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星岛网讯】在中国有一群无线电爱好者曾经用他们手中的电台,通过无形的电波,来维护南海的黄岩岛主权。日前,江苏省无线电运动协会秘书长陈方、远征队队员王龙,向媒体讲述了无线电爱好者透露登黄岩岛与菲海军交涉细节。
据《现代快报》报道,在江苏省无线电运动协会,有一堵特殊的墙。墙上贴满了五颜六色的卡片,每一张卡片上都印着由英文字母和阿拉伯数字组成的一组符号。陈方指着一张印有“BS7H”字样的卡片说,“BS7H是黄岩岛的呼号,B表示中国电台,S表示南海诸岛,7表示其行政归属海南省在我国第7区,H表示黄岩岛。”
报道说,在电脑或者更早以前的电话普及之前,电台这种神奇的功能,吸引了世界上成千上万渴望交流的人们。无线电爱好者们除了彼此交流之外,还推出了一些吸引人的活动和游戏,“DXCC”是其中最经久不衰的。
陈方透露,早在上个世纪80年代,一些外国爱好者就提出,可以在黄岩岛架设电台,向世界发报。而在1994年、1995年,世界无线电爱好者对稀缺“DXCC实体”的需求量排行榜上,黄岩岛已经到了世界第一位。而那时,黄岩岛还没有真正成为“DXCC实体”,要成为一个“DXCC实体”,就必须到黄岩岛上进行无线电操作。这样,组织一次远赴黄岩岛的探险之旅就箭在弦上了。
1994年6月,经中国有关部门批准,由中国无线电运动协会组织的国际联合DX远征队踏上了前往黄岩岛的征程。出发之前,中国无线电运动协会向美国业余无线电协会提出了将黄岩岛列为“DXCC实体”的申请,希望他们能将黄岩岛的呼号“BS7H”列入“DXCC”表。
由于黄岩岛距离中国大陆较远,由中、芬、美、德、日等国队员组成的探险队租了一艘渔船,从菲律宾出发。中国无线电运动协会秘书长陈平,也就是陈方的哥哥,是探险队中唯一的一个中国人。6月,正是台风季节,气候恶劣,探险队在惊涛骇浪中,竖天线、架电台、开发动机、以BS7H为呼号进行无线电联络。因为对困难估计不足,联络到的电台并不是很多。而美国业余无线电协会也没有承认这次远征,其理由是电台所在平台的四条腿没有支在干地上,而是插在离岛石一米远的海水中,因此不能算陆上操作,不考虑将黄岩岛列入“DXCC实体”。
一次不行,再来一次。第二次远征选在1995年4月中旬。这次还是绕道菲律宾出发,美国业余无线电协会最终承认了黄岩岛的“DXCC实体”,承认了以“BS7H”作为黄岩岛的无线电呼号。
这是一次重要的收获,黄岩岛“BS7H”呼号的取得,意味着国际上对黄岩岛属于中国的承认。因为呼号的第一个字母“B”代表的是中国。
文章说,为了让世界上更多的人了解中国的黄岩岛,同时也让更多的无线电爱好者能够得到黄岩岛的“卡片”,中国无线电运动协会又组织了前往黄岩岛的第三次远征。
第三次远征黄岩岛的日子定在了1997年五一节前。4月28日上午9点,由中国无线电运动协会组织的业余无线电探险队,从广州坐船出发了。船是两条“中国海监号”,一条一千吨级,一条八百吨级。探险队的队员中有六名中国人,其中包括南京的陈方和王龙,另外有两名日本队员,三名美国队员。
到了30日早晨,天刚放亮,黄岩岛到了。黄岩岛由一些露出水面的礁石组成,远看就是一些星星点点,每块礁石都不大。
“我们找到了事先选好的三块礁石,开始架设平台。因为根据国际规定,岛上操作的平台其所有部分都必须架设在水平面以上进行。选定的三块礁石,已经算是很大的礁石了,形状都不规整,我们搭了三个平台,2号面积最大,平台有四五个平方米;1号、3号这两个平台都只有2平方米左右。”陈方回忆说。
