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学与国际关系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查看: 457|回复: 19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南山致台湾马英九的第一封信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0-2-1 13:24:10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致:中国国民党中央  李主席 登辉先生阁下:

新出炉台北市长  马先生 英九  小哥:
fficeffice" />
台湾同胞 敬启者:

欣闻台湾“三合一”选举中国民党获得多数,
英九先生高票当选台北市长,今借“世界人权日”之机,
隔岸恭祝,海风寄语;隔海贺岁,同创未来。

冬天台北我看雨,斗胆建议“小马哥”,一谢孙中山旗帜,二谢 国民党元老和新党 精
英,三谢 台湾人民认同“中国新台湾人”理念,四谢“人民主权”,五谢前车之鉴,后事之师。
最后一谢 当是大陆当局 明修(站台)栈道,暗渡“陈”仓。总之,谢天谢地还是以行求
实,以身作则。等闲隔海 以台北东门町生人,再寄语厚望:以民为天;孙文为旗;

以法治市;廉洁高效;轻车简从;泽民同乐;科学优先,效益疏导;立足北市;胸怀中国。
这里只愿“十送”九哥,马到成功 ,乱世出“英”,治在人为,排除万难,一往无前。
近来乐见“新台湾人”理念,水到渠成。小海言下之意 已于今年8 月,致台湾同胞
公开信中,披心相付,肝胆相照。皮肤之见,另附小样,仅供参考。

两岸和谈,国之大事,存亡之秋,不可不察。三国鼎立,以国为邦,方为上策。大邦
以下小邦 则取小邦,小邦以下大邦则取大邦。两权相害取其轻,两权相利取其重, 两者
各得所欲,江海宜为下。忽报两岸转来佳音,登辉政题可谈。“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
暮年,壮心不已。”月明星稀,江不厌长,海不厌宽,天下归心。“主权在民”,成事在天。

   中国者中国人的中国,也是台湾人的中国。天下者天下人的天下,也是台湾人的天下。

数年以前,我特别请教了台湾人类学权威教授、美籍华侨著名学者张光直先生,考究
台湾人的“起源”。恍然大悟台湾原来如此:自中国三国时代,称为夷洲,自隋至元,又
叫流求,明代改称北港或者鸡笼(基隆),明末荷兰占领后,依山傍海, 修筑庭院楼台于海
水入湾之处,而称之为“台湾”,后经演化为全島。高山族来源于中国西南的苗,瑶等族;
其他绝大多数居民,按不同历史时期源源不断来自大陆,也有少数人来自南洋,马来,印
尼。“新台湾人”登辉清楚阐明,言之适当。等闲我辈虽不求解读,却也是大陆“台湾人”
类。差异的仅是近50年来南辕北辙,天各一方。几十年来风风雨雨,辛辛苦苦,上下求
索谋两岸统一之道,毫无松懈。“两岸猿声啼不住”也算是天人可知,及今不尽。不听宏
论,尚不知登辉大志;不闻至言,则不能致远行稳。只盼凝聚两岸共识,密切高层及民间
往来 ,有助“新台湾人”认同“新中国人”。自信地感觉,我们不论生死,既是中国人,也
是台湾人。恰如此前信中所表,我视台湾人民如母,视大陆人民如父,我是中国人民的儿
子。 半个世纪过去的悲欢离合,不用多讲。光明正大,我们都是堂堂正正的中国人。

世纪之交,全中国人要团结起来向前看。正值1999年新年到来之际,作为一个大陆台
胞赤子,诚心诚意地希望两岸三地的人民长长久久携起手.我们都有一个家,它的名字叫”中
国”,我们都有一颗心,这个心愿叫“统一”。

我们热切盼望具有远见卓识的两岸当局领导人,化干戈为玉帛,相逢一笑谈一家。

我们期待,江李跨世纪的和平握手,将划时代地统领一个崭新的中国迈向中华振兴的21世纪。

大势所趋“适乎两岸之潮流,合乎民主之需要”。

   夫万人之兵 不如一言之当。及时当面,劝君以口;四海当济,寄言以书。书不尽言,信不尽意。
        此致:
   中国国民党中央
                     中国广东 深圳 南山 蛇口 台联会 会长
                                                                李    海    1998。12。10。
抄送:中国 北京 人大、政协、共产党中央  对台办             世界人权日行使平民主权以动苍天
附件
100361855.jpg (73 KB)
2009-1-15 11:14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微信微信
收藏收藏 转播转播 分享分享 分享淘帖
2#
发表于 2010-2-1 13:24:14 | 只看该作者
南山致函董建华为马英九访港鸣锣开道


