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国民党的政治困局
**毛**在延安时期有句名言,我们都是来自五湖四海,为了一个共同的革命目标走到一起来了。说的是中国***人虽然地域不同,职业不同,但是为了一个共同的革命理想而从四面八方走到一起来了。
一九四九年 国民党在与共产党的内战中失败后以整体搬迁的方式将政权集体迁移至台湾,这样就改变了台湾的人口结构与文化结构,经六十年的发展演变台湾的文化就形成了原来的闽南文化与国民党政权迁移所带来的中原文化并存的局面。当代台湾的文化在政治上就表现为省籍情结,国民党政权迁移所带来的国民党人总是认为自己是国民党的主体。由于李登辉主政台湾十二年,在这个时期推行本土政策,在本土化政策的指导下一大批本土籍政治人物纷纷成长起来,这样,自认为是主体的国民党人在李登辉时期其所享有的政治空间就不可回避的受到了本土籍政治人物的挤压,由此爆发了本土与传统的政治争夺。
一九九二年脱党参选立委的新连线大获全胜,以此为基础成立新党也就是新国民党之意,意在与李登辉的国民党划清界限,国民党一分为二,一九九六年,政治改革后的台湾政权首次进行总统直选,林洋港郝柏村脱党参选,国民党一分为三,二000年第二次总统选举宋楚瑜脱党参选,国民党一分为四,就这样,***的国民党在世纪之交失去了政权。失去政权后的国民党省籍冲突更为激烈,传统的国民党人认为是李登辉叛党导致国民党失败,本土籍认为是传统的国民党***所造成的。国民党在野八年没有能检讨自己,总是把责任推给李登辉与其本土化政策,在党内政治上排挤本土籍人物,天真地认为只要传统的国民党团结就能夺回政权,没有本土[化]也能夺回政权。但是,3.19的两颗子弹打破了传统派的梦,台湾的政治没有本土的支持是不行的。
国民党的***主要在传统派的***,李登辉脱党后只有少数几个本土籍人物跟着走,大多数本土籍人物坚定的留在了国民党。但是,传统的国民党对这些人不放心,不断的排挤打压这些人,国民党在野八年,可以说是割裂本土的八年,割裂了本土传统的国民党也就原地踏步了八年。
现在国民党夺回了政权,得益于吴伯雄的尊本土政策,但是,执政后的国民党危机重重,传统的国民党继续守着自己的一亩三分地,拒绝本土化,本土籍政治人物的任何言行都被冠以权谋的大帽子,这一点尤其表现在王金平身上。王金平是立法院长,立法院是民意机关,是凝聚社会共识的机关,也是行政政策的审批机关,只要是立法院通过的就可以说是凝聚了社会共识的,是民主集中的,不是街头运动所能动摇的。在高度敏感的两岸议题上,王金平多次呼吁立法先行,但都被传统派冠以权谋之名,殊不知,民主社会民意机关的保障是最有权威的保障,为什么国民党在压倒性优势的立法院不作为,要走人治的那一套呢?
执政后的国民党的政治困局就在于传统派的划地为牢,不能大力的支持本土派的工作,法制社会,离开了民意机关那一切就都是人治了,法治与人治,这不仅仅是国民党的政治困局也是台湾的政治困局。法制社会,立法为先,立法保障是一切工作的基础,两岸议题没有立法院的支持必将一事无成,两岸议题如果抛开立法院而自行其是必将引发台湾政局的大动荡,民进党正等着呢。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