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学与国际关系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查看: 364|回复: 1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南海争端 两岸如何共同面对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0-2-3 10:44:26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南海争端 两岸如何共同面对
http://cn.chinareviewnews.com/doc/1010/3/6/6/101036653_6.html?coluid=7&kindid=0&docid=101036653&mdate=0805003507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微信微信
收藏收藏 转播转播 分享分享 分享淘帖
2#
发表于 2010-2-3 10:44:30 | 只看该作者

南沙太平岛:两岸应共同维护中国主权。
  中评社香港8月5日电/中国人民大学国际关系学院副教授林红博士在《中国评论》八月号发表专文《两岸如何共同面对南海争端:和平发展与合作开发》。文章认为:“两岸同为南海主权的声索方,同在南海地区控制着一定区域,两岸如能在当前的‘一个中国’原则基础上,寻找到一种有效可行的互动模式,致力于建立政治与军事上的合作互信、经济上合作开发等目标,这无疑将有助于维护中国在南海地区的主权和海洋权益。”文章内容如下:

  最近以来,南海主权争端问题再次引起世人关注。这一次的关注起因于一系列对抗性事件。今年3月10日,菲律宾总统阿罗约签署《领海基线法案》,把中国中沙群岛中的黄岩岛和南沙群岛部分岛礁列为菲律宾所属岛屿;之前的3月5日,马来西亚总理艾哈迈德.巴达维登陆中国南沙岛屿的弹丸礁宣示主权。而在这南海风云突变之际,美国人的身影也如人们所熟悉的那样出现了,美军“无暇号”出现在中国南海水域并侦察中国海军基地,甚至发生了与5艘中国船只对峙的近年少见的事件。为了维护中国海洋利益,中国政府在表示强烈抗议的同时,派出两艘渔政船赴南海水域执行渔政管理任务,宣示中国主权。与此同时,低调多年的台湾当局也正式以“+++国政府”的名义,明确重申对南海主权和南海争端的立场。

  南海问题一如往常的复杂难解,但与以往有所不同的是两岸目前的关系。在以前的历史时期,南海问题和两岸关系问题作为中国国家发展战略中的重大议题,在战略选择上二者是少有交集的。但是,当前阶段,两岸步入了和平发展的良性发展轨道,经贸合作渐入佳境,和平协议甚至军事互信等议题也开始有所考虑。面对南海风云再起,两岸在一个中国的共识之下,是否有可能共同面对中国主权和海洋权益的新挑战?两岸“并肩作战”对于南海问题的处理,对于两岸本身的和平发展有何意义?  

    两岸在南海问题上进行战略合作的现实可行性

  两岸同为南海主权的声索方,同在南海地区控制着一定区域,两岸如能在当前的“一个中国”原则基础上,寻找到一种有效可行的互动模式,致力于建立政治与军事上的合作互信、经济上合作开发等目标,这无疑将有助于维护中国在南海地区的主权和海洋权益。中国政府早已提出在两岸结束敌对状态后,两岸可以“共同维护中国的主权和领土完整”。事实上,在和平协议签订之前的较长时期中,由于诸如钓鱼岛问题、南海问题等主权争端随时可能恶化,如条件可得,两岸更应该在迈向共识和互信的过程**同维护中国主权。那么,当前两岸在南海问题上进行合作的战略可能性,即两岸合作的战略基础有哪些呢?

