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学与国际关系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查看: 168|回复: 5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马放南山贵在合纵,同舟共济风险几何!?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0-2-2 11:33:35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马放南山贵在合纵,同舟共济风险几何!?
ffice src="http://bbs.huanqiu.com/images/smilies/default/shocked.gif" border=0 smilieid="6">ffice" />ffice src="http://bbs.huanqiu.com/images/smilies/default/shocked.gif" border=0 smilieid="6">ffice" />ffice src="http://bbs.huanqiu.com/images/smilies/default/shocked.gif" border=0 smilieid="6">ffice" />fficeffice" />
历史没有预言家?两岸关系没有预言家?

马放南山,焉知祸福?

人心向背,即能浮舟,也能覆舟!

仁者乐山,智者乐水,

苍天在上,谁主沉浮!?
附件
成思危.jpg (76.37 KB)
2009-6-11 09:03

不分南北西东.jpg (83.24 KB)
2009-6-11 09:03

大海对M19的情怀.jpg (86.85 KB)
2009-6-11 09:03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微信微信
收藏收藏 转播转播 分享分享 分享淘帖
2#
发表于 2010-2-2 11:33:38 | 只看该作者
统一是大势所趋不可阻挡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
发表于 2010-2-2 11:33:42 | 只看该作者
两岸中国海军何时同舟共济?

台海军中将:中华特色和平海权崛起
   2009-06-11 00:29:43  



台湾海军退役中将刘达材

  中评社香港6月11日电/台湾海军退役中将刘达材在《中国评论》六月号发表专文《和平海权”与“海权新思维》。文章指出:2005年欣见具有中华民族特色的“和平海权”的崛起,其后又看到“海权新思维”的认识,让全球人都看到打开“世界和平”的大门。“海权新思维”的认识,世界不复再有殖民地和战争的威胁,“龙的传人”早应抛弃历史的包袱,交下各项意识型态的仇恨,打开世界和平的大门。“龙的传人”要睁开眼睛,彻底地解放思想,革新观念,以迎接新时代的来临。文章内容如下:

  两岸同订航海日 值得同声庆贺

  全球华人合力推动并普及和世界各地热烈响应之“郑和下西洋六百周年庆典”活动高潮虽已徐徐落幕,但其余波仍在持续进行。中国大陆于2005年在北京举办纪念大会,并正式宣告今后每年7月11日为全国航海日。我们很高兴看到:两岸同以该日订为国家每年的航海日,其意义值得同声庆贺(“+++国政府”已宣告多年)。

  身为推动活动庆典起始之一员,所堪告慰支持本项活动之各界人士,本项庆典完全达成当初预期之两大目标:促进国人海洋意识、重视海权的重要。

  尤其意想不到我们还得到两项意外的收获:具有中华文化之“和平海权”的崛起;“海权新思维”的认识。

  从“海权新思维”的认识与反省,我们已遥见到“世界和平”大门已开,这是中华民族文化对世界与人类伟大的贡献。今天检讨此项庆典的过程,虽然备极辛酸,但是经过大家锲而不舍的努力,终获这样丰富的收获,应是大家共同努力得来的成果。但是我们不能遗忘的吴京院士,他不顾个人健康的努力,我们才有今天的收获。他是我们推动庆典活动真正的精神领袖。吴京院士以他超人的亲和力,以及崇高的学术地位和其影响力,使得这项庆典活动能在海外得到广大热烈的支持,的确是功不可没。年前吴京院士终于积劳成疾,得癌症不幸于去年元月十二日逝世,我们痛失一位志同道合领导“郑和庆典活动”的精神领袖。我们纪念“郑和下西洋六百周年庆典活动”所获得的成就,应是一项世界历史的贡献,未来世界历史将会记载,并列入史册。因此来说,吴京院士!我们永远怀念你!你也是我们这一群参与郑和庆典共事大家永远的精神领袖。

