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学与国际关系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查看: 189|回复: 17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马英九的政治思考与政治转变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0-2-1 06:38:29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马英九的政治思考与政治转变
马英九的政治思考与台湾执政当局的政治转变

作者:肖永国

    马英九自2007年宣布参加台湾地区最高领导人的选举以来,针对两岸的政治理念发生了多次变化。比如,选举时倡导“两岸终极统一”,到2008年5月20日当选时就变成“不统”“不独”“不武”,在执政不到一个月的时候又提出两岸“终身”不统论等等。在我们看到马英九不断在两岸关系发展问题上“政治退步”的同时,也应该看到马英九随着对中国大陆领导人的政治善意及大陆政治原则性认知的深入,在执政近三百天来,也做了若干的两岸政治定位和政治关系的调整。比如,从执政初期的“一中各表”、“两岸同属于一个民族”,到执政一百天后的“一国两区”,以及在执政二百天后“坚持一个中国原则”等等。马英九之所以出现持续的“政治摇摆”,这固然有“马更正”的个性因素,还有台湾政治选举语言的特征。但是,事实上最关键的,应该是马英九的政治认知、执政理念,及政治判断等诸多因素导致的。

    事实上,以上都是台湾执政当局随着对两岸历史、现状和未来的认识不断深化,不断做出的政治转变。或许当初马英九“政治盘算”就是希望通过这种“稀稀拉拉”的方式“调一调”中国大陆的“政治胃口”或“测一测”中国大陆的“政治底线”。在台湾许多政治评估者眼中,中国大陆有所谓的“鹰派”或“鸽派”。但是,正如邓小平同志所说的,中国大陆既没有所谓的“鹰派”,也没有所谓的“鸽派”,只有“实事求是派”。中国大陆坚持的两岸政治原则历经两岸六十年血与火的政治考验,不是哪一位政治领导人的主观意志能随意改变的。这既是党性原则的体现,又是科学决策的必然。中国大陆对台湾执政当局的政治转变的判断,也是如此。

    对于马英九执政团队而言,毕竟是第一次代表中国国民党行使中国在台湾的主权。对中国大陆有这样或那样的“政治偏见”或“政治误解”实属自然。基于两岸60年的政治隔阂和政治对立,马英九执政团队一方面要把中国大陆视作“最大的政治威胁”,另一方面还要把主要的时间和精力放在对付岛内的“反对党”或“在野党”。这样就必然造成以下几个方面的“政治误区”:

    1、  对台湾行政机构行政能力的问题认知不足;

    2、  对发展台湾民生的困境缺乏调查研究;

    3、  对民进党及“台独势力”的政治危害疏于防范;

    4、  对“两岸周边”的政治危机严重误判;

    造成马英九执政以来若干问题的“总根子”之一就是对中国大陆的“政治实力”、“政治原则”、“政治善意”、“政治诚意”等方面的错误评估。在执政一段时间后,有中国国民党的“先进”告知马英九成功执政的秘诀是贯彻“两岸关系的位阶高于台湾的对外关系”的两岸政策。但是,这已经过了马英九执政的“黄金期”了。

    还好,中国大陆有足够的善意;

    还好,中国大陆领导人对马英九有理性的认知;

    还好,中国大陆为马英九执政预留了“新人上路”的时间;

    但是这一切毕竟花去了宝贵的时间、浪费了宝贵的机会、失去了宝贵的条件。已经造成了若干的无法挽回:

    1、无法改变台湾民众对马英九的不满;

    2、无法改变“两岸周边国家”造成的主权和领土冲突的急剧恶化;

    3、无法改变马英九执政当局政治形象的破坏;

    4、无法改变台湾行政机构行政能力的低下;

    5、无法改变全球经济环境持续低迷给台湾造成的民生困苦;