  1、一个中国的共识

  南海海域和岛礁主权的声索方目前共有六国七方1,中国大陆和台湾是在中国主权框架内的一国两方,台湾是其中的不拥主权国家地位的声索方。民进党执政时期,虽然表面上仍在“一个中国”框架内,仍以“+++国”名义主张对南海主权,但当局已将“务实外交”、“南海政策”与台湾在南海问题上的国际参与相联系,与相关国家进行利益交换,为其走向“台独”寻求国际支持和国际空间。在这种缺乏“一个中国”的共识作基础的两岸关系中,南海主权争端只能成为两岸在国际上进行抗争的一个领域。中国大陆对待南海问题的基本立场是 “搁置争议,共同开发”,拒绝在有关对话中列入主权议题,因此对于有着明显***主权意图的民进党当局,更是全面防范。也正是出于防范“台独”的需要,中国政府在陈水扁当政时期一直拒绝将南海问题与台湾问题联系在一起。
 马英九执政以来,两岸重建“一个中国”的共识。“一个中国”原则的意义既在于为两岸和平发展与在各领域的合作建立基础,也在于为未来两岸应该追求的目标指明方向。南海问题在法理上涉及维护中国国家主权利益的重大问题,坚持“一个中国”原则尤为重要。到底谁才是南海主权的真正代表者,是中华人民共和国还是“+++国”,两岸难有共识,但这个建立在民族国家意义上,体现共同的文化基因与传统印记的“一个中国”概念,在南海问题上实际上可以具体化为一种共同利益思想。这种思想指的是,两岸都认识到中国南海权益是关系到两岸共同利益的问题,中国南海权益的得与失,不是两岸任意一方的得与失,任一方的利益受损,都是对中华民族总体利益,对中国总体利益的损害。只有在合作成为可能的条件下,两岸才能争回更多的南海权益,才能共同分享现在被他国占有的利益。因此,正如国内一些学者所建议的那样,2两岸共同面对南海问题的应有目标,应该是合作起来共同对外,在南海权益争执中用一个声音说话。  

  2、事实上的存在和有效的主权行使

  两岸在南海地区不仅坚持自己的主权主张,利用各种形式进行主权宣示,而且也保持着对主要海域和岛屿的实际控制,行使着中国主权,这为两岸在南海问题上进行合作的事实前提。

   350万平方公里的南海海域大部分是中国的历史性领海、领土,其中,约150万平方公里为他国侵占,两岸控制着其余的约200万平方公里海域。中国政府自1959年3月起,在西沙群岛的永兴岛设置“西沙群岛、南沙群岛、中沙群岛办事处”,并于1988年后开始派军驻守着南海群岛中的永署礁、赤瓜礁、东门礁等岛礁。西南中沙办事处自驻岛行使主权以来,组织开发建设工作,加强了对西南中沙群岛岛礁及其附近海域的行政管辖。1988年9月,因海南建省,办事处更名为“海南省西沙群岛、南沙群岛、中沙群岛办事处”,仍驻永兴岛。

  台湾则对东沙、中沙两群岛行使着管辖权,同时,自上个世纪五十年代以来一直在南沙群岛的最大岛屿太平岛上驻扎军队防守。太平岛在行政设置上隶属高雄市旗津区中兴里,是南沙群岛中唯一有淡水资源的重要岛屿。台湾当局除了派驻军队之外,还多次以太平岛为目标进行过主权宣示活动,比如派出巡逻艇远征太平岛,实施年度性南海巡航任务,在太平岛上修建机场,重要政治人物登陆太平岛等。

  南海诸岛及海域主权归属中国,行政管辖权由中国海南省或台湾地区高雄市具体控制。但是,这一地区毕竟在地理上与祖国大陆的距离相对遥远,在实施有效管辖方面确有一定难度,这就给了周边国家觊觎中国权益的机会。其实最早在1948年,菲律宾人克洛玛声称发现了“既无所属又无居民”的“无主自由土”,即“卡拉扬群岛”(包括了南海群岛中重要岛屿如南威岛、太平岛屿、中业岛等),就是因为当时的中国政府无力进行实际的管辖所导致的。1988年之前,中国的版图虽然南达南海的曾母暗沙,但实际上没有占据南海群岛的任何一个岛屿或岛礁,中越南沙海战之后才收复了被侵占的永署、赤瓜等6个岛礁,填补了中国对南沙群岛实际控制的空白。可见,只有主权主张而缺乏实际管辖的国家主权是易受攻击的,象征性的主权宣示和事后的外交抗议远远不够,必须有足够强的国家实力,保障在该地区的军事与政治存在。

