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学与国际关系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查看: 277|回复: 1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中国人为什么对西方和台湾式民主不感兴趣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0-2-1 06:27:01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仔细阅读了一位美国记者写的《中国人看不懂美国的大选》。。。觉得虽然多少有些道理,但是本人并不赞同,觉得这位美国记者到底不是土生土长的中国人,不太了解中国国情。这位美国记者在文章中引用了一些中国学者,传媒人士的话语。如北京大学一学者称:“普通中国人很难分清两党的竞选纲领或理解他们的焦虑。他们大多视之为一个女人、一个黑人和一个老人之间的竞争。。。”有一定代表性,不过也还是没有说到点子上!


      个人认为,与其说中国人看不懂美国总统大选,不如说中国人对美国总统大选的程序和方式,甚至整个选举过程不感兴趣。当然任何事情都有来龙去脉,作为一个普通中国草民,本人就随便谈谈个人看法!


      个人觉得,美国总统选举很烦人啊!美国总统选举耗费的金钱和时间精力太多。为了获得候选人提名,从初选开始,就要到处募集资金,四处游说拉选票。。。有人说了,这样的程序最透明,最公开。。。可以保证美国总统选举的公平公正公开,是这回事吗?——


     个人认为,美国选举不见得公平公正。就拿民主党主要候选人希拉里和奥马尔来说。希拉里在很多方面,要强于奥巴马。希拉里失利,一是反映出美国民众普遍的重男轻女思想观念;二是为党内潜规则所累,一些民主党大老,不愿意看到希拉里夫妇将要创造出的业绩,就这样简单!这里就多说点——


     希拉里的败选的确有许多主客观因素,如竞选策略、选民求变、个性太强,不太容易团结人等等,但民主党高层政出于个人喜好、个人利益或个人恩怨等诸多因素是根本原因。美国民主党高层如卡特、迪安、佩罗西、克里、爱德华兹、肯尼迪等人在民主党初选过程中,几乎是不约而同地对希拉里发起了打压、羁绊和设置高门槛,或者说是苛求,刁难,自然冠冕堂皇,其中大都打著规则和民意的旗号。当然纸包不住火,后来人们似乎可以发现,他们内心其实更在乎个人的感觉,理由是不喜好所谓王朝政治,不喜好过于精明的人,不喜欢相比之下过于出类拔萃的人。他们似乎并不真正在乎民主党的最终胜利与否,更在乎新、老民主党人(前总统克林顿代表新民主党人,卡特、肯尼迪家族等属于老民主党人系列)之间的政见差异和主导权争夺。个人认为,这位说中国人看不懂美国总统选举的美国记者,恐怕你也不得不承认这点吧!


     还有,美国总统选举,带有一定选秀的味道!这就和美国民众的多变,喜好有关!媒体在其中也扮演了让人无法理解,至少让中国人无法理解的脚色!奥巴马当然有他的过人之处,他的朝气和创新精神,很是吸引了相当一部分美国知识阶层,但是他的所谓明星般的个人气质,也帮了他的大忙呢!可是,政治是一门高深的系统工程,是一门综合科学,甚至是一种伟大的艺术,经验成分不少。明星气质,明星作派有用吗?当然,奥巴马启用了一位资深的老政治家作为副总统来弥补他的缺陷,可是能够抵得上希拉里和她的团队的分量和作用吗?当然,退一步来说。美国实行的是民主政治,换总统,不见得原来的政策作废,这点保证了美国政治的延续,政局的平稳。可是总让人感到遗憾呢!


     说到美国总统选举让人遗憾,又何止这些。美国总统选举简直是场闹剧,杂耍剧!远的不说,就说最近吧!好几家报纸以“性丑闻”为标题报道了共和党副总统候选人萨拉?佩林17岁的女儿怀孕的消息。网站更是热闹,一张据称是佩林的裸照广为流传。可是最终证明是一场骗局。。。奥巴马的遭遇也差不多,老婆成了基地恐怖分子的支持者。。。唉,这造谣,辟谣,要伤多少神呢!中国人比较讲求结果,自然不感兴趣,也穷折腾不起呢!