菲律宾人坐不住了
就在队员们紧张地搭着平台的时候,一架标有HAF字样的F5战斗机和一架黄色的815号侦察机飞了过来。也许是为了看清楚业余无线电探险队正在做什么,两架飞机分别对着岛礁俯冲飞行,俯冲距离队员们很近,机舱里的飞行员清晰可见。
“对于远征黄岩岛可能的风险,我们是有心理准备的。出发前打印了一张中国地图,图上清晰地标明黄岩岛是中国的。这份地图人手一份。”队员王龙说。
这一天,一直在旁边侦察的菲律宾军舰上放了一条小快艇。快艇上的人大多数穿着黑色衣服,露着眼睛和嘴巴,王龙判断应该是菲律宾海军陆战队的队员。快艇上有一个人有些不一样,穿着军官的衣服。
军官穿着的人靠近王龙所在的三号岛礁的时候,将发动机关掉,然后很远就向王龙招手。“他指了指发动机,意思是发动机坏掉了,想登上岛礁。”
“我拒绝了他的要求,我说岛礁很小,他上来会很危险。”海水很浅,军官朝王龙走过来,一只脚顺势踩在礁石上,试图登上来。“我说,你不可以上来。”王龙回忆说,我可以让他一只脚踩着礁石,但我绝不容忍他两只脚都站上礁石,这是原则问题。“那军官接着用英语问我是哪个国家的。我说我是中国的。他拿出一张纸写了个‘蔡’字给我看,他告诉我,他爷爷奶奶是从中国来的,但他不会讲中文。”说话间,王龙心里捏着一把汗——此刻,桌上与中国海监号联系的对讲机已经没有电了。
王龙想,菲律宾方面找了一位华裔军官,应该是来打探情况的,“显然,菲律宾方面不知道我们在黄岩岛上做什么。看到搭平台用的脚手架之类的,他们害怕我们在黄岩岛上搭建永久建筑。”蔡军官看到桌上有很多矿泉水,要验证王龙是不是中国人很简单,只要看矿泉水瓶上写的是不是中文,基本也就可以确定了。蔡军官向王龙要了一瓶矿泉水,王龙把矿泉水瓶上的包装撕掉了递给他。
“菲律宾军官问我在做什么。我说在做业余无线电探险。他不懂什么是无线电,就问我晚上继续工作吗?我说工作的。他又问我晚上吃饭怎么办,还告诉我,饿了可以联络他,他让人送吃的过来。”一番详细的“盘问”没有打消菲律宾军官的顾虑,“第三天,他们又从菲律宾找了一个无线电专家过来看了一下,确定我们是搞无线电联络,便没有再多说什么。不过菲律宾的军舰一直在远处观察我们的动静。”王龙说。
BS7H一出现,全球无线电台沸腾了
1997年远征探险前,活动计划在互联网上一经发布,立刻引起了全世界无线电爱好者的极大兴趣。4月30日下午,1号和2号礁石上的电台开始呼叫了。第一个与黄岩岛“BS7H”联络上的是上海的BA4CH。随即,无数电台便蜂拥而上,把个中国黄岩岛BS7H台团团围了起来。
“许多业余无线电爱好者都在等着,都在讨论BS7H什么时候出现。当BS7H的频率一出现,大家都纷纷要一对一联络。”5月1日早上将近10点,王龙在三号岛礁上开始第一次呼叫。
5月2日,陈方替下了在1号岛礁上工作了一夜的日本KAZUO先生。王龙在3号岛礁上继续呼叫。
这一天,菲律宾军舰增加到了5艘。
晚上,四周一片漆黑,天空是满天的星星。在南京没有见到的“海尔·波普”慧星现在在西北方向约45度角仰角的天幕上展示着它那美丽的大尾巴。2平方米平台之外便是滔滔大海。陈方和王龙相互提醒,小心别失足从这2米多高的平台上落下水去。夜晚,发电机不知疲倦地唱着单调的歌。凌晨,王龙又联络到了许多电台。“这一晚我们俩总共联络了1300个电台。”
“中国黄岩岛”这个曾经并不引人注目的名字,随着业余无线电台的电波回荡在世界的上空。
黄岩岛上扬起中国国旗
