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学与国际关系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查看: 121|回复: 11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论“国共论坛”与“两岸论坛”的政治发展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0-2-3 02:31:07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论“国共论坛”与“两岸论坛”的政治发展

作者:肖永国

“国共论坛”是“两岸经贸文化论坛”的俗称。“两岸经贸文化论坛”是依据2005年4月**中央总书记**与中国国民党主席连战达成的“两岸和平发展共同愿景”而设立。“两岸和平发展共同愿景”第5条提到:“建立两党定期沟通平台,包括开展不同层级的党务人员互访,进行有关改善两岸关系议题的研讨,举行有关两岸同胞切身利益议题的磋商,邀请各界人士参加,组织商讨密切两岸交流的措施等。”

由此可见,“国共论坛”并非只有中国国民党与中国***才能参加。

    一、“国共论坛”的举办情况;

    (一)首届“两岸经贸论坛”;

    2006 年4月14日到15日,首届“两岸经贸论坛”在北京举行。论坛围绕“两岸经贸交流与直接通航”主题,就“在全球化浪潮下,两岸经贸交流对双方经济发展的影响”、“两岸农业交流与合作”、“两岸直航对产业发展策略、企业全球布局的影响”、“两岸观光交流对双方经济发展的影响”、“两岸金融交流与两岸经贸发展 ”五项议题进行研讨。论坛闭幕式上,中台办主任陈云林受权宣布和通报了大陆方面进一步采取的促进两岸交流合作、惠及台湾同胞的15项政策措施,中台办副主任李炳才宣读了论坛达成的七点“共同建议”。**单方面宣布的惠台利民政策充分表达了大陆对台湾同胞的诚意和善意,也使两岸经贸往来中亟待解决的问题有了务实沟通的渠道,而拒不承认“九二共识”的民进党当局则在两岸往来日益密切的历史潮流中开始被“边缘化”。

    (二)第二届“两岸农业合作论坛”
  
    2006 年10月17日到18日,第二届“两岸农业合作论坛” 在海南博鳌举行。论坛主题是“加强两岸农业合作,实现两岸农业互利双赢”,就“加入WTO后两岸农业合作面临之机遇与挑战”、“当前两岸农业合作模式之探讨”、“两岸农业合作发展之问题与对策”三项议题进行研讨。闭幕式上中台办副主任郑立中宣读会议达成的七项共同建议,中台办主任陈云林宣布了20项扩大和深化两岸农业合作的新政策措施。这次论坛**同样以单方面出台惠台利民政策的形式,继续推动两岸经贸往来,向台湾同胞释放善意。通过对两岸农业合作项目提供融资、支持和给予税收、土地等方面的优惠、以及对台湾农产品实施法律保护等措施,不但解决台湾中南部农民的经营困难、促进大陆农业的开放发展,还为两岸农业合作走向互利双赢铺平道路,并掀起两岸农业合作的热潮。

    (三)第三届“两岸经贸文化论坛”
  
    2007 年4月28日到29日,第三届“两岸经贸文化论坛”在北京举行,论坛名称也开始固定下来。论坛主题是“两岸直航、旅游观光、教育交流”,围绕海上直航、空中直航、“小三通”、两岸教育事业的发展与交流合作、观光旅游等五大议题进行了研讨。闭幕式上中台办副主任郑立中宣读了六项“共同建议”,教育部、公安部、人事部、交通部、民航总局和国家旅游局负责人分别宣布了13项惠台措施。六项建议涉及的都是两岸同胞特别关心也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也是需要国共两党进一步推动解决的重要课题。13项惠台措施贴近民生,注重实效,受益的不仅是台湾工商企业,还包括农民、学生,以及医生等专业人士,受到两岸同胞的欢迎和国际舆论的好评。特别是在教育方面,欢迎台湾高校到大陆招生,不但帮助解决台湾高校生源不足的问题,使两岸的教育交流成为双向交流,还有助于促进两岸青年相互了解、消除隔阂,使两岸关系的长远发展趋向良性。

    (四)第四届“两岸经贸文化论坛”
  
    2008年12月20日至21日第四届两岸经贸文化论坛在上海举行。论坛主题是“扩大和深化两岸经济交流与合作”,三项议题是:拓展两岸金融及服务业合作、促进两岸双向投资、构建两岸经济交流的制度化安排。第四届两岸经贸文化论坛达成九项“共同建议”,大陆方面宣布了十项惠台措施。这十项措施体现了大陆有关部门对于扩大深化两岸经济交流与合作、共同应对金融危机所带来影响的坚强决心,也体现了对保障和增进台湾同胞福祉的真心实意。

    二、第五届两岸经贸文化论坛

    2009年7月11日至12日第五届两岸经贸文化论坛在湖南省长沙市举办。论坛首次以文化教育为主题,就进一步拓展和深化两岸在文化教育领域的交流合作进行探讨。论坛制定了五类议题,包括“文化交流合作”、“教育交流合作”、“文化创意产业交流合作”、“经贸议题”及“两岸民间合编中华大辞典”。两岸文化界、教育界、文化创意产业界、工商界的专家学者和代表人士,以及部分两岸青年学生代表,共约500人将出席论坛。

