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学与国际关系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查看: 191|回复: 12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台独”、“台当局”及“台媒体”的关系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0-2-3 08:20:27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台独”、“台当局”及“台湾媒体”之间的政治关系

作者:肖永国

    2009年7月16日台湾《联合报》社论针对高雄世运会的开幕式举台当局“国旗”的人太少,反而都是“台独”旗帜的现象发表评论提出:台湾政治和社会要充分利用难得的国际体育场表达政治意志的“信用卡”,期待在闭幕式上要多带“国旗”,否则就是政治浪费。在做完政治呼吁后,台湾《联合报》在7月24日又向大陆提出 “期望中国大陆队能参加闭幕典礼”。在获知既不可能出现太多的“国旗”又不可能大陆队出现在闭幕式上后,台湾《联合报》又在7月26日自圆其说,对“国旗”与“绿旗”同时挥舞的政治意义做出阐释。整个过程,台湾《联合报》始终扮演着“跳梁小丑”的政治角色:配合台独政治势力“体育政治化”,为大陆挖完“政治陷阱”后又自己填上。在此期间,扮演该政治角色的台湾媒体比比皆是。

    为期十天的高雄世运会,原本可以成为台湾地区的体育盛事,但是在“台独”政治势力的“体育政治化”的操纵下,经过马英九自愿绑上“台独战车”的政治配合,为避免两岸的政治分歧成为体育比赛的焦点,中国大陆被迫放弃参加高雄世运会期间任何体育比赛之外的仪式。在十天的时间里,针对中国大陆,“台独政治势力”、“台湾执政当局”及“台湾新闻媒体”把国际体育场所演变成政治表演的舞台,真实表现了台湾政治和社会的现实,值得我们深入思考。

    一、马英九执政当局对“台独”政治势力自愿的政治配合;

    在二○○一年十二月四日,台北市举办第十三届亚洲杯女子足球锦标赛,当时主办单位不建议民众带“国旗”进场。当时做为市长马英九做出的政治表述是“身为主办城市的台北市必须遵守国际规范,才能继续举办国际赛事,也希望民众配合”。对于有民众带旗子进场,当场遭警察折断旗杆。由此可见,台湾上下,包括马英九执政当局,对国际体育比赛应该坚持的基本国际规则是很清楚的。

    那么,马英九执政当局对“台独”政治势力的政治配合是自愿还是被迫呢?

    显然,在国际场合凸显“+++国”与马英九对中国大陆坚持“互不否认”的政治目标是完全相符的。对于“台独”政治势力违背“国际准则”打通的“体育政治化”的道路,马英九执政当局不仅“心知肚明”而且全程“保驾护航”,并视之为“政治突破”。所以,马英九对“台独”政治势力的政治配合是完全自愿的。

    二、“台独政治势力”、“台湾执政当局”及“台湾新闻媒体”之间的政治关系;

    马英九执政当局对“台独”政治势力自愿的政治配合值得我们深入分析“台独政治势力”、“台湾执政当局”及“台湾新闻媒体”三者之间的关系。

    众所周知,“台独”是在台湾特定的政治环境下由台湾宪政之外产生的,这本身就表明台当局所坚持的宪政制度已经丧失了对“台独”的政治和社会的规范职能。这至少说明了以下几点:

    1、 台当局是不可能约束和制衡“台独”政治势力发展的;

    2、 台湾宪政制度处于濒临空转的政治状态;

    3、 马英九不可能重整台湾宪政制度的权威;

    4、 “台独”借由变质的台湾宪政生存,两者构成了“腐尸生蛆”的政治关系;

    所谓“腐尸生蛆、蝇虫乱舞”就是台湾政治和社会关系的真实写照,而“台湾执政当局”、“台独政治势力”及“台湾新闻媒体”三者之间就是“驱尸者”、“尸蛆”与“蝇虫”的政治关系。诸如台湾《联合报》之类的“跳梁小丑”无非是扮演“政治蝇虫”的政治本能而已。这才是台湾媒体热衷于利用高雄世运会刷爆“两岸政治信用卡”的根本原因。