南山致函董建华为马英九访港鸣锣开道


南山备注:随后收到董建华秘书的多次来函,并成功实现港台结成兄弟友好城市之举。

促香港和台北建立兄弟友好城市

敬致香港特首董建华先生:

   新春伊始,万象更新,借此元宵佳节之际恭祝香港同胞新春如意,合家欢乐,财运亨通,金玉满堂。

也祝特首身体健康,事业蓬勃。

前不久,我曾有封信寄送给您一览,信中颇有壮怀激烈之辞,想必使特首略感唐突。

今有一心一意专诚奉上特首,不知能否有一得?
所谓“一心”,就是“两岸整合,创造新思路;同心同国,促和平统一。”

为此,我另外写了两篇文章。两岸和平统一是全体中华民族共同的大事,牵一发而动全身。

一国两制,是自上而下提出来的。香港澳门实行了“一国两制”,这是和平统一中的一个过程,

并非能达到放置四海而皆准的效果,也就不是唯一的最后解决方案。

现在,我们在处理两岸关系中遇到了一些不适应解决具体问题的障碍,
因此,我们又从实践中总结出:两岸同胞同是中国人,两岸政府同属于一个中国(同心同国)的观点。

而且我们认为爱国一家,两岸都爱我中华,都以振兴中华为己任,
那么只有和平统一才是皆大欢喜的国家统合方案。

我们自下而上提出“同心同国,和平统一”的政治主张。

当然,我们认识到只有充分发挥各方面的爱国民主积极因素,

集思广益,经过自上而下的政策策划,才能形成适应新形势的和平统一方案。


所谓“一意”,就是借台北市长马英九近日访港,进一步推进两岸关系,

进一步推动港台关系,再进一步建立兄弟友好城市的意向。

愚者千虑,香港和台北仅一水之隔,却各有特色,各具发展的优势,

同是中国举足轻重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城市,也同是国际化程度很高、

发展很快、辐射功能很强的大都市。因此,彼此建立兄弟友好城市关系,

更有利两地之间的密切往来和全面互动交流。现在,由于两岸暂时还不能真正实现三通,

政治上还有种种阻碍,但是港台的政治制度比较接近,发展程度和生活质素也比较接近;

这样,港台能先走一步整合起来就更好,更有利于创造祖国的和平统一大趋势。

从香港政府对马英九的款待和安排上已看出精心周密之处,

若能争取达成一些更具实质的意向,则不同凡响。我只是班门弄斧,画蛇添足而已。

至于我对台湾国民党和民进党最近言论的看法,仅是一孔之见,见仁见智。

时不我待,多少事,从来没有一成不变的道理,事物总是会走向自己的反面的。

尊重兄弟,就是尊重自己,当然,兄弟之间也有自己把握的分寸,

把握不好原则分寸,再好的关系也会反目成仇。

以上废话,井底之蛙。屈指北京两会在即,如果香港这一仗打的好,

那就给两会送去个新春捷报,也可以说是海峡两岸的一声春雷。

兄弟只在谈笑中,直到和平统一千载后,董首当受世纪第一功!
此致
《春雷响于无声处》

新世纪 香江东流去,看冬雨 台北春来早。
桃李开 春归有寻处,兄弟情 笑谈两岸间。
敬礼
深圳市南山后海一草莽
                                                                李      海
2001年2月8日   蛇年蛇口

附件
小荷才露1.jpg (111.05 KB)
2009-1-15 11:19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
发表于 2010-2-1 13:24:17 | 只看该作者
希望大家顶一下!!!
文章结束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
发表于 2010-2-1 13:24:21 | 只看该作者
关 心 香 港 与 您 同 行