    最后,本人引用一位中国女性的话来作点注脚:“很多人认为西方民主可笑,它更像是选秀或者选美。。。”上海一个电视主持人潘晓莉(音)如是说,很形象呢!当然,本人还要补充,强化一下:因此,咱中国人看不懂美国总统选举,很自然!关键是不感兴趣!由此推理一下,美国的民主再高明,可是目前在中国根本行不通,至少是相当一段历史时期!你们留著自己慢慢受用吧!我们不感兴趣!




--------------------------------------------------------------------------------------------------------------------------------------------------------------


                           
                         联合早报:中国人“冷热之间”看美国大选


       中新网11月2日电 新加坡《联合早报》今天刊出该报编辑组副主任周兆呈的文章指出,无论是中国精英学者对美国大选“趋冷”的关注,还是媒体纷纷“凑热”亲临现场的实际感触,“冷热之间”的共性就在于通过制度的宏大比较与民情的微末体验,让中国人能够对美国看得、感受得更清楚一些。


  文章主要内容摘录如下:


  10月29日,美国卡特中心发出一则简单的新闻稿,称将邀请中国一个代表团观摩美国总统大选,并表示这是该中心第五次邀请中国官员和学者观摩美国大选。


  与四年前同样受卡特中心邀请赴美观摩大选的中国代表团相比,这次美国考察之行显得有些低调,多少人、来自什么机构、将在哪些选区和投票观摩,新闻稿中都只字不提。


  而上一次可不一样,中国代表团一共35人,分别来自全国人大常委会、民政部,还有一部分专家学者,行程安排都介绍得清清楚楚。由于这批官员来自中国最高立法机关和主管基层自治选举的部门,如此浩大阵容公开高调地奔赴美国考察总统选举,自然引起媒体广泛关注。


  其实,卡特中心作为民间组织,这些年来一直在中国乡村推动基层选举,与中国民政部合作多年,邀请官员观摩美国基层的选举方式,其目的或其影响力所及,大概也只能在于让中国基层乡村借鉴美国选举制度中的具体技术性手法和策略,著眼实际操作,立足微观环节。


  但那时引发的联想效应却一直令人难忘。可能是为了避免不必要的猜测,中国官员代表团从四年前的轰动一时,到如今却变得有些沉寂和安静。卡特中心新闻稿短短数行,舆论也少有著墨。今年的代表团中,卡特中心也和福特基金会共同邀请了中国四名学者实地观摩大选,并将与中国民政部官员一起参加对电子投票程序的考察。


  这四名学者在中国一著名网站建立了“追踪美国大选”博客,内容涉及政党选举动员、选举机器、移民投票、弱势群体的政治参与、选举如何影响国家和公民等对美国选举制度的第一手观察,没有风花雪月、走马观花,而是内容深刻、每日更新,却仍阅者寥寥、少人问津,淹没在众多繁杂无序的资讯洪流中。


  这或许在某种程度上印证了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院长王辑思不久前的一个观点。他认为,“中国人对美国总统大选相对缺乏关注,中国精英对美国民主进程的关注度也正降低,因为他们越来越对中国正在创造一条自己的路抱有信心。当中国自己的道路不断扩展的时候,对美国经验和思想的仰慕呈减少趋势。”


  关注度的降温应该也和中国精英阶层对美国制度的了解不再像以往一无所知有关。美国选举制度成熟而稳定,四年、八年来无甚变化。而中国精英却随著自身国家的发展和对外交往的深入,出现了追随、坚持、疑惑、转移等不同方向的分化,整体关注度因此“趋冷”。

  

      但是,从媒体的角度看,似乎又不是这么回事,热度不减,有者因为实力的增强而投入更多的资源。对中国官员访美观摩团的兴奋点降低、对美国民主精髓的设计以及与中国政治改革的关联可能难以直抒胸臆,这并不意味著他们对美国选举本身一个黑人、一个老人与一个女人竞选的新闻性、趣味性(当然也蕴涵更深远的平等意义)等更有市场价值的信息同样冷感,反而更热情高涨。中国多家市场化的媒体派出强大阵容赴美采访,汕头大学新闻学院派出学生记者团,打破以往只依赖官方通讯社的方式,用自己的眼光、自己的视角看美国,描述亲身见证的选举故事。