    三、马英九重整台湾“宪政制度”失败的主要原因;

    基于“腐尸生蛆、蝇虫乱舞”的台湾政治和社会的现实,不难得出,马英九任何的“重整宪政”的计划都是“死马当作活马医”的装腔作势。导致马英九重整台湾“宪政制度”失败的主要原因,除了台湾的政治和历史外,主要还有以下几个原因:

    1、 体制外产生而体制内生存的“台独”遵循台湾现行制度是不可能解决的;

    2、 马英九不可能改变与“台独势力”的政权争夺关系;

    3、 马英九试图延续“对抗大陆”的政治思维形成“蓝绿和解”是注定失败的政治路线;

    4、 马英九的执政思维就是“功留自己、债留子孙”,无论对“党产”还是“政绩”都是如此;

    5、 马英九“政治形象”受制于“政治流弊”、“体制腐败”及不能约束“自己人”;

    6、 马英九的“全面执政、全面负责”的兼任党主席的政治计划仅仅是马英九政治形象“破功”的起点;

    7、 马英九对国民党的“政治改造”和“变卖党产”, 有利于马英九回归台湾政治和社会的现实;

    马英九重整台湾“宪政制度”的失败,并非在于马英九的“政治理想”,而在于马英九错估了台湾内外的政治和社会形势、背离了台湾民众最基本的政治和社会需求、脱离了两岸实际后,马英九执政当局获得的最终政治结果。

    站在发展两岸关系的政治立场,马英九的“内忧外患”和“众矢之的”的政治状态是最有利于发展两岸关系的历史机遇;相反,马英九自以为携“民意”、“党意”之威的状态,才是马英九扮演发展两岸关系的“政治石头”的政治角色的最高“政治摇摆点”。

    高雄世运会上台当局的“国旗”与“绿旗”的群魔乱舞的政治现实再次表明:“+++国”的终结,对于马英九执政当局而言是“萧蔷之内”,对于中国大陆而言是“怀柔纳受”,对于两岸而言是“自然消亡”。李登辉面临的固然是“谋动干戈于邦内”的局面,恐怕马英九将不得不遭遇“分崩离析而不能守”的结局。     还是孔子说得对:始作俑者,其无后乎?   
附件一:《联合报社论----期待在世运闭幕式见到更多国旗》

附件二:《联合报:期待大陆队参加世运闭幕式》

附件三:《联合报社论:国旗与绿旗在世运同场挥舞》

++++++++++++++++++++++++++++++++++++++++++++++++++++++++++++++++++++++++++++++++++++++++++++++++++++++++++++++++++++++++++++++++++++++++++++

附件一:《联合报社论----期待在世运闭幕式见到更多国旗》

联合报社论:期待在世运闭幕式见到更多国旗

    2009-07-21

   联合报21日社论指出,我们期待,在二十六日世运闭幕式上,能在观众席上看到更多的+++国国旗。

   此次世运能够正式确立观众持国旗的先例,这是两岸关系的重大突破。然而,在开幕式中,只见少数国旗,未免辜负了这一场得来不易的历史机遇;因而,在闭幕式场中,宜应出现较多的国旗,以共同标志这个看似平常实属不凡的两岸里程碑。有如好不容易办到了一张信用卡,若不好好刷它一次,怎么会有踏实的感觉?因此,我们期待在闭幕式中见到较多的国旗。

   从某一角度来看,此次世运可谓是陈菊所代表的民进党,与北京当局之间的一次相互试探。有人认为,陈菊争取观众持国旗,尤其是用心安排马总统到场宣布揭幕,或许会使北京方面不悦;这也许是低估了北京的「宽度」与「高度」(陈菊语)。其实,北京方面应当理解:当陈菊在世运确立了「+++国总统马英九」的角色,并争取观众持+++国国旗的权利,这可能正是标志着民进党与北京之间的政治差异,已因「+++国」而正在改善及缩小。**对此,毋宁应作正面解读。

