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学与国际关系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查看: 71|回复: 3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台湾网友:市场经济与政治利益的两岸统合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0-2-2 01:46:08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ffice src="http://bbs.huanqiu.com/images/smilies/default/shocked.gif" border=0 smilieid="6">ffice" />fficeffice" />
对于天下论坛上,常有几位大陆来的老兄喊打喊杀。对于他们我不愿意对他们说什么难听的重话,也许他们在他们生活的过程当中遇到什么挫折,或在于台湾网友的对话当中遭到不礼貌的揶揄,对此,我们也应该感同身受,因为我发现很多在台湾自认的『统派』在这里被检验得不够统,也因此深受挫折呢。

我想对大陆网友说明的是:台湾人很多人其实还是认为自己是中国人,只不过他们认同的、想象的中国是『国民党中国』,不是『红色中国』罢了。他们听到『歌唱祖国』『义勇兵进行曲』可能没啥感觉,听见你们叫卖的『人民共和国』下的一国两制也不敢兴趣。有许多大陆朋友就会大发雷霆指控台湾人已经不是中国人,都是一群台独混蛋。可是别忘了大多数的台湾人听到『山川壮丽物产富饶,炎黄子孙东亚称雄』的+++国国旗歌仍然会感动莫名。原因不在于是否有中国人认同,而是不同的生活经验与意识形态的60年差异的必然性。 大多数的台湾人并不讨厌中国大陆,除了少部分的政治过激分子之外,别忘了台湾也有『愤青』。有些大陆网友发文的目的好像在跟台独分子比谁比较不理性,谁比较政治激进而已,这样对两岸的和解统合其实毫无帮助。市场经济下的统合 回到主题,先谈市场经济下的统合。我对台海两岸的未来前景一向审慎乐观。

中国蒸蒸日上,日渐强大,台湾现在由具有『中国心中国情』的中国国民党执政,我们现在哪里有悲观的理由?有很多大陆网友心里头着急,深怕错过时机,台湾就此滑向台独的深渊。其实就客观情势来说,现在比10年前乐观,也比20年前,30年前更乐观。

