治会谈,必然会涉及到“一个中国”的问题,甚至必须将“一个中国”文字化。一旦如此,国民党、马英九必然会承受巨大的压力。
但是问题是,什么时候才是岛内时机成熟的时候呢?我想就是台湾民众能够接受“一个中国”的时候,就是有两岸统一心理准备的时候。但是,这个时候肯定不是等来的,国民党应该主动去引导现在的岛内舆论,拨乱反正,把民进党的歪理邪说彻底推翻。但是,非常遗憾,我们看到的是国民党、马英九对民进党的歪理邪说处处迁就、妥协,甚至是默认。比如在签署两岸经济协议的问题上,马英九就主动声称,不涉及“一个中国”。马英九这是在公开撒谎,两岸签署的一切交往都是在“一个中国”的前提之下开展的!马英九不仅不在此时引导舆论,反而否定两岸交往的基石,实在不是明智之举。
吴伯雄说得对,两岸应该不断积累善意。大陆已经表达了足够的善意,台湾成为世卫观察员、外交休兵、开放台湾游、给予台湾业者优惠政策等等。但是,台湾的善意是什么呢?对于大陆来说,遵守“一个中国”原则、防独促统应该是台湾最大的善意。可是,马英九否定“一个中国”,甚至鼓吹B型台独的言论不时出现,让大陆觉得台湾方面缺乏善意。
其实,两岸的政治谈判随着两岸交往的深入是无法避免的,目前已经涉及到了一些,比如台湾成为世卫观察员、外交休兵,这些已经是政治谈判的范畴了。但是,两岸应该并不急于签署和平协议,可以先从退休官员、退役将领开始接触,慢慢升级,最终取得一定的成果。这应该是两岸政治谈判循序渐进的最佳模式。
我想,共产党本来可以悄悄展开对台湾的政治接触的,采取只做不说的模式,但是这次却通过台湾问题的研究学者高调表态,目的就是要给马英九一个难堪、一个警告,让他知道,大陆愿意配合他是有前提条件的,那就是要让大陆感到善意。否则,大陆不配合,马英九的日子也不会好过。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