    回想马英九近一年的执政,两岸民众时而对马英九扼腕叹息,时而对马英九愤懑不已。在许多人判断马英九的困境是在2008年的时候,我们更清醒地认识到:真正的考验是在2009年。如今的马英九只有放弃幻想,勇敢的背负2300万台湾民众的希望,在艰险的台湾内外环境中,适时做出政治转变后奋勇前行。

    纵观台湾内外的各种困难、问题和风险主次轻重缓急的关系,为更好的贯彻“两岸关系的位阶高于台湾的对外关系”的两岸政策,台湾执政当局至少在两岸政策上必须做好四个层面的政治转变:

    一、两岸共同坚持和维护“一个中国”原则;

    “一个中国原则”长久以来遭到李登辉、陈水扁之流的政治污蔑。

    事实上,“一个中国原则”是两岸长达六十年都遵守的两岸基本政治准则。在两岸关系中的“一个中国原则”的政治含义是“世界上只有一个中国,台湾是中国的一部分,中国的主权和领土不容分割”。两岸关系中的“一个中国原则”体现了对两岸历史和两岸现状的尊重,充分揭示了两岸关系的实质并不是“主权和领土的再造”,而是两岸主权和领土的统一关系。它经受了两岸60年风风雨雨的历史考验,昭示着两岸共同维护中国主权和领土的完整、统一的历史必然。

    这是不同于中国大陆在国际关系中的“一个中国原则”的政治内涵,即:“世界上只有一个中国,台湾是中国的一部分,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是代表全中国的唯一合法政府”。这是中国大陆发展国际关系时普遍坚持的一条基本政治准则。它反映的是两岸的政治对立。

    两种适用于不同政治关系和领域中的“一个中国原则”,真实地表现了两岸政治关系的核心特征:同一个主权和领土基础上的政治对立。

    在这种特殊政治关系中,两岸共同坚持和维护中国的主权和领土的完整、统一,对维护台湾执政当局及保障台湾人民的根本利益有决定性的影响和作用。具体地说,对台湾有以下几个决定性作用:

    1、  只有坚持和维护两岸关系中的“一个中国原则”,才可能维持中国主权和领土的完整、统一,避免中国主权和领土的***;

    2、  只有坚持和维护两岸关系中的“一个中国原则”, 台湾执政当局才可能获得行使中国在台湾的主权的政治资格;

    3、  只有坚持和维护两岸关系中的“一个中国原则”,才可能构建两岸和平发展的政治关系;

    两岸坚持和维护“一个中国原则”,就要求台湾执政当局做出如下政治转变:

    1、  确认两岸对中国主权和领土的完整、统一的政治认同;

    2、  对中国和中华民族必须的政治认同;

    3、  两岸共同维护中国主权和领土的政治责任和义务;

    二、两岸共同维护中国的主权和领土的完整、统一;

    之所以中国大陆始终坚持两岸关系中的“一个中国原则”,是因为中国的主权和领土遭到“两岸周边国家”的“政治蚕食”的政治局面日益恶化。更为严重地,在台湾内部存在的主张“***台湾”或“台湾独立”的政治势力,时时与“两岸周边”的***中国的国际政治势力遥相呼应、相互勾结,它们不仅以出卖中国主权和领土的方式严重危害中国的根本利益,而且处处为台湾执政当局治理台湾制造政治障碍,极力恶化两岸人民之间交流和交往的民族感情。

    这一切说明,两岸任何一方,都不可能单独对中国主权和领土实现维护。两岸之间的当务之急是共同维护中国主权和领土的完整、统一。在这一点上,无论是中国大陆,还是台湾执政当局,都没有任何的政治退路。

    正是基于此,台湾执政当局必须做出的政治转变是:

    1、  两岸的“政治公敌”是出卖中国主权和领土的台湾政治势力及对中国主权和领土搞“政治蚕食”的“两岸周边国家或集团”;

    2、  两岸共同维护中国主权和领土的完整、统一是两岸维护两岸人民根本利益的唯一政治出路;

    3、  两岸共同维护中国主权和领土的完整、统一是维系台湾执政当局“事实治理台湾”的政治前提;

