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学与国际关系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查看: 264|回复: 9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50年的殖民统治 日本在台湾干了什么?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0-2-3 12:10:31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50年的殖民统治 日本在台湾干了什么?

  抗日战争胜利60周年,也是台湾摆脱日本殖民统治回归祖国60周年。50年的殖民统治,使台湾人民遭受了比祖国内地更深重的苦难,台湾人民的抗日斗争在中国人民反抗外敌入侵的历史上写下了光辉的一页。了解了这段历史的真相,那些鼓吹日本殖民统治优越的论调也就不攻自破了。

  残酷镇压

  1895年,清政府在中日甲午战争中失败,被迫签订丧权辱国、赔款割地的《马关条约》,日本以刀架在清政府脖子上的方式,强行获得了觊觎已久的台湾。

  消息传出,全国舆论大哗。台湾人民在听到割让台湾的消息后更是悲愤交织,以进士丘逢甲为首,台湾绅民数度上电清廷,反对割让台湾;台北人民在《马关条约》签订的第二天“鸣锣罢市”,抗议清政府的***行径……台湾人民最终不得不拿起武器,走上武装抗日保台的道路。

  残酷的武力进占

  1895年5月25日,丘逢甲、林朝栋等台湾士绅宣布成立“台湾民主国”,推清政府台湾巡抚唐景崧为总统,设议院、筹防局和团练局,准备不奉清廷号令,自主抗日,但同时又以“蓝地黄虎旗”为国旗,定国号为“永清”,以表示永远心向大清之意。民主国以南部刘永福率领的黑旗军最为有名,结合地方人士自发组织的义军,有力地打击了前来接收台湾的日本殖民者。

  《马关条约》签订后,日本以海军大将桦山资纪为台湾首任总督,并派北白川能久亲王率领近卫师团武力接收台湾。日军军舰到达淡水港附近,遭到了守军的强烈抵抗,日军见淡水港不易攻下,便改由三貂角附近的澳底登陆,6月2日日军占领基隆炮台。同一天,清朝代表李经芳与桦山资纪正式签订割台协议。唐景崧、丘逢甲等民主国的领导者见情势危急,纷纷内渡。领导中心一失,台北城内便陷人了混乱…… 日军拿下台北城后,于6月17日在巡抚衙署举行总督府始政仪式,宣布开始统治,这个日子被日人设为“台湾始政纪念日”。

  然而,日军向南部推进时却遭到了刘永福率领的黑旗军与各地抗日义军的顽强抵抗。在桃园、新竹、苗栗,义军与日军的战斗都相当惨烈,六七月间,义军一度反攻新竹,歼灭日本骑兵于大湖口,刘永福也派吴彭年率黑旗军北援,在新竹、苗栗一带与日军相持一个多月。8月初,日军大举增兵,分三路向台南前进。8月中旬,日军攻下苗栗,下旬在彰化八卦山与抗日军发生激烈战斗,lO月初嘉义沦陷,义军死伤惨重,刘永福手下大将吴彭年、吴汤兴、徐骥等陆续死难,在日军优势兵力进攻下,刘永福部腹背受敌,孤立无援。最后刘被迫潜至安平港,内渡厦门。11月18日,日本“台湾总督”桦山资纪向日本政府报告:全岛平定。在武力接收台湾的过程中,日军费了九牛二虎之力,历时五六个月,前后数次增兵,投入兵力达七万多人,伤亡(包括病亡)和因病减员达1.1万余人(日本人自己承认数字,一般认为比较保守),才基本平定台湾军民的抵抗。

  “焦土政策”平定抗日武装

  “台湾民主国”的瓦解并不意味着台湾抗日运动的停息,台湾人民的武装斗争仍在全台上演。这一时期,日本所占领的只是台湾的大都市,对乡间和山区控制力还较弱,许多义军纷纷转到地下,各地武装抗日行动层出不穷,使日人疲于奔命。并称“抗日三猛”的简大狮、柯铁和林少猫等便是这一时期著名的抗日义军首领,分别在台湾北部、中部和台南领导抗日武装。恼羞成怒的殖民统治者为镇压抗日武装,残忍地实行焦土政策,台湾人民被屠杀者难以计数。到1898年,日本第四任“总督”儿玉源太郎与“民政长官 ”后藤新平改变策略,一面颁布“匪徒刑罚令”进行严罚及扫荡,一面制定“土匪招降策”诱降抗日分子,然后再在“归顺”仪式中,集体屠杀。日本人著的《日本殖民地政策一斑》一书就承认,诱杀抗日分子达16000人。迫于形势的压力,为了保存有生力量,北部的义军首领简大狮也曾宣布“归顺”日人,但他没有缴械,不久,日本人不讲信用,简大狮重又上山,继续开展抗日斗争。日本人前去劝降,被击毙。恼怒的日军清剿不成,以军警混编为十四路进山围剿,简大狮在台湾无法立足,潜回漳州。日寇获知,胁迫清廷围剿。简大狮被清军抓获并被“引渡”给日本殖民政府,受尽酷刑后被杀害。战斗在高屏一带的林少猫不为招抚政策所动,日人请绅商出面斡旋,林少猫提出条件,划后壁林(今高雄林园、小港一带)一地为义军自治区,官吏不得擅人,外出时可携武器,族党系狱者免罪释回等,日人皆一一答应,并在“归顺式”时将准许书交林少猫,这对日人来说,可谓一大耻辱。林少猫在后壁林三年,开垦经营,隐然成为国中之国,日人更如芒刺在背。 1902年总督府决然下令调集大军,在重炮猛轰及舰艇的掩护下,激战六七小时,终于攻破堡垒,林少猫战死。林少猫之死为日本据台初期台湾人民的武装抗日运动划下了一个句号。