*********************************************fficeffice" />
                 关 心 香 港 与 您 同 行
*******************************************************
香港特别行政区政府
特首董建华先生:
    羊年将止,猴年将至。特借此去旧迎新之际,以一个香港外围持有身份证的居民身份,向您表示由衷的祝福。我特别还想感谢您和其他同人为我身份证遗失作了工作,出具了有效的证明。过去我曾经班门弄斧与您有过几次香港发展和港台关系的建言。有的似乎脱离实际,有的似乎采纳不谋而和。最近香港议政议论纷纷,读了您给香港市民的一封信,很受感动。的确如您所说“香港已经走过最艰难的一段路,前面的路,不管有多崎岖,但因为有广大的香港市民同行,我们会欣然上路。”因为我是香港招商局的老员工,所以斗胆借给您拜年之机,谈几点建议:
    1、春节后的人大修改宪法时,应当是充分表现香港高度自治的民主权利和发展经济的自主权的良机。只要是对香港发展有利的政改和民主政治,就可以先自下而上试验成不成,“先斩后奏”是看你的决策能不能得到社会积极效果,有的决策是由模模糊糊的直觉和感性认识开始的,一边实践,一边经受时间和社会活动的检验和调整。因为基本法是“港人治港”,民主政治的起点和归宿都是以香港发展为前提的。除了基本法外,香港对整个国家发展也有决定性的主权诉求。国家宪法是全局性、根本性、长期性的法律体系,而香港基本法是其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即使是资本主义民主政治的具体表现形式,也是宪法重要的一部分。那么为什么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定性为“社会主义制度”。这种政治归纳法是形而上学不符合香港和澳门社会实际的。只要有内涵性质相反的客观条件存在,那么上述这样的结论,就不能成立。名不正,则言不顺;言不顺,则心不服;心不服,则事不成。请考虑。
    2、社会教育应当走在社会发展需要的前面,21世纪的第一生产力,是掌握现代科学技术和科学管理的人才。除了学校基本教育以外,在职素质教育和再就业综合教育,都应该与时俱进,得到改善和提高。开放的香港必然要把注意力放在如何吸引包括全世界科技精英在内的知识经济和研究包括中国大陆在内的市场经济,香港贸发局的服务应该向深度和广度更进一步。把香港变成一个学习型社会,服务型社会,创新型社会,法治型社会。这种社会就是积极向上,温情关爱,开拓进取,民主守法的社会大环境。香港的核心能力是香港人,仅仅如此不是人才资源,只有善于运用这种资源,创造综合能力不断“增值”的香港人,才是香港潜在的优势。
    3、沟通海峡两岸的中国人和当局政府。与厦门和澳门相比,作为国际大都市香港在社会发展及民主法治方面影响力更大。香港是连通两岸同胞的重要纽带,是疏通两岸当局的中间桥梁。马英九、陈水扁等台湾的政治明星都十分青睐东方明珠的经济和政治地位,过去和未来,香港要抓住机遇,营造民族和解,同舟共济,同是中国人,同属于一个中国的环境和气氛,为促进祖国和平统一作出更大的贡献。
    4、关注民生弱势群体,建议香港政府精兵简政,扶贫济困从高官减薪做起。特首的工资标准是受香港总督标准的影响而制定的。如今市民收入有所下降,经济发展条件有原因,也有高级公务员内因的责任,中央政府反映滞后只是一个外因,所以,民意对高级公务员的收入产生很多怨言。减少纳税人的负担,是最实际的利民、爱民、重民的具体表现。光说不做,没有示范和激励社会的作用,从我做起,一定能不同凡响地激发香港市民的创业激QING,为明天的香港带来新的生机。
    5、加快培养下一届政府接班人。事物都有两面性,人无完人。要让香港的年轻人逐渐走上政治和经济大舞台,逆境出智慧,困境出人才。不是没有发现人才,而是要不断发现人才和培养他们,把他们有意识地推到第二线、第一线,要广开言路。安邦发展,人才是第一要务。有才未必有德,有德未必守德和积德。守德要自觉修养,又要制度监督约束,光使用不监督,就会还了人才。作了好事流传出去是扬善。做了好事,人家不知道,这是积德。积德比扬善更重要,积德自有百姓知。在老百姓中间才有更大的说服力和榜样力量。平平淡淡才是真,大道之行在新民。
    我住在蛇口玫瑰园,越来越多的香港人迁居内地,但他们无不关心和期望香港的明天更美好,我也一样。身居(蛇口)半岛日观海,背靠(深圳)南山夜听涛。香港连接蛇口的跨海大桥,正在紧锣密鼓地施工建设明后年就能“天堑变通途”,我高兴地盼望香港和内地联系越来越紧密,越来越丰满漂亮!
    说到这里,已经是过年的除夕,明天是猴年春节,大道同行,有您有我有大家,让我们同心同德,把香港和深圳打造的更美好!祝香港人民新民万事如意,人人快乐,家家幸福,天天健康,事事进步!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深圳蛇口的香港过客(原招商局职员)  
                       李    海     2004年元月除夕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
发表于 2010-2-1 13:24:25 | 只看该作者
香港特首的信封


寄往:香港中环下亚厘毕道中区政府合署中座五楼fficeffice" />
================================================
香港特区行政长官办公室
                  
                        


       董 建 华先生  收启


              深圳 南山 蛇口
              玫瑰园12-301室
                邮编:518067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
发表于 2010-2-1 13:24:29 | 只看该作者
刻舟求剑的一则小插曲