5月3日,原本计划六天的探险活动要提前结束了。“这次远征,共联络到6大洲40多个国家和地区14000多个电台。比原定的6天联络25000个电台少了一些,但基本达到了预期的目的。”陈方说。
临走前,大家都在讨论要不要挂国旗。这几天,菲律宾方面来了很多“蛙人”,将露出的礁石上都插上了菲律宾的小国旗。
“黄岩岛曾经挖到了很多中国的瓷器。原来在黄岩岛上,中国立有界碑,不过我们去的时候已经被菲律宾人炸掉了。我们商量了一下,还是决定挂国旗。”陈方说,“全体探险队员都来了。我们分别到三个岛上合影留念。大家都聚集在1号岛礁上,将国旗挂了起来。此时此刻我们都只有一个心愿:愿祖国更加强大。”
BS7H卡片成珍贵收藏
1995年,第二次远征前,中国无线电运动协会曾设想向有关邮政部门申请带一颗“黄岩岛”的邮戳。热门的黄岩岛,无疑是大家争相收藏的“稀有电台卡片”。
因为邮戳的管理有严格的程序,这件事后来被搁置下来。在陈方办公室的卡片墙上,看到了珍贵的黄岩岛卡片。画面是黄岩岛日出的景致,红日正破云而出,BS7H的字样标在卡片显眼的位置。
10年后远征队再起航
由于黄岩岛恶劣的自然环境和复杂的政治环境(菲律宾当局出动海军驱赶和击沉在黄岩岛海域正常作业的中国渔船),三次远征之后,将近10年,世界上的无线电爱好者没有接收到从黄岩岛发出的电波。BS7H连续几年都成为全球业余无线电爱好者最需要的呼号。之前三次远征,无线电操作的时间都没有超过100个小时,联系的电台也都没有超过2万个,国际上要求远征黄岩岛的呼声越来越高。中国的无线电爱好者们也希望通过新的远征,让更多的人认识黄岩岛,让更多的人知道中国的BS7H。
2007年4月,时隔10年之后,一支包括中国、美国、新加坡、德国、意大利、芬兰16名远征队员的探险队开赴黄岩岛。6名中国队员中,包括南京无线电运动协会的陈方、陈新宇,来自北京的中国无线电运动协会秘书长陈平、王东平、范斌,以及来自台湾的柯志达。按照约定,总操作计划、总资金运用、签订船只合同、筹集电台设备等由美国队员负责,平台及现场物资、后勤支援等由中国大陆和中国台湾队员负责。
4月25日,远征队租用了一艘排水量约100吨的渔船从香港出发。因为风大,渔船太小,一路上船颠簸得厉害,很多队员都因晕船而呕吐。船航行的速度也很慢,用了76小时航行才到达黄岩岛附近海面。抵达黄岩岛前,远征队队长新加坡籍美国人吉姆召集大家进行机器、功放操作的培训,制定操作时间表与操作策略,并分配给队员不同的角色以保证到达时平台、电台的安装、操作井井有条。
到达黄岩岛后,远征队经过勘察,初步确定了5块可以架设电台的礁石,最后选出4块面积1-4平方米的礁石进行平台搭建和电台架设。第一个平台搭建完毕后,沉寂了10年的BS7H发出了自1997年以来的第一声呼叫。
从4月29日晚至5月6日晨,黄岩岛业余电台BS7H与世界各国业余电台进行了45000多次联络,在国际业余无线电界引起了巨大反响,活动取得了圆满成功。
由于外国队员身体方面的原因,远征队绕道菲律宾马尼拉港,外国队员改从马尼拉乘飞机回国,中国队员则乘原船返回香港。返程增加为五天,加上天气转坏,船小风浪大,队员们的安危健康牵动着爱好者的心。从5月7日到11日,北京、南京、广东、香港、台湾的业余无线电爱好者们,全天候保持与远征队员的无线电联络,给了全体中国队员极大的鼓舞和帮助。在经历了5天的风浪后,中国远征队员于5月11日凌晨回到香港,并于当天分别回到北京、南京和高雄。
文章结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