   十六日中国大陆代表队未参与绕场开幕式,当天也未见大陆选手认证报到。不言可喻,北京方面当时正在作进退行止的细密估算;一股悬疑不安的氤氲,笼罩在高雄上空。一直到十八日下午传出中国大陆队获得攀岩双金,原先担虑北京可能杯葛不出赛的猜疑始告一扫而空。尤其值得注意的是,北京方面始终对开幕式中政治符号的问题未提异议,亦未作评论,统一的口径是:「一切都依安排的行程进行,绝对没有刻意回避参加开幕式。」众所皆知,这样的态度,这样的语言,与过去的横眉竖目、龇牙咧嘴,真是「差很大」!

   这样的场景,对北京及对民进党与国民党皆具重大意义。对北京而言,一个认同+++国的民进党,自比主张台湾国的民进党较有利于北京期待的两岸关系。再者,经由此次世运的激荡,北京对+++国的政治符号,更应有正面的理解;不能将青天白日满地红旗视为XS+++,而+++国二千三百万公民直选的总统亦绝无可能被北京当做不存在。

   对民进党而言,十六日开幕式由+++国总统马英九宣布揭幕,满场小绿旗欢声雷动的场景不啻显示:无论在两岸的竞合关系中,或台湾内部的蓝绿角力中,民进党皆有可能回到「+++国」的最大公约数上。此次世运在各方面的成就皆显示,民进党在两岸关系中仍有角色,在台湾的政党竞争中仍可期待,只要民进党能回到+++国的立足点上。

   再谈国民党。倘若这次世运是由国民党执政的城市主办,观众持国旗或许亦可突破,因为北京不能犯众怒;但以国民党的保守风格,是否敢争取并争取到总统揭幕,即颇可存疑。这也可见,民进党在世运出面维护+++国,不论在两岸或在台湾内部,皆有其胜过国民党的条件,且民进党在这一方面的操作能力亦优于国民党。顺便可以一提的是,十六日开幕式,绿营政治人物在入口发放「台湾旗」,满场绿旗招展,连外国选手入场也手持绿旗;足见绿营人物的企图心及操作能力;相对而言,大会不禁国旗,但全场未见几面国旗,却可看出蓝营的敏感度、企图心、操作力皆太过贫弱,白白错失了一个见证历史的重大机遇。这就是大家熟悉的国民党,北京选手在开幕式中缺席,国民党却使国旗在看台上缺席。

   高雄世运在两岸政治符号的争议中,创造了总统揭幕及观众持国旗的重大突破。我们期待,北京能从形式上的调整,渐渐进入思想观念的开放与提升;民进党则能藉此次世运的政治论述逻辑,平顺地处理台湾与+++国的生命共同体。倘系如此,高雄世运可能是两岸关系及台湾内部社群关系出现重大改善的契机。

   从政治面来看,高雄世运再度证实:+++国是台湾内部社群关系及两岸关系的最大公约数。我们期待,在世运闭幕式中,能见到更多的国旗,为此一历史里程碑见证。

++++++++++++++++++++++++++++++++++++++++++++++++++++++++++++++++++++++

附件二:《联合报:期待大陆队参加世运闭幕式》

联合报:期待大陆队参加世运闭幕式

    2009-07-24

    联合报7月24日黑白集文章说,世运会后天闭幕,期望中国大陆队能参加闭幕典礼。

  文章说,中国大陆队未出席开幕式,或许是可以理解的。马英九到场宣布开幕,中国大陆队不出席,称“目前尚做不到(出席)这一步”;此外,高雄是绿营执政城市,临场恐有莫测变数。所以,中国大陆队不出席开幕式,或有其可以理解的斟酌因素。

