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学与国际关系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查看: 117|回复: 1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台湾政党简介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0-2-1 11:42:39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泛蓝阵营

1国民党fficeffice" />
由孙中山先生创立,其前身为中国同盟会。1912年,同盟会联合4个小党派改组为国民党。1919年正式称为中国国民党。1923年11月,在中国***的帮助下,发表了中国国民党改组宣言,在孙中山领导下,于1924年1月召开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第一次实现国共合作。1936年12月12日西安事变后,国共第二次实现合作,经过八年抗日战争,战胜了日本帝国主义。日本帝国主义投降后,以蒋介石为代表的国民党顽固派,重新挑起内战。1949年7月16日,为挽救败局,国民党顽固派成立“非常委员会”,由蒋介石任主席,1949年12月11日,国民党中央党部由大陆迁往台北。蒋介石连任总裁至1975年4月5日去世。蒋介石去世后,废除“总裁”制,改称中央委员会主席,由蒋经国连任至1988年1月13日去世。其后则由李登辉继任至2000年3月,国民党在台湾大选中失败,李登辉被迫下台,由连战继任。2000年6月18日,国民党召开“十五全”临时会,连战正式当选为党主席。
2亲民党
ffice:smarttags" />2000年3月31日,亲民党在台北市圆山大饭店成立。成立大会一致通过了党章、党纲,确定党的名称为亲民党,选举宋楚瑜为党的主席,张昭雄为副主席,钟荣吉担任秘书长。亲民党的最高决策机关为“全国委员会”,并设中央执行委员会,委员21人,候补委员5人,由全委会选出,任期两年。以“人民第一”为宗旨的亲民党,强调要让陈水扁了解,如果要搞“台独”,亲民党会第一个不同意。亲民党初期以吸引50万党员为目标。
3新党
1993年8月10日,由新国民党连线成员组建成立,8月22日举行了成立大会并讨论通过了党章。党章明确规定,新党是以“让人民有更好的日子过”为宗旨;在组织运作上,则以议会为中心、民意为依归、选举为方法,并以民选公职人员为组织运作的核心;党的负责人由党的全国组织立院委员会、国大委员会及全国竞选与发展委员会的召集人担任。
  新党在组党宣言中宣布了五点宣言和八项主张,核心包括“政治改革、党内民主、反 金权、反台独”。新党成立后,生气勃勃,第一次参加“立委”竞选就取得了21个席位,成为台湾政坛的第三势力。但后来由于内讧不断,其发展受到了很大影响。
泛绿阵营
1民进党
1986年9月28日在台北宣布成立。简称“民进党”。系由原“编联会”、“公政会”等党外组织为基础而建立的以国民党为对手的在野“反对党”。号称拥有2-3万名党员。在“民意代表机构”中拥有24个席位,省、市“议会”中也拥有近40个议席,在1997年的县市长选举中,得票率超过了国民党,赢得了23个县市长席位中的12个。已召开过八次代表大会,在岛内各县市已基本建立基层党部,江鹏坚、彭明敏、许信良、林义雄等曾任该党的主席。现任民进党主席是谢长廷。党内主要派别有美丽岛系、新潮流系、前进系等。在2000年3月台湾 1986年9月28日在台北宣布成立。简称“民进党”。系由原“编联会”、“公政会”等党外组织为基础而建立的以国民党为对手的在野“反对党”。号称拥有2-3万名党员。在“民意代表机构”中拥有24个席位,省、市“议会”中也拥有近40个议席,在1997年的县市长选举中,得票率超过了国民党,赢得了23个县市长席位中的12个。已召开过八次代表大会,在岛内各县市已基本建立基层党部,江鹏坚、彭明敏、许信良、林义雄等曾任该党的主席。现任民进党主席是谢长廷。党内主要派别有美丽岛系、新潮流系、前进系等。在2000年3月台湾大选中,由于国民党内部***,民进党候选人陈水扁以39.3%的选票当选台湾“总统”,从而使民进党由在野党变成了“执政党”。
2台湾团结联盟(“台联党”)
2001年8月12日,以李登辉为“精神领袖”,以延续“两国论”***路线为宗旨的“台湾团结联盟”(简称“台联党”)正式成立,并在2001年底“立委”选举中获得13个席次,成为“立法院”第四个政党。进入“立法院”后,为抢攻岛内“急独”票源、主导台湾政局走向、阻挠两岸关系的发展,台联党一再抛出各种“激进台独”主张,逐渐成为岛内“激进台独”势力的总代表。
  一、基本实力
  在2001年底“立委”及县市长选举前仓促成军的“台联党”,由于缺乏根基,整体实力比较薄弱。
