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学与国际关系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查看: 195|回复: 19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孩子怎么了?家庭学校和社会怎么了?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0-2-3 08:00:03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联合报╱社论】 2009.06.17 05:59 am  

  
新竹余姓青年深夜在风景区遭人围殴致死,凶嫌竟是五名青少年,年龄从五到八岁不等。他们行凶的动机,只是因为酒后寻衅,被害人未予回应而欲离去,竟惨遭毒手。
「孩子怎么了?」这是本报为此次事件发起的征文题目,希望为日益失控的青少年问题查找解答,相信这也是社会大众及为人父母者苦苦思索的难题。
这么一群青少年,谁也无法说他们是「生性凶残」。甚至,一位父亲接获通知来到警局时,还三度称许自己的孩子「真乖!」但夏日的夜晚,几个人饮酒之后,就因为「看不顺眼」,即联手打死在海滨观海的人,然后若无其事地一哄而散;如此冷血的即兴杀人,无仇无恨,不需要动机,岂不比生性残暴更令人胆战心寒?这种随手杀人的犯罪,又要如何防范?
这次枉死的是一名曾在竹科任职、侍亲至孝的青年;但换成任何人在那个时间出现在那群恶少眼前,也都可能遭到毒手。正因为这样恐惧的同理心,才促使竹科网友发起「一人一信救新竹」运动,因为它唤起了人们对人身保障的共同不安。
青少年随手杀人的恐怖事件,这已不是第一桩。上月北县警方刚侦破两个青少年性侵网友并杀人弃尸的案件,主嫌也才八岁,协助弃尸的少年仅是国二生,受害少女才四岁。就因为凶手太过年轻,超乎想像,警方侦办了半年,方向一直错误,最后靠着举报线报才水落石出。那桩骇人的杀人事件,动机也不是口角、冲突或仇恨,而只是为了发泄个人恣意玩乐的欲望,随手就杀了初见面的网友。
大家更记忆犹新的,是那位弑母的桃园逆子。汪姓男子因向母亲索钱未遂,竟然用电线将她勒毙,随即盗取其钱财和信用卡,若无其事地带着女友南下四处游玩。当人性堕落到这种地步,人伦亲情都可以随手断绝,社会的义理要如何维持?
社会的犯罪形态正在改变,许多犯罪手法已超乎我们的想像,犯罪者的心理也不再是旧理论所能解释。尤其青少年这个区块更让人感到棘手:在社会上,他们是少子化趋势的宠儿;在家中,他们是历经严格管教的家长世代想要松绑补偿的对象;在学校,他们生在学生权益高张的年代;就潮流而言,他们浸淫的计算机虚设世界是父母辈不甚理解的经验。我们无法断言青少年冷血杀人的症结究竟为何,但家长和学校在他们社会化过程中的角色不断退化,确实是一个严重的问题。
以这次新竹杀人事件为例,五个嫌犯几乎都是「中辍生」或「未就学」。简单地说,他们都是被「漏接的孩子」,一方面被家庭忽略,一方面被学校放弃,因而掉落在社会的夹缝中。他们结群成党,以错误的社会认知彼此影响,用封闭的同侪情绪交互感染。其中,父母失职的责任恐怕还远大于学校。试想,指考七分就能上大学,国高中的孩子会未找到学校念吗?再说,孩子深夜在街头游荡不归,父母难道不必过问?未成年孩子带着一身酒气或染血的拳头回家,这些父母说了什么吗?
证严法师日前曾感慨,不少父母过度溺爱,造成孩子是非不分、无法无天;她也认为,有些大学生连基本的仁义道理都不懂,反映了高等教育的肤浅化。这些感受,许多民众应该都心有戚戚焉。除此之外,台湾社会长年蓝绿对峙,立委每天都在爆粗口、放狠话,名嘴评论政经时常语多挑拨,民代质询官员犹如骂街;这些社会氛围犹如在呈现负面的示范,又如何让下一代学习尊重与容忍?
一个被父亲称许为「很乖」的青少年,和伙伴莫名所以地杀死了另一个被亲友赞誉为「很乖」的青年;这一荒谬景象,充分反映了台湾社会的价值错乱。孩子随兴随机杀人,显示家庭、学校及社会规范都失灵了,我们该怎么办?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微信微信
收藏收藏 转播转播 分享分享 分享淘帖
2#
发表于 2010-2-3 08:00:05 | 只看该作者
凶嫌竟是五名青少年,年龄从五到八岁不等????大大的问号,要核实?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
发表于 2010-2-3 08:00:08 | 只看该作者
如果是真的,太可怕了在大陆5-8岁还在上幼儿园,或小学一年级,怎么可能有如此重罪。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
发表于 2010-2-3 08:00:12 | 只看该作者
拉帮结派越来越年轻化~
文章结束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
发表于 2010-2-3 08:00:15 | 只看该作者
ZT 打死孝子破案 中輟生酒後殺人
【聯合晚報╱記者孔令琪、李奕昕/台北、新竹連線報導】2009.06.15 02:59 pm