  文章说,我们也注意到北京对未出席开幕式作出了比较平和与细腻的因应;亦即,北京方面并未对马英九到场揭幕,及看台出现“国旗”及绿旗作出情绪性及敌对性的批评或詈骂,而只是委婉地说:“一切皆按既定行程,并未刻意回避开幕式。”接着,中国大陆队并参加了原定赛程,并未杯葛拒赛。

  这些相当细腻的情节,应是此次高雄世运在两岸关系上的重大成就。一、陈菊以绿营的代表身分,促成“+++国总统”宣布开幕,并争取观众持“国旗”的权利;二、北京对这些政治符号的问题,未作激烈的敌对反应,并继续参赛;三、台湾观众对中国的选手展示极高的热情;四、看台上出现前所未见的“国旗”与绿旗同场的局面。这些场景,显示高雄世运已使两岸多元因素的互动关系进入了可能改善的新境界。两岸各方应共同巩固这些细微但重大的成就,而中国大陆队若能参加闭幕式,自是最能显示北京的善意。

  文章认为,大陆队没有“刻意回避”闭幕式的理由。北京可藉出席闭幕式,向台湾民众表达尊重及友善;北京亦可藉出席闭幕式,来调整内部对两岸问题的思考方式及行为准则。正因世运会是视听焦点所系,所以北京最好不要错失这个双赢互利的机会。

+++++++++++++++++++++++++++++++++++++++++++++++++++++++++++++++++++++

附件三:《联合报社论:国旗与绿旗在世运同场挥舞》

联合报社论:国旗与绿旗在世运同场挥舞

    2009-07-26
 
    高雄世运今日闭幕。光灿缤纷的开幕式,后现代感的主场馆,激烈精彩的赛程,及兴奋忘我的观众,交织成这一场台湾六十年来最大且最成功的国际盛典。

    于此同时,这次世运由+++国总统马英九主持开幕式,而看台上出现了+++国国旗与绿营旗帜同场挥舞的镜头,则标志着此次世运对两岸关系与台湾内部社群关系似乎亦有「潜移默化」的效应,值得一论。

    对于马英九总统揭幕及看台出现国旗及绿营旗帜,北京方面的反应是:一、未对这些政治符号的问题口出恶言,而且说「并未刻意回避参加开幕式」;二、北京决定参与既定的赛程,而未杯葛拒绝出赛。这虽不是台湾方面期待的最佳情况(中国队出席开幕式),但也不是想像中可能发生的最坏后果(中国队退出比赛)。

    相对而言,北京的反应较过去平和理性得多。主要原因有二:一、陈菊登陆时向北京公开宣示认同「我们的马英九总统」,且争取「+++国总统马英九」宣布开幕;北京方面显然对此作出了正面解读,而认为这是陈菊及民进党的政治表态,所以至少未将世运视为独派的派对。二、马英九总统在两岸政策上的立场相当鲜明,倘若换了由一位主张「正名制宪」的「+++国总统」宣布开幕,北京方面的反应就可能完全不同。

    陈菊登陆宣示认同「我们的马英九总统」及安排「+++国总统马英九」宣布开幕,应当是此次世运在两岸关系中最重要的平衡器。对两岸,陈菊不无藉此表态以安定北京的作用;对台湾内部,陈菊完成了一件超越蓝绿的重大成就;对民进党,陈菊俨然成为新思维及新策略的代表人物。陈菊是最大的赢家,而两岸关系亦因此平缓了几许。倘非如此,世运若被北京视为独派主场而进行杯葛,**固然会受台湾民众指责,但民进党的两岸政策亦必遭国人质疑。经由此次世运,对民进党的两岸思维与策略应有新的启示。

