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论认知马英九执政的层次及两岸执政合作
论认知马英九执政的层次及两岸执政合作
作者:肖永国
以马英九主张中华台北的领土涵盖大陆及大陆主张其领土包括台湾为标志,两岸关系的本质是“同一个中国主权与领土的政治对立”。只要马英九始终坚持这一政治主张,对中国大陆而言,马英九就摆脱了“统独”的政治质疑。因为遵循“九二共识”,马英九的“大陆领土论”表明马英九是坚持“一个中国原则”的。但是,这并不意味着马英九就不会制造“台独”政治事实的或国家***的政治事件。这主要是因为马英九执政当局治理的民众并不都是支持或维护“统一”或坚持“不独”,还有近40%是支持“不统”或“台湾独立”的。马英九坚持的政治主张需要代表的是台湾整个社会形态及其政治意志,否则,随着时间的推移,马英九将把自己置于40%或60%的政治和社会的对立面。这才是马英九不愿意面对的政治噩梦。
换句话说,中国大陆面对的台湾执政当局是一面推进两岸关系正常化,一面姑息纵容其他组织或部门在两岸沟通、交流与交往中制造两岸政治屏障或政治障碍。这就意味着中国大陆要具备更好的分析、判断和把握马英九及其执政团队的政治能力。
中国大陆分析、判断和把握马英九及其执政团队的政治能力包括有三个方面:
1、 对马英九及其执政团队的调查研究的“深度”、“广度”和“高度”;
2、 分析、判断和把握马英九及其执政团队的政治标准的客观程度;
3、 两岸执政合作的层次和水平;
在这三者之间,显然,对“马英九及其执政团队的调查研究”是分析、判断和把握马英九及其执政团队的政治前提。如果做不到这一点,所有的政治判断或执政合作都是“水中捞月”。本文重点探讨以客观标准分析、判断和把握马英九及其执政团队及两岸执政合作的问题。
一、遵循马英九的执政实践分析、判断和把握马英九及其执政团队的“政治统独”;
**关于“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的政治论断,既然适用于判断政治和社会中的任何事物,自然也适合于分析、判断和把握马英九及其执政团队的“政治统独”。即:马英九的执政实践是检验马英九及其执政团队“政治统独”的唯一标准。
因此,具体地说,判断马英九及其执政团队的“政治统独”针对不同的对象至少有四个政治标准:
1、 马英九是否认同“同一个中国主权与领土的政治对立”的两岸关系(至于采取什么样的表述,取决于马英九的政治需要)。这是判断马英九的政治认知上是否存在“台独”的客观标准;
2、 马英九是否促进的两岸关系的正常化、是否推进两岸政治协商。这是从马英九的政策上判断是否存在“台独”倾向的政治标准;
3、面对中国主权和领土被“两岸周边”的政治侵占,马英九能否适时与大陆共同维护中国主权和领土的完整与统一。这是从“关键事件”上判断马英九的是否“台独”的政治标准;
4、 两岸及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遭到政治损害时马英九能否积极维护。这是从马英九的执政行为上判断马英九是否“台独”的政治标准;
总之,这是遵循“实践是检验马英九的唯一政治标准”的方式、方法对马英九执政台湾做的政治检视。当然,这也是认知马英九执政的初级层次和水平:即“马英九做,大陆检验”,本质上,就是大陆不对马英九做任何的政治操作。这适合于台湾执政当局的“政治观察期”。
除了这种认知马英九及其执政团队的方式方法外,还可以在两岸的执政合作中深度分析、判断和把握马英九及其执政团队。这就是认知马英九及其执政团队的中级层次和水平。
二、通过两岸执政合作分析、判断和把握马英九及其执政团队的“政治统独”;
认知马英九及其执政团队的中级层次和水平就是通过“三视”模式在两岸密切执政合作中分析、判断和把握马英九及其执政团队,改变或转变马英九及其执政团队的政治方向、政治道路和政治规划。
所谓“三视模式”就是采取“平视”、“仰视”和“俯视”的方法对马英九的实践和认知做政治界定,然后再结合马英九面临的台湾内外的实际情况为马英九“量身定做”一套“执政生涯规划”,通过两岸执政合作的方式,力求达到最好的政治效果和最高的执政目标。
中国大陆为马英九及其执政团队量身定做“执政生涯规划”是大多数涉台工作人员都不会相信的一种方式,然而,这却是最适宜、最科学、最理想的一种途径。理由很简单:即便对马英九及其执政团队没有什么了解,至少能做出一个基本的政治判断就是:马英九及其执政团队或许不会对统一好到哪里去,但是也绝不会对统一坏到什么程度。难道大陆在台湾特定的现实环境和条件下,还可能期待会有超越马英九的“现实可能性”的吗?