具有中华文化特色之和平海权的崛起

  1998年联合国发起之“国际海洋年”,中国大陆在江苏省太仓市举办“郑和与海洋”学术研讨会,台湾代表率先发起华人社会2005年应扩大庆祝“郑和下西洋六百周年世纪大庆典”。从此,两岸华人即着手推动本项庆典活动。数年来,得到世界各地的响应,曾在世界各地举办一连串的学术研讨会,使我们对郑和下西洋的历史以及中华文化有更多的认识。当年郑和下西洋,亲率领两万七千人远航,从1405年7月11日首航开始至1433年结束,先后凡28年所至之处,从未在海外开拓殖民地,历史上誉为“和平之旅”。郑和的远航,在航海历史上确是一项奇迹,也是一项伟大的壮举。郑和之后,明清两代很不幸走上“锁国”与“海禁”严重错误之途,从此国势日衰,致使中国近代遭受海洋强权的侵略与****,国势从此一蹶不振,国民饱受长期的苦难。

  **30年的改革与开放已经取得了非凡的成就,完全改变了国家的命运。再看“+++国”60年的海权,亦未向海外发展,抢夺殖民地,因此皆应视为具有中华文化特色的“和平海权”。使我们终于隐约看到“世界和平”的曙光初露,一个人类新的和平时代即将来临。

    “海权新思维”的诞生

  由于“和平海权”的崛起,使我们有机会重温世界海权的历史。以往美国马汉“海权论”(注1)倡导的海权思想,是以发动战争、争夺殖民地为昔日历史发展的重心。但在“海权新思维”历史觉悟中,我们得知今后应不再会受战争的威胁,免于再受到战争的恐惧,世界再也不会有争夺殖民地的战争,马汉的海权论,已可画上终止符。

  以往我们是“人与人斗”,未来人类面临的威胁将是“人与天斗”。几年前美国倡导“千舰海军”(注2),且已发出正式的说帖,呼吁世界国家支持。美国“千舰海军”的主张,已明确告知我们,未来面临的威胁,例如:海洋污染、能源短缺、天然灾害(如地震、海啸、地球暖化等)、资源开发、粮食恐慌等。

  因此我们必须解放思想,放大眼光。如今,虽然遭受金融风暴的冲击,使大家容易忽视我们未来面临的危机;但是,经济风暴终将过去,我们必须严正面对未来的威胁,新的世纪既然已不再有战争的威胁,我们自可减轻国防的负担,将有限可贵的资源解决我们人类世界未来即将面临的问题,不应再将有限可贵的资源用于国防开支,各类军购与战争准备。从“海权新思维”的反省,世人已能更清楚认识未来世界趋势的走向与改变。因为“海权新思维”的诞生,我们更可清楚看到,“世界和平”大门已经打开,世人应该大踏步的走进去,这是人类期待已久的理想世界。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
发表于 2010-2-2 11:33:46 | 只看该作者
台海军中将:中华特色和平海权崛起

台海军中将:中华特色和平海权崛起

  2009-06-11 00:29:43  



和平海权是中国的海洋新思维

  
    后美国时代的来临

  后美国时代的来临的确是来的太快了!大家都没有心理的准备。冷战结束时铁幕瓦解,东欧的许多国家都得到解放,我们再看不到有殖民地和附属国的存在。美国更是不可一世,而且成为世界独一无二的“超级强国”。不意,就在“和平海权”的崛起,与“海权新思维”诞生后,2008年5月13日美国学者法里德.扎伐里亚在“美国新闻周刊”上,正式公告世人:“后美国时代,全球崛起”。这正是预告我们一个新的“世界和平时代”的来临,我们大家必须开放思想,革新观念,以来迎接这一个新时代的来到。

  实际上基于世局的演变,美国国情恶化,早在2006年9月美国曾动员100多位学者专家,以及前国家安全顾问和国务卿等高级官员,在长春藤联盟之普林斯顿大学集体研究美国当前的国家安全,完成了一篇“普林斯顿国家安全战略报告”(注3)。北京学者徐晓军女士曾在台北中华战略学报刊登“美重新规划21世纪国家安全战略评述”(注4)专文,对此有全面检讨评论。台北之“商业周刊”也曾发表台湾大学朱云汉教授专文,该项报告就已完全否定布希总统所行的各项政策。由此我已预感到,美国的危机即将来临。果不料去年十月美国泡沫经济爆发,世界金融风暴就已来到。我们亲眼看到,过去获取暴利的华尔街银行家一个个倒下,美国的大企业也正面临即将倒闭的命运。