  (一)政党认同度低。根据岛内各种民意调查机构所做的调查显示,“台联党”自成立后,政党认同度一直维持在2-3%之间,有关政党形象的各项指标认同也一徘徊在2%-3%之间。民意调查同时也显示,“急独”选民是“台联党”的主要选票市场,“缓独”选民是次要选票市场,且大多为50岁以上的闽南籍选民;40岁以下的年轻族群以及主张急统、缓统及维持现状的选民多不支持台联党。
  (二)基层实力薄弱。“台联党”虽然在2001年底“立委”选举中获得7.76%的选票,但在接下来的基层选举中却成绩欠佳,如在2002年初的县市议员及乡镇市长选举中只取得7个县议员席次;在2002年底的台北、高雄市长及市议员选举中,只在大本营高雄市获得2个席次,提早出现泡沫化征兆。
  (三)党员人数少。“台联党”在成立之初因经费问题紧张,并没有积极招募党员,在2003年之前总共只有102位党员。但是自2003年后,该党为壮大基层实力,已开始积极招募党员,据说目前已招募到上千名党员。
  二、组织架构
  “台联党”成立时间较短,主要以“立法院”党团为工作重心,以“李登辉之友会”及围绕在李登辉身边的一些“台独”组织为基层动员力量。
  (一)在党中央方面:虽然该党党章规定党员大会为最高决策机关,具有修订党章、议定党纲,选举及罢免党主席以及议决重大人事案等职权,但事实上,台联党的一切大小事主要由“精神领袖”李登辉幕后直接操控。现任党主席为前“内政部长”、亲李大将黄主文,秘书长兼“立院”党团主任为林志嘉(原国民党籍)、副秘书长为黄金郎、文宣部副主任为黄瑞华、行政部兼妇女部主任陈敏英、“国际事务部主任”为张祯祥、政策研究部主任为李先仁(原国民党籍)、组织部主任为陈鸿基(原国民党籍)。
  (二)在“立法院”方面:总共包括黄宗源、陈建铭、廖本烟、许登宫、何敏豪、" smilieid="7" border="0" src="./images/smilies/default/tongue.gif" />ersonName w:st="on" ProductID="钱林慧">钱林慧" smilieid="7" border="0" src="./images/smilies/default/tongue.gif" />ersonName>君、苏盈贵、罗志明、林志隆、吴东升、程振隆、黄政哲、王政中等13名“立法委员”。
  (三)地方组织方面:“台联党”在北高市长选举中失利后,为在台湾政坛站稳脚跟、避免在2004年“立委”选举中走向泡沫化,“台联党”决定自2003年后积极发展基层组织,在各主要县市成立地方党部、招募党员。3月28日,“台联党”的第一个地方党部高雄市南部党部成立,据称共招募了500多名党员,“台联党”并号称要在年底之前在全省各地陆续成立地方党部。
  (四)外围组织方面:基层组织薄弱的“台联党”主要依靠李登辉的民间支持力量及学术界、政商界的人脉进行选举与社会动员。一是 “李登辉之友会”,目前全台各地已成立了26个“李登辉之友会”;二是“台联党”全权接收了“台湾综合研究院”、“国家政策研究院”以及李登辉在学术界的其他人脉,为“台联党”规划选举议题、选战对策以及各种法案发挥了重要的“后援部队”角色。三是“北、中、南、东社”,“台湾教授协会”、“医界联盟”等“台独”组织成为“台联党”的重要拥护者与主要社会动员力量。此外,与李登辉李关系密切或长期支持“台独”的部分企业成为提供“台联党”选举经费的重要“金主”。
  三、政策主张
  以维护李登辉***路线为使命的“台联党”成立后,不遗余力地推行“激进台独”路线,获得岛内外“激进台独势力”的掌声,认为其才是真正支持“台湾独立运动”的政党,“台联党”也由此取代日渐式微的“台教会”、“建国党”等“激进台独”组织,成为“激进台独势力”的总代表。
  (一)大肆鼓吹“改国号、制定新宪”。“台联党”宣称“台湾是一个主权独立国家,与中华人民共和国并存于世界;台湾现状的任何变更,都必须经由台湾2300万人民透过公民投票决定;应改国号为‘****’,制定‘台湾基本法;台湾的未来就是‘一边一国’,两岸关系应该是‘两国关系’”等等。“台联党”不仅在“立法院”积极推动“公投立法”,还集合岛内“台独”组织发动“台湾正名运动”大游*,要求将一切冠有“中国/China”的社团、公司等全部改名为“台湾”,将“国号”改为“台湾国”或“****”等等。
  (二)阻挠发展两岸经贸。为防堵两岸经贸、人员交流的快速发展增强台湾同胞对祖国大陆的向心力,李登辉、“台联党”极力反对松绑“戒急用忍”、反对开放两岸直接“三通”。叫嚣 “鼓吹加速三通,等同鼓吹加速统一”,两岸若要就“三通”进行谈判,必须在“国与国”的基础上进行。
  (三)在意识形态领域加速灌输“台独认同”。在李登辉主政的12年间,为斩断台湾民众的中华民族意识,李不断在意识形态领域向台湾民众灌输“台独意识”。下台后,李登辉更是不遗余力地鼓吹台湾应加速培育台湾民众的“建国意识”。李登辉声称,当前台湾最大的危机在于“国家认同”出现混淆,“要摆脱一个中国的纠缠,台湾内部必须有认同台湾的国家意识”。李登辉、“台联党”还鼓吹要彻底在思想、文化上与中国划清界线,鼓动“教育部”全面扬弃过去中小学史地教材的“大中国”观点,并要求在中小学推广乡土语言教学,将闽南话列为“第二官方语言”等等
