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学与国际关系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查看: 124|回复: 4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论两岸媒体互设办事处的必要性以及难点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0-2-3 09:52:13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论两岸媒体互设办事处的必要性以及难点
大陆国台办新闻局局长杨毅最近拜访了台湾部分媒体并与台湾方面负责人进行了充分的交流沟通。从目前的实际情况来看,主要有如下几点:
1、  推动两岸媒体互设常驻机构已经是两岸媒体界的共识。
2、  台湾方面有识之士认为,新闻交流除互设常驻机构,还包含报刊相互发行、电视Pin道落地问题和广播干扰等问题,希望都能够获得解决,记者采访事务,也希望能够更为自由。
3、  两岸媒体各有所长也各有特点,应该透过交流分享经验、共同发展,新闻交流为两岸交流的重要部分,具有放大交流效果,为两岸其他层面的交流与两岸和平发展,提供舆论支持和助力作用,所以显得特别重要。
4、  两岸新闻交流发展很快,大陆从1987年开始欢迎台湾记者采访,90年代初大陆开放媒体驻点采访,去年6月台湾开放大陆地方媒体采访,成果相当丰硕,大陆也支持两岸新闻交流。
5、  两岸新闻交流一直走在两岸各项交流的前面,对于增进两岸同胞瞭解和增加互信、扩大共识,起了相当重要的作用。
6、  在两岸关系发展新情势下,两岸新闻交流如何跟上两岸大交流、大合作和大发展新情势,在已有成就基础上再开新局,这也是两岸媒体所关注事情。
7、  两岸本着先易后难的原则循序渐进,把能够做的事情先做起来,推动两岸新闻交流实现正常化,推动两岸媒体互设常驻机构,顺应两岸关系大发展的需求,同时也回应两岸媒体的强烈呼声和要求。
两岸媒体业为两岸交流能够发挥至关重要的作用。这是两岸媒体业互设办事处的必要性。
1、两岸媒体业互设办事处是践行“建立互信、搁置争议、求同存异、共创双赢”的一个重要前提。建立互信就不能传达错误信息,同时要保证正确信息的及时传达。搁置争议就是要把争议性问题妥善处理,媒体界任何片面的解读都能成为两岸关系深入发展的错误信息,也就是说两岸媒体需要对搁置的争议有一个统一的步调。求同存异就是要求两岸媒体准确把握共识,准确领会分歧;共创双赢更需要媒体业传达两岸准确的信息,尤其经济信息。台湾股Shi的起伏已经成为信息准确与否的及时反映。这无一不要求两岸媒体互设办事处。
2、两岸关系需要正常化并正向制度化和机制化迈进。而舆论媒体的力量对推动两岸关系正常化并正向制度化和机制化迈进起到了正确的引导作用,而正确的引导来自于对现实情况的研判。对现实情况的研判就需要必要的调查了解。媒体机构互设办事处正是解决了这一难题。把活生生的两岸现实抽出实实在在的问题,为两岸两岸关系正常化并正向制度化和机制化迈进提供必要的和充分的信息。同时作为媒体界更有责任推动两岸正常和准确信息的引导。而直接现实的引导更具有影响力。
3、民间往来与文教交流合作是当前重要的一项工作。而媒体业直接面对民间,直接服务于文教交流是具有其迫切性和必要性的。这更需要两岸媒体互设办事处。
4、当前两岸关系是个什么状态呢?两岸关系的总体势头是好的,双方已在发展两岸关系上形成了许多重要共识,推动两岸关系步入和平发展的正确轨道。两岸媒体界互设办事处正处于这个时间点上,如果能够达成一致, 必将有力深化两岸关系,为达成更多更重要的共识创造条件,同时更有利于两岸步入和平发展的正确轨道。
5、为逐步破解两岸关系的难题积累共识、创造条件要求两岸媒体界需要密切合作,为统一思想,积累共识创造条件。
台湾方面对两岸媒体常驻提出的偏差性理解
1、  如果只谈媒体常驻,将会太狭隘,两岸应该是要谈整体新闻交流的议题。
2、  去年第二次江陈会谈时,两会已经把新闻交流列为优先协商的议题,大陆方面对这个议题很有意思,认为准备好了就可以谈;但海基会认为,如果只谈媒体常驻,会太狭隘了,应该是谈整个新闻交流的议题,包括台湾报刊到大陆发行、电视Pin道落地、电台电波不受干扰等议题,也希望一起讨论解决。
3、  虽然杨毅提出先易后难的看法,但这还是有所局限,也不是两岸协商应该走的方向。
两岸媒体互设办事处的重要意义
1、  去年以来两岸关系起了很大的变化,在双方共同努力之下,两岸关系取得长足发展,实现历史性突破,两岸关系迈入大交流、大合作和大发展的新阶段,在这样的大环境之下,海协和海基会通过开展两岸之间的互访与交流,推动各种领域的交流活动,是非常有意义的一件事。
2、  两岸媒体各有所长,也各有特点,可以透过交流优势互补、共谋发展,双方有很多可以交流之处。而且两岸媒体对于新闻交流的发展也有很高的期许。
3、  目前两岸新闻交流的状况和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情势,还是有一段差距,两岸媒体都希望推动两岸新闻交流继续往前走,尽快实现两岸新闻交流正常化,早日推动两岸媒体互设常驻机构,取代目前的驻点。
4、  和其他交流比起来,新闻交流有一些特殊的作用,可以起到放大交流效果,为两岸关系的改善和发展提供舆论的支持与助力,长期以来走在各项交流的前面,对于两岸同胞之间加深瞭解、增加沟通和共识,发挥很大的作用,如今在两岸关系和平发展新的情势之下,两岸新闻交流应该在已有的成效之上,再向前大步迈进。