    华人应肩负“世界和平”的重任

  具有中华特色的“和平海权”的崛起与“海权新思维”的诞生,显现“世界和平”的大门已经打开,这项成就也可以说是我们多年来海权研究对世界的贡献。我们更有责任,当仁不让,要负起这项千载难逢历史神圣的责任。

  去年2008年8月8日,在中国大陆,举办奥林匹克世界运动大会,许多世界元首,亲临京奥,现场表演五颜十色,炫丽的演出代表人类高科技的展现,全球人士无不叹为观止。尤其一个过去被称为“东亚病夫”的国家,在奥运竞技场上,竟然也能勇夺51面金牌,远远领先美国的成绩。在全球电视荧光幕上,世人都看到一个东方泱泱大国的崛起,未来推动世界和平的重责大任,已付托在全球华人身上。

  十年前至今我一再郑告大家,今天无论天时、地利、人和都站在我们的这一边,未来的前程愈来愈乐观,因为世界是我们的。二十世纪六十年代英国驻香港提都葛量洪爵士早已预测“二十一世纪是中国人的天下”,如今华人已打开世界和平的大门,我们更有责任肩负推动“世界和平”的重责大任。

“龙的传人”华夏子孙拥有五千年悠久的历史文化,在过去历史的风风雨雨、惊涛骇浪中我们都经得起考验,在历史的顺境中,我们不必自大自狂,在逆境中也不必自卑、妄自菲薄,更没有理由悲观;在面临未来世局的变更,既无须过多高估也不必低估,我们应满怀信心地、乐观地、勇敢地、满怀信心地,大格局走出去领导世界的和平。

  “世界和平”绝不会从天上掉下来,需要我们世人共同努力,才能实现。

    根绝战争 明天会更好

  俱往矣,无论美国马汉倡导的海权论,和迷信海权论崛起的九个海权大国(注5),或是昔日纳粹领袖、日本的“明治天皇”、德国的“威廉大帝”以及我们所熟知的“伟大的蒋委员长”和“敬爱的毛**”……,这些都是过去历史伟大的人物,这些历史留下的仇恨和恩怨,不胜枚举,他们留下许多历史的包袱和许多惨痛的教训,难道还不够多吗?  

  我一再说过战争不能解决问题,所有崇尚武力的国家,都没有好的下场,他们也都受到挑起战争严厉的惩罚。在地球暖化,北极冰山融解的冰水还未涌进我们的家门前,大家应早日做些准备的工作也是应该的。

  至于两岸关系未来的发展,如果放在世界格局的天平上,其份量实在微不足道,历史包袱带给我们的如:东西之分、南北之别、国共的内战、统独的争议、族群之纷争等等,都使我们曾付出极大的代价,浪费了甚多宝贵的时间,非常不值得。如果至今还紧抱着意识型态不放,恐怕未来我们的前途祇有愈来愈边缘化而不会得到世人的同情。很想不到的,最近联合报由红十字会总会长陈长文所发表“投资战争,不如投资和平”一文,真如石破天惊,言人之所不敢言,应该值得海内外华人以及全球人士一致的重视。今天如果再想到制造战争或花钱去军购实在是愚不可及。如果因此耽误世界和平的进程,将是历史最大的罪人。

  “龙的传人”朋友们,我们必须勿忘:世界海权历史的教训与世界海权战争的经验。谨记,“根绝战争”,人类的明天会更好!

