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学与国际关系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查看: 97|回复: 11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我们应该继续贯彻落实积极的两岸政策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0-2-1 15:09:41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马英九上台后开始实施他竞选期间提出的“不统、不独、不武”的两岸政策;这个政策总体上看是一个消极的两岸政策。对待马英九提出的这样一个消极两岸政策,我们怎么办?我个人认为我们应该采取积极的两岸政策予以应对。

  下面将本人不成熟的看法表达出来,与各位笔友共同探讨切磋。

  一、我们应当采取的积极两岸政策是什么?

  (一)为什么说“不统、不独、不武”两岸政策是消极的呢?

  相对于马英九提出的:“不统、不独、不武”消极两岸政策;我考虑我们应采用:“化独、渐统、和平”积极的两岸政策予以应对。为什么说马英九提出的:“不统、不独、不武”两岸政策是消极的呢?这是因为他提出的不独,只是消极的不搞台独;而不是去消除产生台独的土壤。他提出的不统,只是消极的应对台湾不愿意统一或者对统一有顾虑的民众;而不是明确统一的方向循序渐进的向着既定目标前进。他提出的不武,只是消极的摆脱台海战争的危险;而不是彻底消除台海战争产生的根源,从而使两岸走向永久的和平。所以我们说“不统、不独、不武”的两岸政策是消极的两岸政策。

  (二)为什么说“化独、渐统、和平”两岸政策是积极的呢?

  这是因为:

  我们提出的化独,是采取各种积极的方式方法去化解和消除台独产生的敌意和土壤。譬如:开放两岸三通、加强两岸人员往来、大熊猫登台、扩大台湾农产品在大陆的销售渠道和范围、惠及台湾同胞的各项优惠政策、适度增加台湾参与国际活动的空间、签订综合经济合作框架协议、探讨处于尚未统一特殊情况下两岸官方政治定位、结束政治对立建立两岸军事互信机制、在主客观条件具备的情况下签订海峡两岸和平协议等等;所有这些都将随着时间的推移,逐渐产生潜移默化的融合作用;使台独赖以生存的空间逐渐萎缩;慢慢变成一些无聊人士的意淫而无足轻重了。所以我们的化独不是消极的使台湾不独;也不是高喊空洞的口号反对台独;更不是急于求成的武力消灭台独;而是采取各种积极有效的措施化台独于无形。

  我们提出的渐统,是明确了统一的前进方向,采取与时俱进、随机应变、积极稳妥的策略,一步一步的走向统一的终点。我们主张的渐统既不是不统,也不是快统。而是根据主客观条件的不断变化,采取与时俱进相应的对台策略;既要有坚定不移的原则性,坚持一个中国原则绝不动摇;又要有随机应变的灵活性,根据双方主客观及内外部情况的变化,及时采取灵活机动的策略予以应对。我们必须明确统一的方向;积极应对前进道路上的暗礁险滩。为了最终目标的实现,有时需要迂回前进绕过暗礁险滩;有时需要暂避风浪躲过飓风海啸的袭击;但这并不改变向目标前进的总趋势。所以我们的渐统既有坚定的统一目标,又有循序渐进量力而行的策略。我们不要做空喊统一口号、缺乏实践统一韬略纸上谈兵的“空想统一论”者;我们要做既有与时俱进统一目标、又有实践统一韬略实事求是的“科学统一论”者。

  我们提出的和平,是彻底消除台海战争产生的根源,采取灵活多样的策略化台独于无形,或者是将台独滋生的土壤缩小到最低限度,实现两岸的永久和平。我们所说的和平,是海峡两岸双方结束敌对状态;建立军事互信;取消军事对峙;不搞军备竞赛;增加军事交流;加强军事合作;共同维护中国主权;签订海峡两岸和平协议等以达到实现两岸永久的和平。要使海峡两岸实现永久和平,必须解决台独这个台海战争产生的根源问题。我们有了前面所说化独的策略,就解决了台海战争产生的根源问题;这样两岸和平自然就有了坚实基础。而海峡两岸签订和平协议又从法理上明确了双方的权利、义务和责任。使得台海和平有了更加可靠的保障。

  综上所述,所以说我们提出的“化独、渐统、和平”两岸政策是积极的两岸政策。

  二、马英九消极两岸政策产生的背景

  我们知道马英九是一个忠孝两全的传统中国人。他忠于他的祖国“+++国”;他孝顺他的父母,这在台湾是众所周知的;否则他不会有那么高的威望,以765万高票当选台湾地区领导人。他父亲马鹤麟骨灰坛上清楚地刻着“化独渐统”四个大字。我想这四个字是他父亲的遗愿,而将此四个字刻上骨灰坛的绝不是他父亲马鹤麟亲自做的;可以肯定的说是马英九及其他兄弟姐妹安排完成的。你想马英九那么孝顺,他不会不听父亲教诲的。他内心肯定愿意祖国统一。那为什么他又提出不统呢?这是因为马英九所处的客观环境非常险恶,稍不留心就让人暗算了;马英九特别费案件就是明证。在台湾大选中陈水扁不是曾经拿马英九父亲骨灰坛刻的字来挑动台湾民众说马英九是终极统一论者吗?正是介于台湾政坛的险恶、台湾民意的挟持、美日在一边虎视眈眈;所以马英九只能选择“不统、不独、不武”这消极的两岸政策。这就是马英九消极两岸政策产生的背景。