  用毒气弹镇压起义

  1906年以后,台湾局势逐渐平静,游击武装多被瓦解。日本在台湾推行警察政治,对台湾人民的控制日益严密,但日资企业入侵使台湾人民在经济上遭到压榨,为反抗日本殖民统治者的剥削与高压,台湾人民多借宗教与帮会进行秘密抗日运动,包括1907年蔡清琳领导的北埔起义,1912年刘乾率领革命党与农民武装、反对总督府支持日本财阀霸占竹林所有权的林杞埔起义(又称竹林事件),受辛亥革命影响罗福星等人计划在苗栗起事(但事前被警察破获)等一系列抗日事件,以及1915年余清芳、江定、罗俊等人领导的西来庵事件(他们借助秘密宗教进行抗日活动,但在联络起义前被发现,仓促起事,终为日人所镇压)。

  西来庵事件平息之后,台湾人民的抗日运动转向反殖民、争民权、争自主权的民族运动,此时日人统治台湾已久,台湾人的抗日运动也完全脱去武装抵抗的色彩。此时正值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世界许多弱小民族都经历了民族觉醒。于是,台湾一些新兴知识分子在民族情感的支持下,以争取台湾的民主、自治,进而争取自决、自主为目标,继续和日本对抗。这些运动对殖民当局造成了相当大的压力,总督府为打压这些知识分子的行动,甚至以违反治安法为由,发动全岛性的大检肃。不过,殖民当局的横暴并未达到效果,反而激起台湾人民更多的关注。抗日战争爆发后,台湾被卷入战争体制中,日本人采取全面镇压政策,参与社会运动或政治运动的人,不是被捕下狱,就是被严密监控,政治运动、社会运动逐渐消沉。

  在台湾人民的抗日斗争中,值得一提的是台湾原住民的抗日活动,而其中最为著名的就是1930年的"雾社起义"。雾社位于台湾中部的南投县,靠近著名的日月潭,因这里长年云雾缭绕而得名,该地住有泰雅族赛德克亚人的12社(相当于部落)。日本山地警察对原住民积年累月地压迫剥削,强制劳役、诱奸妇女,激起山地民众强烈愤怒。1930年10月27日,玛黑步社首领莫那鲁道率领山胞300余人,分队袭击附近的警察分驻所13 处。同时进袭雾社警察分室、学校、邮政局、日本人官舍等,砍杀了各地警察及雾社公学校举行秋季运动会的日本人。起义爆发后,总督府出动5000多人于31 日开抵雾社,并用山炮向起义军轰击。起义军退至山谷,筑起工事,誓死抗击。日军久攻不下,11月18日出动飞机公然施放国际上禁用的毒气弹,大部分起义者死于毒气之中。起义最终失败。经此事件,雾社原住民人口由原来的1400人减至500人。包括原住民在内的台湾人民不屈不挠的抗日斗争,在中国人民反抗外敌入侵的历史上写下了光辉的一页;同时,台湾的武装抗日史从一个侧面对今日那些仍在鼓吹日本殖民统治优越论调的人予以了有力反击。

  经济掠夺

  台湾是中国的第一大岛,资源丰富,又扼海运交通要道,早就引起了日本帝国主义的凯觎,1895年日本通过甲午战争,逼迫清政府签订***条约攫取了台湾。日本占领台湾后,对台湾人民进行了非常残酷的经济掠夺,以此来增强日本的经济实力,为其进一步的侵略扩张服务。

  “农业台湾,工业日本”

  起初,掠夺土地是日本最赤裸裸的一项经济政策。日本殖民者刚刚确立在台湾的统治,便利用台湾农民的土地所有权没有地券、契约作为根据的情况,对广大台湾同胞赖以生存的耕地进行了持续的掠夺和强占。1898年,日本殖民政府在台湾设置了以中村是公为局长的“临时土地局”。不久日本殖民者就下令展开森林、土地的调查工作,实行所谓“丈地归官”及“土地所有权申报”。凡是无主土地及手续证明不完备的全部收归官有,并对私人土地课以重税。这样,一些收成不好的土地由于入不敷出,所有者也就不敢申请所有权,土地“名正言顺”地落人日本人手中。通过一系列巧取豪夺,日本政府及日本财阀攫取的台湾土地短短数年就达 264.3万甲(一甲约合0.97公顷),占全岛土地总面积的68.5%。最终,台湾97%的林地变成了日本殖民者的私有财产。

