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09-4-28
【大公网讯】大陆游客赴台湾旅游近日不断趋热,但也状况不断,更发生被起重机吊臂从天而落砸死砸伤的惨剧。《联合报》今天为此发表社论说,台湾观光业要永续经营,就「勿将陆客当路客」。
社论指出,果不其然,当初规划开放大陆人民来台观光时预期可能出纰漏的问题,随着陆客来台人数的急速增加,一个个冒了出来。显然,台湾观光产业的量与质都还不够水平;更重要的是,在数量商机的迷思下,政府及观光业的心态都需要大大的调整,台湾观光业才有可为。
社论认为,政府推销陆客观光,是在用数字计算政策收益。这样的计算方式正凸显了政府及业者的心态,没把陆客当成来台湾做客的旅客,反而存著每个大陆人做一次生意就能赚饱的短线心理,把陆客当成是偶尔经过的路客,于是所有的问题都随着陆客的快速增加而一一浮现:
其一,有大陆旅行团来台签证作业不及,在未获入境许可下整团原机遣返,这代表双方的沟通出问题;其二是旅行社承揽过多陆客团,却因租不到游览车而让陆客在机场空等;其三是愈来愈多的导游抱怨,陆客团必去的三大景点──阿里山用餐须得排队、故宫有如菜市场、日月潭变髒。这一切都在预期之中,却迄未见改善之对策;尤其是业者杀价竞争,以低于成本的价格抢生意,再另以商店购物赚回扣、减少旅游景点、改变交通工具等降低成本,导致旅游质量节节下降。
社论说,彼岸开放大陆民众来台旅游,难谓没有政治目的,既是展现善意,也是期待两岸间互动能由上层往下普及到民间交流,以扩大接触而增进了解,进而消除彼此的误解及敌意;但我们对陆客来台,脑袋里想到的却尽是钞票,不只没有善用这个机会,让彼岸人民看到台湾的风土民情、文化内涵、生活品味,更连基本的待客之道都没有,台湾观光业应有的水平显已迷失在完全数字化的商机里。
社论指出,观光产业不能只是赚来客的钱,更是希望成为来客能亲身体验台湾生活水平、文化内涵及人民素质的最直接媒介,是台湾总体生活机能的总检验。大陆为数庞大的观光客,正是台湾发展观光产业的契机,但政府及业者将陆客当路客的心态必须改变,并须有相应的作法。政府主管机关应做好总额控管,在整体服务质量尚未提升之前,应严守每日3000人上限,不能再移用之前未用满的额度;必须强化旅行社的评监及管理,并以名额的分配做为诱因,不容恶质竞争下去。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