    由此可见,制约两岸和平发展的政治障碍不在于两岸执政党或政治领导人的主观意志,而在于对“政治公敌”的政治认识。两岸的任何一方能否坚持和维护“一个中国原则”直接关系到两岸关系的生死存亡,也必然关系到两岸任何一方执政资格是否存续。在这一点上,两岸的任何一方都不能有“政治糊涂”,否则,两岸关系将无法在和平发展的环境中存在或延续。

    三、两岸军事力量为维护中国主权必须保持军事默契和军事合作;

    在维护中国主权和领土的完整、统一的问题上,两岸军事力量承担着最重要,也是最前沿的政治责任和义务。基于两岸处于主权和领土统一政治基础上的政治敌对状态,两岸共同维护中国主权和领土的完整、统一,不可缺少两岸军事默契或军事合作。

    1、  在两岸未签订“结束敌对状态”的协议前,两岸军事力量为了维护中国主权和领土的完整、统一,必须维持军事默契。即,“中国人不打中国人”及“枪口一致对外维护两岸同一个的主权和领土”。这是由两岸的政治原则所决定的;

    2、  在两岸签订“结束敌对状态”的协议后,两岸军事力量的首要使命就是通过两岸军事合作完成中国主权和领土的完整、统一。这是两岸军事力量的政治责任,更是历史宿命;

    3、  两岸军事默契或军事合作最根本的政治目标就是通过两岸军事驻防和军事互助实现中国主权和领土的完整、统一;

    两岸军事力量的在两岸的和平发展时期最重要的政治使命就是维护中国的主权和领土的完整、统一。这也是实现人民利益最大化的具体体现。两岸中国人血脉相连的根本就在于为了国家主权和领土的完整、统一,两岸军人的鲜血必须能筑起一道两岸内外的政治***势力都无法攻破的“政治长城”。

    四、两岸执政党通过政治联盟共同服务于两岸人民利益最大化的政治目标;

两岸经过60年的历史轮回的经验告知我们:两岸的政治对立或冲突除了制造两岸人民的悲苦外,唯一“培养”的就是两岸内外的政治敌人相互勾结,对中国主权和领土造成“政治鲸吞”或“政治蚕食”。中国60年的政治轮回应该让两岸执政党或执政者抛弃各自私利,实现服务人民利益最大化的政治觉醒:行进在波涛汹涌的国际浪潮中的中华民族的历史大船,已经无法容忍两岸中国人的内斗。

两岸执政党通过中国60年的政治轮回应该实现的政治转变是:

    1、  两岸执政党或执政者只有共同消除政治对立,才能实现中国人民利益的最大化;

    2、  两岸执政党或执政者只有建立实现人民利益最大化的政治联盟,才能共同消除两岸的政治对立;

    3、  两岸执政党或执政者只有建立政治互信和政治互助,才能建立实现人民利益最大化的两岸政治联盟;

    4、  两岸执政党或执政者只有在执政过程中相互支持、相互借鉴和相互提高服务中国人民的资源、能力和水平,才能建立两岸的政治互信和政治互助;

    在全球金融危机肆虐横行之际,两岸不仅遭遇“周边国家”对中国主权和领土的肆意侵占,而且还面临两岸内部主张***或独立的政治势力造成的政治混乱。越是在这样“内忧外患”的境遇里,中华民族的融合、统一和繁荣政治愿望在每一个中国人的心中才显得如此美好和珍贵。只有历经60年长跑的两岸中国人才能体会到这种可贵。苦难让民族成长,更让两岸执政党和执政者学会在困苦中反思和觉悟。危机让中国改变,更让两岸中国人在求生存、求发展、求尊严的历史变革中确立中国人的地位和明确追求的生活。