  日本侵占台湾后,为了能够大量掠夺台湾的稻米,实现其“农业台湾,工业日本”的殖民统治的经济模式,从创办“农业试验所”着手,全面改造台湾地区传统的耕作方法和生产条件,如引进优良品种,增施肥料,扩大灌溉面积,甚至依靠地方政府官吏、警察和保甲制度,强迫台湾农民增种水稻、种植防风林。到1905年,台湾地区的水稻产量增至62.2万吨。不过日本殖民统治者采取多种手段提高水稻产量的根本目的,只是为了适应日本本土的需要,即选择台湾作为日本的农产品生产基地,使日本腾出劳动力进行工业化。此外,台湾生产的凤梨、香蕉、樟脑、蔗糖等农林产品也被日本殖民统治者大量地掠往日本,或销往欧美各国。台湾每年都要向日本出口大量的农产品,而从日本进口的东西却很少,这样就形成了给人以假象的巨额名义出超。1935年台湾对日出超9600万日元,1939年一跃上升为1.84亿日元,几乎是1935年的一倍。

  实行专卖,榨取巨额财富

  实行专卖榨取巨额财富,是日本殖民统治者对台湾人民进行经济掠夺的另一手法。日本殖民者不仅对食盐、烟、酒、火柴等生活必需品实行专卖,而且还把在日本国内禁止吸食的鸦片在台湾实行专卖,毒害台湾人民。日本殖民当局于1897年3月最先设立了台湾制药所,对鸦片实行专卖。接着又于臣1899年5月和8月先后设立了台湾盐务所和台湾樟脑局,对食盐和樟脑实行专卖。最终于1901年6月在台湾总督府内正式设立了专卖局,统一负责掌管整个台湾地区的全部商品的专卖事宜。台湾专卖局是一个庞大的组织系统,下设八个分局、11个办事处、六个专卖商品制造工厂,三个试验工厂和一处度量衡所,共有各类管理和生产人员2.7万余人。台湾总督府专卖局成立以后又陆续对烟酒、火柴、煤油等日用工业品实行了专卖管理,并逐步“完善”了一整套专卖管理制度。据统计,从l 897年至1944年的47年间,台湾总督府通过专卖制度获得的收入在年度财政总收人中所占的比重,平均每年高达43.42%。日本殖民统治者通过实行专卖制度从台湾人民身上榨取了巨额财富。

  控制经济命脉

  与上述直接经济掠夺相比,日本殖民者利用近代垄断企业进行经济掠夺比较隐蔽。日据时期,台湾总督府独占的日本官僚垄断资本和日本各大财阀集团控制的垄断资本控制着台湾的工业生产。台湾总督府主要控制铁路、矿山、港口、电力、食盐、樟脑、烟酒等工业企业。财阀则主要由三井、住友、野村、三菱、古河、大仓、安田、大川等财团独自或合股经营制糖、化学、建材、米谷加工等工业企业。到 1945年,日本殖民垄断资本控制了台湾地区银行存款总额的60%,电力工业的96%,制糖工业的94%,完全控制了台湾的经济命脉,这些企业每年从台湾赚取的利润数目多得无法统计。

  “巨额出超”掩盖殖民贸易实质

  台湾与日本的贸易往来更是一边倒,对于数额巨大的台湾对日本的“贸易出超”的收入,日本政府将其全部截留在日本政府的财政收人之中,并不返还给台湾。所以台湾的这笔贸易收入,只是反映日本掠夺台湾的一个数据而已,丝毫不关台湾的经济建设。除此之外,在台湾与日本的商品贸易往来中,双方所交换的物资,完全是根据日本国内经济发展的资源需求来决定的。长期以来,由台湾源源不断地运往日本的物资,主要是稻米、食盐、蔗糖、樟脑、矿石、木材和煤炭等资源类的初级产品。而由日本运来台湾的则主要是棉纺织品、化肥、干(咸)鱼、清酒、酱油、火柴、药品、五金和陶瓷等日用工业品。由双方在贸易往来中所交换的物资可以看出,凡是由台湾运往日本的物资全部是日本国内经济发展所必需而又奇缺的资源。这种贸易完全遵循了帝国主义与殖民地贸易的规律,殖民地无非是原料来源和倾销市场。

  “两个比例”惊人一致

  日本是个后起的资本主义强国,资本出于追逐利润的天性,当然也会对台湾的经济近代化起到一定作用。比如在台湾进行人口调查、水利建设、改进农作物、推行使用化肥、交通建设等。但是这些所谓的“成就”是资本主义扩展的结果,近代化水平越高,日本殖民者得到的越多。实际上,由于日本垄断资本的肆意扩展,台湾本土的民族资本毫无出路,全台同胞几近沦为日本廉价劳动力,这对于台湾的近代化而言完全是个压制。另外,这些现代化企业不但生产了财富,实际上也代替了警察的监视任务。大规模的工厂集中了新型的产业工人,也集中了权力的实施对象。1944年全部工业部门雇用了238856个台湾人和19536个日本人,日本人多数为管理者,台湾同胞则几乎全都为产业工人,日本人占台湾人的8%左右。据战后1946年统计,台湾的官吏和警察总数为500604人,台湾总人口为5768711人,日本人占台湾人的比例也是8%。暴力机关统治者与被统治者的比例和经济生产企业管理者与产业工人的比例惊人的一致,反映了殖民地权力的同构性,以及掠夺实质。

