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提出两岸建立军事互信机制,始于二○○四年的“五一七声明”。该声明共有七点,建立军事互信排序第一,说明这是**对陈水扁连任可能走上急独的一种焦虑下的心理反射,担心两岸擦枪走火。
隔年,**提出“胡四点”,把正式结束两岸敌对状态和建立军事互信列为第一点;以及“连胡公报”在两党五点共识中,又把该议题列为第二项,这一连串动作,在在显示军事互信是危机下的产物,也印证危机即转机的这句老话。
随马政府上台,两岸关系大为改善,**却在其“胡六点”中,谈到为有利于稳定台海局势,“减轻军事安全顾虑”,两岸可适时交流接触,探讨建立军事安全互信机制问题。问题是,马总统誓言在其任内实行“三不”(不独、不统、不武)政策,**又何来“军事安全顾虑”?一是他不信任马总统,二或对美国的顾虑?三还是他担心无法掌握的意外随时会发生?
现在看来,第三点的机率较大。这也是为什么大陆学者周志怀、黄嘉树等人多次呼吁,两岸应尽早建立“有效风险管理机制”和约定一个“危机管理规则”,美国学者葛莱仪也是这么主张,自然有其原因,即便这和当前两岸关系的气氛格格不入。我方应及早准备,以免危机发生时措手不及,任人摆布。(作者:亓乐义)
文章结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