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台湾大学政治学系教授、两岸统合学会理事长张亚中发表专文提出一系列的“两岸统合”构想,其目的在以强化两岸与华人的共同认同为目标。呼吁对“整个中国”(中国人)的认同,促成“中华卡”,台湾与大陆居民均可持该卡,免签证进入另一地区,并享有一定的权益。
《中国评论》载文,张亚中表示,基于历史因素,两岸目前各有其政治上的身分归属。即使大陆对台核发“台胞证”,也是等于同意台湾人民与大陆民众的不同,一种“他者”的认知随着不同归属而日渐强化。
为了建立两岸间的身份认同,两岸统合学会将呼吁与推动两岸在现有认同之上的第三认同,也就是对“整个中国”(中国人)的认同,促成“中华卡”(Chinese Identity Card,简称“华卡”或“C卡”)的实现,两岸政府可以在审核后核发“中华卡”,台湾人民与大陆人民均可持该卡,免签证进入另一地区,并享有一定的权益。
基于两岸人口、幅员差距,台湾方面的忧虑可以理解。因此可由中国大陆率先推动。在“台胞证”外另发行“中华卡”,或考虑以渐进方式取代“台胞证”。“中华卡”的发放可以推展至港、澳地区,甚而包括全世界的华人。
持有“中华卡”代表着“整个中国”的认同。中国大陆如果在宪政上认为中华人民共和国与中国为同一,那么亦应接受任何认同“中国”,但是非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者,均应拥有身为中国人的权利。
两岸政府目前的宪法均是“一中宪法”,主张与中国为同一,因此,“中华卡”的发放完全合乎宪法。至于“中华卡”可享的权益,容以后再讨论。先提出一点,如果两岸政府在政治上可以容许(宪法上没有问题),“中华卡”甚而可以扩展至政治上的参与。
“中华卡”制度的推展对于两岸认同的巩固,与全球华人认同的建立,将产生关键性的重大影响。如果在权益上扩展到政治领域,它将是中国大陆或台湾可能在政治市场上对外开放(目前两岸政治市场均是封闭,即只有持自己国家护照者能参与国家治理)的一个选择。
未来持“中华卡”者,虽持他国护照,亦可为两岸政府合法贡献,不受“单一国籍”之限制,两岸政府如此可广纳天下英才,共同为中华民族而努力。
“有容乃大”是中华民族的古训,社会愈是开放、民族愈能包容,民族与国家愈易壮大。中华民族在全球拥有无数人才,两岸政府谁能够对其开放,谁将优先获利,如果两岸共同开放则是巩固共同认同的最有意义抉择。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