  从刘铭传“新政”看近代化到底起于谁

  最近“台独”分子经常宣传日据时期日本对台湾近代化的贡献,这种言论除了暴露亲日的“皇民”意识外,其真正目的是为了贬低中国近代化历程,以达到“去中国化”的目的。实际上,台湾的近代化起始于清代首任台湾巡抚刘铭传主政台湾时期。他在任内(1885年~ l 891年)大力推行加强海防、建立自立之省的“新政”,成绩卓著。在台北设电报总局,架设水陆电线1400余里,并在澎湖、彰化等地增设报局;创立新的邮政制度,台北设邮政总局,在全岛分设下站、腰站、旁站43处;发行邮票,邮路远达厦门、广州、上海、香港等地,是全国最早的自办邮政业务,比清政府成立的邮政官局还早八年;修建台北至基隆、新竹和基隆至新竹的铁路,这是全国最早的自行集资、自行主办、自行掌控的自建铁路;鼓励民间富商集资兴建台北街市,走马车,安电灯,引自来水,修造铁桥,使台北成为当时中国比较繁荣的城市。刘铭传还主持了台湾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丈量土地活动,兴办西学堂,聘请外国教师任教,为台湾培养了具有近代意义的人才。当时,台湾的近代化与中国沿海省份的近代化起步同时,是近代中国转变的一个缩影。

  “台独”分子为达到“去中国化”的目的,无视这些史实,一味亲日、媚日,到了不惜歪曲基本历史史实的地步。

  刘铭传及其“新政”

  刘铭传(1836-1895年)字省三,安徽合肥人,淮军著名将领,清末抗战、****和开发台湾的爱国官吏。

  1884年中法战争爆发,奉命以巡抚衔督办台湾军务。在极端困难的情况下,他率台湾军民奋勇抵抗,先退敌于苍隆,又血战沪尾(淡水)。在台湾被法军围困、与大陆隔绝的情况下,刘铭传誓与海岛共存亡。他在战斗中身先士卒,军民感奋,浴血抗敌。苦战八个月,终于打败法国侵略军,保住台湾。1885年台湾建省,出任首任巡抚。在任六年励精图治,加强军备、筹划防备、整编军队。特别是推行建立自立之省的“新政”,对开发治理台湾贡献尤巨。在刘铭传治理下,台湾面貌大变,同时起步岛内的近代化与中国治海近代化,实为开启台湾近代化建设之第一人。

  “皇民化”运动

   殖民同化教育是“基础”

  推行日语教育。殖民当局早在1896年就分别设立了最早的日语教学机构“国语学校”,“国语传习所”。“国语学校”类似以后的中学,传习所又分为甲、乙两科,分别以成ren和儿童为对象,其目的是“对本岛人教授国语(日语),作为日常生活之用,并养成本国之精神”。日语教育非常严厉,在学校不准讲汉语(台湾话),一讲汉语即施予各种处罚。

  建立奴化教育体制。1919年殖民当局出台所谓“内地延长主义”,又称“同化主义”。为防止中国人接受高等教育,从中等教育开始,就限制中国学生所学专业;高等教育基本上由日本人独占,而且除了医学专门学校及台南高等商业学校外,其他一切高等学校都在日本国内举行考试。教学内容是以传播殖民主义文化为主,有关中国的历史、思想、文化均在被排挤之列,以从根上切除中华民族文化的影响。在初级教育阶段,中国儿童就读的则是“公学校”和“国语传习所”及“教育所”(高山地区的原住民儿童就读),无论在什么学校,都把日语当作基本语言。

  差别对待是根本

  日本统治时期,虽然在法律上台湾人被看作是“日本人”中的“少数民族”,但与“纯正”日本人相比,台湾人受到了很大的歧视。日本在1900年实行了免费初等教育,台湾人却不能享受。殖民当局认为“教育是一把双刃剑”,对于日本的殖民统治来说,台湾人具有高知识水平并不是什么好事。因此他们主张在台湾只进行很有限的教育,实行实际上的“愚民政策”。1925年成立台北帝国大学,但这所大学里收容台湾子弟很少。一般台湾子弟只能上像医学专修这样的专门学校、职业学校,其目的是为了接受技能等实用性培训以满足日本统治的需要。很少人有机会接触文科性的精英教育。足见日人在台殖民教育的目的根本不是为了提升台人的文化与知识。

  从一切方面抹去“中国痕迹”

  1937年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后,日本害怕台湾同胞支持中国内地的抗战,开始积极推行“皇民化”运动。第17任总督小林跻造在1936年9月到任不久,即开始大规模推行“皇民化”运动。1937年9月30日,日本殖民当局在台北市公会堂召开“(日本)国民精神总动员讲演会”,“皇民化”运动就此正式开始。其主要内容是,进行亲日思想宣传和精神动员,极力消除台湾民众的祖国观念,灌输“大日本臣民”思想。1941年太平洋战争爆发前后,“皇民化”运动开始进入第二阶段。即“皇民奉公运动”。1941年4月9日,殖民当局成立了“皇民奉公会”。由时任总督的长谷川清兼任总裁,自总督府到街庄都设有分会,并且均由当地的行政长官负责。此外,还成立了名目繁多的外围组织,作为推行“皇民化”的社会基础和基本力量。

