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三次“江陈会”期间,江丙坤原本规划前往参访国民政府的南京“总统府”旧址,但是,就在行前,台北“国安”高层急踩煞车,取消了这一活动。这个看上去不过是小小插曲的细节,却蕴含着两岸政治过招的微妙玄机。
2005年以来,台湾政治人物访问大陆,如到南京,必定拜谒中山陵,而从未参访南京的“总统府”旧址。这次江丙坤如参访“总统府”,其意味将非同寻常;据报道,江丙坤参访南京“总统府”的方案,早在一个月以前,就由海基会报送台北“国安会”,可见这一动议并非出自台北高层。根据这几年两岸交流的惯例,谈判或会谈之类的重要活动安排应由双方协商敲定,而游玩参观之类的安排,则是客随主便。因此,有理由相信,这一动议,应是出自大陆方面的提议,再由海基会列入行程安排。这个看似可轻可重的活动安排,实际上却蕴含着隐微却重大的的政治意涵。
台湾的政治人物拜谒中山陵,意味着尊孙中山,尊孙中山意味着彰显辛亥革命对于现代中国的意义,而+++国正是辛亥革命的产物。那参访南京“总统府”意味着什么呢?
南京的“总统府”,是国民政府统治整个中国时期的总统府。那时,+++国即是中国。蒋介石在大陆失败后,国民政府迁台。老蒋治台的时期,+++国的历史地位变成了“+++国来台湾”。这意味着它还试图有朝一日通过反攻大陆,“还于旧都”,重返整个中国。到小蒋治台时,“**复国”已不现实,于是,+++国的历史地位变成了“+++国在台湾”。+++国在台湾的“总统府”就是由前日本总督府改造而成的台北的“总统府”。李登辉和陈水扁试图通过“去中国化”,切除跟大陆的关系,也掀去+++国这个外壳。
马英九上台后,力图将岛内政权的政治定位拉回到“+++国在台湾”上来。他承认“九二共识”,却强调“一中各表”;他讲一个中国,却不讲统一。虽然他曾讲过“终极统一论”,但也抛出过“台独选项论”。马英九就任后多次表示,他任内不碰统一议题。马英九不碰统一议题,固然是不讲两岸协商而完成的统一,更是不敢讲“三民主义统一中国”式的统一。也就是说,即使只是从理论上讲,他都不再期待有朝一日+++国会“还于旧都”,还于南京的“总统府”。于是,他强调“一中各表”,所讲的那个中国,便是由台北的“总统府”所代表的中国。他在多个场合下讲,两岸在法理层次上互不承认,但在务实的层面上互不否认。但是,鉴于他已不再讲统一,因此,法理层次上的互不承认是虚的,务实层面上的互不否认是实的。实际上,他是希望大陆不否认他把台北“总统府”所治辖的那片地域叫作+++国。
在大陆,南京的“总统府”早已被处理成了历史遗迹。这样,大陆方面安排江丙坤参访南京“总统府”,无异于提示江丙坤、提示马英九、也提示台湾岛内的民众:“+++国曾经是中国”。这一提示,有两层含义:第一层含义是,+++国是整个中国,而不只是现在的台北“总统府”所治辖的那片地域,所以,两岸的现状不是两个中国,也没有两个中国的问题;第二层也是更关键的一层含义是,+++国代表整个中国,那是曾经,是过去式,一如早已作为历史遗迹的南京“总统府”。
当+++国与南京“总统府”的联系被凸现出来,台北的“总统府”上自然就会被投上疑虑的目光。+++国是否真的在台湾也就值得再讨论了。
单从思维的角度讲,我很佩服大陆方面提此动议的人的政治智慧。将己方的立场,织成如此隐微的政治用意,安排在一个看似不经意的参访活动中。我想,他对两岸关系中的一些基本概念的意涵,理解得透彻而又清晰。
台北的“国安会”高层显然意识到了,南京的“总统府”对于台北的“总统府”意味着什么,所以,它急踩煞车,取消了参访活动。
江丙坤原准备在参访南京“总统府”时,发表“具有历史高度的谈话”,内容有关“正视两岸现实”。只不知,站在作为历史遗迹的南京前“总统府”前,他会正视到一个怎样的现实。
不过,话说回来,大陆方面对于台北方面目前所持的“+++国在台湾”的政治定位到底如何评估,应该放在近二十年来“统独”之争的长时段中去看。在过去20年里,李登辉和陈水扁试图通过“去中国化”而完成“台独”。李登辉的“去中国化”表现为在+++国的政治框架下“去大陆化”;陈水扁接过政权后,再试图以正名、制宪来“去+++国化”,待到+++国这个外壳也被掀去,“台独”也就水到渠成。因此,“+++国在台湾”,固然是两岸谋求统一时必须迈越的一个坎,它同时还是阻挡“台独”的一道堤。只要反“台独”的任务还依然严峻,大陆对于“+++国在台湾”的定位,实不必如此急于否定。
饶胜文(中国石油大学教师)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