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民进党的反中、仇中立场根深蒂固,访中不会有立即效果,没有一个长期发展转化的过程是不可能有所变化的。
本月1日,台北亲蓝媒体以社论方式指出,国民两党竞相奔走北京的后遗症令人一则以喜,一则以忧。忧的是国民两党的黑白脸架构可能解体,喜的是台湾内耗可能降低,国民两党的大陆政策可能出现较佳竞合。两者都是由台湾立场出发,前者对台湾不利,后者对台湾较好,不管如何,这其中确实反映了一些问题。
本月3日,民进党本来要讨论“党公职人员访问中国注意事项”,想要规范日后前往中国大陆参访人员的言行,结果被以对中国战略论述模糊,只重细节为由,遭到党内不同派系攻击,最后宣告破功,全案遭到搁置,以后再议。不过民进党躲得了今天,躲不了明天,终将要面对中国崛起的事实。
笔者以下观点则是由不同的角度切入,使用不同语汇,主要强调的是,如果国、民两党合流,但万一不是往两岸关系正向、双赢、统一,或至少是整合的方向发展,而是往异化的方向前进,一个统一意志的台湾面对一个日渐强大的中国,未来两岸关系问题反而更大,而这种可能不是不存在的。
为争取台湾而委曲求全
三十年的改革开放,中国大陆在思想、行为上都有很大的变化。至少在两岸关系上就由过去的血洗解放,到现在的和平发展,北京部分学者甚至认为,一个稳定繁荣的台湾对双边关系并非坏事。国共关系不但和解,也发展出了一套对话机制。北京对民进党也从过去的排斥批判,到现在愿意对话交流。时代真是不同了。
再举个例子,北京为了争取台湾民心简直到了委曲求全的地步。在政治、外交、军事、经济各个层面都要小心,就怕伤了台湾民心与自尊。一中原则,和平统一既然让人讨厌,就只讲和平发展,多谈一中架构,而和平协议短期无法实现,就以和平发展架构替代,中国台北造成反弹,就只说中华台北。只要台湾高兴就好。
关于**与民进党交流对话一事,过去一直在私下各别的管道进行之中,但自从**、贾庆林、王毅等人高调喊话之后,现在也能公开推动。大陆学者有人指出,北京此举目的不在分化、利用台湾内部矛盾,其与民进党的交流将有助于台湾内部的稳定,形成社会共识,甚至有利于国民党的有效执政。仍是正向思考。
在大家乐见两岸关系良性发展的当下,总还是得有人扮演乌鸦的角色,发出一点警讯,让人提高警觉,谋定而后动,不要只看到眼前的发展,就忘了潜藏的问题。若由中国传统的福祸相倚观点,或共产党一分为二的辩证法出发,事情有利就会有弊,有弊就会有利。这种道理大家都懂,笔者就再来当一次乌鸦。
简单地说,如果由斗争、零和的角度出发,中国大陆目前是以一个统一的意志(全国上下追求国家统一)对付***的台湾(内有统独对立、族群***),如果国共两党对话、民共两党交流能够转化民进党逢中必反的立场固然很好,但如果反而促成了国民两党之间的共识,联手对付中国,岂非失策?这种可能不能说是没有。
坦白地说,大家都心知肚明,国民党如果不是过去曾经丢了政权,为了反对民进党执政,凸显两党差异,其大陆和两岸政策也绝不会走到今天这个地步。而且国民党内部今天其实还潜藏有不少李登辉的信徒与人马,也有一股所谓本土派的力量存在,他们的反中、厌中情绪只是暂时被政治氛围与经济利益所压抑住而已。
会强化台湾内部共识?
再谈到民进党,民进党的反中、仇中立场根深蒂固,访中不会有立即效果,没有一个长期发展转化的过程是不可能有所变化的。这可由他们反对签署两岸经济合作协议架构,反对两岸签定和平协议,反对陆资赴台,一切都要公民投票得到证实。只要和中国大陆接触往来就是亲中,就是卖台,就是枉顾台湾安全与主权。
陈水扁讲过,他任内最大的成就就是把蓝军拖向绿营,转化了整个社会对于两岸关系的认知,以为中国是中国,台湾是台湾,两岸一边一国,让多数人认为自己只是台湾人而非中国人,主张统一在台湾成了异类。马英九不也曾说过,国民两党之间的差距再大,也不会大过国共、两岸之间的距离?难道大家都忘了?
如果国共、民共两党交流反而强化了台湾内部的共识,国民两党合流,自觉台湾和大陆真是两个不同的社会,现在几如敌我的矛盾成功转化成为人民内部矛盾,让要求维持现状的国民党,赞成独台的本土派与主张台独的民进党进行联手合作,以台湾优先和爱台湾之名,共同对付北京这个外来的压力与敌人,两岸关系再度变为敌我矛盾,统一的台湾面对强大自信的大陆,这时的两岸关系会是一个什么模样,还真让人感到好奇。
说起来,交流、对话、沟通都是好事,透过利益输送也能满足一些人的需求,但是如果两岸当局不能采取具体有效措施,在一段合理期间内建构起一个包含两岸共同未来的愿景,或更具体的两岸命运共同体的认知,当前两岸关系的改善会不会只是短期现象就有一点让人操心了。当然,笔者深知事情不会如此单纯,中国***对于如何把坏事变为好事常有异于常人的本事,或许笔者只是杞人忧天罢了!
作者是台湾中国文化大学中山所教授
文章结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