  此后日本在台湾更积极地普及教育和推广日本语。1930年台湾的学龄儿童入学率不到 30%,到1938年增为50%,1943年更增加到92%。1930年台湾懂日语的人不到10%,1937年猛增为40%,1944年更增加到70%。 “皇民化”运动不仅是从语言、文字上做文章,宣扬“日式文明”,还强迫中国人从生活习俗:宗教信仰、文化艺术、时令节气等方面向日本方式看齐。殖民当局严禁台湾民众信仰民间的各种传统宗教、神灵,烧毁台湾民间祭祀的诸家神灵,专设日本的天照大神,并且强令在10月27日各行各业都要祭祀;中、小学则规定每月1日、8日、15日都要按时参拜神社。从40年代初期起,日本殖民当局又开始禁止中国人使用中国名字。日本殖民当局宣布“恩准”台湾人改用日本式姓名。中国人把变更祖宗留下的姓氏看作是奇耻大辱,可见“改名”用心之险恶。

  “皇民炼成”的歇斯底里

  在 “皇民化”运动后期,运动的强度达到了歇斯底里的程度。日本当局有鉴于据台40年而多数台民仍怀抱强烈的民族意识,殖民当局一方面大力宣传皇国史观,宣传所谓“日本精神”及“大和魂”,但在具体的政治、社会民族关系上仍保持实质上向来存在的殖民歧视构造。日本当局一方面利用殖民地台湾人中部分知识分子和民众的民族自卑感和对于自己民族文明开化的绝望感,另一方面则在“皇民化”运动中开启“内(日本)台(台湾)一如”、“皇民炼成”之门,宣传只要人人自我“ 炼成”、“精进”,就可以锻造成为“真正的日本人”,从而摆脱自己作为殖民地土著的劣等地位。

  “台独”分子身后的“皇民化”长尾

  “皇民化”运动影响深远,一方面遭到了多数台湾人的DIZHI,有识之士更认清日本人的险恶用心;另一方面也造就了一群敌视祖国的亲日的“皇民”,其被奴化的思想是第一代“台独”的重要思想来源。

  1945年日本天皇宣布无条件投降。按照《开罗宣言》规定,日本“窃取于中国之领土”台湾等必须归还中国。当时日本驻台湾总督安藤利吉即策动一些日军中的军国主义分子和“皇民”在台湾建立起“台独”组织,这是“台独”活动的发端,后被粉碎。1946年“二二八”事变发生后,被毒化的“皇民”青年奔走相告兴奋不已,借台湾同胞反抗国民党腐败统治的机会,浑水摸鱼,穿起过去的旧军服或学生服。自动集结起来攻击政府机构和外省人,他们高唱日本军歌,舞着武士刀,大骂大陆人为“支那人”、“清国奴”,并且以日语检验行人,凡是不谙日语者,立即以刀棍追杀。事变平息后,这些“皇民”有的逃往国外,成了海外“台独 ”分子的重要组成部分。第一代“台独”势力在岛外活动的主要据点就是日本。比如第一代“台独”代表廖文毅长期在日本活动,为日本在台的殖民统治歌功颂德。李登辉的***言行也有很深的“皇民化”影响痕迹。李登辉的父亲当过日本警察,家庭受过日本的“恩惠”,在学校曾多方得到过特殊的“关照”。在京都帝国大学时,他又积极响应日本当局的号召,“志愿接受”千叶高射炮学校半年的军训,成为一名日本炮兵军官,准备为“天皇”效忠。日本文化的熏陶,塑造了李登辉的个性和情感,“皇民”意识已深深扎根于他的脑海之中。1994年7月,李登辉在接见日本“产经新闻”社社长羽佐间重彰时,还曾亲口说自己是“会说日本话、亲日本的总统”。

  从1945年台湾光复到上世纪60年代,在日本聚集了大量“台独”组织和“台独”分子,他们中绝大部分是日本统治台湾时期培养的忠实为日本效劳的“皇民”,有着极深的“日本情结”。这一时期的“台独”活动也都是以日本为大本营展开进行的,时到今日,日本仍为“台独”分子活跃之地,有人甚至认为,亲日的“台独”分子比亲美的“台独”分子还要多,所有这一切发人深省。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微信微信
收藏收藏 转播转播 分享分享 分享淘帖
2#
发表于 2010-2-3 12:10:35 | 只看该作者
台港媒体:台岛出现反当局媚日声浪
台港媒体:台岛出现反当局媚日声浪

2005年06月20日
  
  《香港经济日报》17日的报道说,台湾民众最近因到靖国神社讨祖灵受阻及渔船被日本舰艇阻拦事件,掀起接二连三的反日浪潮,并在岛内形成了一片反当局 “媚日”、“卖台”的声浪,对台湾政坛造成相当的冲击。对于台湾当局指由于兵力悬殊,因此不派军舰保护渔民,王金平希望当局采取强硬态度、派出舰艇宣示主权,因为主权问题不能敷衍了事,台湾方面更不能屈服于日本,一定据理力争。至于原住民高金素梅,在东京靖国神社迎回遭日本强征当兵的祖先灵位时,遭到日本警方粗暴对待一事,王金平要求台湾当局尽力协助迎灵事宜,并向日本表达严正立场。亲民党的林郁芳日前则怒斥台湾军方未战先怯,不敢派兵保护台湾渔民正当作业。