我先说明我的市场经济下的统合理论模式。我以爱尔兰与英国的关系为例来说明市场经济的力量与统独关系的选择。 英国的北爱尔兰在1922年没有随着南爱尔兰脱离英国而去,除了新教的宗教认同之外就是『经济利益』。那时北爱尔兰的棉纺与造船工业与大英帝国的海外殖民经济体系紧密地相结合在一起。物质基础决定上层政治结构,这使得北爱首府贝尔法斯特的棉纺与造船业成为统派民兵组织(例如Ulster Defense Association, UDA)的最重要经济支柱与人力来源。相反的,农业为主的广大南爱尔兰佃农对于脱离英国,推翻不在位的新教徒地主阶级(Absentee landlords)的动机极强(只有新教徒可以拥有土地),同时,长期成本过高,生产力低下的爱尔兰农业部门在海外的殖民地市场并无竞争力,相反地,由海外殖民地回销爱尔兰的农产品却是南爱农业部门的大敌。所以形成了封闭的、自给自足的南爱尔兰农业经济体系。在这种利益分歧的情况下,南北爱分家,北爱留在大英帝国也就是一切顺利成章的选择了。我说的市场经济下的统合的意义就类似达尔文的『物竟天择』论。其实市场经济就在扮演这上帝的角色,谁能够满足市场的需求谁就能决定生存、发展、成功。适应市场演化需求的物种,会继续繁衍下去,无法适应市场选择的物种就会自然淘汰。讲到这里,也许网友们应该已经猜到了:其实中国大陆作为一个大市场,在台湾可以扮演这个演化上帝的角色。 台湾一向是依靠外在市场的外向型经济体,这年头台独作家、艺人与台独企业在现在的时日里越来越难生存。原因无他:缺乏大陆这个大市场会让这些台独作家、艺人与偏独企业难以生存(例如许文龙的奇美,不得不发表支持反***法),相反地,适应大陆市场的作家、艺人与企业的生存态势显然较好。经过若干年的两岸交流,大陆市场已经开始扮演起天演的角色。例如:在选举里民进党的场子里面绝少艺人、作家或企业家敢于公然表态支持,相反地,国民党的场子里,就不乏艺人、作家或企业家的公开支持。市场选择的态势非常明显。 例如,台湾的外向型电子、石化产业大多需要依靠大陆市场作为制造与市场基地,这些企业家们也大多倾向于两岸交流和解与和平共存的国民党。相反地,内向型的产业,例如营建、金融、医疗产业过去被认为是挺绿挺扁的大本营。因为这些产业不需要依靠大陆市场,相反地资金与人力的外流大陆对这些产业相对不利。因为资金走了,人走了,谁来买房地产与看病呢?所以,营建业出了个『X由时报』,金融出了个『X山银行』『XX金控』,还有一向绿油油的医疗产业就不必说了。然而,现在这种情形也开始出现转变。2008年马英九竞选时就放出大陆资金投入台湾房地产、金融、医疗产业西进大陆的风向球(或是大陆来台湾医疗旅游的行程),连一向挺绿的台湾南部农民也开始『农产品前进大陆』。这使得大陆的市场选择开始进入台湾的最后几个封闭的产业部门,其长远的市场影响力无疑的将会是巨大的与深远的。国民党内部的统派智囊的这个政策,无疑的,将会使得台湾社会的各阶层各产业成为大陆市场的利害关系人(Stakeholder)。而这恰好是民进党与李登辉之流最害怕看到的结果。因为到了最后,大陆市场的经济机制将会扮演筛选的角色。不过,现今大陆市场的筛选机制也难免会发生信息不对称,导致『市场失灵』的问题,最明显的就是来自深绿家庭的所谓『台湾第一名模』林志玲。我对林志玲很感兴趣不是因为她的个人条件,因为林志玲从来没有参加过任何选美比赛得过第一名,而她却可以一直在绿朝执政时,以巨额的代言费为为台湾的国营企业以及官方机构代言,例如华航及观光局。简而言之,林志玲是个典型台湾绿色媒体所吹捧出来、也是绿色政权拿纳税人的银子所堆砌出来代表性人物,目的在回馈她父母对陈水扁的政治支持。像这样的一个绿油油的林志玲在大陆还可以混那么久,还有一定的人气,其实颇让我惊讶的。相对来说我个人觉得张惠妹就倒霉多了,因为张惠妹的政治色彩并不明显,她唱了『+++国国歌』不该是她的错,因为除了类似吕秀莲之类的死硬台独分子打死不唱之外,台湾每个+++国的国民也都从小唱+++国国歌长大的。林志玲就不同,她是个绿色的指标性人物,我认为除了林志玲她自己的条件还不错之外,她超强的EQ也让她能够一路蒙混过关。其实,大陆市场机制就应该将『台独』这个标签狠狠地贴在那些绿色艺人、作家以及企业上,让『台独』变成『毒鼠强』,绝对碰不得,一碰就死。相反地,比较拥有中国心的艺人,例如SHE(特别是她们的歌曲『中国话』),周杰伦(参加春晚及奥运闭幕),虽然在台湾市场曾受到台独势力的猛烈攻击,可是他们的立场也相对较为稳定,因为他们在大陆市场有相对广大的利益。但是,这样的市场筛选机制为什么碰到林志玲,连『台独毒鼠强』就会失灵,这点我也还百思不得其解。也许可以请大陆朋友帮我回答这个问题。

政治利益下的统合

好多大陆朋友常常觉得『都已经一国两制了,台湾还想怎样?』言下之意是大陆已经做足了让步,台湾真是不知好歹。 英国除了爱尔兰问题之外,还有一个可供借鉴的好例子,那就是苏格兰与英格兰在1707年统合。苏格兰迄今还是一个独立色彩浓厚的邦国。苏格兰与英格兰原本是敌对的国家,却因为某些制度性的安排使得两国能够由共同的君王过渡到共同的议会,而形成了以『联合王国』(United Kingdom)为名的统合。 这个联合王国的形成,由一个非常重要的『西洛桑法案』(West Lothian Acts)开始。这个法案的特别之处在于它让苏格兰形成了几个优势:

(1)不成比例的代表权;苏格兰人口仅占英国的1/9,却在国会占有1/3的席次。以我观察的1997年的英国大选为例,选出一席苏格兰议员(Member of Parliament)的票数约3000-6000票不等。相反地,选出一席英格兰议员可能需要30000-60000票,相差了将近10倍。

(2)当议决苏格兰『国内』问题时,英格兰议员无权投票。

(3)当议决英格兰议题时,苏格兰议员可以参与投票。 『西洛桑法案』给苏格兰带来的政治利益是巨大的。原因显而易见:这让苏格兰人拥有独特地参与,甚至是统治世界最强大的殖民帝国的机会。也因为如此,苏格兰近数百年来,诞生了不知多少的联合王国的政治精英以及首相。苏格兰透过了英国走向了世界。例如英国的前首相希斯,布莱尔等均出身苏格兰。其实苏格兰的例子并不特殊。加拿大的魁北克省被赋予了否决联邦的权利。目的均在保障特特殊的政治群体在国家的宪法特殊地位。

我曾问过几个死硬的『台独』一个假设性的问题:如果类似的西洛桑法案在台湾实施,台湾在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有300席的不成比例代表席次,台湾代表可以议决大陆内政问题,而大陆代表无法议决台湾内政问题,这样你觉得可以接受吗?答案倒是出乎我的意料之外,绝大多数的台独们『可以接受』类似『西洛桑法案』的安排,因为这样确保了台湾在『联合中国』的发言权以及独特性,也提供了台湾人民大量的参与未来强大中国的政治机会,甚至在未来中国的两党政治中,台湾代表的关键少数地位还容易产生『中国总理』机会。只是他们认为『鸭霸』的中国是绝对不可能的啦,不然共产党如何『**』? 行笔至此,我想呼吁各路朋友好好思考。其实现在的『一国两制』所提供的政治、经济诱因其实都很明显的不足。大陆现在给台湾的,比起加拿大给魁北克的,英国给苏格兰的其实都还明显的不足。未来中国版的『西洛桑法案』其实值得我们思考。还有,其实未来蒙古、西藏乃至于越南也可以使用类似的方案予以渐进的统合。有网友质疑这样的西洛桑法案的『放权让利』结构稳定吗?与Pan一项反对的『放权让利』不是一样吗?我想两者之间有根本性的不同。我反对的是对个别厂商的小恩小惠的收买,这是无法持久的,也无法跟可能的『汉奸利益』来相比。西洛桑法案给予苏格兰的是系统性的长久利益,苏格兰分享了英格兰的政权与海外利益,英格兰解决了长久在自家后院的敌对***政权,可以腾出手来专注海外扩张。使得苏格兰与英格兰的结合持续了300年之久,迄今尚未分离。 依照我的个人经验,说服台独其实不太难,难的是在说服一部分的大陆朋友。因为在这个统一的『联合中国』未必是个『红色中国』。不过,我相信这里的两岸网友的智慧及高度,因为中国的利益应当高于任何党派的利益才对。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微信微信
收藏收藏 转播转播 分享分享 分享淘帖
2#
发表于 2010-2-2 01:46:16 | 只看该作者
顶!!!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
发表于 2010-2-2 01:46:19 | 只看该作者
楼主的转帖密密麻麻的,很伤眼,麻烦编辑一下。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
发表于 2010-2-2 01:46:22 | 只看该作者
相信此文作者作此文是读了南方朔“台湾人要学苏格兰人”一文后有感而发,希望台湾能象苏格兰一样,打出一片新天地。 问题是,大陆和台湾与英格兰和苏格兰之间的比较,在历史因素、文化因素、地理,人口因素等等都有巨大差异。橘生淮南则为橘,橘生淮北则为枳,苏格兰经验移植到两岸,生搬硬套不出问题才怪,况且,不断沉沦的台湾难以产生进步的力量推动历史。 作者的情怀难免成为一厢情愿。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小黑屋|中国海外利益研究网|政治学与国际关系论坛 ( 京ICP备12023743号  

GMT+8, 2025-5-4 03:24 , Processed in 0.125000 second(s), 29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