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学与国际关系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查看: 125|回复: 8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两岸和平协议难点之探讨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0-2-3 11:27:42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两岸和平协议难点之探讨
ffice:smarttags" />2009年8月4日中国社会科学院台湾研究所所长余克礼在《中国评论》月刊八月号发表专文《两岸应正视结束敌对状态签订和平协定的问题》,作者认为:“两岸应把握两岸关系和平发展主题,抓住机遇乘势而上,在顺利推进两岸经济性、事务性商谈的同时,应尽早着手就正式结束两岸敌对状态、签订两岸和平协定的协商谈判进行准备、创造条件,加速结束两岸敌对状态的步伐,为两岸关系更快更大的发展开辟广阔的道路。”fficeffice" />
第一,签订两岸和平协议的必要性。
1.两岸同胞期盼已久的两岸关系和平稳定与发展的局面基本形成。这一局面得来不易,值得倍加珍惜和维护。
2.结束两岸敌对状态、签订两岸和平协定是突破两岸关系政治瓶颈、实现两岸关系全面正常化与和平发展的根本途径。
3.两岸关系不能实现完全正常化,两岸和平稳定就没有保障,两岸关系发展就显得很脆弱,极易出现反复甚至倒退。
4.今天,阻碍两岸关系全面正常化,制约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主要症结,仍然是两岸还处在敌对状态之下。如果我们不正视、不面对、不处理这一问题,就无法从根本上消除长期笼罩在两岸同胞心中的种种相互不信任甚至仇恨的阴影与疑虑,两岸也很难建立起全面的政治互信。
5.结束两岸敌对状态,签订两岸和平协定,实现两岸关系全面正常化,在两岸民众中有很高的共识,是两岸民众和全球华人华侨所热烈期盼的。
6.大陆方面始终不渝地努力推动两岸在一个中国原则下,就结束两岸敌对状态、达成两岸和平协定进行协商谈判。
第二,岛内对签订和平协议的环境及条件已经成熟。
1.岛内多家民调机构长期跟踪调查的结果显示,岛内民众对结束两岸敌对状态、达成两岸和平协定—直有很高的期待。
2.岛内政界、舆论界、学术界等对结束两岸敌对状态、签署和平协定普遍予以高度关注并多持赞同态度。中国时报》发表的学者文章认为,“和平协定与军事安全互信机制的签订是台湾朝野所期待的”。
3.2008年5.20后台湾政局和两岸关系发生历史性重大转折以来,结束两岸敌对状态、签订两岸和平协定,已成为岛内学术界讨论的热门话题,各种有关两岸和平协议方案相继提出,讨论、研究此一重大议题的气氛越来越浓。
4.民进党虽对签订两岸和平协议加以扭曲并肆意,但基本上未公开反对结束两岸敌对状态。
5.目前岛内已基本具备研究、探讨、协商正式结束两岸敌对状态、签订两岸和平协定问题的环境。
第三,签订和平协议必须坚持的原则。
1.台湾同胞不论是先从大陆到台湾的,还是后到台湾的,都是中国人,都与中国命运息息相关。岛内政党之间的政治之争、权力之争, 无论哪个政党、哪个政治人物都不应当以国家、民族的认同作为政争的工具,更不能以牺牲两岸同胞特别是台湾同胞的根本利益、损害中华民族的核心利益为代价。世界上只有一个中国,中国主权和领土完整不容分割,维护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是全体中国人的共同责任。这是中国***、中国政府所坚持的基本原则立场,同时也应当是包括台湾同胞在内的所有中国人都必须认同和坚持的基本原则立场,也是不容挑战的。
2.两岸要实现统一还需要较长—段时间,现阶段两岸关系是以和平发展为主。因此,结束两岸敌对状态、签订两岸和平协定,不是要马上实现两岸统一,当然更不是要将两岸暂时分离的状况固定下来、造成永久和平***的局面,而是为了确保两岸关系和平发展。因此,两岸在结束敌对状态、完全解除台湾同胞在军事安全及其它方面的种种顾虑后, 台湾不论哪个政党执政、哪位领导人当权,都应摒弃“台独”,不得再有“台独”***政策。这应当是结束两岸敌对状态、签订两岸和平协定所要坚持的一条很重要原则。
在两岸关系已呈现和平发展势头的今天,如何为结束两岸敌对状态、签订两岸和平协定营造良好氛围呢?我认为还是要按胡Jintao总书记所提出的“建立互信、搁置争议、求同存异、共创双赢”十六字方针去做比较有效。“建立互信”是结束两岸敌对状态、签订两岸和平协定、推动两岸关系和平发展至关重要的前提。反对“台独”、坚持“九二共识”,是双方建立互信的基石。两岸只要在这个核心问题上立场始终保持一致,就可以理性务实的态度,正视、面对并妥善处理两岸之间存在的种种问题,包括历史遗留下来的和两岸关系发展过程中新产生的问题,并且更可以通过深化两岸经济合作、扩大两岸各项交流和推进两会协商,不断累积并扩大共识、增进互信、共创双赢,最终就一定会为结束两岸敌对状态、签订两岸和平协定创造水到渠成的良好环境。
第四,签订和平协议重点研究的对象。
