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陳正騰
聯合報日前(0531日)發表一篇社論「全世界只有民進黨不承認北京大學」,指出民進黨「政治干預教育」的可笑思維和作為。不過,從現實的情況來看,當前的國民黨馬政府一樣不承認北京大學,所以用不溯既往、學力鑑定的小手段,來處理台生的北大學歷。要談掩耳盜鈴的自爽與荒謬,國民黨對民進黨,大概是五十步笑百步吧。
學歷的「承認」、「不承認」,並非法令上的名詞,而是一般口語。在法令上,即<國外學歷採認辦法>,並沒有「承認」、「不承認」的字眼,只有 是否列入「參考名冊」的差別,參考名冊內的學校,即俗稱的「承認」,參考名冊外的學校,即俗稱的「不承認」。但不管承不承認,只要是當地政府立案的正規學 校,都可以辦理學歷採認,只是教育部的處理方法略有不同。
參考名冊內的學校(即承認的學校),教育部只查驗「國外學校學位證書、成績證明等證件與入出國紀錄」等相關資料,只要證件為真、無造假情事,即完成學歷的採認工作。
參考名冊外的學校(即不承認的學校),除了上述資料外,教育部還要「查明證實當地國政府權責機關或專業評鑑團體對學校認可情形與其入學資格、修業期限及修 習課程等事項」,也就是要確認該學校為政府立案或得到當地的專業評鑑團體認可。所謂的「專業評鑑團體」,各國多由民間團體來擔綱此一高等教育的品質保證機 制,如美國之「高等教育認可審議會」(CHEA)、英國「高等教育品質保證局」(QAA)、澳洲「澳洲大學品質局」(AUQA)、日本則有「大學評鑑及學位授與機構」等數個組織。透過這些專業評鑑單位的認可,大學的辦學品質有更客觀的評定標準。因此,雖然審查程序較為複雜,但查證結束後,也就完成了學歷的採認工作。
在承認和不承認之外,還有另一個「不予認定」的類別,即「函授」、「研習班」、「榮譽學位」或是「學制不符」、「修業期間不足」等,這一類的文憑,是連採認的機會都沒有的。
現在,馬政府的教育部是如何對待北大學歷的?
首先,是用粗糙、暴力的「不溯既往」來切割,採認辦法公布後(預計2010年)的,原則上承認,但要先報備、核准。台生到任何一個國家求學,都是不必報備的,但到大陸讀書,就硬是矮人一截,非得給你小鞋穿,矮化你一下、捉弄你一下,官僚、政客們才會過癮。
其次,就讀中或是已經畢業的台生,則比「不承認」還要不如。因為「不承認」的學歷,採認方式是「查證」;但據教育部的對外說明,這些北大老台生是以「學力鑑定或論文重新審查或其它更有創意」的方式來辦理採認。這種「開小門、走小路」的作法,正凸顯台灣政府對大陸學歷的一貫歧視,以及「輝規扁隨」、「扁規馬隨」的官僚怠惰。
最後,在1992年版的教育部「國外學歷作業辦法」中,有一條「國外學歷之認定,必時得由本部舉行甄試。甄試合格者,始予認定。」但在1999年的新版本 中,已經廢除,也就是說,除了醫事類學歷外,其它的正規學歷通通採用「查驗」與「查證」。已經廢除10年的「甄試」,突然又復活、並硬套在北京大學頭上, 引一句聯合報社論的話:「人們記憶中的舊詞彙,回憶起來令人感慨繫之」了。
●NOWnews「今日論壇」徵稿區→http://www.nownews.com/write/
●來稿或參與討論的文章也可寄至public@nownews.com
(●作者陳正騰,北市,北京大學博士候選人,台風智庫執行長。NOWnews網友投稿,言論不代表本報立場。)
文章结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