   三、我们应该继续贯彻落实“化独、渐统、和平”这个积极的两岸政策

  大家发现没有,大陆现在好多对台政策比以前更灵活了;更有自信了。而且是做的多、说的少。两岸之间对一些容易引起争议的事情,处理起来更有默契了。不去刻意彰显两岸之间的分歧,而是更加注重实效了。所有这一切都是双方领导人有了基本互信才能取得的。

  (一)做一些符合两岸民意的实事,化台独于无形。

  马英九上任以来,由于岛内外各种因素的制约,经济没有出现马上好,再加上国际金融风暴的影响更是雪上加霜;使得马英九民调急剧下降。两岸两会适时签署了包括三通在内的四项协议;对于处于低迷状态的台湾经济无疑是雪里送炭。对于马英九不断下滑的民意基础设置了停损点;让马英九及其执政团队有了喘息的机会。好采取其他措施跟进,促使台湾经济尽快摆脱困境继续前行。两岸三通一旦正式启动,其带来的商机和人员往来影响将是不可估量的。大家试想如果不是当年蒋经国顶住压力,果断准许台湾老兵回乡探亲,从而打破两岸四十年的相互隔绝;哪有两岸关系发展的今天。同样今天两岸实现三通,人员往来将进一步扩大;两岸同胞之间的沟通交流将进一步深入;彼此之间的了解和理解将进一步增多;彼此之间历史造成的积怨将得到慢慢融化。坚冰并不可怕,只要我们有持之以恒的温度;它就会逐渐消融流失。

  随着两岸三通的不断扩大和持久,台独赖以生存的土壤必然日渐萎缩。这就是绿营为什么不惜实施“焦土策略”,妄图杯葛三通议案在“立法院”通过的原因所在。他们知道一旦三通实施,他们将越来越难以蛊惑民众对抗大陆。你想想他们连天真可爱的大陆熊猫都怕得要命;何况行动自如、言论自由的大陆人员,源源不断的赴台旅游观光呢?前一时期台独的狂妄表演,正说明了他们穷途末路。反过来也说明了两岸交流、沟通的重要性,比那些纸上谈兵的统一狂躁症人士强多了。那些统一狂躁症人士不是消灭台独产生的土壤;而是消灭他们的肉体。其结果只能是,不但没有消灭台独的肉体,反而壮大了台独的队伍。这是起到了台独人士所起不到的作用;为他们蛊惑台湾同胞提供了有力的证据。这可能是这些大陆的爱国人士始料不及的,正是他们的言行使和平统一的步伐走得更加艰难。孙子兵法讲得好:不战而屈人之兵善之善也。消灭台独肉体不如消除台独产生的土壤更好些。让海峡两岸和平发展绚丽多彩的阳光把台独这个冬天的雪人慢慢融化于无形。

  (二)做一些有利于两岸同胞相互尊重的事,渐渐走向统一的终点。

  前不久,我发表了一篇《我们要客观评价和对待一个中国内部的两岸政府》;有些笔友提出不同意见。主要是说:该文违背了一个中国原则。造成事实上的一中两府。大陆和台湾应该是“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的关系;绝不是相互平等的关系。并且指责作者文章是制造两个中国的非法言论。对此,我想谈一下个人看法与各位笔友探讨切磋。

  首先,我们必须弄清楚什么是一个中国原则。我认为一个中国原则是大陆和台湾同属于中国的原则;是由现在分离为两部分的中国,统一成一个整体中国的原则。一个中国原则绝不是一个中华人民共和国原则;更不是一个“+++国”原则。因为这两者都不是完整的中国;否则就没有必要谈统一了。我们说中华人民共和国是代表中国的唯一合法政府;是从国际法上讲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在国际承认她的范围内代表整个中国;但她并不等于整个中国。因为她的实际控制范围和管辖权没有到达台湾;只在整个中国的主体部分大陆行使完全的主权和治权。对台湾拥有联合国及国际法赋予的主权及合法代表权;只有大陆民众赋予的中国代表权;却没有台湾民众赋予的中国代表权。而“+++国”更是只有整个中国一小部分台湾民众赋予的中国代表权;没有整个中国主体部分大陆民众赋予的中国代表权;更没有联合国及国际法赋予的整个中国代表权。所以说两者都是整个中国的一部分;任何一方都不是完整的一个中国。这就是我们为什么要追求祖国统一的原因所在。