  
  
  
  
  
震驚社會的待業碩士余之斌,和女友在新竹市海邊賞夜景,遭惡少圍毆致死,引起民眾對治安的疑慮,包括總統馬英九、行政院長劉兆玄相當重視。新竹市警方清晨,逮捕涉案的中輟16歲鄭姓少年等4人,內政部長廖了以上午在參加警察節活動,在警政署宣佈偵破該案。
  
  
犯案少年 僅14-16歲
駭人聽聞的是,根據鄭姓少年供稱,渉嫌人都是中輟生,年齡最小的只有14歲,其他的共犯也才15、6歲,案發當天,他們是酒後共乘三輛機車,前往新竹市「海天一線」風景區,涉嫌集體打死被害人余之斌,目前一人在逃。
  
新竹市警局長李金田指出,這件重大刑案發生後,根據現場附近的監視錄影帶,及遺留指紋比對,查出設籍新竹的鄭姓少年等人涉有重嫌,並查出四名共犯。
  
新竹市待業碩士余之斌被惡少圍毆致死命案,之所以震驚社會,原因之一是死者余之斌因照顧得癌症的母親,辭去工作,如此孝順的青年,竟莫名被惡少打死,引起社會大眾對治安的不滿,加上新竹市的施政滿意度高,引起府院高層的重視。
  
上午慶祝警察節大會中,總統馬英九在致詞中,希望警方能儘速全力偵破。
  
  
劉揆:辦案應以醫生心態面對
行政院長劉兆玄也表示,警方未來在偵辦刑案時,應以醫生的心態來面對,也就是預防重於治療,事先的預防重於一切。



【2009/06/15 聯合晚報】@ http://udn.com/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
发表于 2010-2-3 08:00:20 | 只看该作者
ZT 孩子怎麼了?家庭學校和社會怎麼了?

【聯合報╱社論】2009.06.17 05:59 am


新竹余姓青年深夜在風景區遭人圍毆致死,凶嫌竟是五名青少年,年齡從十五到十八歲不等。他們行凶的動機,只是因為酒後尋釁,被害人未予回應而欲離去,竟慘遭毒手。
  
「孩子怎麼了?」這是本報為此次事件發起的徵文題目,希望為日益失控的青少年問題尋找解答,相信這也是社會大眾及為人父母者苦苦思索的難題。
  
這麼一群青少年,誰也無法說他們是「生性凶殘」。甚至,一位父親接獲通知來到警局時,還三度稱許自己的孩子「真乖!」但夏日的夜晚,幾個人飲酒之後,就因為「看不順眼」,即聯手打死在海濱觀海的人,然後若無其事地一哄而散;如此冷血的即興殺人,無仇無恨,不需要動機,豈不比生性殘暴更令人膽戰心寒?這種隨手殺人的犯罪,又要如何防範?
  
這次枉死的是一名曾在竹科任職、侍親至孝的青年;但換成任何人在那個時間出現在那群惡少眼前,也都可能遭到毒手。正因為這樣恐懼的同理心,才促使竹科網友發起「一人一信救新竹」運動,因為它喚起了人們對人身保障的共同不安。
  
青少年隨手殺人的恐怖事件,這已不是第一樁。上月北縣警方剛偵破兩個青少年性侵網友並殺人棄屍的案件,主嫌也才十八歲,協助棄屍的少年僅是國二生,受害少女才十四歲。就因為凶手太過年輕,超乎想像,警方偵辦了半年,方向一直錯誤,最後靠著檢舉線報才水落石出。那樁駭人的殺人事件,動機也不是口角、衝突或仇恨,而只是為了發洩個人恣意玩樂的欲望,隨手就殺了初見面的網友。
  
大家更記憶猶新的,是那位弒母的桃園逆子。汪姓男子因向母親索錢未遂,竟然用電線將她勒斃,隨即盜取其錢財和信用卡,若無其事地帶著女友南下四處遊玩。當人性墮落到這種地步,人倫親情都可以隨手斷絕,社會的義理要如何維持?
  
