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学与国际关系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查看: 64|回复: 6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两岸关系的突破口在哪里?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0-2-2 16:10:48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大陆与台湾的关系,简称两岸关系,是中国事务中最敏感最复杂的关系。外交上,与中国大陆建交的国家必须承认台湾属于中国这一历史事实!高调宣传台湾问题纯属内政问题。现状是,台湾拥有独立的政治制度、高度发达的军事机器、相对独立的文化记载。
自从台湾当局解严、解禁以后,台湾同胞与大陆同胞的民间互动愈加频繁!一方面,巨大的人员贸易往来促使两岸人民的感情纽带进一步增强;另一方面,由于受不同制度的影响导致两岸人民对重大事件的认识特别是记载有严重的不同!诸如,“92共识,一中各表”等。
一般说来,两岸关系的促进包括政治上的共识、军事上的互信、文化上的通融等。
两岸若能从这几方面找到突破口的话,两岸关系肯定能向更高的层次发展。
两岸关系的突破口在哪里?
考虑到政治的复杂、军事的敏感因素,文章侧重从文化方面进行解读。
最近,台湾地区领导人马英九提出了两岸民间合编“中华大辞典”的主张,建议将繁简体两种字词、语汇陈列比较,以利两岸互动。国民党随即向正在台湾访问的国台办副主任郑立中表达此事,希望藉由7月11、12日在湖南长沙举行两岸文化经贸论坛的机会讨论这个议题,鼓励两岸民间合编。
参考时事评论员的习惯,领导人的讲话大都有深层次的象征意义!或者说是做某一件事的导向。
不管台湾的主流民意到底是什么?也不管国民党该如何面对2300万台湾同胞?对大陆来说,马英九的建议还是很正面的。
国家主席胡Jintao早就说过,凡是有利于台湾同胞的事情,大陆都是支持的。那么,凡是有利于两岸同胞的事情特别是还能促进两岸关系向前发展的事情,大陆该怎么办呢?
强烈响应并大力支持。
事实上,大陆也是这样做的!国台办高层也建议先民间层面去推动相关工作事宜。
两岸民间合编《中华大辞典》一旦成形,对两岸关系绝对有实质性的影响。
1、有利于两岸真正意义上的文化通融。不可否认的是,经过将近60年的各自独立发展,两岸人民对相关事务的看法特别是记载有重大区别。如果能做被两岸文化精英都认可的事情,《中华大辞典》就是最大公约数。求同存异,强调必须强调的,忽视应该忽视的。
2、有利于两岸在重大事务上产生共识!至少是历史记载共识。有效避免“92共识,一中各表”的尴尬情况,从根本上杜绝两岸人民的误读!从而真正意义上的把福祉给两岸人民而不是文字上的不同解读。
3、有利于两岸关系的突飞猛进。
不远的将来,两岸关系将会高姿态的展现在世人面前!
附件:
文章结束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微信微信
收藏收藏 转播转播 分享分享 分享淘帖
2#
发表于 2010-2-2 16:10:51 | 只看该作者
唱着高调的方式,对解决现实的两岸问题,揭示内藏的“算计”,没有任何帮助,倒是给大陆人民以误导和幻觉,单方面的付出让台湾的“有心”人士反复利用,这样的局面要维继下去,能走多远?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
发表于 2010-2-2 16:10:54 | 只看该作者
从上到下保持良性互动,对台独始终坚决打击。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
发表于 2010-2-2 16:10:57 | 只看该作者
我觉得两岸问题真是世界最复杂的问题~比朝鲜半岛、当年东西德复杂多了~
文章结束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
发表于 2010-2-2 16:11:00 | 只看该作者
这个题目太大了,突破口不在表面而在法治文化


这个题目太大了,突破口不在表面而在法治文化!

没有同心同国的一中宪法,

就没有未来一个两岸共建家园,社会和谐统合的新中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
发表于 2010-2-2 16:11:04 | 只看该作者
突破口就是停止政治对抗并不再找借口。前提是承认一个中国和积极追求祖国统一。

这些都还远远没有达到。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7#
发表于 2010-2-2 16:11:07 | 只看该作者
两岸要互动才是良性发展,老让大陆做跟屁虫是很不正常的。
文章结束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小黑屋|中国海外利益研究网|政治学与国际关系论坛 ( 京ICP备12023743号  

GMT+8, 2025-7-29 03:33 , Processed in 0.109375 second(s), 29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