5、  实现两岸媒体长驻是双方新闻界长期以来一直强烈要求的事情,呼声很高,不仅台湾媒体,大陆媒体都有这样的呼吁,因为长驻可以节省营运成本,有利于记者持续采访,累积资源,对于媒体采访非常有利,希望两岸之间的新闻交流能够在新的情势下再向前走一步,满足两岸媒体的需求。
6、  媒体在促进两岸民间的相互了解方面,起了非常重要的作用,不管是大陆同胞认识台湾也好,或是台湾同胞瞭解大陆,都应该认识一个全面而真实的大陆或台湾,过去媒体比较关注政治和经济层面的议题,但社会是丰富多彩的,除了政治和经济之外,还有文化、教育、风土民情等,希望两岸媒体能够全面、立体的报导对面的情况,把一个真实的台湾或大陆介绍给两岸同胞,对于增进双方了解是非常重要的。
根据台湾知名人士的研判,大陆提出的两岸媒体互设机构具有高度的前瞻性。
1、  若两岸都可以释出善意,两岸新闻交流应该是正面,尤其新闻对大陆来说很敏感,但大陆能主动提出这样的交流方式,是很大的进步。
2、  两岸新闻自由开放确实有差距,应秉持更包容、更开放的心态互相交流。
3、  两岸媒体互设机构主要应是两岸要营造和平气氛,一旦两岸营造出好气氛,最后就是政治谈判,也就是“马胡会”。
4、  两岸互设媒体常驻机构,政治意涵多于实质意涵。台湾是一个非常开放、信息不设防环境,要知道台湾的讯息并不难。因此两岸新闻交流早就进行很久,国台办将这件事搬到台面上来谈,政治象征性意义很高。
5、  大陆对于新闻的态度也正在进步中,就像这一次新疆事件中,大陆对外国新闻媒体已比西藏事件更开放了,台湾不应用很严格的框架来看待,“陆委会”也不用这么保守。
6、  台湾要思考的是如何在两岸交流中,还能保有台湾的文化特性。不过,彭怀恩说,相较于香港曾被英国殖民、又历经文化大革命,文化没有一贯性,而台湾本土的文化保存较完整,因此在两岸交流中台湾比起香港更能建立主体性。彭怀恩也认为,若两岸新闻互设常驻机构,对于大陆观光客、派驻到台湾的大陆人、以及赴大陆工作的台湾人是好事一件,可以看到自己熟悉的媒体与相关居住的新闻,这是未来若两岸新闻互设常驻机构,可服务的当地住民。
“陆委会”、海基会的反应明显慢半拍,这是值得马英九执政当局需要深入思考的问题吗?“陆委会”、海基会高层的回应显示,目前台方还是以经贸为重、文教次之。中央社报道,不论是媒体互设常驻机构(办事处)或营造和平发展舆论环境,杨毅的说法总是“大陆方面没有任何问题”,“行政院大陆委员会主委”赖幸媛对两岸新闻交流这一正确方向也表示欢迎,但她同时指出,互设办事处一事还需经过内部评估协调后,再与对岸商谈如何处理。“陆委会副主委”赵建民28日晚宴接待海协会新闻交流团时,曾表达大陆这次带来的议题,是“有机会、但并非一定”纳入明年的第5次两会(海基会与海协会)会谈,不过,台湾主要考虑的是网站讯息在大陆能否更开放、电台电波会否受到刻意干扰等较为全面性的问题。类似的相关意见,海基会高层、“陆委会”主管官员也当面对杨毅等人表达过。海基会副董事长兼秘书长高孔廉就说,希望提升这方面的交流层次。虽然“陆委会”在“口头”上已授权,但负责第一线协商的海基会董事长江丙坤说,两岸还有很多经贸事项需要商谈,等谈完经贸议题后,文化教育等交流才是未来两岸协商的课题。海、陆两会高层的回应可以解读为,台方立场是“先经后文”,所以杨毅希望台湾再加把劲儿。
我们不难看到马英九执政当局在两岸媒体互设办事处一事上存在的问题,主要就是存在杂扯皮心态,(ECFA)已经成了马英九的心病,急不可耐。但马英九绝对不可把大陆善意的要求当作牌来打。如果马英九这么想,那就严重低估了大陆人民的智慧与诚意。两岸关系能不能正常的发展下去,目前来看取决于马英九的姿态。
在两岸关系“大发展,大交流”的情况下,马英九理应认清这种形式。所以两岸媒体是否互设办事处会有明确答案。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微信微信
收藏收藏 转播转播 分享分享 分享淘帖
2#
发表于 2010-2-3 09:52:17 | 只看该作者
原创还是必须得支持滴~
文章结束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
发表于 2010-2-3 09:52:20 | 只看该作者
有了必要就一定能够克服困难!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
发表于 2010-2-3 09:52:23 | 只看该作者
以上言论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环球网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
发表于 2010-2-3 09:52:27 | 只看该作者
楼主好文章!
值得一读!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小黑屋|中国海外利益研究网|政治学与国际关系论坛 ( 京ICP备12023743号  

GMT+8, 2025-7-23 21:47 , Processed in 0.093750 second(s), 28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