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写台湾时评应注意的问题
台湾时评有两个层面,一个是政治面,就是对台湾的政治问题发表见解,一个方法是即时跟进,也就是即时政评这是最难的,但是最具挑战力。再一个方法是马后炮式,就是事件过后几天等别人都评完了再把别人的看法以自己的语言与表达方式表示出来,这种方式叫粘贴古董,很有迷惑力,在大陆好用,在台湾就不行了,因为人家要的是即时。所以,有一些台湾的名嘴就在大陆的媒体以特约撰稿人的身份粘贴古董,如胡忠信在赖兴媛问题后几天的五月六日在海峡导报发的[马英九任用来兴媛的三个考量],五月九日又在文汇报以[请神容易送神难,起用赖兴媛考验马英九]的标题发表同内容的文章,中评社转载了这篇文章。这样的时评在台湾没有市场,就开发大陆的市场。另一个是社会面,就是就台湾的社会问题发表见解,只是社会问题,不涉及政治斗争问题,比较简单。如前几天的西螺酱油问题,西螺酱油是台湾的传统名牌,主要原料是大陆的黑豆,由于大陆的黄豆是不能进入台湾市场的,近日台湾的关税局把黑豆列入黄豆一类,这样大陆的黑豆就不能进入台湾市场了。没有黑豆,西螺酱油就面临停产的困境了。这就是一个很好的社评题材,在业者的陈情后关税局要改变政策了。写台湾时评的立场一定要一九二共识为基础,我贴过一篇九二共识的由来,大家可以搜索一下九二共识,要有一个正确的理解。写台湾的时评就要站在人家的立场,不能站在自己的立场搞宣传,这样的文章在新华网,人民网好用,拿去出口是不行的。一定要记住,写台湾的时评是在做文化生产力的出口工作,不单单是一个台湾,世界的华文[化]市场都应该去闯一闯,中国的时评应该走出去,世界看中国,中国也应该看世界了。西藏问题就有一个谁看谁的问题,中国的时评也应该指点世界了。
当前台湾的即时政治评论市场大部分由那些台湾所谓的名嘴把持,这些名嘴基本上是跑新闻的记者与落魄政客,那些记者跑着跑着就成了名嘴,学术层次也就是记者层次,而落魄政客由于有过从政的经历所以还有人信他们.开创一个DADAO台湾政评名嘴就是要将即时政评这样一个在大陆还是空白的学科拿出来公开与台湾的名嘴PK,看看谁能把握台湾政治的脉动,欢迎参与.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