  因此,台海两岸在南海特定岛屿与海域的军事存在和行政管辖,既是国家主权的重要象征,也是国家利益的有效保障。这种实际的主权行使,不仅是维护中国主权的基础,也是两岸合作的基础。假设台湾并没有管辖着南海诸岛中的任何地区,所谓的两岸合作就无从谈起,因为缺乏应有的物质条件。
 3、共同维护中国主权的合作经历

  两岸在共同维护南海权益方面有过多次默契与合作,这为两岸未来的合作提供了很好的历史条件。

   1988年,在中国收复被越南占领的南沙岛屿的激战中,中国南海舰队编队到达南沙群岛海域。在编队行至太平岛附近海面时,拉响了汽笛,向驻守太平岛的台湾海军官兵致意。经国民党驻太平岛守军的默许,编队所有舰艇在岛上停住一个星期,补充了淡水和主副食品,并借此瞭解越军在各礁盘上的活动情况,寻找登礁和应敌的突破口。

  实际上,不管是台湾方面对东沙、中沙两群岛和南沙的太平岛行使主权(以“+++国”的名义),还是中国政府对西沙群岛行使主权,双方都没有就对方的行为表示抗议,对于其他南海周边国家在南沙群岛抢夺岛礁和提出所谓

  “主权要求”的行径,双方也共同地严加谴责和抗议。3这本质上就是对一个中国原则的共识。

  在印尼邀请中国大陆参加南海会议期间,中国就对台湾希望介入南海事务的问题清楚表明了态度,即基于南海会议为民间性质的安全对话机制这一现状,在台湾属于中国的组成部分这一谅解下,同意台湾参与会议。最后,在中国的同意下,台湾得以参与非官方的“南海会议”和“南海技术工作小组会议”。

  4、南海政策与立场的相似性。

  在目前两岸分治的情况下,双方在由谁代表中国行使南海主权这一问题上一直没有共识。但是,在一个中国原则之下,双方在南海问题上的具体立场和主张都很接近,这是双方进行合作的重要政策基础。

  陈水扁时期,台湾当局强调南海资源的保护,目的希望以一个独立的“主权国家”身份参与南海对话与合作,因此,对中国的南海主权并不强调,少有以“+++国政府”名义申张主权。国民党重新执政后,调整了对南海事务的立场,不断重申“+++国”对南海的主权与共同开发立场,这是一个积极的信息。两岸在政策上的相似性表现在,都声明自己代表中国来主张对南海的主权,认为“南海历史性水域界线内的海域为中国管辖的海域,中国拥有一切权益。”对于出现的主权和其他争端,都主张以和平方式解决。东盟国家由此认为它们所面对的是“一种对立的立场”,而不是两种立场,都倾向于将二者定位为一国两方。

  在南海问题上,海峡两岸都表示在维护中国主权原则下,可以与相关国家合作开发这一海域。中国政府处理南海问题的基本依据是邓小平的“主权在我,搁置争议,共同开发”的思想,1990年中国正式提出了“搁置争议,共同开发”的主张,反对将主权问题列入各种官方磋商机制或非官方论坛。而台湾“外交部”也在1992年5月正式表示要“以国际共同开发方式,充分运用南海资源,至于主权问题,则可避而不谈”。41994年台湾《南海政策纲领》中的立场是,主张中国在南海历史性水域内拥有主权,坚持主权的前提下支持以合作、和平方式解决南海争端,这与大陆的基本原则是一致的。在这之后,台湾地区领导人也多次表示台湾将以共同开发资源的方式,设法消除南海潜在冲突因素,5提出撇开主权问题,以合作方式,由各相关国家共同出资组成一个公司形态的组织,共同发展。6

  在以化解南海领土争端、探讨合作途径为主旨的国际间非官方论坛上,两岸都是积极而重要的参与者。两岸同时参与了“南海会议”,“南海会议”上达成的共识应该也反映了两岸共同的判断,即合作区域以整个南海为范畴,各方代表同意避开主权争议而共同开发。台湾因不具有“主权国家”的地位被排除在《南海各方行为宣言》之外,但通过和平理性的协商,防止区域内武力冲突等宣言宗旨也是符合台湾利益的,其领导人也曾发表过讲话,接受《南海各方行为宣言》,希望参与正在研拟中的《南海行为准则》。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
发表于 2010-2-3 10:44:35 | 只看该作者

两岸可否在南海进行战略合作?
  