刻   舟   求   剑
fficeffice" />
  敬致:香港特区政府行政长官 董建华先生

          您好!久违了,半年前曾写过《以新民为本,同心志同德》一信,
后又在马英九访港前夕,呈递过一份创意—构建深港台三个城市兄弟友好城市的设想。

如今APEC上海论坛即将来临,中美和台湾都在暗中准备调整宏观策略。我趁北戴河会议召开之前,向中央提出了在“和平统一,一国两制”基础上,更上一层楼,出台“同心同国,和平统一”新政策的提议,交由北戴河和十五大六中全会去评估和解决。
时不我待,我再借布什回家休假期间,连夜起笔,写下了一封中国的“人民之声”。中文稿件业已发出,但美方可能不会为此翻译成英文,而我和我的同事们英文功底又力不从心。
好在美国总统很可能途径香港,一来,我是香港临时居民,应该将此事通报特首知晓。
二来,历代不同时,志同在新民。
我们不谋一面而心灵是相通的。关于“一国两制”的思路和视野,香港思想也再应该解放一点。
有所为,有所不为;有所变,也有所不变。这样才是符合香港的具体实际情况。
君子之交,以文会友。
今天,我把这封信抄送给您过目,权当饭后消遣换换脑子。
我好多次,经过香港中环,只是心里默默地祝福您安步当车,稳扎稳打,步步为营。

相信您心系天下,香港明天会更好。
可惜,我的香港身份证,1997年平安夜一时冲动寄放在《东方日报》社,
至今事过境迁,人马更新,我的身份证石沉大海,再也找不回来了。

如今因为当年我在香港和深圳用那张香港身份证,开过一些帐户,至今没有身份证就取不出来了。

我从1988年起,到1993年在招商局工作六年,连续缴了六年纳税金。
后来,回深圳经常赴港办事或者路过观光。
我不知这种情况,可不可以补办一张香港临时身份证?!以解决我燃眉之急。

这点小事不足挂齿,然而又象座大山,难住了我这个平民百姓。
不知特首可不可以网开一面,恩准我补办一张香港身份证,
因为,香港移民局仍有我的原始记录。
这件事依法办理,也没缝可击。特请特首慧眼指点迷津。

不是以上两件事,实在不敢打扰特首。
有言不必求有得,有德者必有不言。
                 此致
敬礼
深圳市 南山 蛇口 后海第一统建楼
李海                                                                                                    2001年8月 8日


注:香港特首办公室私人秘书 梁瑞麟代行
      李先生:二零零零年十一月八日给行政长官的信笺已经收到,信中内容业已备悉。谨此多谢你的来信。
2000年12月4日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7#
发表于 2010-2-1 13:24:33 | 只看该作者
董建华零四年致辞


各位亲爱的市民: ffice src="http://bbs.huanqiu.com/images/smilies/default/shocked.gif" border=0 smilieid="6">ffice" />fficeffice" />

  首先向你们拜一个早年,祝你们万事如意,心想事成!

  执笔写这封信的时候,我是心潮起伏。的确,香港经历了极为艰难,但亦是极不平凡的一年。这一年来的经验令政府反躬自省,亦令我们更加相信香港市民具有勤劳坚忍、理性和平的可贵品质。所谓否极泰来,我相信这一年香港亦已经过了最艰难的时候,经济明显复苏,失业率及通缩回落。这是由于中央政府给予香港强大的支持,中国经济蓬勃发展的带动,市民与政府的共同努力。香港逐渐走出困境,我和广大市民同样感到宽怀同欣慰。一元复始,万象更新;我期望,亦相信今年同明年都会好,中长期来讲,中国经济持续快速增长,香港肯定受惠。

  星期三我在立法会宣读了我上任以来的第七份施政报告。施政报告以“把握发展机遇,推动民本施政”为题。施政报告最重要的几句说话,是“与市民大众一起,朝社会认同的大方向继续推动经济转型和振兴;在致力让市民休养生息的前提下,促进社会全面发展;贴近民众,改善施政,妥善策划政治未来”。

  我在施政报告之中集中阐述了特区政府未来一年要处理好的三个大题目:第一,如何继续振兴经济;第二,如何关注民生和谋求社会稳定;第三,如何改善施政。

  振兴经济方面,我提出要沿用已有广泛社会共识,亦证明非常正确的策略及路向,就是:要背靠内地,面向世界;要善用香港优势,巩固支柱产业;要运用新知识、新技术,向高增值提升。