  台湾《联合报》17日报道说,宜兰渔民赴“立法院”陈情,大骂海巡署及海军无法保护我渔船,扬言21日起将自力救济,对越过我方暂定执法线的日本船只,我渔船将自动集结,合力扣押。

  陈情的渔民激动地表示,日方欺负我渔民愈来愈过分,近年来动辄狮子大开口,我方渔船一旦遭到对方扣船,要求的赔偿金已由过去的30万大涨到130万元。

  渔民代表并气愤地批评,不论是海巡署或是海军,根本都无法保护我渔船在自己的经济海域作业时不被日船扣留或驱离;但相反的,几十年来日方的船只进入我经济海域作业,我们却不曾扣留他们任何一艘船,甚至还提供他们补给。针对程士瑜“国军打不赢日军”的谈话,亲民党的前海军总司令顾崇廉痛批程士瑜为“降将 ”,要求当局将程士瑜撤职查办。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
发表于 2010-2-3 12:10:39 | 只看该作者
为什么日本吃定台湾?
为什么日本吃定台湾?

      2005年06月20日

  把自己当做奴隶看待是台湾“政府”的大悲哀。

  这就是台湾的悲哀。尽管这种话说出来有点伤感情,但这却是千真万确的事实,那就是台湾对日本,其实早已是一种实质上的“主子──奴隶关系”,所谓“主奴关系”,乃是当奴隶的早已没有了“自我”,它所谓的“自我”,其实已成了主子对待他的那种最恶劣部分之投影,因此,它不是主子的分身,而是主子眼中奴隶的影像。日本人在现在这个时代,已不太敢夸言当年的甲午战争,但我们却有“副总统”公然向日本致函说“感谢甲午战争”;日本人对钓鱼台(即钓鱼岛)列屿的主权问题以前还不敢太过放肆,但李登辉却早就公然宣布“钓鱼台是日本的”,奴隶会讲主子却不敢讲的话,奴隶之会讨得主子欢心,其微妙的道理就在这里。

  这当然是种荒诞戏,但它其实并非始于今日。多年前,日本即在钓鱼台海面驱逐台湾渔船,渔民向自己的“政府”抗议,于是我们“政府”为了安抚民心,遂私通日本要演出一场“宣示主权秀”,日本也承诺当台湾官方率领渔船绕钓鱼岛一周宣示主权时,不出面阻挠,让台湾官方借着这种宣示主权秀过过干瘾,并将人民的不满唬弄过去,问题是到了最后,日本变卦,它们担心这种“主权宣示秀”弄假成真,反而节外生枝,于是官员兴高采烈的坐船出海,满心以为可以大大地秀一次,结果则是船队还离钓鱼岛一大截,就被日本阻挡,搞得灰头土脸而归。

  因此,台湾渔民抱怨“政府”“软弱”,这其实根本就用错了词。“软弱 ”必须要有“软弱的自我”为前提,而今天的台湾“政府”在面对日本时,其实早已是“奴隶”,而“奴隶”其实是没有“自我”的,而没有“自我”,又何来“软弱”?他们根本已无法分辨什么是“软弱”,什么不是“软弱”,他们只知道如何做,如何说,才不会忤逆到主子的心情,如此而已,如此而已!

  染上主子脸色敏感症只会扮鬼脸、吐舌头。

  其实,台湾所谓的“主体性”和“主权独立”,都只能说是“奴隶性”的另一侧面而已。过去,美国国务院助理次卿谢淑丽说:“台湾只会躲在美日背后扮鬼脸,吐舌头。”就已把这种“奴隶性”做了最深刻的表露。在这种“主子──奴隶关系”下,台湾已变成一种病态的对主子脸色之敏感症。我们天天都怕做出美日主子会生气的动作,只要主子丢出一个好象不高兴的脸色,我们就吓得硬拗硬扯来低声下气的转圜;只要主子丢出个好眼色,我们就赶快趴到地上,要把这个眼色捡起来,然后宣称“关系好得不得了”。最近,美国的狂牛症(即疯牛病)再度出现,美国牛肉进口又成热门话题,我们的官员却在“立法院”替那个他根本没有能力负责的美国牛肉打安全包票。碰到美日就慌得忘了自己是谁。这就是台湾的“主体性”和“主权独立”。

  只要一个小兵传话,台湾这边就吓得手忙脚乱,要指挥这种人太容易,何必太花精神。一个不会对主子讪出不同意见的奴隶,更大的悲哀乃是除了病态的看脸色的本领外,它已失去了其它一切本领。它会把一切精神用在看脸色上,已无暇管到未来。(摘自台湾《新新闻》周报第954期(内容有删节)作者:南方朔)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
发表于 2010-2-3 12:10:43 | 只看该作者
支持楼主!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
发表于 2010-2-3 12:10:47 | 只看该作者
要求靖国神社将自己先人的牌位移出
台湾原住民:“我们的祖先不是日本人”