    两岸在南海问题上的合作开发模式

  当海峡两岸重新回到一个中国框架内之时,它们原本分别面对南海争端的情形现在有了转变的契机。然而,南海问题高度复杂,不同性质、不同层次的问题交织其中,两岸合作应该具有层次性,应该区别不同性质的问题。尤其是海峡两岸对中国主权的基本立场不同,国际法律地位不同,谈两岸在南海问题的合作更应该考虑两岸的地位和相互关系状况。两岸在南海问题上的合作有两层涵义:一是共同维护中国主权;二是南海资源的合作开发。

  中国(大陆与台湾)与周边国家之间的南海争端,主要涉及领土主权归属和经济权益合理划分两个层次的问题,两岸之间的合作模式应该基于这种层次性而谨慎设计。一方面,在领土主权层次上,两岸内部在互不否认对方和承认分治现状的前提下,保留关于主权代表者的分歧,但必须坚持“一个中国”的基本原则,以保障南海主权在归属问题上的对外一致性,即对外坚持南海主权归属中国。至于主权的行使由两岸之间的哪一方主持,那是两岸之间的事务,与他国无涉。在这,必须注意的是,台海两岸的国际法律地位已从法理和事实上表明,唯有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才有资格代表中国维护中国的领土权益,在两岸没有达成相关协议之前,台湾当局的对于全中国主权的任何主张都是中国政府不能支持的,也不能被已经同中国建交的相关国家接受。因此,台湾作为中国的一个特殊地区不能代表中国发挥国际法的作用,即便它希望维护国家主权,坚持南海历史性权益,它单方面(以“+++国”名义)对南海地区的主权主张都难以得到国际社会的承认。

  另一方面,在海洋权益合理分配的层次上,可考虑两步合作模式:第一步,确定原则。根据区域地理的界线,在中国主权范围内的中国大陆与台湾地区,根据有关国际公约规定,坚决维护“南海诸岛屿及其12海浬领海范围”内的海洋权益,不存在与他国分享的问题;对于“U形线内的历史性水域”,两岸作为一方,按照历史证据的轻重,享有有关海洋权益的优先权,在与他国存在争端的地区,“搁置争议”,寻求“共同开发”。而对于“U形线”之外的其他南海区域,根据《联合国海洋法公约》,两岸和其他争议国完全平等地参与海洋权益的分配,共同开发。7第二步,具体合作。两岸基于共同利益,优先对渔业资源进行共同管理,进而对非生物资源进行合作开发。南海资源主要有两大类,一是作为生物资源的渔业资源,一是作为非生物资源的石油、天燃气资源。前者较易在两岸与南海周边国家之间进行合作,渔业资源具有洄游性和再生性,如果某一方过度利用则资源就有可能枯竭,这点共识较易获得,因此对生物资源进行合作性质的养护和管理具有可行性和迫切性。而后者具有独占性和不可再生性,勘探和开发行为具有敏感性和冲突性,在缺乏互信和谅解的情况下,合作极不易实现。8两岸首先应该在相互之间建立互信与共识,才谈得上对这种非生物资源的合作开发。