  振兴经济的工作主要分八方面,包括发挥香港“一国两制”与背靠内地的独特优势,加强粤港合作与沪港合作,落实CEPA(内地与香港更紧密经贸关系的安排);继续改善香港营商环境;积极配合四大支柱产业﹙即金融业、工商业支援服务、物流业、旅游业﹚的持续发展;推动包括高新科技、创意产业、教育及医疗产业,市区更新等新的经济领域的发展;支持中小企业,特别是港人以“个体工商户”资格北上营商;配合专业发展,通过CEPA的落实,进一步方便专业人士北上;通缩得以纾缓,香港亦更具竞争力;适当推迟灭赤,让社会可以休养生息。

  施政报告集中处理的第二个大题目,是关注民生,谋求社会稳定。政府正视由全球化、经济结构转型、资产贬值、持续通缩及工资下调等问题所带来的挑战,并且高度关注民生及社会稳定。

  特区政府会从教育、促进就业与培训,以及增加社会资本三方面拟定回应这些挑战的策略。教育方面,我们坚持用于教育的一分一毫,不是开支,而是投资;我们会继续投放资源发展专上教育;进一步提高本港中学毕业生继续接受教育的比例;中小学方面,坚持教育改革之同时,要加强与校长、教师、家长、学生和社会大众的沟通,更清晰解释政策背后的理念;另外,教育统筹委员会在去年发表报告,建议学制改为初中三年、高中三年和大学四年。政府接受了这个原则方向,会就这个学制问题谘询公众。

  培训方面,我们会大力推动培训与再培训。职训局的职前培圳,以及再培训局的全日制课程,毕业学员的平均就业率都达到八成。虽然失业率回落,就业情况开始改善,我们仍决定预留大约十二亿元拨款,延续一万一千个临时职位。

  社会资本方面,我们会关怀弱势社的权益,帮助他们摆脱困境,共享社会的进步。

  施政报告集中处理的第三个大题目,是改善施政。特区政府如何改善施政?关键是三句说话:提升政策水平、做好与不同阶层、不同界别市民的沟通工作、扩大让更多各方面人士参与制订公共政策的机会。换句话说,特区政府要更加贴近市民大众,关注民生,体察民情,更加积极回应市民的诉求,亦即是说,要以民为本。

  改善施政的具体措施,包括要完善主要官员问责制,优化政策的质素,强化谘询架构,加强对社情民意的掌握,加深了解地区居民的意见,重视与中产阶层人士的沟通,并且会继续努力缔造有利于妇女参与社会事务的条件。

  最后,等我再就市民非常关心的政制发展问题讲几句说话。特区政府充份了解市民的诉求,会严肃认真处理政制检讨问题,亦承诺严格按照《基本法》办事。中央政府高度关注香港政治体制的发展。政府认为有必要先理解清楚关乎政改的好多原则与法律性的重大问题,才可以对政制检讨作出妥善的安排。大家都知道,我已委任一个由政务司司长曾荫权领导、包括律政司司长梁爱诗和政制事务局局长林瑞麟组成的专责小组,认真研究特别是那些涉及对《基本法》有关规定的理解问题,征询中央政府有关部门的意见;政府亦鼓励香港各界人士继续就这些问题进行理性的思考和探讨,并发表意见,以便尽快明确有关安排。专责小组很快就会展开工作。

  写到这里,我想起“有您同行”四个字。香港已经走过最艰难的一段路,前面的路,不管有多崎岖,但因为有广大的香港市民同行,我们会欣然上路。

  董建华

  二○○四年一月十日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8#
发表于 2010-2-1 13:24:37 | 只看该作者
南山兄 你在南國還好嗎? http://forum.xinhuanet.com/detail.jsp?id=63017708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9#
发表于 2010-2-1 13:24:42 | 只看该作者
当前,看来“马英九”是关键。到时“民进党”“谢长廷”绝对不能弹劾他。
搞不好“国民党”自己会来弹劾他。
文章结束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0#
发表于 2010-2-1 13:24:47 | 只看该作者
小鸟新年好!这两天杂务很忙,要过年了,问候你父母


小鸟新年好!这两天杂务很忙,要过年了,问候你父母!

也祝愿您,竹笋借一风争做竹,节节高升,天天成长!
附件
02E612B7.gif (46.46 KB)
2009-1-15 16:46

02EC5C22.gif (26 KB)
2009-1-15 16:46

025BD89A.gif (51.86 KB)
2009-1-15 16:46

030D1438.gif (197.95 KB)
2009-1-15 16:46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小黑屋|中国海外利益研究网|政治学与国际关系论坛 ( 京ICP备12023743号  

GMT+8, 2025-7-24 11:01 , Processed in 0.109375 second(s), 28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