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学与国际关系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查看: 57|回复: 2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去中华化的暗流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0-2-1 19:30:32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论国民教育的台湾史与台湾文学
潘朝阳
(台湾师大东亚文化系教授)





        国民教育在实践上有两个面向,一是在学校体制中,教师根据教科书而对中小学子施以教育;一是在民间社会中,文史、文化、艺术工作者运用各种方式,将其等之观念、思想、意识型态教化大众。

        两面向的国民教育推展,又有显性和隐性两种层次,前者在其教育主旨和教材中,昭然明白地呈现,譬如+++国的国民教育,依据立国精神,老师和课本均会明确了然地教导国民以「秋海棠」的《本国地理》;也会如此教导以「炎黄华胄」的《本国史》。而后者则没有明白的主旨条规和教材,它一则是老师课堂上的教学之潜移默化;一则是民间社会中各类人物和文本的社会教化。因此,在这一层中固然存在「秋海棠本国地理」以及「炎黄华胄本国史」的潜移默化,当然也存在「中国地理--台湾本国地理」以及「中国史--台湾本国史」的敌体对裂式的潜移默化。

       台独的李、扁连续执掌+++国国政,长达二十年之久。执政时期,国民教育在学校和社会两个面向中透过显性和隐性形式,将去中华化以及台独的观念、思想、意识型态尽情地推拓开展,特别是在台湾史和台湾文学两个领域的教育上,或显或隐都达到了相当深广的效果。二十年可以有效地教化一代青年,确可成功地将台湾青年的心灵予以「去中华化」而达到台独认同。




      去中华化与台独的文化建设和教育工作是一体两面的事情,前者是后者的必要手段。在台独党人独揽国民教育大权的时期,如杜正胜经历李、扁两朝,在台湾史的教育大政中,担任设计师和执行长。从李氏政权的「认识台湾」之「教改」开始直至扁政权的国高中教科书重编,一系列的历史教科书,在教材的显性上,很清楚地进行了「去中华化」和「台独化」的国民教育实践工作,其最明白的举措就是以台湾史为本国史而以「中国史」之名将神州华夏史排出去变成「外国史」。

       这样的改史工作,在隐性中透过历史教学潜移默化了台湾下一代国民不再认同自己是中国人而只认同自己是台湾人。一旦在心灵认同中,不以为自己是中国人时,对于这一代的台湾人而言,孔孟老庄以及李白杜甫,统统都是「外国人的中国人」。

       台独党人通过历史教育的国民改造工程并未因为国民党的重新执政而真正地停止。因为在教育部管辖中的历史教育和教科书的执牛耳者,在本国史的认同上,仍然还是李、扁政权培植而形成的班底。莫以为郑瑞城部长不是举台独旗帜的学者,过往二十年的历史教育之毁史工程就会截止,我们应该掀开主管的这一层盖子,仔细地观察+++国国民教育主旨和教材之实质设计者及执行者,也就是「循吏」这个庶务操作层,是不是仍然是「黄昆辉们」和「杜正胜们」。




       去中华化和台独的显隐性双层教化实践,何止是在学校教室中昭然或潜伏地推进?换言之,国民意识型态的潜移默化,乃是全方位的总体文化战。兹以行政院客委会的客家文化工作为例说明之。

        最近的客家电影「一八九五」推出上演伊始,身为客家人的马总统也到电影院欣赏,或许总统会十分赞赏剧情中的姜绍祖、徐骧、吴汤兴等台湾抗日的客家先烈之崇高人格。

       为了向台湾抗日客家英雄致敬,身为台湾客家子弟的笔者也特别去看了「一八九五」。然而看了之后,不是感动而是愤怒。

       我认为这部电影是一部严重媚日丑华的台独影片。而这样的影片,却是扁政权的行政院客委会大力支持的政策性电影制作。

        剧情对于侵台日军持尊敬崇仰的态度描述,北白川宫能久亲王,被诠释成充满佛家慈悲以及儒家仁义的德性尊贵之将军;日兵则是军容严整,清洁干净的仁义之师;而那位日据时代非常出名的皇民文学催生者的森鸥外,则在片中被塑造成一位既有学问又有道德的结合传统与现代之杰出文人。

       剧情刻意丑诋当时的中国人,将腐朽的满清之割台之罪恶扩大为中国人对台湾的无情无义,甚至连抗日客家先贤丘逢甲也予以诬衊。

       武装抗日的客家义军,却被有心无意地描述成徒手张掌愚笨送死的一群鲁夫。整个日军在台湾从北到南的大屠杀,在这部政策性客家大戏中,全然被淡化、美化,似乎抗日的台湾客家人只是北台的姜绍祖、徐骧、吴汤兴这一小撮人,而绝大多数台湾人是以宁静安祥的心情接受日本统治的,而对于日军在台湾的残暴铁蹄蹂躏,却尽情地加以美化成有如郊游于美丽清幽的台湾山河。

      「一八九五」客家政策性大戏拍成媚日丑华歪曲台湾史的去中华化之台独电影,当然非出于偶然。此片的剧本改编自李乔的小说。众所周知,写完大河小说《寒夜三部曲》之后的李乔,因应台湾台独化的时风,很快地迎合转型为反华仇华的亲日型台独文人,在李扁政权时期,俨然为客籍的台独文化国师级人物,其大名不让钟肇政、叶石涛专美,故台独文学论述有「北钟南叶中李乔」的谄辞。

       李乔的台湾文化观采多元文化说,台湾文化包含西方殖民者文化、现代化文化、日本文化、中华文化、原住民文化等;其中中华文化给台湾带来的是落后腐朽肮脏等负面阴暗面,而日本文化却是台湾文化中的清洁卫生有效率守法律等。

       根据这种小说和剧本拍摄出来的「一八九五」,必然是媚日丑华歪曲台湾史的台独电影,而它乃是客委会的积极性政策。现在+++国政府虽然已经不再是台独政权,然而,正如教育界的「循吏」多为「旧党」,客家政策单位中的「循吏」之「旧党」岂不所在多有?执政先生可不戒慎恐惧乎!




      台湾史和台湾文学其实是同一个体系的存在,在学校和社会两个面向中,以显隐两层,结合为一进行国民的国家认同之意识型态教化。多年来,去中华化和台独的教化工程,乃是整合着台湾史和台湾文学而潜流地推展其建国工程。它在潜流的拓展进度中,取得了深刻的文化和教育效果。往后台湾史和台湾文学的教化,应该廓清媚外而丑华的败家出卖之氛围和内容,积极正面肯定表彰华夏性的台湾史和台湾文化本性。然而,若果在国家的各种机构中,依然有如明嘉靖朝之「只铲除严嵩严世藩却让严党持续坐大」,去中华化和台独的工程将不是潜流而将会是发自+++国自身内部却将她淹没的滔天巨浪。(二月十三日写于台北?天何言斋)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微信微信
收藏收藏 转播转播 分享分享 分享淘帖
2#
发表于 2010-2-1 19:30:35 | 只看该作者
去奴性化有时正是去中国化。

台湾没有去中国化只有去奴性化。只是去奴性化有时正是去中国化。fficeffice" />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
发表于 2010-2-1 19:30:38 | 只看该作者
你家女眷是性奴要不要“去掉”?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小黑屋|中国海外利益研究网|政治学与国际关系论坛 ( 京ICP备12023743号  

GMT+8, 2025-7-26 10:34 , Processed in 0.078125 second(s), 28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