要求靖国神社将自己先人的牌位移出

      2005年06月15日16:08     

  据新华社东京6月14日电(记者吴谷丰)台湾原住民“还我祖灵行动”代表团14日上午前往位于东京九段下的靖国神社,要求靖国神社归还他们的祖灵。但在日本右翼分子和前来“保护安全”的日本警察的阻挠下,他们未能进入靖国神社。

  台湾原住民代表团原定上午9时抵达靖国神社正门,然后举行原住民的传统仪式,与在靖国神社的原住民祖灵对话,最后将祖灵接回台湾。但当天一大早,日本右翼分子就将数辆汽车停在靖国神社正门外的马路上,并站成一排挡住神社入口,叫嚣不让台湾原住民进去。当台湾原住民乘坐的大客车行驶到距离靖国神社仅数百米处时,日本警方以防止发生冲突和保护他们的安全为由挡住了去路。

  台湾原住民代表团团长高金素梅下车与警方进行交涉未果,警方为防止团员步行前往靖国神社还不许他们下车。无法下车的团员打开车窗,举着日本残暴对待台湾原住民的图片,声讨当年日军的暴行。一些日本右翼分子在车下与团员发生争吵,被警察赶走。在被困近两小时后,代表团一行无奈放弃了原有计划。

  高金素梅说,虽然这次未能进入靖国神社,但他们还会再来,并且会来更多的人,一直战斗到靖国神社归还祖灵。她还对日本政府和警察的态度提出了抗议。

  台湾原住民“还我祖灵行动”代表团一行60人13日抵达东京。在为期一周的访问期间,他们将开展一系列“还我祖灵行动”,要求靖国神社将台湾原住民祖灵从神社除名,呼吁日本人民拒绝参拜象征军国主义的靖国神社,要求日本首相小泉纯一郎停止参拜靖国神社。

  据了解,此次是台湾原住民三年内第七次为“高砂义勇队牺牲者自靖国神社除名”而赴日讨还公道。高金素梅一行还将赴大阪高等法院就小泉首相参拜靖国神社的诉讼出庭辩论。

  ■小泉回应 “我参拜不针对特定的人”

  本报综合报道  据日本共同社报道,就台湾原住民要求分祭而到靖国神社一事,日本首相小泉纯一郎14日中午在官邸回答记者提问时表示:“我(的参拜)是针对一般的战殁者,不是针对特定的人。”

  ■中方反应 台湾原住民要求合情合理

  本报讯(记者王文香)在昨日外交部例行记者会上,外交部发言人刘建超对此作出评论表示,我们认为有关要求是合情合理的,应该得到应有的尊重。我们希望日方妥善处理好这一历史遗留问题。

  ■背景资料 高砂义勇队

  在1930年,台湾泰雅族原住民遭到日本警察大量屠杀,后来成为有名的“雾社事件”。

  1941年,日本又在台湾原住民部落大量征调原住民青年加入日本军队。原住民的骁勇善战,使得他们被称做“高砂义勇队”,而这些人在战后并没有被给予合理的赔偿。

  大约2.8万名中国台湾人(其中包括1万名台湾原住民)在二次大战期间被迫加入日本军队。

  这些人战死后,他们的灵位被供奉在靖国神社。

  2000年4月,日本的一个团体带领一些台湾的少数民族人士到靖国神社参拜,引起日本以及台湾舆论的哗然。

  近几年来,台湾少数民族民意代表高金素梅,也曾经两次赴日,要求将靖国神社里的台湾原住民祖灵除名。

  “不迎回祖灵决不罢休”

  高金素梅认为日本政府不愿将受害者从靖国神社除名,就是不愿承认侵略历史

  本报综合报道  “台湾原住民高砂义勇队遗族赴日代表团”赴靖国神社抗议行动受阻后,高金素梅在大马路旁召开临时记者会,痛斥日本警方的做法,表达了强烈的不满和失望。

  高金素梅表示,日本以文明和理性国家自居,当天的所见所闻确实使他们非常气愤和失望。

  在马路边召开临时记者会据代表团成员介绍,前天刚到日本,就碰到两位能说中文的日本人,表示反对“还我祖灵”的诉求。他们表明自己是李登辉之友会的成员,并且扬言要发动一百多位成员到靖国神社反制。

  由于此类成员和日本右翼势力的近乎无赖般的阻挠,代表团的车队无法接近靖国神社。高金素梅率领原住民代表于昨日9时前往靖国神社,但在距离靖国神社约 200米的大马路上,遭到日本警方阻拦与禁止前往神社,并不准下车长达30分钟以上,后来高金素梅和一名翻译得以下车对媒体表达看法。

  痛斥警方阻止迎灵代表团高金素梅表示,任何阻挠的杂音和行为,都不会动摇他们要求靖国神社将高砂义勇队牺牲者除名的决心。

  高金素梅痛斥日本警方阻止迎灵代表团前往靖国神社,指出日本警方让“不爱好和平的人士(右翼分子)”进入靖国神社,反而阻止爱好和平,想迎灵的台湾代表团被挡在外面。她强调,今后还会再来,不完成迎回祖灵的目的决不罢休。

