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九十年代初期,连战从内阁部长做到了台湾省主席,那时省主席时委任制,还没有直选.在这个时期李登辉对台湾的内政体制进行着艰难的改革,劝退万年国代立委,废止国民代表大会,放张学良,落实战时授田补偿条例等等一系列工作.为李登辉打先锋的是那个中央秘书长宋楚瑜,因此得罪了太多的老国民党人,这个时期连战在地方没有参与中央的决策,也因此没有在李登辉的改革中得罪既得利益者.
后来连战从省主席上调作了行政院长,在一九九六年与李登辉搭档参选副总统,从李登辉访美到两国论立论,这个时期是李登辉鼓吹+++国在台湾的最热时期,连战身为中央决策核心对两国论的出台是有责任的.
在两千年的大选时由于连战没有得罪国民党的既得利益者,形象还好,李登辉有意打温和牌,以温和的连战搭档强势的宋楚瑜,宋楚瑜不接受.我的理解是,宋楚瑜认为自己的功劳大,应该居正,连战没有什么建树应该做副手,连宋配不合理应该宋连配.由于宋楚瑜在改革初期得罪了太多的人,如果宋连配势必引起那些被宋楚瑜改革的既得利益者的反弹,所以要连宋配.
由于宋楚瑜不接受连宋配最终脱党参选,那时前立法院长梁肃绒还公开放话,要求宋楚瑜对秘书长任上的改革怎样怎样才挺宋,不肯放过宋楚瑜.那些反对李登辉的国民党人要求连战与李登辉划清界限,这样才挺连,连战没有响应.那时还出了一个宋美岭的信件与连战谈判,连战也没有答应.连战与李登辉紧密相连,没有恩将仇报.国民党下台后紧跟着李登辉作了一些违反党章的事,连战协商不成最终以撤销党籍的方式终止了李登辉的国民党籍.
2004年大选,连战与宋楚瑜搭档,原以为连宋配就稳赢,由于是两党合作而不是合并,在竞选班子与选战策略上用人不当,谋划不当,对本土实力估计不足最终失败,但是把责任推给了两颗子弹.
在一系列的抗争无效后冷静下来的连战最终下定决心西进,打开了国共两党交流的大门,建立了国共论坛.连战有一个心结,李登辉被否定的有连战一份,李登辉被肯定的没有连战的分,为连战定位,值得肯定的也就是打开国共交流的大门建立国共平台,其他的就没有什么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