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学与国际关系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查看: 130|回复: 6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马英九重申两岸同族同种 与“台独”划清界限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0-2-1 21:12:16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    [提要] 马英九日前接受采访,表示两岸经济议恐怕未来三四年都谈不完,所以不会那么快触及政治性的题目。他呼吁两岸不要再重复过去的恶斗,过去光是一个徐蚌会战(注:大陆称淮海战役)都是上百万人的伤亡,若中华民族再从事内战实在是人类的悲剧。


  马英九响应温Jiabao16字箴言
  两岸往前看 未来4年拼经济
  “中华民族再从事内战是人类悲剧”

  马英九昨日接受《中国时报》专访时强调,“中华民族再陷入内战实在是人类悲剧” 。至于两岸之间何时步上建构军事互信机制等准政治架构的谈判?马英九明确表示,这问题很复杂,非常谨慎。不过,两岸还有很多经济议题要谈,恐怕未来三、四年都谈不完,不会那么快谈及政治议题。

  解读

  “这是马英九继去年八二三战役50周年时,首度提出‘两岸人民同属中华民族,不能再重演内战’之后,又一次把中华民族和‘内战观’结合论述,和‘台独路线’明确画清了界限。无论是李登辉主张的‘特殊国与国’,或陈水扁的‘一边一国’,都阻挠了两岸和解,也破坏了‘台美互信’。马英九依循国民党一贯的政策纲领,务实定位两岸关系,从而恢复了两岸制度性协商,两岸和解对话与和平发展的空间,豁然而开。 ” ——中国国民党副秘书长、大陆事务部主任张荣恭

  马英九期望:两岸往前看

  温Jiabao日前提出十六字箴言,呼吁两岸“捐弃前嫌”,马英九也期望两岸“往前看”。他说,过去光是一个徐蚌会战(大陆称淮海战役)都是上百万人的伤亡,当然是不堪回首的往事,“中华民族再从事内战实在是人类的悲剧”,他呼吁两岸不要再重复过去的恶斗。
  尽管“立法院长”王金平不断倡议在“立法院”设立两岸小组,马英九昨日接受《中国时报》专访时明确表达反对。他强调,“立法院”已有现成机制,举行联席会议就可解决,不需要再另外迭床架屋立法设立新机构,“制度没有瑕疵就不要去动它,好好运作就好了。”
  马英九明确定位两岸交往顺序,是“先把经济关系正常化”,他说,三次江陈会谈结束之后,还有好多题目要一次次谈,“未来三、四年都谈不完,所以不会那么快触及政治性的题目”。
  被问及两岸是否进一步建立军事互信机制?马英九说,军事研究单位都在进行互信机制的研究,但目前都没有任何具体动作,因为这太敏感,涉及“台美关系”,因此我们非常谨慎。马英九明确定位两岸交往顺序,是“先把经济关系正常化”,他说,三次江陈会谈结束之后,还有好多题目要一次次谈,“未来三、四年都谈不完,所以不会那么快触及政治性的题目”。

  陆续抛出政策回应“胡六点”

  另外,针对胡Jintao在《告台湾同胞书》发表卅周年座谈会上发表“胡六点”,马英九说,其实台方已陆续回应“胡六点”谈话,如大陆提出愿意跟台湾签订综合性经济合作协定,台方提出ECFA;胡Jintao说“爱乡爱土的台湾意识不等于台独意识”,台方当天也给予肯定。

  解读
  和“台独”路线划清界限

  中国国民党副秘书长、大陆事务部主任张荣恭22日指出,马英九对于两岸关系来自“国共内战”的定位,十分明确,迥异于民进党与“台独人士”坚称的“台湾地位未定论”,这是未来两岸将持续和平发展的重要基础。
  张荣恭说,除了上述两岸关系的历史定位外,马英九对两岸关系的政治定位,也坚持根据“现行宪法”,主张是对等的“特殊关系”,不是“国与国关系”。他于去年9月曾首度提出此一观点,而这又是两岸协商得以开展的主要条件。(来源:中新网)

文章结束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微信微信
收藏收藏 转播转播 分享分享 分享淘帖
2#
发表于 2010-2-1 21:12:19 | 只看该作者
  中新网4月22日电马英九日前接受台湾《中国时报》专访时呼吁两岸不要再重复过去的恶斗,并指出,两岸还有很多经济议题要谈,恐怕未来三四年都谈不完。

  温Jiabao总理日前提出16字箴言,呼吁两岸“捐弃前嫌”。马英九也期望两岸“往前看”,他说,过去光是一个徐蚌会战(注:大陆称淮海战役)都是上百万人的伤亡,当然是不堪回首的往事,“中华民族再从事内战实在是人类的悲剧”,他呼吁两岸不要再重复过去的恶斗。