  她并强调称,高砂义勇队是在二次大战被日本强迫从军的牺牲者,不是日本人,因此不能让他们的英灵在靖国神社中安息,原住民要以自己的方式祭拜祖先。

  加害者与受害者不能合祀她进一步表示,要求除名就是因为“加害者与受害者不能合祀,日与夜不能共存”。日本殖民台湾原住民的历史,简单地说,就是两代的灭族行为———大人在抵抗日军侵犯时被屠杀,小孩被“蕃童教育班”洗脑,长大后被强征到高砂义勇队赴南洋当炮灰。高金素梅指出,日本政府一直不愿将受害者从靖国神社除名,就是不愿承认侵略、殖民的历史,就是还在做军国主义的梦。

  在记者会上,代表团展示了许多日本殖民政权残害台湾原住民的历史照片,深刻地见证了当时的历史真相。

  ■记者连线 日本当局违背事先承诺

  驻日新闻参赞称,双方之前曾就此事进行磋商,并经过日本当局同意

  本报讯(记者张霄羽)昨天,本报记者就此事连线中国驻日本大使馆新闻参赞黄星原。黄参赞表示,双方曾就这次日方退还台胞灵位一事进行过磋商,并经过日本当局的同意。

  争执过程出现肢体碰撞黄星原参赞告诉记者,台湾原住民一行共60人,分乘几辆大巴前往靖国神社进行抗议,要求日本当局把供奉在靖国神社内的台湾原住民祖先灵位迁出,由于在前往途中遭到沿路约100名日本警察阻拦,使得抗议活动无法继续进行下去,于近11时结束。

  黄参赞表示,据高金素梅称,此前双方曾就这次要求日方退还台胞灵位的事件进行过磋商,并经过日本当局的同意,因此,此次日本警察的无理行为使台湾同胞极为愤怒,双方在争执过程中出现了肢体上的碰撞,但是并未发生大规模冲突。

  对于此次台胞靖国神社抗议中途受阻一事,日本当局目前表现得相当低调,政府并未对此发表任何言论,日本当地媒体也仅仅是采用短消息形式进行简单报道。

  驻日使馆表示不满和遗憾最后,黄星原参赞称,使馆对此次中国台胞受阻一事表示关注,对日本警方的无理阻拦表示不满和遗憾,并希望日本警方对我国台湾同胞表示尊重的同时能够确保他们的人身安全。

  据国际广播电台驻日记者站的记者称,当天下午的发布会上,高金素梅和几位原住民发言时情绪激动,表示日本自称民主社会却无人权,此次未能拿回祖先的灵位,子子孙孙也会继续来拿,据驻日记者称此次日本警局违背原来约定,在路边临时设置大批警察进行阻拦很可能与右翼势力的要求有关。

  ■专家观点 台胞祖灵迁出可能性不大

  中国社科院研究员认为,短期内中日就靖国神社问题不会有太大变化

  本报讯(记者王文香)中国社科院日本研究所对外关系研究室研究员姚文礼表示,此次台湾原住民认为日本方面将原住民祖先灵位放入靖国神社,这是对祖先的亵渎。

  他们要求靖国神社把祖先的灵位迁出,姚文礼认为这种要求是合理的。因为这些原住民祖先都是在二次大战期间被日军强征入伍战死的。

  姚文礼认为,台湾原住民是用行动表示反对日本政治家参拜靖国神社。他同时表示,在日本比较强硬的对峙下,估计迁出的可能性不大。而短期内中日双方还会就参拜靖国神社问题展开较量,不会有太大变化。在靖国神社问题上的斗争还会持续一段时间。

  姚文礼说,此行动也反映了台湾人民反对日本政治家参拜靖国神社的主流意识,通过这个事情可看出日本右翼支持参拜靖国神社是不得人心的,台湾人的行动也说明了这一点。

  ■新闻人物 高金素梅

  出生年月:1965年9月21日

  籍贯:母为泰雅族人,族名“吉娃斯·阿丽”,汉名加母姓为高金素梅,父籍安徽省。

  党籍:无党团结联盟

  主要经历:

  主演《梅珍》一片荣获圣地亚哥电影节最佳女主角奖。还曾主演李安导演的《喜宴》,以及《将邪神剑》、《梅珍》等影视片。2001年12月当选第5届山地原住民“立法委员”。2004年12月当选第6届山地原住民“立法委员”。

  政治主张:反对军购,反对“公投制宪”。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
发表于 2010-2-3 12:10:51 | 只看该作者
小日本就是欠揍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7#
发表于 2010-2-3 12:10:55 | 只看该作者
哦,长知识
谢谢楼主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8#
发表于 2010-2-3 12:10:59 | 只看该作者
日本人还能干出什么好事?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9#
发表于 2010-2-3 12:11:03 | 只看该作者
倒是请楼主列举中国对台湾干了哪些【好】事?

倒是请楼主列举中国对台湾干了哪些【好】事?fficeffice" />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0#
发表于 2010-2-3 12:11:07 | 只看该作者
台湾是中国的一部分,你问中国对中国干了哪些好事?这算什么逻辑。别一厢情愿的以为台湾和中国地位对等。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小黑屋|中国海外利益研究网|政治学与国际关系论坛 ( 京ICP备12023743号  

GMT+8, 2025-7-19 18:26 , Processed in 0.093750 second(s), 28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