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马英九执政的难处与泛蓝的持续执政
作者:肖永国
2008年4月8日,即将走马上任的台湾当选人马英九在拜访台湾的外交精英人物钱复先生时,这位素有“外交才子”之称的钱复告知马英九执政台湾的基本经验:
1、 政府的存在,是要让人民生活过得更好,如果两岸经由接触,可以让台湾人民生活过得更好的话,那当然是好事;
2、 “外交”应做务实的事,别做虚的事,要多做有利于台湾人民生活过得更好的事;
3、 对于台湾而言,大陆政策是“外交”政策的上位政策;
事实上,钱复先生的第三句话在许多年前都已经说过。只可惜,能听进去的人太少,然而,台湾的发展却证实钱复先生的政治远见。所以,即将执政台湾一周年的马英九,在面对复杂的台湾治理问题时,不缺真知灼见,而少“求真务实”的执政队伍。近日台湾“总统府”的发言人王郁琦投书报社为马英九执政辩护,居然对主张马英九“依法硬起来”的观点说:难道忘记台湾的“白色恐怖”了吗?王郁琦的“特殊”执政认识,在很大程度上也代表了马英九对执政台湾的许多“误区”。实事求是地说,执政台湾并非“易事”。
台湾的内部治理有四难:
一、执政团队的“难”;
所谓“执政团队难”最主要的是台湾“执政党”、“行政院”及“总统府”在共同执政的几个方面“不同调”、“不同步”的现象严重。台湾“执政党”的作用,无论是“辅政”还是“领政”,都需要完成四件主要工作:“政治选举”、“执政反馈”、“人才培养”、“服务社会基层”。其中最核心的就是“人才培养”和“服务社会基层”。这恰恰是中国国民党或者说台湾政党都缺乏的政治基础。所以,在台湾必然是“政治终端决定政治成败”的。事实上,这也是任何一个民主政治的必然特征和结局。至于台湾“行政院”首先是“资源”、“责任”、“目标”和“标准”等基础行政的问题。缺乏基础行政能力的台湾行政机构的问题在于“人”,而未必是在于“事”。事实上,台湾的“总统府”在一年中可圈可点之处还是比较多的,最大的失误就是在“法律”、“原则”等问题上不敢于政治坚持和政治主导。所以才有“理直”而“气不壮”的问题。如果以王郁琦的“心声”来认知马英九的话,就是一个“怕”字,能不断容忍“乱”,也不敢实现“立”。如此一来,台湾所谓的“总统府”的本身就是一个“乱源”。
二、执政监督体制的“难”;
所谓“执政监督体制难”主要指台湾的“立法院”与“新闻媒体”在执政状态、执政过程及执政结果等方面非理性监督的问题比较严重。“立法院”与“新闻媒体”缺乏客观标准的非理性监督把执政团队和推进台湾社会发展的力量置于“能量耗散系统”中。能有助于执政或推进台湾发展的各种机构或个人,要么要学会“隐形”,要么要学会“借力使力”。最终导致“立法院”与“新闻媒体”每天“关注”的对象未必是对台湾发展有助益的,反而对各种社会顽疾都装作“看不见”或“争吵不休”。
三、执政对象的“难”;
所谓“执政对象难”就是台湾民众因各种社会关系和利益构成的社会区域或群体,在社会表达和社会作用等方面存在很大的社会差异,社会境遇差别很大。对社会发展有较大推动作用的社会群体未必有较强的话语权,最需要社会支持的社会群体又丧失了话语权。所以,对持续执政、对发展民生等有效果的执政对象得不到执政团队的重视,或者即便获得执政团队的重视反而发展利益受损。记得马英九到台湾某大型企业了解需要哪些“政府”帮助时,企业负责人回答说:“少管我们!”
四、执政环境的“难”;
马英九自2008年当选伊始,都把主要的时间和精力放在稳定和优化台湾的发展环境问题上。但是,无奈诸多环境并不是“操之在我”,如全球金融危机和台湾必须面对的国际时局。马英九着力最多的就是以发展两岸关系为“杠杆”,试图“撬开”台湾最大的发展空间。马英九面对的问题也是很显然的,那就是“台独势力”、“两岸周边”及“金融危机”。而且, “台独势力”公然勾结“两岸周边”的政治势力的政治局面,在台湾面对与“两岸周边”的政治冲突时,必将成为台湾执政当局的“心腹之患”。更准确地说,马英九面对的是“台湾变局”,而不是“台湾顺局”。“变局”应该有“变”的生存法则,“顺局”理应由“顺”的发展规则。做为台湾执政者,一旦时局判断错误,会导致“满盘皆输”的结局。这就是台湾执政环境最大的难处。
平心而论,台湾执政之所以“难”,并不是某一环节的“不易”,而是各个环节都处于变动不居的状态中。对于台湾执政当局而言,要实现持续执政只能在“选票”和“人民满意度”方面上下功夫。如果以此为考察要素,马英九执政当局在2012年会出现四种不同的政治区域:
一、“选票”高、“人民满意度”也高的政治区域;
这是支持和认同马英九执政理念并从马英九执政中获益的政治区域。这也是马英九持续执政的“政治亮区”。台湾泛蓝的持续执政就要靠“政治亮区”点亮全台湾的希望和未来。积极组织和动员马英九执政当局的“政治亮区”的政治热情和激QING,才是泛蓝获胜的保障。
二、“选票”高而“人民满意度”低的政治区域;
这是认同马英九执政团队的政治理念,但并没有从其执政中获得政治益处的所谓“政治铁杆区”。在台湾政党政治严重冲突的环境下,“信者恒信”的群体是与马英九“休戚与共”或者“心灵相通”的“政治暗区”。对于泛蓝的“政治暗区”,台湾执政当局即便在政策或行政方面不能短期内让其受益,但是也需要中国国民党好好政治维护。因为他们是泛蓝最可依靠的政治力量。由他们构成的泛蓝执政的政治基础和中坚力量才是泛蓝持续执政胜利的根基。
三、“选票”低、“人民满意度”也低的政治区域;
这是不认同马英九的政治理念并对马英九执政结果也很失望的政治区域。这是马英九的“政治黑区”,只能在“竞争对手”身上“做文章”,或者在“政治合作者”身上“做文章”。只要能在“政治黑区”上的政治损失最少,就是泛蓝持续执政的最大收益。
四、 “选票”低但“人民满意度”高的政治区域;
这是不认同马英九的执政理念,但是从马英九执政的政策中获益的政治区域。这也是“不信者恒不信”的“政治灰区”。要在选举时改变这些群体的投票方向,只能在寻求“共同的政治敌人”上入手。在台湾的“变局”环境下,2012年未必就没有这样的条件。
在台湾,“选举”和“执政”是两个不同层次的概念。依据正常的思维,执政效果好的,选举获胜的几率会高。这似乎是正常的。但是,在实际上,台湾政党扎根台湾基层的“深度”和“稳定度”、“认可度”才是政治选举胜利的根本和保障。对于泛蓝阵营持续执政而言,毕竟有中国大陆做政治资源,如果说台湾泛蓝不能持续执政,只能说明是台湾泛蓝政党的“根基不牢固”、“台湾泛蓝不团结”及“两岸关系不稳定”造成的。除此之外,没有理由泛蓝阵营不能在台湾持续执政。
之所以要及早考虑2012年,是因为“不谋全局者,不足谋一域,不谋一世者,不足谋一时”的道理。泛蓝阵营早做准备才是关键。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