两岸要运用政治智慧,求同存异,寻找双方可以接受的方式和途径,从共同关心的问题上开始逐步展开,有序推进。为正式结束两岸敌对状态的协商谈判早做准备,应着手研究以下重点难点问题:
1.对两岸尚未统一前的政治关系如何进行定位是当前两岸关系中比较敏感的问题,也是彼此分歧最大的问题之一,是两岸就正式结束敌对状态进行协商谈判首先必须解决的问题。双方可以先由初级形式开始接触,积累经验,以逐步破解难题。
2.关于台湾当局的政治地位,也就是如何解决“+++国”的地位问题。大陆方面一直表示两岸可在一个中国原则的基础上与台湾方面讨论这一问题。马英九、国民党执政后,重新回到“九二共识”的立场,并且实行务实的大陆政策,使两岸有了理性探讨这一问题的空间。我相信只要两岸都有诚意推进两岸关系和平发展,都能站在全民族发展的高度上,都能以两岸人民福祉为重,在两岸双方的共同努力下,就一定能够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
   3.关于结束两岸军事对峙状态,建立军事安全互信机制问题。胡Jintao在“六点意见”中提出,“为有利于稳定台海局势,减轻军事安全顾虑,两岸可以适时就军事问题进行接触交流,探讨建立军事安全互信机制问题”。
4.关于化解两岸政治意识形态对立的问题。两岸的政治意识形态要在结束两岸敌对状态中得到化解,实现两岸同胞情感的全面融合。
5.关于两岸和平协议框架问题。两岸在就正式结束敌对状态达成共识的同时,应签订两岸和平协定,也就是说两岸和平协定是结束两岸敌对状态的最后体现形式。
第五,正确解读“一个中国”是两岸需要深入探讨的问题,也是两岸和平协议须面对的问题。
1.一个中国包括台湾和大陆即ersonName w:st="on" ProductID="张亚中">张亚中ersonName>教授所定义的“整个中国”,其名称“中国”,所代表的是中国主权。“中国”已在联合国正式使用此一国名,是世只各国所承认的代表中国主权的国家名称。中国是代表全体中国人的国名,在国内法及国际法普遍认同和承认。
2.谈两岸关系,必须理清“国家主权”与“政府治权”是完全不同的关系层次;两岸所谈和平协议亦就是谈结束两岸敌对状态。
3.两岸签和平协议,应该用两个分治地区法人代表政府签署。在法理上不会造成两个中国或一中一台,但是一个国家两个政府,在国际没有两个中国问题。
4.依国际法一个国家对外只能以一个国家国际法主体政府代表中国,中华人民共和国对外代表“中国”,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统辖中国99.7%领土和98.2%的中国人口,中国是中国国际法主体,对外代表中国没有疑义。至于“+++国”对外外交,应由北京和台北协商以一个中国原则在国际法规范内适当安排。上述两岸关系定位,北京应承认“+++国”存在现实,在此基础上两岸签和平协议。
2005年4月胡Jintao总书记对记者说,“自1949年以来,尽管两岸尚未统一,但台湾与大陆同属一个中国的事实从未改变。这就是两岸现状。这不仅是我们的立场,亦是台湾现有规定和文件。”解读这段话,咸认**对“+++国”承认的暗示。当两岸进入政治谈判,是北京应正式承认+++国在台湾存在的时候了。
第六,签订和平协议是实现两岸统一必须经历的一步,而两岸的最终统一是需要时间的。
1.1993年以前,台湾人认同自己是中国人的高达81.2%,至2008年10月远见杂志的“民众自我概念”调查报告显示,台湾人中已有高达95.9%认同自己是“台湾人”,只有46.6%认同自己是“中国人”。在统独方面,反对终统(立刻统一)与维持现状有67.5%,而有50.6%的人民赞成终独(立刻独立)与维持现状后独立。针对上述情况必须要有一相当长时间恢复中华民族历史正统教育,改变台湾人的本土意识,认同自己是“中国人”。
2.马英九上台后就拨乱反正的谋恢复正统中国文化历史教育,但需要时间。他的八年任期不可能完成此一任务。问题是要确保国民党继续执政,才能使中国文化历史教育在台湾继续实施。马英九的两岸政策效应已经浮现:对内安抚台独情绪,温和的化解人民台独意识;通过台湾人民自大陆取得经济利益,建立台湾人对大陆同胞的亲情感;以教育手段挽回已被去中国化所造成的文化损失;行廉政建立人民对国民党长期执政信心。两岸政策上大步与大陆经济融合,先经济融合后再谈政治,政治基本理念是维持两岸现状“不统、不独、不武”,这是统一前必有的过程,最后两岸自然统一。马英九认为现在统一两岸都没有客观条件,不需急于统一;不如先行经济融合,合作共处,建立互信,为创造统一趋势造桥铺路。这所说两岸都没有统一客观条件,是指台湾内部统独意识仍强烈对立,需要时间整理。
2009年8月4日台湾“陆委会”在最新的“大陆情势”分析报告中指出,由大陆领导人与涉台官员、涉台智库等近期的发言和做为来看,大陆方面对两岸政治对话应已开始着手准备。“陆委会”在报告中指出,王毅在今年4月26日于南京与海基会董事长江丙坤会晤及6月中旬访美时,分别提出“经济为先,循序全面发展;互信为重,逐步破解难题”、“两个不存在(两岸关系的改善和发展,不存在过快或是过慢的问题,也不存在只谈经济不谈政治的问题)”,强调两岸目前已在处理政治问题(如台湾以观察员身分参与WHA)。对于台湾“立委”7月2日赴陆访问团呼吁撤除对台飞弹部署,王毅则表示希望两岸先建立军事安全互信机制,下一步就可解决军事部署问题。大陆涉台智库等研究单位近期所召开的研讨座谈,议题亦开始触及两岸政治协商与军事互信机制等敏感议题,近40名两岸退役将领亦已于5月26日在厦门藉由球叙展开交谊。
