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学与国际关系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查看: 121|回复: 6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国军”与“共军”同护卫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0-2-2 21:34:02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今年80岁的刘维才,被称作是最熟悉中山陵的人。31年前的秋天,19岁的刘维才来到当时的首都南京,当上了“国父”陵园管理委员会拱卫处的一等卫士。
  刘维才怎么也没想到,他的这一当,就成了中山陵的“终身卫士”。虽然六十年过去了,中国经历了很多重大的政治转折,但他始终伴随着中山陵。
  1949年初,国民党当局的高官开始纷纷往台湾撤退,孙中山的儿子孙科是当时的“行政院”院长,他在离开大陆前却动员卫士们继续留守在中山陵,理由是,“毛**、周恩来对孙总理是很尊敬的,不会为难你们的。”
  此言非虚。4月24四日凌晨,进入南京后的解放军发现,中山陵陵园内还留存有一支国民党的部队。随后他们得到的命令是:国民党中山陵拱卫队换上解放军服装,改编为二连,解放军派来驻守的则为一连,共同担负保护中山陵的重任。刘维才也因此变成了一名解放军卫士。
  中国***的领袖们正如孙科所说,对孙中山都非常崇敬。中山陵的《博爱画廊》展出的历史照片表明,中国***的几代领导人都来过中山陵谒陵。1953年2月23日,毛**到中山陵谒陵。1946年5月,周恩来到南京参加国共和谈时前来中山陵谒陵,还给中山陵的卫士留下40万元钱。邓 小平分别于1975年4月和1985年2月两次来中山陵谒陵。**1973年4月陪同外国友人来中山陵,胡 锦涛也于1996年11月来到中山陵。
  因此不难理解,中山陵在现代中国发生翻天覆地变化时,为什么始终安然屹立在紫金山上。而中山陵园经过南京市投入40多亿元修缮后,范围还有了新的拓展,环境更加优美。
  60年后,当现任中国国民党主席的吴伯雄从台湾前来谒陵时,他对**南京市委书记朱善璐说:你们管理中山陵做得很好,就是我们来管,也不见得比你们做得好。
  朱善璐则笑答:我们维护好中山陵,就是对民族的贡献。
  五年前,时任中国国民党主席的连战来到这里。他是在两岸分隔56年后,首次亲临中山陵谒陵的中国国民党主席。
  此后,从台湾来的中国国民党、亲民党、新党代表团就络绎不绝。一年前,吴伯雄在中山陵的广场上禀告孙总理,中国国民党在台湾已重新执政。月初他率领的国民党参访团再次拜谒中山陵,以纪念孙中山奉安南京80周年。
  中国国民党在中山陵的拜谒活动,通过电视转播,给当代人以很深的印象。而据中山陵老人们的记忆,规模最大的当属1956年11月12日举行的纪念孙中山诞辰九十周年的谒陵活动。中央谒陵代表团团长朱德、副团长李济深率团员们和各国外宾一起步行走上300多级的花岗石台阶,站在中山陵祭堂献花行礼。中山陵的孙中山石像前放置着毛**、刘少奇、周恩来等**领导人送的花圈。谒陵活动后还举行了万人大合唱活动,是1929年孙中山奉安南京以来,中山陵前举行过的最盛大隆重的谒陵。
  中山先生是今天我们两岸大家共同尊崇的前辈。在大陆,他也被尊称为革命的先行者。让我们大家一起追随革命先行者的脚步,共同来努力,奋发图强,让我们能够在二十一世纪真正地做一个扬眉吐气的中华民族。
  ——连战在中山陵博爱广场上演讲中说的这段话,一直是近年来中山陵举行的各种谒陵活动的共同主题。
  80岁的刘维才是这些两岸交往和谒陵活动的历史见证人,也是国共共同维护中山陵的见证人,近年来成了当地媒体上的“新闻人物”。
  所有这一切都印证了,对于孙中山的崇敬和怀念,过去是,现在是,今后仍然是把中国大陆和台湾联系在一起的强大精神纽带。
  **南京市委书记朱善璐对来访的国民党访问团说:南京因为有了中山陵,在两岸的和平交流活动中,有着特殊的地位。南京为此能对两岸的交流与发展做出更多贡献,我们感到很光荣,很自豪。
  中山陵,已经成为两岸中国人进行精神和思想交流的圣地。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微信微信
收藏收藏 转播转播 分享分享 分享淘帖
2#
发表于 2010-2-2 21:34:05 | 只看该作者
《總理陵園警衛大隊抗戰陣亡官兵統計表》中引出的故事
                           《總理陵園警衛大隊抗戰陣亡官兵統計表》中引出的故事      
     孫中山紀念館提供的《總理陵園警衛大隊抗戰陣亡官兵統計表》上,24個豎列,4道橫列,記錄著24人的職級、姓名、殉難詳情(只有地點)和死亡日期。趙致廣等4人名字下面是“二條巷被害”,隊副溫燕等3人在不同地點“被害”,其他人名下都是“陣亡”。   
    “陣亡”指直接遭炮火擊中而死亡。“被害”則是在受傷後喪失抵抗能力的情況下被殺。      
1937年12月10日,日軍16師團第33旅團從麒麟門出發,進攻紫金山麓。留守中山陵警衛處的26名中山陵衛士,副大隊長(隊副)溫燕任總指揮,分隊長黃惠三、劉祥、鄭世泉、陳賢,中士班長趙致廣、郭培光、遊英為骨幹,分率數名衛士,各領任務,協同中國守軍所部南京教導總隊,布防在紫金山各處,共同禦敵。
      12月12日,隊長劉祥首先在五棵松陣亡。守軍一面抵抗,一面退向陵墓。區紹維、黎傑華等18名衛士先後分別在二道溝、靈穀寺、明陵東村犧牲。  