事实上,有这样一种政治认知,对于大多数大陆民众而言也就够了。但是,对于专业涉台工作而言,这个标准就太低了。所以,大陆既要“接受两岸政治现实”,又要努力“做到最好的政治结局”。这就是要通过两岸执政合作的方式为马英九量身定做“执政生涯规划”的主要原因。
做马英九执政生涯规划需要以下几个步骤:
1、 通过“三视模式”准确调研马英九及其执政团队;
通过“三视模式”调研马英九的目的就是“掌握马英九的政治素质结构”、“确定马英九的现实政治状态”、“明确马英九的未来政治目标”。
所谓“三视”就是学会“平视”看到马英九的“客观面”、“俯视”看到马英九的“不足面”、“仰视”看到马英九的“优势面”,目的是准确定位马英九的政治状态及变化。
2、 制定马英九及其执政团队的时间和任务的执政规划;
依据马英九的资源条件和能力水平及必须面对的困难、问题和风险制定马英九四年或八年的政治规划。操作方式就是把马英九执政期间可能遇到的问题、困难和风险做出明确时间阶段需要解决的分目标,并对每一个时间段需要解决的问题制定出“分目标发展规划”。这样,就以时间为纬线完成了马英九执政四年或八年的执政规划,也是马英九需要遵循的适宜执政的路线、方针和政策。
3、 实践和微调马英九及其执政团队发展规划;
对于实践马英九执政规划时就需要考虑到马英九及其执政团队的“执政能力”、“执政环境”、“执政任务”及“政治条件”。相对而言,马英九及其执政团队的“执政能力”和“执政条件”是相对稳定的,受影响比较大的就是台湾内外环境的分析、研究和把握能力。当“执政环境”因为各种不可知的因素导致变化,那么“执政任务”必然会做相应的政治调整。相似的,如果相对稳定的“执政条件”或因为人员调整等因素导致“政治条件”的变化,同样会影响“执政任务”的调整。这都是在执行马英九的政治规划时会遇到的问题。
事实上,以上三点,对于真正希望完成和实践马英九执政规划的大陆而言,都是具备基本政治条件的,根本就不是什么问题。假如在制定科学的马英九及其执政团队的“执政生涯规划”上没有什么问题的话,剩下的问题就是两岸通过沟通、交流、交往、互助与合作等多种方式、方法去落实和执行的问题。
三、建立“两岸精确发展模式”对发展两岸关系意义重大;
由此可见,马英九执政规划制定的好与坏本质上取决于对“马英九准确的调研”、对“台湾执政问题、困难和风险的政治研究”及“制约和促进因素的准确的时间判断”。归根结底,两岸执政合作的层次与水平,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大陆对马英九执政当局及台湾内外环境和条件的调查研究的层次和水平。
然而,何止是针对马英九及其执政团队需要这么做呢?难道台湾有一定影响的政治、经济和社会人物都不可以这么做吗?当然都是可以,也都是应该的。这就是“两岸精确发展模式”。两岸关系发生政治波折,严格地说,在大陆与台湾的实力对比处于优势的环境和条件下,问题就出在缺乏对台湾准确分析、研究和把握上。
所以,建立“两岸精确发展模式”,有以下几个方面都是有决定性影响和作用的:
1、 有利于马英九形成历史地位;
2、 有利于台湾执政当局创造最好的执政业绩;
3、 有利于两岸人民利益实现最大化;
4、 有利于降低两岸的政治和社会成本;
5、 有利于两岸积极防范各种政治危害或政治危机;
这也说明:无论是人文科学还是自然科学,只要把最新的科学手段运用到发展两岸关系的各个领域,都会产生“乘方效应”而不是“倍增效应”。这与两岸是否处于“敌对关系”或“正常化关系”是没有任何联系的。
附件
论认知马英九的政治层次及执政合作.doc (36 KB)
2009-7-11 05:21, 下载次数: 23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