3建国党
  1996年10月6日,岛内“激进台独”分子因不满民进党淡化“台独”色彩进行政党转型,而组建所谓的“建国党”(英文名称为Taiwan Independence Party,简称TAIP)。
  一、基本情况
  “建国党”成立后,由于其激进“台独”主张受到岛内绝大多数民众的强烈反对,该党成立后并没有取得预期的发展,不仅在接下来的1997年县市长、1998乡镇市长选举中以惨败告终,在1998年底的“立委”选举中仅取得1个席次,获得1.44%的选票,快速走向泡沫化。2000年3月陈水扁上台后,该党某些成员开始回流民进党,2001年8月台联党成立后,该党在岛内的“激进台独”地位更为台联党所取代,完全泡沫化,其政党认同度一直只有0.2%左右。
  “建国党”在成立前就将自己定位为“革命型政党”,采取“以党领政”的决策模式。其党章规定,决策委员会为党务最高决策单位,主席由全体党员直接选举产生,任期3年,可连选连任,并担任决策委员会主席;副主席1-3人,秘书长1人,副秘书长1-3人,由主席自决策委员中提名,经决策委员会同意后任命。“建国党”总部组织共有八组五会,分为行政组、组织训练组、活动组、新闻资讯组、教育文化组、国际关系组、原住民族组及财务组和决策委员会、纪律委员会、推展委员会等五个委员会。
  “建国党”现任党主席为何文杞,副主席为黄玉炎。决策委员会共12人,分别为蔡金龙、陈建佳、韩明荣、李政宪、周朝陈、蓝天山、柯文杞、苏顺荣、高金郎、吴由丰、刘明松、林安亨。行政部主任为涂泰杰、组织部主任为吕月娥、政策部主任为蔡汀美、文宣部主任为曾如美、法规部主任为高金郎、财务部主任为黄玉炎;训练部主任为洪敬道。
  二、政策主张
  实现所谓“台独建国”是“建国党”的核心理念,该党成立以来,便大肆宣扬“台独”思想、鼓吹“台独”谬论。主要内容为:
  (一)鼓吹建立“新而独立的****”。该党妄称“+++国自1971年退出联合国时就已经消亡,国民党政权对台湾的统治是非法统治”,必须“建立一个新而独立的国家”,并以“****的名称,取代+++国国号”。“+++国宪法”也是“非法”,因而主张从根本上废除“+++国宪政架构”,制定“新宪法”。在两岸关系的定位上,“建国党”明确将其定位为“国家与国家间关系”,叫嚣“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主权与治权从未及于台湾,台湾主权及治权亦不及于中国,台湾是主权独立国家,而非中国的一省”。“台湾与中国应建立和平国际关系”,“政治、文化、经济等一切交流,必须在国对国的对等关系上进行”。
  (二)鼓吹建造新的台湾文化。该党声称要重新“建造新的台湾文化”,要“透过文化的力量,从根本寻回以台湾为主的历史、文学、艺术……等等的台湾意识!透过文化的力量,将数百年来不断被外来政权压缩、扭曲而变形的台湾,重新扶正。!”该党并提出了一系列的具体主张。一是在学校的文化教育上,要以“台湾主体论”大幅修改中小学课程,要“建立起以台湾为主体的观念,让台湾人成为台湾历史的主角,至于中国历史则应退居配角,回到它本来的外国史地位”。并称在实现“独立建国”前,坚决反对承认中国大陆学历。二是重新定义并推举“台湾英雄”,将郑南榕、陈智雄等“台独”分子都列为“英雄”,将中国历史上的英雄人物如岳飞、文天祥等都剔除在外。三是极力鼓吹“台湾文化的主体性”,宣称“台湾文化永远只是台湾文化,它与中国文化有某些关连,却绝不属于中国文化的支流;在文化层次里,台湾是台湾、中国是中国;在地理与人民与政治层面,也是如此,台湾、中国,一边一国”。该党并鼓吹要透过认识本土历史与地理相结合,让民众在内心深处接受“台独”观念,实现“脑内台独革命”,促进台湾文化的“新生”,以坚定台湾民众“****”的决心。
  (三)推动台湾以“****名义”加入联合国。该党声称,“台湾外交的困难在于台湾不是一个国家”,因此台湾应以“****”名义申请新加入联合国,争取“国际地位”,并称这是为了“表明我国的申请加入和旧中国的国共纠葛无关,也不是向中国的挑战,只是要国际社会接受四十几年来事实独立的台湾而已”。该党还常常宣称只有台湾宣布“独立”才能取得国际社会的支持,以欺骗岛内民众。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微信微信
收藏收藏 转播转播 分享分享 分享淘帖
2#
发表于 2010-2-1 11:42:42 | 只看该作者
谢谢lz。又学到了一点知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小黑屋|中国海外利益研究网|政治学与国际关系论坛 ( 京ICP备12023743号  

GMT+8, 2025-7-26 10:21 , Processed in 0.125000 second(s), 29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