    综上所述,以上“四个方面”是逐层递进的关系。具体地说,这是在两岸“三通”的新形势下,以“搭建两岸经济合作框架”、“结束两岸敌对状态”、“签订两岸和平协议”及“实现两岸共同政治目标”为表现特征的四个发展阶段。它清晰地映射出两岸关系发展的政治路线图。希望通过两岸执政党、执政者及两岸人民的共同努力,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共同书写新的中国历史。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微信微信
收藏收藏 转播转播 分享分享 分享淘帖
2#
发表于 2010-2-1 06:38:33 | 只看该作者
老肖辛苦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
发表于 2010-2-1 06:38:36 | 只看该作者
第二次国共合作的标志:1937年9月国民党公布共产党提交的国共合作宣言。
第三次国共合作的标志:xxxx年x月呢???
希望两岸执政党,执政团队,执政领导人加快政治互信,期待第三次国共合作早早到来。
到时候,我可唱这样的歌“大刀向鬼子们的头上砍去”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
发表于 2010-2-1 06:38:40 | 只看该作者
事实上急统的确是违背客观规律的,两岸分隔都一个甲子了,几代人的意识鸿沟是不可能一笔抹掉的,偶们需要付出的除了耐心还是耐心。
当然,耐心总是有限的,到了不得不需要答案的时刻,快刀斩乱麻也属情非得已的事情了。
六十年,在人们看来是漫长的岁月,在世界风起云涌的潮流中,那只是弹指即过的瞬间而已。
六十年,时光悠悠改变着多少的人情世故;六十年,偶们又要为此付出何其多的无奈与苦涩。
让美好的愿望护佑偶们一生吧,
一点单纯,一点朴素。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
发表于 2010-2-1 06:38:44 | 只看该作者
樓主,我們講究的是事實.馬英九講終極統一,好吧 他大可以說我選上,馬上統一,請問他能當選嗎(你這大陸人給個統一當選論如何)





.在來看看他選上後,開放陸客 開放兩會 開放漢語拼音  開放直航三通   開放大陸學生....我看他做的比**還多.毛澤東 鄧小平也是說兩岸要統一 江澤民 胡錦濤 大家都在說,請問大陸是強國,怎台灣還沒統一呢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
发表于 2010-2-1 06:38:47 | 只看该作者
這位朋友可以代表大陸13億人的主流意見,樓主可能是窯洞出來的吧,這種加菁,大陸是沒人了嗎.難怪大陸兩岸政策很差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7#
发表于 2010-2-1 06:38:51 | 只看该作者
不好意思,你的眼神看来不怎么好。偶是梧桐。谢谢抬爱。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8#
发表于 2010-2-1 06:38:55 | 只看该作者
梧桐更需要拿出道理讓大家服從是吧.而不是我是梧桐,所以無理也要梧桐,那就把自己的組織給破壞了.這是小小我的意見    謝謝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9#
发表于 2010-2-1 06:38:58 | 只看该作者
道理很明白,可惜不是站在你那边的;同样,你的道理也不是站在偶这边的。偶对你绝无一相情愿的祝福,因为缘木求鱼应该是彼此的感同身受吧?客气。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0#
发表于 2010-2-1 06:39:04 | 只看该作者
不知道这位台湾网友对我的文章有什么高见?

我希望看到您的观点。

事实上,更多的大陆民众既不是“梧桐派”,也不是“合统帮”,真的是“实事求是派”。

马英九的成绩,两岸民众都看得见,没有人否认。

但是马英九的问题,也不容小觑,两岸都能体会到。

更何况,马英九的成绩更多的是“因人成事”,他真正的两岸业绩应该在2009年才会有突出的表现。

中国大陆判断任何人或事遵循的一个准则就是“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就是说:任何个人的判断都要经得起实践的检验。

你或我的言论都在有意或无意中接受两岸实践的检验。

相信不出两年,两岸的实践会给与你或我的判断做出客观的评价。

最后,仍然希望听到或见到您的两岸观点。

谢谢!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小黑屋|中国海外利益研究网|政治学与国际关系论坛 ( 京ICP备12023743号  

GMT+8, 2025-7-24 22:35 , Processed in 0.125000 second(s), 30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