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南京大屠杀,第一支违反日军军令开始强奸中国妇女的日军部队恰恰是松井石根15师团中的台湾林义雄联队(团级单位)。在所有攻占南京城的日军部队中台湾人的比例并不低,最高的甚至高达20%都是台湾人。战后很多日本人的回忆录中都提到过台籍军人对日本的忠诚。
这样的忠诚在中国人眼中就是残忍)。
一些当时幸存的老南京(当时是收尸队的)回忆,参与南京大屠杀的日军当中有相当大的一部分是日本从台湾征调的台籍士兵,其残忍手段一点也不逊于日本兵。现住工人新村的南京汽车集团退休职工王克俭老人(81岁)回忆说:"很多不戴钢盔的鬼子兵(台籍士兵,没钢盔戴)强奸女人后活活挖出女人的子宫再套在女人头上,把人活活窒息而死!还起名叫;从哪里来到哪里去。妈了个B的,记住这帮***。资料参考:《南京大屠杀》
在台湾,为弥补兵员的不足,日本在控制台湾以后,推行了一系列诸如"皇民化运动"、"创氏改姓"等奴化台湾人的政策。台湾人中有不少被培植成日本的忠实臣民,他们自愿充当日本军人,充当日本人的炮灰。根据日本防卫厅1973年统计,在约250万侵华日军**有台湾籍士兵36万,战后远东法庭审判时,松井石根说南京大屠杀开始的第一个部队就是带头强奸中国妇女的台湾人,并得到证实。
在这里我只写我所知道的一些历史事实,{1}二战中日本侵华军队(陆军)有128万人.东北70万华北华南58万人.在东南亚有日军(陆军)56万人.总数184万.台湾人在日军中服役的有36万,在中国的有12万.大家可以自己算一下这个比例!根据战后查获日军挡案.太平洋战争爆发后日军兵力紧张,有大量的台湾人自愿参加日军.(不是强抓,否则以1:10计算,需要4万日军看守.这是日军难以承受的)!
顶端 楼 主
小 中 大 引用 推荐 编辑 只看 复制 Posted: 2009-06-05 21:09
图片:
![]()
图片:
![]()
比“韩籍”日军更悲惨的“台籍”日本兵
台籍日本兵,是指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期(1942年-1945年)被日本殖民政府征召去服兵役的台湾人。
由于担心台湾人在中国战场上会倒戈,日本对让台湾民众参加日军一事一直有所顾忌。并且军人在日本是一个荣誉的身份,因此日本初期并不情愿让他们眼中的“二等人”———台湾民众当军人,而是作为“军属、军夫”。按照“军人、军犬、军马、军属、军夫”的排序,“军夫”最为劣等。(注: 军属是当时日军用语,乃日语“军人佣人”之意,非汉语的“军人家属”之意. 军夫 亦是当时日军用语,非军夫之误。)
侵华日军被中国百姓称为日本鬼子、鬼子兵,因为在伪满洲国朝鲜警察是替日本人服务的,地位不如日本人高,所以被叫做“二鬼子”。日本人对朝鲜半岛人不信任,所以朝鲜警察手里没有武器。无奈朝鲜警察就用朝鲜妇女洗衣服的洗衣棒当打人的武器.一部分中国人因此,就讥笑他们为**。
很明显警察的地位比军夫高的多,日军居然在台韩之间搞起了种族歧视。
1937年,抗日戰爭全面爆發後。為保障軍需補給,日本政府于1937年9月開始雇台灣人充當不具備正式軍人身份的軍屬與軍夫。
1942年1月,隨著太平洋戰爭的爆發,日本兵員日益匱乏,當時的“台灣總督府”開始接受台灣人志願從軍的申請。年龄17岁以上、无重大犯罪、符合体位标准者均可申请。1942年2月1日到3月10日,约有42.6万台湾人提出申请,应征1,000左右的志愿兵位置.有学者估计这相当于当时全台湾成年男性总数的14%.当时,"许多台湾青年甚至以写血书的方式表达自己强烈的希望"。據訪問當年參軍人士的記錄,大多數人確實是因為發自所謂“內心的赤誠”而申請加入軍隊的。台籍日本兵简传枝说:“日据时代的台湾人,可说是二等、甚至三等国民;日本人吃白砂糖,台湾人配给较差的黑砂糖;日本人吃上等瘦肉,台湾人供给量少的下等猪肉。因为只有当兵才能不被歧视,可享受与日本人同样的待遇,因此,许多台湾人就志愿从军。”“当时台湾籍日本志愿兵可说是“男人中的男人”,极为风光”。
1943年1月实施第二期陆军志愿兵募集。这一回申请者数量更多,高达60万人。“总督府”坚持高标准,仅检选了其中1030名进入陆军。同年7月起开始募集,海军特别志愿兵。申请者也高达31.6万人。
據日本厚生省在1973年的統計資料顯示,自1937年到1945年為止,“台灣總督府”總共招募了軍屬126750名,從1942到1945年則徵募了軍人80433人,合計共207083名;這20多萬人中有30304人在戰場上陣亡,比例高達150
被扭曲的靈魂
被徵召的臺籍日本兵主要從事後勤工作,但也有不少人曾為日本衝鋒陷陣,甚至還在戰爭中積極地參與了殺人、拷問、搶掠、強姦等罪行,並從中體驗了“天皇軍隊”的威風。戰後,26名臺籍日軍被盟軍法庭以日本人身份判決死刑。從這一數據看,這些侵略戰爭的參與者的確並沒有“置身事外”,他們在戰爭中極不光彩地站在了罪惡的一邊
日本政府过桥抽板,死不认帐
而在另一方面,日本政府對他們並不信任,他們和真正的日本軍隊有著明顯的差別待遇。二次大战战死和失踪的台籍日本兵有30,304名。遗属经过多年争取,20世纪90年代才得到每人日币200万(折合台币约43万元,即10万人民币)的吊慰金。而韩籍日军为260万元。比起纯日本军的慰问金数目,相差数十倍。2000年后台籍日本兵拿到的给付,折合台币只有两三万元即5000人民币。台湾国史馆李展平说,许多老兵认为受到重大侮辱,气得拒绝领取,声称“要让日本政府永远欠我们!”所以,他們在為日本“效忠”的過程中又承受著在殖民者面前的劣等感。
在“臺籍日軍”中,一部分人醒悟過來,開始通過法律手段向給他們帶來深重災難的日本政府索要戰時未兌現軍中郵政儲金和政府補償,但日本政府以“臺籍日軍”不是日本國民為由,拒絕其享受日本軍人的優厚福利。而另有少數的“臺籍日軍”仍堅持殖民地歷史中所形成的“皇民意識”,通過“戰友會”等組織繼續與原日軍保持往來,甚至在台灣的各種活動中,重新穿上日本軍裝,為日本勢力和“台獨”組織搖旗吶喊。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