  马英九说,监督两岸事务,“立法院”本来就有现成机制,例如两岸事务是归“内政委员会”监督,如果涉及财经事务,可再加上财政、经济委员会,“举行联席会议就解决啦!”他不认同设立两岸小组,并非害怕监督,而是感觉有点迭床架屋。

  他还说,很多人觉得现行“两岸人民关系条例”已规范地很清楚,例如第五条明确规范什么案子送“立法院”、送“立法院”以后怎么审,“制度都在那里”,他觉得这样区分是合理方式,制度没有瑕疵,好好运作就好了。

  被问及两岸是否进一步建立军事互信机制等准政治架构,马英九态度保留地说,军事研究单位都在进行互信机制的研究,但目前都没有任何具体动作,因为这太敏感,涉及台湾和美国的关系,“我们的主要军备来自美国,因此我们非常谨慎。”

  马英九明确定位两岸交往顺序,是“先把经济关系正常化”,他说,三次陈江会谈结束之后,还有好多题目要一次次谈,“未来三四年都谈不完,所以不会那么快触及政治性的题目”。

  另外,针对**中央总书记胡Jintao在《告台湾同胞书》发表30周年座谈会上发表六点建议,马英九表示,其实台方已陆续回应六点谈话,如大陆提出愿意跟台湾签订综合性经济合作协议,台方提出ECFA;胡Jintao说“爱乡爱土的台湾意识不等于台独意识”,台方当天也给予肯定。
文章结束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
发表于 2010-2-1 21:12:22 | 只看该作者
http://audio.focus.cn/upload/forum_video/102/102424.mp3
好贴怎么能没有好音乐呢?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
发表于 2010-2-1 21:12:27 | 只看该作者
要想历史不再重演,就应该认识历史,铭记历史

在线观看《大决战 - 淮海战役》(台湾称:徐蚌会战)

影片无处不在充斥着战争的残酷性,到处都是军人的尸体,而造成这一切的都是因为中国人之间的内战,不禁让人心寒,这样的事真的不能再重演下去了,中国人要团结,共创造繁荣新中国

1948年11月6日,华东野战军政委兼代司令粟裕奉**中央军委之命,向驻守徐州以东的黄百韬第七兵团发起进攻,并设法策反驻淮河南岸的第三绥靖区(司令冯治安).所部五十九军和七十七军皆为西北军系统,当时掌握两军军权的皆为副军长-何基澧(五十九军),张克侠(七十七军),两人皆有″起义″意图,尤其是何基澧,他是**口中″打响八年抗战第一 枪的人″,在抗战中期,何曾赴延安,从此变成**的同路人,对于这次起义,他是很积极去策划,冯治安虽力图阻止,仍旧挽不回三绥区两万九千余人的投降,从此徐蚌战场北线门户洞开,粟裕乃以十四个纵队之力围攻黄百韬兵团.黄仓皇撤退,又得不到徐州剿匪总司令部的援助(二兵团司令邱清泉与黄有宿怨,硬是不肯出兵相救,其余部队见状,也在保存实力的前提下不出兵),只得孤军力战.然而在过运河的时候,因渡桥只有一座,黄又忘了叫工兵架浮桥,致使共军从后追上,所部四十四军及一百军皆有重大伤亡。待勉强渡河,已是伤亡惨重,然主力二十五军仍维持基本战力.其后七兵团进入碾庄圩固守待援,该地有原十三兵团修的防御工事,相当坚固,使共军动弹不得,也大大的出乎毛**的判断,无奈七兵团弹药逐渐枯竭,共军又以工兵挖土机一步步清除工事,使包围圈终于越来越小,11月23日,共军终于攻入七兵团司令部,司令黄百韬自杀,七兵团五个军(二十五,四十四,六十三,六十四,一百)十万人被歼灭.此役耗时17天,大大超出**预估的一星期,黄百韬因此博得**的敬重.(附记:黄的遗体后由部属冒险运出,送回南京,蒋介石为其举行国葬,并追晋黄为陆军二级上将。)

  在十月底时,蒋介石即有结合华中,徐州两大剿总之力,与共军在徐淮一带进行决战的意图,并已任命华中剿匪总司令白崇禧为国防部前进指挥所主任,统一指挥徐淮一百四十万部队,白原先答应,并派遣主力第十二兵团北上前往徐州驰援,但随即变卦,不仅拒绝上任,并将武汉江防部队的船只全部开往北岸,禁止任何部队登船,蒋气急败坏,原徐州剿匪总司令一职,只得交给刘峙,造成日后战败的原因之一。后杜聿明虽出任剿总副总司令,但毕竟是副手,无法任意调动部队,造成日后用兵时机不当,白白遭受损失。