  注释

  (注1)美国马汉海权论观点,详见国军海军司令部发行的海军学术双月刊,页7。
  (注2)同附注一,页12。
  (注3)普林斯顿大学研究报告原文全稿见该校网站。
  (注4)“中华战略学刊”96年秋季刊,页255。
  (注5)2006年**“中央电视台”制作电视剧《大国崛起》所指的九个海权大国:葡萄牙、西班牙、荷兰、英国、法国、德国、日本、苏联、美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
发表于 2010-2-2 11:33:50 | 只看该作者
和平,奋斗,救中国!
他的政治遗嘱全文是:
  余致力国民革命,凡四十年,其目的在求中国之自由平等。积四十年之经验,深知欲达到此目的,必须唤起民众,及联合世界上以平等待我之民族,共同奋斗。
  现在革命尚未成功。凡我同志,务须依照余所著《建国方略》、《建国大纲》、《三民主义》及《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宣言》,继续努力,以求贯彻。最近主张召开国民会议及废除不平等条约,尤须于最短期间,促其实现。是所至嘱!
  当时孙中山先生致苏联遗书的全文是:
  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大联合中央执行委员会亲爱的同志:
  我在此身患不治之症。我的心念,此时转向于你们,转向于我党及我国的将来。你们是自由的共和国大联合之首领,此自由的共和国大联合,是不朽的列宁遗产与被压迫民族的世界之真遗产。帝国主义下的难民,将借此以保卫其自由,从以古代奴役战争偏私为基础之国际制度中谋解放。我遗下的是国民党,我希望国民党在完成其由帝国主义制度解放中国及其他被侵略国之历史的工作中,与你们合力共作。命运使我必须放下我未竟之业,移交于彼谨守国民党主义与教训而组织我真正同志之人。故我已嘱咐国民党进行民族革命运动之工作,中国可免帝国主义加诸中国的半殖民地状况之羁缚。为达到此项目的起见,我已命国民党长此继续与你们提携。我深信你们政府亦必继续前此予我国之援助。亲爱的同志!当此与你们诀别之际,我愿表示我热烈的希望,希望不久即将破晓,斯时苏联以良友及盟国而欢迎强盛独立之中国,两国在争为世界被压迫民族自由之大战中,携手并进以取得胜利。谨以兄弟之谊祝你们平安!
  弥留之际,孙中山先生关于国事最后的话是:“和平……奋斗……救中国!”1925年3月12日晨,孙中山先生的心脏停止跳动,享年59岁。
附件
03B4BDA0.jpg (46.96 KB)
2009-6-11 14:47

孙中山3.JPG (158.9 KB)
2009-6-11 14:47

00124.jpg (77.68 KB)
2009-6-11 14:47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
发表于 2010-2-2 11:33:54 | 只看该作者
两岸走向共和的根本之道在于共建家园,化独促统
  存在决定意识,实践出真知。胡主席最近讲“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在新形势下,两岸政治问题固然重要,但要放到经济建设和民生问题之后更为稳妥。两岸意识形态的争议,应该在共同建设家园,推动社会进步,共同提高和改善人民生活的过程中去解决和寻找最佳的答案和解决方法。

恩格斯说:“一切社会变迁和政治变革的终极原因,不应当在人们的头脑中,在人们对永恒的真理和正义的日益增进的认识中去寻找,而应当在生产方式和交换方式的变更中去寻找,不应当在有关的时代的哲学中去寻找,而应当在有关的时代的经济学中去寻找。”

两岸政治歧见的深层原因,就是两岸生产方式和交换方式差异造成的,两岸经济基础的差异是造成政治上层建筑分歧的根本原则。因此,在两岸政治问题的解决遇到瓶颈时,暂时搁置高阶政治争议,先从解决经济基础和社会文化等方面的融合入手,或许是解决两岸政治歧见的必经之路。

海峡两岸的大陆与台湾是一家,两岸在当前的金融危机影响下,两岸更应该携起手来,共度时艰。台资台商在大陆兴业发展中扮演着特殊的角色,也是推动两岸经济相辅相成的主要动力之一,通过多年的实践经验表明,台商投资大陆发展不但创造了两岸关系稳定发展的有利条件和社会基础,也造就了两岸经济和社会保持互补互利,维持共同繁荣的双赢局面,提升了两岸社会和平发展的依存度。伴随两岸三通和进一步互相开放,台商台资在大陆的投资风险不断降低,投资信心也不断增强,可供台商台胞台生在大陆选择发展的进入模式也日益多样化,本地化,政策越开放,两岸关系越接近,越信任,风险也就越小。

大陆市场在金融危机之下依然保持活跃和增长,使得台商台生也拥有了大陆资源共享的优势。两岸产业结构逐渐解脱了政治壁垒的束缚,按照市场细分,关键资源,产业链布局,政府引导功能的格局,对原有的商业模式和企业行为进行重新调整和升级。两岸经济从竞争发展到今天的竞合,从迷茫的单打独斗,到发现优势,建立盈利双赢的合作良性互动模式,随着台湾对大陆的逐渐开放,两岸之间区域协调,区域对应合作,优势互补,优势配置,合纵联合的两岸运营模式的新时代必将到来。这样就把两岸之间的主权对立和意识形态针锋相对的斗争,转化为彼此利益的相关者,彼此对由此而产生的共同利益问题和经济模式都有不可剥夺的发言权。两岸先后加入了WTO,从15.3%下降到12%,改善了台商投资大陆的环境,但是东亚区域经济正在加快整合,而台湾目前还在东盟十加三合作机制之外,如果两岸不能签署ECFA,台湾也将会被边缘化。但是台湾民进党仍然对这样有利台湾的两岸协议存在种种误解和攻击。宁可阻扰也不愿看到两岸关系的进一步改善。