        當天,日軍以炮轟擊中山靈堂,破壞中山陵多處設施。為保存力量,溫燕命班長趙致廣、郭培光等由中山門進入城內。      
        在四方城休息一會,趙致廣等6人進入城內,分成兩路,他帶領的一行四人退到二條巷,繼續與日軍周旋,最終全部犧牲。      
       1937年12月,日軍兵臨城下,中山先生的遺體確實不能運往重慶,中山陵衛士成員寫下決心書,“與中山陵共存亡”,並在孫中山陵寢旁舉手宣誓。後國民政府考慮到敵我力量懸殊,而日本方面破壞孫中山遺體的可能性不是太大,最終決定留下人繼續守衛陵寢。
       趙致廣原本不在這26人的留守名單之中。但是他說,自己從北京一路護送國父靈柩到南京,一心忠於中山先生,且有誓言在前,堅持替換了孫中山貼身衛士範良,讓後者跟隨著大部隊一同撤往重慶。
       這一留守,意味著什麼,與趙致廣一同留下的20餘名衛士都很清楚。剛剛吻別出生才5天的幼兒,趙致廣為何會作出這樣的決定?烈士不在,也無人能給答案。
       多年以後,孫中山貼身衛兵範良見到趙斌時,不由潸然淚下,拉著他說:“我對不起你!”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
发表于 2010-2-2 21:34:10 | 只看该作者
生離死別卻義無反顧
       趙斌記有關父親趙致廣的記憶所能抵達的最早時段,是上世紀40年代初。他還記得母親所講述的父親趙致廣的點滴生平。趙致廣出生在河北宛平縣城,原為北平市公安局一位交通警察。1929年護送孫中山先生靈柩到南京,便紮下根來。      
       趙斌出生在南京大屠殺發生前5天。父親上戰場之前,曾摟著他睡了一個晚上。第二天一早,父親把母親和兒子趙斌都送到鄉下避難去了。從那以後,一家人就再也沒有相見。
  匆匆離去的趙致廣沒有給妻兒留下任何信物。  
       南京城被攻破之後,母子倆一邊乞討,一邊尋訪趙致廣的下落。在那個兵荒馬亂的年代中,趙斌母子幸以存命,卻無法獲知趙致廣的點滴情況。
      1949年,趙斌的母親因病去世。趙斌繼續尋找父親的下落,可只是從外婆那裏聽說的關於父親的點滴記述:父親身高五尺(約1.65米),性格溫和、重情重義,與中山陵附近的居民關系也很融洽。
        也許是上天一個不經意的安排,趙斌的女兒竟然到了南京中山陵工作,這也許是個人世間刻意的輪回。
       **年的一天,趙斌的女兒在參觀孫中山紀念堂時,突然打來電話:“爸爸,我找到爺爺了!”趙斌當時心頭一喜,可是聽到女兒後面的話,又幾近哽咽。女兒說:“照片下面寫著在二條巷被害……”
        趙斌來到南京檔案館查找父親資料。聽說是趙致廣後人,檔案館人員幾分鐘就找來了資料。“我一看你的臉馬上就找到了,你跟你父親長得真像!”工作人員說。
        檔案館提供了照片,照片貼在趙致廣1929年加入孫中山警衛大隊的《保狀》上:“趙致廣,男,河北宛平人,人品方端……”當時同趙致廣一起在南京犧牲的孫中山警衛隊隊員共有26名。
        趙致廣生命的最後一頁永遠定格在他40歲那一年,定格在1937年12月14日,黑雲壓城的那一天。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
发表于 2010-2-2 21:34:14 | 只看该作者
抵禦外侮的行列裏普通士兵也是英雄
          我們仿佛看見,長河落日裏,七十多年前那滴血殘陽的南京城下,這26名守陵士兵搏殺的身影!南京保衛戰的戰火硝煙中,更多的是那一隊隊不屈的中國士兵,握緊自己手中落後的武器,以頑強的血肉之軀,義無反顧的選擇著抗擊!      
       從國父的一名警衛,到一個普通的守陵士兵,從北平到南京,憑著對中山先生的忠心耿耿,更是對國家的赤誠,做出了義無反顧的生死抉擇!故事裏的父親,向我們後人詮釋了,抵禦外侮的行列裏,這樣的普通人,每一個人都是我們的英雄!
       中山陵衛士的留守,以付出生命為代價。他們也有對生命和家庭的眷戀,但更多的是為國捐軀的英勇和悲壯。         

      將這個從南京讀到的故事寫出來,是因為我的感動,讓我們遙望那抗擊侵略的戰場上奮勇搏殺的背影,獻上我們後人的感動和尊敬!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
发表于 2010-2-2 21:34:21 | 只看该作者
请不要随便使用“国军”和“共军”的称呼,现在正确的称呼是解放军和台军。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
发表于 2010-2-2 21:34:25 | 只看该作者
错!是国军和共军!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7#
发表于 2010-2-2 21:34:28 | 只看该作者
大家想过没有~为什么总说“国共”国共的,不说“共国”共国的,是顺口还是因为啥?即便因主客之分,但在称谓上央视还依然满口“国共”啥的,奇怪不?呵呵,偶突发奇想,有谁明示?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小黑屋|中国海外利益研究网|政治学与国际关系论坛 ( 京ICP备12023743号  

GMT+8, 2025-8-2 22:49 , Processed in 0.187500 second(s), 29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