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学与国际关系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查看: 98|回复: 3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嘉邑行善團第405座橋 在南縣南化鄉關山村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0-2-2 22:28:41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台南縣南化鄉關山村位在南化水庫集水區,去年卡玫基颱風4座橋梁沖毀,公共工程委員會要求整體規劃,進行地質鑽探,村民無路進出,芒果也運不出來,在嘉義行邑團協助下,志工每人捐100元,積沙成塔、在假日入山造橋,不到4個月就完工歡喜啟用。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微信微信
收藏收藏 转播转播 分享分享 分享淘帖
2#
发表于 2010-2-2 22:28:44 | 只看该作者
這真是一群"了不起"的台灣同胞!讚嘆他們!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
发表于 2010-2-2 22:28:48 | 只看该作者
子看不懂
文章结束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
发表于 2010-2-2 22:28:51 | 只看该作者
一群樂天知命的小人物,一座座用大愛及真善建造起來的小橋,這是一本充滿喜樂及感恩的「人與橋」的故事。

  「嘉邑行善團」-日本人讚譽這個行善團體是「善人的菁英」,台灣歷史學家則稱它為「台灣行善史上的驕傲」,為此,國立編譯館還將其感人故事列入國小教科書裡,成為後人學習的典範。
  
一九六八年林炳山正式成立「行善堂」
一九七七年由於團員有限,行善地點也大都以嘉義縣市為主,故外界便把這個組織稱之為「嘉義行善團」
一九八五年行善團在嘉義市興建「善通橋」,並決議將「嘉義行善團」改名為「嘉邑行善團」
一九九五年七月十三日,榮獲麥格塞塞獎
一九九八年,老團長何明德逝世後,嘉邑行善團一分為三,分別為:嘉義市嘉邑行善團、何明德行善團,以及中華民國嘉邑行善團
此後,行善團的足跡不再僅限於雲嘉南地區,逐漸擴大到全台灣各地

  嘉邑行善團的團員剛開始時固定捐款的團員大約三百餘人,實際參與造橋的義工僅有三十人左右。到了一九**年,經由媒體不斷報導後,一時聲名大噪,成員遽增到三萬人;一九九五年八萬人;何明德榮獲「麥格塞塞」獎後更突破二十二萬人,造橋義工也增加到兩百人。他們來自各個不同階層,包括公務員、律師、建築師、教授、老師、校長、警察、和尚、工人、司機、民意代表、學生、家庭主婦,以及大公司的董事長或總經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小黑屋|中国海外利益研究网|政治学与国际关系论坛 ( 京ICP备12023743号  

GMT+8, 2025-7-26 09:11 , Processed in 0.140625 second(s), 28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