第七,两岸和平协议难点透视。
1.马英九继续维持“不统、不独、不武”主张下,旧调重弹的“先经济后政治”发展谈判策略,意味着马英九设定的两岸关系时程表是开放陆资入台后,并在签订金融监理备忘录(MOU)与经济合作架构协议(ECFA)时,才会正式进入结束敌对状态、建立军事互信机制、签订和平协议的谈判。
2马英九理想而片面地认为:大陆必须充分给足马英九的经济筹码后,才有“机会”与台湾展开政治谈判。
3.两岸正式结束敌对状态与签订和平协议并非统一的政治框架,而是稳定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前提。
4.大陆深知台湾政经环境瞬息万变,马英九能否顺利连任仍未可测,给台湾太多的承诺未必就能保证两岸关系的发展一帆风顺,马英九在政治上的承诺才是保证两岸关系顺利发展的基础。
5.我们完全可以看到马英九频频谈及两岸关系发展议题时有所保留的原因之所在。大陆在得不到保障的前提下,为什么要全盘接受马英九片面的两岸经贸策略呢?
   两岸和平协议基本结论
1.     大陆有诚意也有善意。
2.     台湾有保留地制造筹码。
3.     签订两岸和平协议是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保障。
4.     看看现在台湾所处的状态,离开大陆的支持,马英九还能顺利执政吗?
5.     当大陆的善意一味被曲解时,大陆的智慧便得到了肆意玩弄。这事关马英九的诚信问题。
6.     不管马英九面对还是背对两岸和平协议,都要签。根本上这是顺应两岸发展潮流,顺应两岸民意的作为。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微信微信
收藏收藏 转播转播 分享分享 分享淘帖
2#
发表于 2010-2-3 11:27:45 | 只看该作者
楼主原创文章很有创意!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
发表于 2010-2-3 11:27:48 | 只看该作者
能不能分开谈
前面的分析可以省了,谈谈困难到底在哪里,然后大家讨论怎么解决。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
发表于 2010-2-3 11:27:51 | 只看该作者
一国2治或一主2实!
文章结束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
发表于 2010-2-3 11:27:55 | 只看该作者
一国2制或一主2实! 前者为大陆理想的解决方法,后者为最后底限!
文章结束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
发表于 2010-2-3 11:27:59 | 只看该作者
马英九执政期间,不可能有两岸和平统一的政治协定,有的,只能是两岸军事和平协定。马英九的性格,决定了他不可能在政治上大开大阖,只能是循序渐进。现在马英九要做的,是怎么引导台湾人抛弃台独思想,认同统一理念。两岸签订协议,不论是统一的政治协议,还是和平协定,都不一定要用两岸政府间的名义,这样闹不好,会给台独分子以及国外势力以口实,一旦协议不能签订,就会造成两岸两国事实。但是又不能一直按照两会模式进行,因为两会毕竟是民间组织。我想,应该建立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台湾(包括台、澎、金、马)委员会和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大陆(包括港、澳)委员会,经过两岸政府和人民授权,专门实施两岸和平统一事务的谈判,所签订的协议,代表两岸政府和人民,必须得到双方的遵守。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7#
发表于 2010-2-3 11:28:02 | 只看该作者
或者,两岸共同建立中国国家统一事务委员会。两岸分别设立分会。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8#
发表于 2010-2-3 11:28:06 | 只看该作者
好贴,为何没人呢?
文章结束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9#
发表于 2010-2-3 11:28:09 | 只看该作者
楼主好贴,
顶一个!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小黑屋|中国海外利益研究网|政治学与国际关系论坛 ( 京ICP备12023743号  

GMT+8, 2025-4-4 15:26 , Processed in 0.093750 second(s), 31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