尽管当前的两岸关系发展还存在种种非此即彼的对抗性矛盾,对待两岸经贸合作协议和所谓的主权认知上也遇到了一些困难,但是我们应该登高望远,权衡利弊,充满信心,迎难而上。从长期来看,我们大陆的发展还在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当中,其发展势头很好,发展余地和发展潜力很大。目前自上而下正在不断调整经济发展模式,经过金融危机的冲击和洗礼后,大陆经济将会进入一个新的发展阶段,一个更长久更持续更健康更协调的新的发展阶段。伴随着全球化浪潮,企业走出去,人才走进来,城市国际化的步伐也会大大加快,所以,两岸携手合作是大有可为的。“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

马英九集权于一身,如何在处理两岸关系中诸多复杂而敏感的问题,如何理性地分析两岸的资源整合的必要性和可能性,和合为贵,又不拘泥形式,和而不同,合而不统,而又不彼此冲突对抗争锋。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强调建立【同舟共济,如左右手】的合纵联合关系,很有必要,也定有光明的前景。试看中美关系的近期表现,大邦以下小邦,则取小邦;小邦以下大邦,则取大邦,先予后取,功到自然成。

我们一般理解,战略就是对于未来的把握,就很少关注其他方面是不是战略的内容,我认为这是一个误区。战略对国家外交来讲非常重要,要考虑未来发展,也要考虑发展的基础。我们说的只看到具体问题就是没有战略眼光的人,头疼医头,脚疼医脚,不能综合长远看问题,太关注细节或太虚幻的搞个愿景都是有问题的。(战略性思考)

前瞻性是眼光。你看得到,才能想得到,才能做得到。我们尊重一个人是因为他的个人魅力、精神品质,所以我们才愿意跟他交朋友。知己知彼,权衡利弊,深谋远虑,一般都讲究上中下策。凡雄才大略,必有大格局的眼光,才能有游刃有余的聪明智慧。(前瞻性思考:想人之所未想,察人之所未察,算人之所未算.庙算)随着**总书记在17*报告中的“牢牢把握两岸关系和平发展主题”的宣示,以及台湾地区政局的“雨过天晴”,人们对台湾问题的和平解决更有信心了,也可以更清楚地了角两岸关系的本质内涵,在此基础上人们的两岸关系政策思维也就有了创新发展的可能。“和平发展”的主张展现出大陆方面的自信,意味着两岸和平的可能性增加、战争的风险性在降低,意味着**领导人更倾向于用“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眼光来思考两岸之间的问题,更加注重两岸务实的交流、合作、开放、协商、共赢等问题。

  两岸关系和平发展主题的提出并非偶然,它得益于快速发展的两岸新形势和国际环境,得益于60年两岸关系的经验和教训,是两岸中国人认识的巨大飞跃,是科学发展观与和谐社会理论在两岸关系中的具体体现,也是以人为本传统思想和合作共赢先进理念的有机结合。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思想主张是两岸双方良性互动的产物,也是两岸有识之士共同创造的政治新思维。两岸和平发展不仅着眼于维持两岸政治和谐与经济发展,更包含着推进中国式民主政治发展、促进两岸社会文化共同繁荣的美好蓝图。还有我们相信未来(正在)走向两岸共建家园,同舟共济,同心同国,和平发展的社会基础是两岸人民和民生建设。
附件
万紫千红.jpg (227.68 KB)
2009-6-11 17:08

与卿共舞.jpg (49.53 KB)
2009-6-11 17:08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小黑屋|中国海外利益研究网|政治学与国际关系论坛 ( 京ICP备12023743号  

GMT+8, 2025-7-19 06:15 , Processed in 0.125000 second(s), 29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