    第五届两岸经贸文化论坛与其他四届最大的不同有以下几个方面:

    1、“两岸经贸文化论坛”将“国共论坛”的俗称正式改名为“两岸论坛”成大势所趋;

    2、在马英九的祖籍湖南召开“两岸经贸文化论坛”,并于7月12日结束,是对马英九个人的政治善意(马英九的生日是7月13日);

    3、两岸正式构建“经济”和“文化”两大动脉标志着两岸关系全面深入进入台湾政治和社会;

    4、“胡马会”成为第五届“两岸经贸文化论坛”最大的私下热议,本次论坛“意外”的成为了两岸最大的“非正式沟通渠道”;

    5、“教育合作”、“媒体互通”与“人员生活”将成为改变台湾政治和社会面貌的“三大利器”;

    6、两岸通过第五届论坛形成了由两岸人民团体、社会组织、政府代表及个人构建的未来“两岸人民政治协商组织”的雏形;

    7、“两岸论坛”与“两会管道”的政治分际越来越清晰、越来越明确奠定了长期存在的政治需要和政治基础;

    三、“两岸经贸文化论坛”改名为“两岸论坛”的政治意义;

    在第五届两岸经贸文化论坛的前夕,马英九在对吴伯雄一行讲话中提出“国共论坛”应该改名为“两岸论坛”。事实上,“两岸经贸文化论坛”被媒体称为“国共论坛”本身就是个俗称,但是,如果论坛组织机构能借势把“两岸经贸文化论坛”改为“两岸论坛”是好事。但是,如果深入分析马英九的内心想法应该是把“两岸经贸文化论坛”简称为“两岸论坛”的意思。

如果我们深入分析“两岸经贸文化论坛”的名称由来,是基于“胡连会”达成的共同愿景的基础上建立和发展起来的。

其名称有三层含义:

    1、  突出两岸各种人民团体、政党、政府、社会组织及个人均可以参加;

    2、  论坛的主办机构是两岸政党的研究机构,主要是对两岸未来发展确立方向或建议,并不具有行政约束力;

    3、  确定“经贸文化”的议题,主要是考虑该议题是台湾政治和社会的主流;

    “两岸经贸文化论坛”改名为“两岸论坛”有五层含义:

    1、  淡化“国共论坛”,消除两岸政治误解;

    2、  继承两岸人民团体、政府及组织、个人等广泛参与的组织性质;

    3、  区别于“海峡民间论坛”的发展两岸社会关系的宗旨;

    4、  有别于“两岸两会管道”的政府授权的制度化协商的组织形式;

    5、  可以广泛涉及两岸人民关心的政治、军事、经济、文化、社会等议题开展无约束的务实探讨;

    如果“两岸经贸文化论坛”改为“两岸论坛”能够成形,那么,“两岸论坛”的政治意义就很突出了:

    1、  两岸人民协商的平台;

    2、  “两岸论坛”成为凝聚民心、民意、民情的正式组织形式;

    3、  为未来两岸轮流联合主办的创造了可能

    4、  为“胡马会”在台湾举行提供了机会;

    5、  “两岸论坛”成为“两岸人民协商组织”的雏形;

    但是,从两岸的现实来看,这种政治发展趋势还需要更多的环境和条件做支撑,特别是台湾方面。但是,这至少为马英九展示“政治善意”提供了可以发挥的“政治空间”。这也是一种特殊的政治收获。



附件
论“国共论坛”与“两岸论坛”的政治发展.doc (36.5 KB)
2009-7-13 11:13, 下载次数: 77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微信微信
收藏收藏 转播转播 分享分享 分享淘帖
2#
发表于 2010-2-3 02:31:10 | 只看该作者
如果“两岸经贸文化论坛”改为“两岸论坛”能够成形,那么,“两岸论坛”的政治意义就很突出了:

    1、  两岸人民协商的平台;

    2、  “两岸论坛”成为凝聚民心、民意、民情的正式组织形式;

    3、  为未来两岸轮流联合主办的创造了可能

    4、  为“胡马会”在台湾举行提供了机会;

    5、  “两岸论坛”成为“两岸人民协商组织”的雏形;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
发表于 2010-2-3 02:31:13 | 只看该作者
.....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
发表于 2010-2-3 02:31:17 | 只看该作者
路过看看。。。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
发表于 2010-2-3 02:31:26 | 只看该作者
好有才的仁兄
这位仁兄好有才哟,写的文章这么富有政治性,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
发表于 2010-2-3 02:31:30 | 只看该作者
中中!!!!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7#
发表于 2010-2-3 02:31:33 | 只看该作者
唉不知道怎么说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8#
发表于 2010-2-3 02:31:38 | 只看该作者
中中中!!!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9#
发表于 2010-2-3 02:31:46 | 只看该作者
路过、、、、、、、、、、、、、、、、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0#
发表于 2010-2-3 02:31:50 | 只看该作者
形式可以多样,目标只有一个。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小黑屋|中国海外利益研究网|政治学与国际关系论坛 ( 京ICP备12023743号  

GMT+8, 2025-7-23 13:32 , Processed in 0.078125 second(s), 29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