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从国际战略层面审视台湾变局的重要启迪
当今台湾岛内,国民党和民进党的历史性交替,早已尘埃落定。“台独”不得人心,搞***者终被民众所抛弃,这是岛内政治变局内在的、根本的原因,而大陆围绕台湾问题有效开展国际斗争,也不失为重要原因。如今,海峡两岸已经开启了和平、合作的新进程,两岸关系有望出现一个崭新的局面。但是,“台独”势力并没有退出历史舞台,围绕陈氏家族贪贿审理问题所展开的斗争,足见民进党仍可在岛内呼风唤雨。因此,遏制“台独”断不可掉以轻心,为今后长期斗争计,从国际战略层面来审视台湾此番变局,笔者认为不无裨益。fficeffice" />![]() ![]()
其一,和平与发展的天下大势,制约着台湾政局的发展走向,无论是哪一种政治力量,在浩浩荡荡的历史潮流面前,都只能是顺者昌,逆者亡。当今世界人心思定,谋和平、求发展是国际政治的大趋势,世界各国、各地区概莫能外。在这种形势下,当日的陈水扁之流不惜冒天下大不韪,甘当“麻烦制造者”,在岛内挑起族群冲突,大搞“去中国化”;在岛外公开挑战大陆的“底线”,加剧台海紧张局势,结果不仅搞坏了两岸关系,而且搞垮了台湾经济,这种逆潮流而动的行径自然在岛内失尽人心,其****也是必然的。今后“台独”势力如果重新跳出来,公然对抗和平与发展的天下大势,违逆两岸同胞共谋福祉的愿望,其结果不言自明。
其二,国际社会希望保持台海稳定、不支持台湾独立的明确政治取向,对遏制“台独”形成了有利的国际氛围,对台湾民众的抉择产生了重要影响。台海问题症结在两岸,但其影响却是国际性的。台湾海峡一旦发生武力冲突,加之有关大国又牵连其间,不仅会对周边国家带来重大影响,而且对太平洋地区乃至全球的政治、经济形势都会造成联锁反应。这种后果就不单单是“城门失火,殃及鱼池”了,用“牵一发而动全身”来形容也不为过。世界各国正是看到了这种危害性,所以在台湾当局提出的“入联公投”的问题上,160多个国家明确表示反对或不支持,这对“台独”势力无疑是当头棒喝,同时也让台湾绝大多数民众看清了陈水扁之流的穷途末路,他们最终用投票的方式表达了自己的政治意愿。具有讽刺意味的是,昔日的“台独大佬”李登辉也放弃了公投,据说是“忘记了”。或许他对“入联公投”这种无谓的寻衅闹事和政治作秀已然失去了兴趣。退一万步说,即便公投通过了,没有国际社会的承认,其结果也只能是自娱自乐。
其三,大国之间尤其是中美之间有益的战略对话,为坚持“一个中国”的政策创造了有利条件,这在反对“台独”的斗争中起到了“釜底抽薪”的作用。台湾问题是中国的内政,但由于台湾海峡地处战略要冲,又使其成为大国博奕的一个战略枢纽,因而台海斗争也潜含着大国之间的角逐。这其中,当今世界惟一的超级大国美国已然成为间接的“当事国”。美国搅进台湾问题,虽有一定的历史原因,但不乏现实的战略考量,甚至可以说打“台湾牌”将是美国制衡中国的长远战略。正因为如此,以往的台湾当局也视美国为强大后盾,“台独”势力成气候,与美国的暗中支持亦是分不开的。在此次大国博奕中,中国政府以高度务实的态度,加强了与美国的战略对话,挑明了台湾问题涉及中国的核心利益,“台独”就是意味着战争,促使美国在稳定台海局势、稳定中美关系或是纵容“台独”、卷入一场难以预见后果的战争之间作出了正确的抉择。
其四,中国国际地位的不断提升和国际影响力的日益扩大,为反对“台独”和实现两岸的和平合作,赢得了更多的话语权,并间接地影响到台湾局势的发展。中国几代领导人在主张和平统一的问题上,可以说是一脉相承的,但国情、国力不同,影响方式和程度也有所区别。中国实行改革开放之前,与国际社会的交往有限,加入联合国也是20世纪70年代的事情。那时既不受国际规则的制约,也很难谈得上国际影响。改革开放使中国获得空前的繁荣和强盛,同时也更多的融入了国际社会。面对新的形势,中国领导人开始注意站在国际层面处理内政问题,把原则性和灵活性有机的结合起来,既重视依据联合国宪章和国际法开展法理斗争,也广泛推动了坚持“一个中国”政策的国际公关,以此赢得了世界绝大多数国家的理解和支持,从而保证了反“台独”斗争的顺利开展。
目前,尽管台湾领导人实现了更替,可望出现新人新政的局面,但要从根本上消除“台独”的危险,顺利推进两岸的和平统一进程,还有很多工作要做,还要很长的路要走。在此期间,还可能发生一些难以预料的事情。因此,注意总结近年来反“台独”、促统一的经验,特别是站在国际战略层面观察和处理好台湾问题,无疑是非常必要的。(作者:田一枫)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