    此次世运场馆的看台上,常见+++国国旗与各种绿营旗帜同场挥舞的镜头,这是前所未见的场景,蔚为奇观。在政治上,台湾是一个由国旗与绿旗分割的社会;满目皆是国旗的群众*会看不到绿旗,触目皆是绿旗的场合则看不到一面国旗。这次世运会似乎跨越了这一个政治天堑:当「+++国总统马英九」宣布开幕时,满场的绿旗亢奋忘我地挥舞,那些人也许前一分钟在心中仍视马英九为「卖台集团」;当开幕式上司仪宣唱「中华台北队」入场时,也是全场起立,绿旗挥舞,任人皆知这是「我们台湾的队伍」,不论是用什么名字。由此可见,国旗与绿旗等政治符号的对立,一直是被用来撕裂台湾的工具;但在世运会场台湾一致对外之时,很少人不知共同维护「+++国总统」的尊严,亦无人愿意见到+++国国旗被否定。过去,绿旗否定国旗;所以这次国旗与绿旗同场的镜头别具深意。经由此次世运可以感知,国旗国歌虽被「奥会模式」扭曲,但在看台上及在民间,国家认同仍是自然展现,令人动容;而正因在民间及看台上有此表现,北京必须正视台湾民众的感情,才会对马总统宣布开幕及观众持国旗,采取显与过去不同的因应方法。这是一个值得期待的演化方向。

    总结而言,此次高雄世运在两岸关系发生的效应是:一、陈菊安排马总统宣布开幕,并确立了观众持国旗的先例;二、北京未对这些政治符号问题提出敌对性的异议;三、看台上出现国旗与绿旗同场的镜头。这些演化看似细微,实属重大,而更加显现「+++国」实是两岸关系及台湾内部社群关系的最大公约数;世运使国旗与绿旗同场挥舞,此一前所未见的景象,似乎为两岸关系指引出各方(尤其是民进党)可以共同努力的新思维与新方向。
附件
“台独”、“台当局”及“台湾媒体”之间的政治关系.doc (46 KB)
2009-7-28 15:44, 下载次数: 55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微信微信
收藏收藏 转播转播 分享分享 分享淘帖
2#
发表于 2010-2-3 08:20:30 | 只看该作者
拜读!已阅!!!!!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
发表于 2010-2-3 08:20:34 | 只看该作者
說马英九执政当局对“台独”政治势力的政治配合是自愿有點牽強。。。馬的本意只是爲了選票考量。。。一旦沒有選舉的因素。。。估計還是會回歸到老馬的“化獨漸統”或“三民主義什麽的”的路上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
发表于 2010-2-3 08:20:37 | 只看该作者
自做孽不可活,话重了点,就这意思。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
发表于 2010-2-3 08:20:43 | 只看该作者
台疯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
发表于 2010-2-3 08:20:48 | 只看该作者
高雄世运会上台当局的“国旗”与“绿旗”的群魔乱舞的政治现实再次表明:“+++国”的终结,对于马英九执政当局而言是“萧蔷之内”,对于中国大陆而言是“怀柔纳受”,对于两岸而言是“自然消亡”。李登辉面临的固然是“谋动干戈于邦内”的局面,恐怕马英九将不得不遭遇“分崩离析而不能守”的结局。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7#
发表于 2010-2-3 08:20:52 | 只看该作者
说的有道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8#
发表于 2010-2-3 08:20:55 | 只看该作者
鼓励楼主文章原创内容!
对于其中一些观点有待商榷!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9#
发表于 2010-2-3 08:20:59 | 只看该作者
顶到,自发性骨折!!!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0#
发表于 2010-2-3 08:21:03 | 只看该作者
所谓“腐尸生蛆、蝇虫乱舞 ”就是台湾政治和社会关系的真实写照,而“台湾执政当局”、“台独政治势力”及“台湾新闻媒体”三者之间就是“驱尸者”、“尸蛆”与“蝇虫”的政治关系。诸如台湾《联合报》之类的“跳梁小丑”无非是扮演“政治蝇虫”的政治本能而已。这才是台湾媒体热衷于利用高雄世运会刷爆“两岸政治信用卡”的根本原因。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小黑屋|中国海外利益研究网|政治学与国际关系论坛 ( 京ICP备12023743号  

GMT+8, 2025-8-1 09:35 , Processed in 0.125000 second(s), 29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