  十二兵团北上后,即全力凭藉其全美械机械化武力开道,共军中原野战军只是稍事抵抗即撤退,使十二兵团产生轻敌之意.然而司令黄维毕竟曾是北伐名将,很快察觉其中有异,于是先将部队驻扎在安徽蒙城,并请示上级应变措施.但南京统帅部没有回应,黄维不敢再延误时机,于是继续北上,终于落入了共军的包围圈.十二兵团全机械化,非常不适合在华中黄泛区作战,而这正是共军预先看出并加以防御的,于是一面以小股部队拖延其北上速度,一面布好包围网,最后果然被其料中,黄部陷入重围.黄维原欲组织突围,不料自愿打头阵的八十五军一一零师师长廖运周为**地下党员,藉打头阵之名率部起义,黄受此打击,不敢再轻言突围.由于战事吃紧,黄维向南京要求副司令官胡琏到任以解救全兵团官兵.胡琏在责任心驱使下赶赴战场,接下了指挥作战的重任,由于全军上下都听胡琏的话,对于黄维则是爱理不理(众所属意的司令即为胡琏,但因白崇禧反对而作罢),黄维心里也明白,于是也把希望放在胡琏身上.但是局势已定,黄维在七兵团被歼时仍继续北上,致使整个调度出现大问题,即使胡琏来了也起不了多大作用,十二兵团就只能坐困双堆集.12月6日,**中央军委下令总攻,′双堆集包围网日渐缩小,黄维甚至使用毒气以遏止共军进攻,但仍无力抵挡,12月15日,黄维不顾总统及参谋总长顾祝同的阻止,执意率部突围,终遭彻底击溃,黄维及第十军军长覃道善,十八军军长杨伯涛,八十五军军长吴绍周被俘,十四军军长熊绶春战死,胡琏则负伤逃出,全兵团四个军十二万余人被歼。

  在第七兵团被歼灭的时候,驻在徐州的二,十三,十六兵团即匆匆地向东撤军.共军也组成了淮海战役总前委来全权指挥淮海战役(成员:陈毅,粟裕,谭震林,刘伯承,邓小平).数十万的部队在调动著,竟然撞在一起,双方在潘塘展开战斗,共军一来也有损失,二来这战不在预定中,所以主动撤军.国府即以“潘塘大捷”称之.但随后的战斗,就让国军吃了骨头了.当时徐州剿总的战略是全力南进,以与十二兵团会师,但怎么打就是打不通,等到十二兵团被灭了,徐州剿总也没地方去了,乃匆匆驻进陈官庄青龙集地区以待战局转变.但这一路上损兵折将,十六兵团擅自单独突围竟遭全歼,司令孙元良化妆逃出;到达青龙集时,徐州剿总已是气力放尽了.此时(12月底)共军突然停止进攻,只是包围而已,要等过年吗?当然不是,而是毛**为避免过早歼灭华中国军致使华北傅作义集团南撤而做的指示.不过共军过年的气氛倒是很浓厚,与包围圈中的国军和原徐州城居民形成强烈对比,共军光是用食物,就吸引了数以万计的国军投降,整个士气早已荡然无存。1949年1月6日,**中央军委在评估之后决定下令总攻(华北局势已控制住,傅作义已无力南撤,且渡江战役不能迟过四月中,若错过则需等九月〔长江水位高低的问题〕,故需趁早进攻).杜聿明根本无力反击,阵地不断失守,到了1月10日,战役结束.杜聿明被俘,二兵团司令邱清泉自杀(后也被追晋为陆军二级上将),十三兵团司令李弥逃出,至于剿总司令刘峙,根本就一直待在蚌阜的总司令部,把责任一股脑儿地丢给杜聿明.

  总计此役共歼灭国军一个剿总,五个兵团,二十二个军,五十六个师,共五十五万余人,此役造成国府江北之地几乎全失,造成了南北对峙的情势,更造成了蒋介石的隐退,国府高层的大地震.局势至此,大陆的失守已经是毋庸置疑的了。


上集 http://v.youku.com/v_show/id_XNzQ4Njg1NTY=.html

下集 http://v.youku.com/v_show/id_XNzQ4Njg2MjQ=.html


附件
photo%5F200492520171820070822225651.jpg (10.87 KB)
2009-4-24 00:05

无标题.JPG (15.9 KB)
2009-4-24 00:05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
发表于 2010-2-1 21:12:31 | 只看该作者
老调重弹,希望天天谈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
发表于 2010-2-1 21:12:35 | 只看该作者
大陆和台湾同属一个中国这是海峡两岸建立互信的基础!
相信国民党、相信马英九、相信大多数台湾同胞!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7#
发表于 2010-2-1 21:12:44 | 只看该作者
有意思吗整天吵吵着不统不独来点实际行动啊!
文章结束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小黑屋|中国海外利益研究网|政治学与国际关系论坛 ( 京ICP备12023743号  

GMT+8, 2025-7-19 01:06 , Processed in 0.109375 second(s), 28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