社會的犯罪形態正在改變,許多犯罪手法已超乎我們的想像,犯罪者的心理也不再是舊理論所能解釋。尤其青少年這個區塊更讓人感到棘手:在社會上,他們是少子化趨勢的寵兒;在家中,他們是歷經嚴格管教的家長世代想要鬆綁補償的對象;在學校,他們生在學生權益高張的年代;就潮流而言,他們浸淫的電腦虛設世界是父母輩不甚理解的經驗。我們無法斷言青少年冷血殺人的癥結究竟為何,但家長和學校在他們社會化過程中的角色不斷退化,確實是一個嚴重的問題。
  
以這次新竹殺人事件為例,五個嫌犯幾乎都是「中輟生」或「未就學」。簡單地說,他們都是被「漏接的孩子」,一方面被家庭忽略,一方面被學校放棄,因而掉落在社會的夾縫中。他們結群成黨,以錯誤的社會認知彼此影響,用封閉的同儕情緒交互感染。其中,父母失職的責任恐怕還遠大於學校。試想,指考七分就能上大學,國高中的孩子會找不到學校念嗎?再說,孩子深夜在街頭遊蕩不歸,父母難道不必過問?未成年孩子帶著一身酒氣或染血的拳頭回家,這些父母說了什麼嗎?
  
證嚴法師日前曾感慨,不少父母過度溺愛,造成孩子是非不分、無法無天;她也認為,有些大學生連基本的仁義道理都不懂,反映了高等教育的膚淺化。這些感受,許多民眾應該都心有戚戚焉。除此之外,台灣社會長年藍綠對峙,立委每天都在爆粗口、放狠話,名嘴評論政經時常語多挑撥,民代質詢官員猶如罵街;這些社會氛圍猶如在呈現負面的示範,又如何讓下一代學習尊重與容忍?
一個被父親稱許為「很乖」的青少年,和夥伴莫名所以地殺死了另一個被親友讚譽為「很乖」的青年;這一荒謬景象,充分反映了台灣社會的價值錯亂。孩子隨興隨機殺人,顯示家庭、學校及社會規範都失靈了,我們該怎麼辦?
  
  
※延伸閱讀》
?孝子命案/談中輟生 更應談家庭教育
?論壇/找到自我 挽住狂飆的心
?論壇/孩子兇殘 父母最該負責!
【2009/06/17 聯合報】@ http://udn.com/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7#
发表于 2010-2-3 08:00:25 | 只看该作者
谢谢核实,我就估计少了一“十” 凤凰网怎么搞的,他马虎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8#
发表于 2010-2-3 08:00:29 | 只看该作者
跟大家分享一部分"50、60年代",台灣父母親對孩子教育的現象。


"50、60年代"的台灣人,經歷了台灣由貧窮轉往富裕的經濟發展階段,就像目前的大陸。只要你肯努力、好好認真,不怕沒錢賺。哪個人不想多做一些,以改善自己家的物質條件呢?


因此,那時很多的父母,都全力投入賺錢的行列,"鑰匙兒童"也就因運而生。一些小學生、初中生,放了學,自己回家拿鑰匙開門,待家裡。(台灣三代同堂的不多)自此,家庭教育...沒了!


沒有一個父母不愛自己的孩子,為了賺錢,沒空陪孩子,所以在物質上,就儘量去滿足孩子的需求,以填補自己內心的愧疚。


同時,對孩子們寵愛有加,若是孩子說在學校、老師怎麼怎麼了,那還得了。為了這塊心頭肉,拼了命、透過關係,找到一些長官(教育局長、官員)、民代(立法委員、縣市議員)來學校,對老師(或說教育系統),特殊觀照。學校教育也悄悄的...停了!



試想,我們自己上班,沒空教自己的孩子,所以送去學校,請老師們教導。


當老師的,不幫您糾正孩子的偏差行為,任由他自我發展。


反正又不是我這個當老師的孩子,隨他吧!

再加上現在的網路遊戲,都太.........暴力了!


若干年後,在這樣的教育系統下,交出的孩子............會如何?


唉.....................!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9#
发表于 2010-2-3 08:00:32 | 只看该作者
是啊。。。 。。。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0#
发表于 2010-2-3 08:00:37 | 只看该作者
謝謝斑斑啊!

========================

我的孩子,一個幼稚園大班、另一個中班。

幼稚園給的家長問卷調查,其中一項"家長對幼稚園的期望"。

我寫的是:"麻煩老師,幫我糾正孩子偏差的行為"。

人的一輩子,都花在工作上。除了學齡前、退休後,其他時間都是在職場上。

孩子們的職場,就是學校。

每天上午,七點多送他們去學校,到下午五點多,接他們回來。

準備吃飯,寫功課、洗澡、睡覺............一天悉哩呼禿,就過了!

你跟你的孩子,到底在一天24小時,清醒地相處了多久............你知道嗎?

你有多少時間"教育"你的孩子?

你看到該"教育"的問題,正確嗎?

你"思考"過嗎?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小黑屋|中国海外利益研究网|政治学与国际关系论坛 ( 京ICP备12023743号  

GMT+8, 2025-4-14 10:35 , Processed in 0.093750 second(s), 29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