  在弄清楚一个中国原则后,我们就可以对一个中国分离成为两部分这个两岸现状进行分析。一个中国由于上世纪四十年代中后期国共内战遗留并延续至今,形成海峡两岸政治对立状态,就形成了一个中国内部存在两个相互对立的政治实体。即:中国北京政府;中国台北政府。这就是一个中国由于内战遗留并延续至今形成政治对立两岸政府的现状。正因为两岸是内战遗留并延续的政治对立现状,所以我们才提出统一的愿景。我们要和对方谈统一,是不是应该尊重对方呢?是不是首先应该承认或者不否认对方客观存在呢?要想和对方达成协议,是不是应该给予对方一个平等的谈判地位呢?当然平等不等于对等。在作为谈判主体双方应该是平等的;但双方所拥有的实力又是不对等的。正因为我们处于强者地位,拥有得天独厚的综合实力;才使得台湾方面疑神疑鬼顾虑重重,唯恐被大陆吞掉。这就是为什么大陆一再的让步,台湾方面却瞻前顾后举步维艰的原因所在。
  我们知道两岸的前途应由两岸同胞共同决定。我们要促进两岸和平统一大业,必须有台湾同胞的参加和支持才能成功。既然台湾同胞是和平统一不可或缺的力量,那么我们是不是应该尊重台湾同胞呢?是不是对于他们的一些想法予以考虑呢?是不是能够让台湾同胞感受到大陆同胞发自内心的民族大爱呢?当前,对于台湾民众渴望参与国际活动的良好愿望,在不违背一个中国(整个中国)原则的基础上;是否可以考虑以适当的名义、采取适当的方式,参与一些非政治性国际组织的活动呢?有些人可能会说没有这样的先例,这就是我们为什么要与时俱进,不断的解放思想开拓前进;有些人可能说这违反了某一个原则,这就是我们为什么不断的修改、调整、完善过去一些过时法律的原因所在。关键是看她是否有利于最终目标的实现。

  (三)做一些两岸和睦相处的事,营造两岸和平发展的局面。

  各位笔友我们每一言一行都是自己真实意愿的表达;我们所说的话是否能够有利于两岸和睦相处,有利于两岸同胞消除隔阂;观察效果则是大相径庭。一些不和谐的言语屡见不鲜。两岸都是中国人,为什么不能和睦相处、荣辱与共呢?胡Jintao提出:海峡两岸是我们共同的家园;两岸同胞是命运共同体。这是什么意思呢?这就是两岸一家人。要把台湾同胞视作我们的兄弟姐妹;把宝岛台湾看成我们自己的家园。这就是为什么不能武力解决台湾问题的根源所在。谁愿意破坏自己的家园;谁愿意伤害自己的同胞。既然是我们的家园;既然是我们的兄弟姐妹。我们之间为什么不能和睦相处、共享和平呢?当然两岸相隔六十年和历史上造成的敌意隔阂,短时期内难以完全消除。再加上台湾民进党及其台独势力干扰破坏,更增加了两岸和睦相处和平发展的难度。但是,我们要有锲而不舍的精神;百折不挠的毅力去搬掉两岸和睦相处道路上的各种障碍;实现两岸同胞民族大融合的愿望。想当年毛**在井冈山星星之火可以燎原;到如今我们综合实力大幅度提升;两岸和平的曙光已经来临。只要我们牢牢抓住两岸难得的和平时期赶快发展,那么两岸的前景将一片光明。

  总之,我们要以积极的两岸政策去影响和改变马英九消极的两岸政策;使之有利于两岸朝着和平发展乃至和平统一的方向稳步前进。对此我充满了信心!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微信微信
收藏收藏 转播转播 分享分享 分享淘帖
2#
发表于 2010-2-1 15:09:44 | 只看该作者
希望马英九:千万别忘了当选时的那58%的得票率,都是些什么人投的??????????那58%的得票率里面,绝对没有“台独”、“民进党”的半票。也不要跳进“台独”、“民进党”的圈套里,与他们共舞。“既渐渐的失去那58%的选票,又得不到‘台独’、‘民进党’的一张选票”这才是最大的错误!!!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
发表于 2010-2-1 15:09:47 | 只看该作者
已经很积极了,就等答复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
发表于 2010-2-1 15:09:50 | 只看该作者
对蓝独分子的妥协退让绝对换不来祖国的和平统一。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
发表于 2010-2-1 15:09:54 | 只看该作者
咱还要加把劲,多些耐心。。。。。。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
发表于 2010-2-1 15:09:57 | 只看该作者
我真的非常想在今生看到台湾的回归,蒙古都想回来了,台湾你也快点回来吧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7#
发表于 2010-2-1 15:10:01 | 只看该作者
楼主的部分言论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相抵触。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8#
发表于 2010-2-1 15:10:05 | 只看该作者
和平统一很可能是中国大陆的一厢情愿,武统的概率大一些。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9#
发表于 2010-2-1 15:10:08 | 只看该作者
打也不是,骂也不是,只好托着了。

----------------------------------------------------------------------------------------------
   1d0dca361b95a7daf9110abfe5ad7ec9.jpg (59.7 KB)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0#
发表于 2010-2-1 15:10:12 | 只看该作者
和平统一,期待中。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小黑屋|中国海外利益研究网|政治学与国际关系论坛 ( 京ICP备12023743号  

GMT+8, 2025-7-24 03:49 , Processed in 0.125000 second(s), 28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