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09-04-13 13:50:43
中评社台北4月13日电/台湾政治大学金融系教授殷乃平13日在台湾苹果日报撰文说,今年第一季台湾的出口年增率为负36.6%;进口年增率负47.2%,为前所未见。虽然3月份出口因为电子业的急单与库存回补,衰退现象稍微和缓一些,但是该月仍然有35.7%的负成长,对台湾经济所产生的影响显而易见。
文章说,2月份的失业率5.75%又创新高,估计今年6月大专毕业生进入就业市场时状况会更加严重,而外界估计的经济成长率可能要比主计处预测的负2.97%要更糟,原因是出口对台湾经济成长的贡献占64%,全球经济衰退对台湾产生的冲击,远比其他国家来得严重。因此,主管机关就研拟了一个以内需取代出口依赖的方案,以为如此便可摆脱台湾经济的困境。乍看之下,似乎言之成理,不过若从专业的角度来分析,拟议者似乎对台湾经济的特质,以及国际经济的发展缺乏应有的了解。
文章说,台湾是一个面积不大的海岛,自然资源缺乏,且4分之3为山地,2300万人口聚集在剩下的4分之1土地上,人口密度居世界第2位,仅次于孟加拉,经济禀赋条件薄弱,一向是利用外来的资源生产出口,以世界为市场,才创造出台湾经济奇迹,本身的内需市场相对有限,难以维持这个庞大的经济体运作。
内需无法取代出口
除此之外,在世界银行的一篇研究报告中指出,1980-2005年第一波世界经济全球化已经完成,电脑与卫星传递,使资讯储存、分析、传输能量扩大,电子网络使空间距离消失,传统的生产流程分散多元化、区域化,外包取代内制。文中特别指出由台、韩、中、日、印等国形成的亚洲产销供应链业已出现。易言之,全球化之下生产与运销走向专业分工,台湾为其中不可或缺的一环,要把经济结构改变为内需为主,似乎忽略了全球化的发展,大开倒车。
其实,过去30年来全球化的发展,带来了世界经济的繁荣,但是人类社会进化的速度过快,原有架构中连结较弱的Bug也就成为经济发展中的致命伤,金融体制的畸形发展导致金融海啸,国际经济体制经不起考验,有待重整。以国际市场为主的国家受到冲击最大,美、英金融市场崩溃;冰岛与瑞士银行的国际业务亏损超过其国民总生产数倍,国家在破产边缘;台、韩、日的外销萎缩,经济严重受创;依赖资源出口的国家如阿拉伯产油国、俄罗斯等也都纷纷从高峰跌落。
一时之间,富国变穷、穷国更穷。贸易保护、赤字财政支出、各种救济措施治丝益棼,使世界经济失衡的状况更加恶化,整体结构的改造势在必行。
文章指出,破而后立,全球化下的世界正在从事翻天覆地的变化。适者生存,台湾的定位在那里?掌舵的执政者,千万不能迷航。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