  这种分层次、分步骤的合作模式要获得成功,必须建立两岸间的共识,这包括,(一)要建立共同**意识。维护中国在南海地区的主权,需要两岸共同努力,有默契,有配合,以一种声音说话。不过,鉴于台湾特殊的国际地位,它在这方面的作用相当有限,在维护国家主权层次上的两岸合作应以中国大陆为主导。(二)要建立共同利益思想。台湾要正视中国大陆在开发合作中的主导地位,大陆则应该充分考虑台湾在这一地区的经济利益和资源分享权,必要时,大陆方面应有所相让;毕竟台湾和大陆一样急需南海的渔业资源和南海的石油、天然气资源。

  在两岸南海合作问题上,国内有学者建议,在两岸关系步入和平发展的轨道以来,海峡两岸应该将南海问题列入两岸协商议程,共同成立“南海事务协调小组”,共同维护中华民族利益、维护中国的主权和领海完整,对两岸关系自身的发展而言,还可以化解敌意,为两岸军事安全互信机制的建立创造条件。9考虑到当前时期两岸关系和南海问题的不同形势,类似建议对于两者健康正向的发展都是有意义的。
复杂性的考量

  南海问题与两岸关系问题是两个非常复杂和敏感的战略性问题,将两个存在着重大对抗性关系的问题联系在一起处理,是否是一个明智的做法,这需要进行风险评估。无疑,这两个问题都是中国政府需要慎重处理的,对于中国的和平发展都具有重要意义。在两岸关系对抗时期,南海问题与两岸关系问题分开处理可以分解压力、避免不良的情形更加恶化。而在两岸关系缓和好转的时期,从战略效度而言,可以同时推动两个问题朝好的方面、积极的方面发展。毕竟,南海问题和两岸关系事实上已经不可避免地联系在了一起,我们在战略思维上难以把它们完全隔离开。

  然而,不管是南海问题还是两岸关系问题,都必须放到中国整体发展战略中去考虑。

  一方面,要清醒认识南海事务在两岸关系中的地位。

  两岸关系问题是在中国主权框架内处理的内部事务,南海问题则涉及中国主权与他国主权之间的多边争端,问题的性质不同,层次不同,有必要区别处理。中国的南海主权只是两岸之间可能达成共识和寻求共同利益的领域之一,两岸关系在政治、经济、军事甚至涉外事务等其他方面有许多重大问题需要解决,因此应该着眼于两岸关系中的最重大问题,两岸在南海事务中的合作必须依据有利的时机、条件和可能性而展开;应该具有相当的弹性,充分考虑到台湾政治生态的特点,对未来两岸关系的可能变化要有所准备。

  台湾当局在南海事务中一度比较低调,但近期言行较为活跃。这一变化的战略意味是什么,需要认真考量。一直以来,台湾将参与南海问题的解决与参与合作开发等事务,定位在关系到台湾未来生存空间的拓展这一战略高度。台湾的南海政策始终是以维护“国家安全”为战略目标,希望通过参与南海区域合作,提升台湾在东南亚区域的影响与地位。这种战略思路,即便是在马英九执政时期也不会有太大改变。

  此外,还有一个情况值得注意,即美国因素的介入。台湾和南海周边一些国家如菲律宾等国之间就南沙主权有过争执,但在美国有意推动下,台菲之间却维持紧密的航空、航海协议。如台湾空运专队每隔半年即往返于台菲之间,作为空军战略后方;而航海方面,台湾战舰每年通过菲国水道,以熟悉周边水域。10美国安全研究中心亚洲研究部还曾向台湾当局发出一份内部报告,警告“中国大陆可能奇袭台湾附属小岛”,这份带有挑拨性质的报告,致使台湾军方十分紧张,考虑是否要加强太平岛的防务。11

  总的来说,南海事务并非当前两岸关系中的最重大、最紧迫议题;台湾的南海政策有着以“国家安全”为核心的历史延续性,台湾与南海周边国家保持既对抗又合作的历史关系,而美国因素的卷入更增加了该地区的复杂性。对于这些情况,我们在推动两岸合作的过程应该有清醒的认识。
另一方面,冷静考量南海主权争端中的重大主题。

  在南海问题上,中国要面对的最重大问题不是两岸关系,而是如何妥善处理与东盟国家关系。两岸关系的和平发展有助于中国在南海问题上更强有力地以一种声音说话,但中国在南海事务中增强影响力和发言权的同时,更应该考虑如何保障中国国家利益,如何解决与有关国家的主权争执和利益纠纷。

  南海局势涉及东盟地缘政治、美日强权介入、战略航道控制,战略物资开发等重大问题,每项问题后面都包含着极其复杂的战略利益。中国面对的最主要困扰,是在强权有意操纵下,菲律宾、越南、马来西亚等国对中国南海主权的挑战,以及各方对争端解决方案的意见分歧。事实上,中国提出的“共同开发”策略远没有落实到战略执行层面,南海仍然是各种民族主义情绪宣泄的平台,仍然交织着各种外交纠纷、政治冲突甚至军事对抗。

  就中国国家整体发展所需要的周边环境而言,中国与东盟的关系、包括南海问题的妥善解决至关重要。中国与东盟经济关系日益紧密,与东盟进行武力对抗对中国并不利,因此,从国家利益的需要出发,中国并不希望使得问题扩大化、严重化,南海问题的解决重心在经济、政治和外交,军事行动只是一种等而下之的手段,中国始终认为最后问题的解决还是要通过谈判解决。正是基于这种考虑,中国在今年年初派出渔政船而非军舰到南海宣示主权,同时为渔船护航。

  中国在南海争端中面对的重大挑战,是如何既维护中国在南海的主权和海洋权益,同时又能对南海资源进行合作开发,继续维持中国与东盟之间紧密的经济关系。在这个挑战面前,两岸关系的和平发展有助于推动南海问题向积极的方向发展,但其作用并非决定性的。

  1 黄嘉树、林红:《两岸“外交战”——美国因素制约下的国际涉台问题研究》,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7年,第215页。

  2 吴士存、朱华友:《聚焦南海 地缘政治.资源.航道》,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2009年,第226页。

  3 戎振华、邹珲,“台湾南海政策评析”,载于《舰载武器》,2004年第一期,第80页。

  4 台湾《世界日报》,1992年5月28日。

  5 台湾《联合报》,1993年4月1日。

  6 台湾《经济日报》,1994年11月9日。

  7 傅昆成:《中国与南中国海问题》,台北:问津堂书局,2007年,第337页。

  8 吴士存、朱华友:《聚焦南海 地缘政治.资源.航道》,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2009年,第241页。

  9 王建民:“台当局强化南海主权立场 两岸合作**有助互信”,中国网2009年4月1日。

  10 张友骅:“从台湾视角看南海风云”,《南方人物周刊》,2009年4月2日。

  11 郑**:“太平岛屿建机场,台湾当局又耍新招”,《世界知识》,2006年第4期,第47页。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
发表于 2010-2-3 10:44:39 | 只看该作者
两岸合作共同维护一个中国的主权!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
发表于 2010-2-3 10:44:42 | 只看该作者
顶.............................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
发表于 2010-2-3 10:44:46 | 只看该作者
南海问题可以先放一放——毛**、邓小平先发展国际关系,解决国际矛盾。然后解决台海问题,台海问题的解决是解决周边问题的关键!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7#
发表于 2010-2-3 10:44:49 | 只看该作者
顺序:
国际事务
台湾事务
周边事务

为此:
南海问题可以先放一放——毛**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8#
发表于 2010-2-3 10:44:53 | 只看该作者
明枪易躲,暗箭难防,会叫唤的狗不一定咬人,不叫唤的才应该小心。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9#
发表于 2010-2-3 10:44:57 | 只看该作者
我也有这个良好愿望,尽管它估计要落空!!!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0#
发表于 2010-2-3 10:45:01 | 只看该作者
墙上画的饼不能充饥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小黑屋|中国海外利益研究网|政治学与国际关系论坛 ( 京ICP备12023743号  

GMT+8, 2025-5-11 19:26 , Processed in 0.093750 second(s), 28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