  有趣的是,佛山媒体的突破之举却在当地引起一些民众的批评,认为作为地方媒体,应先关注当地的民生、时政等更贴近民众的课题,没有必要派团采访美国大选。


  无论是精英学者“趋冷”的关注,还是媒体纷纷“凑热”亲临现场的实际感触,“冷热之间”的共性就在于通过制度的宏大比较与民情的微末体验,让中国人能够对美国看得、感受得更清楚一些。而这,才是决定自己未来道路时的重要参照。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微信微信
收藏收藏 转播转播 分享分享 分享淘帖
2#
发表于 2010-2-1 06:27:04 | 只看该作者
不是看不懂,也不是不兴趣,是很明白,这不是真正意义上的民主,还只是一个他们称之为“民主”这么一个名称的东西而已,有其名无其实。因为我们知道用什么名字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实质是什么?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
发表于 2010-2-1 06:27:07 | 只看该作者
假如美国是个发展中国家,假如美国有几亿农民,会是什么样子?你想想吧。刚巧有印度在。好好想想吧!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
发表于 2010-2-1 06:27:10 | 只看该作者
“民主”是个好东西,就像“社会主义”一样,但正因为他是好东西所以一些人总是糟蹋它。 落后的民主优于优秀的集权。 批评别人是一种变态的心理,说别人不民主时先想想自己。 共产主义爱美国,美国不爱共产主义。(从马列学说上讲共产主义应当建立在生产力发达的国家,但偏偏当代经济发达国家均是资本主义国家。)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
发表于 2010-2-1 06:27:14 | 只看该作者
啥啊,选举这玩意是美国人弄出来的,结果放眼全世界只有美国人能玩转,剩下的哪个国家不是被民主选举弄得乱七八糟。首先我们看民主选举的特点,

特点一少数服从多数,也就是说出现两个人票数特别相近的时候(例如只差一票)以一票定胜负,那么对于支持另一个人的民众而言,这是完全忽视了他们的权利。

特点二,必须短时间内让选民认识你。很多政治家在选举之前几乎是没什么人很了解的,虽然有人说,只要你关心政治,那么你肯定能认识这些政治家。好吧,问题来了,你能认识多深?你了解他对于人们最关心的问题上(例如就业,例如医疗)能做到什么程度?很多政客在演讲的时候吹的天花乱坠,然后当选后发现各种实施方案所遇见的困难超乎想象。结果就造成了他的选民失望的结果,然后支持率就降低,再然后跳出来一个人在吹的天花乱坠一通之后,竞争下一次选票。结果就造成了大陆看到的笑话————政客选秀。

特点三,个人能力完全不清。对于一个方案提出来容易,但能预见其中实施过程所有的困难,并且分别做到制定对策,在历代政治选秀中,我只知道只有罗斯福做到了。当年他用一分极其详细的经济振兴计划,让人们再一次的把钱存入了银行,之后美国的经济再一次的腾飞了。

特点四,全凭个人喜好。很多人说,大多数人关心的就是国家的重中之重,这么说没有错,但是诸葛亮只有一个,不是所有人都是诸葛亮,可以预见所有问题,不是所有人都能把眼光放很远,不是很多人都能看到20年后的结果,也不是所有人都有邓小平的改革开放100年不动摇的魄力。举个最容易理解的例子,当年朱镕基要求过期改革的时候,那时候失业了多少人??多少人骂朱镕基??又有多少人能看到如果那时候没有强制的改革,强制的增强国企竞争力,中国能有今天的地位?

我要说的完了,所以我对西方的政治选秀完全没有兴趣。我宁肯看到一个有能力的人专制些。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
发表于 2010-2-1 06:27:18 | 只看该作者
如果批评别人就是一种变态的心理的话,那么你一辈子都在全盘的接收别人的东西吗?
如果批评别人就得基于自己做得比别人好的话,那是这就完全是西式民主的风格了,漠视弱者,弱者在强者面前丧失了话语权的资格,这还民主吗?
我们不能否认在西式民主里面也有一些不错的东西,但它也并不是毫无瑕疵的。
如果因为自己的一些价值观里面有一些有价值的东西,别人就应该去全盘的接收你的价值观,可能吗?这样的逻辑,将是这个世界的悲哀!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7#
发表于 2010-2-1 06:27:21 | 只看该作者
就像美国佬一而再再而三地针对围堵我们的国家,中国人民已经感到不满,但他却还要这样做,奇怪的是这样一个国家居然口中喊“民主”,说要帮中国人争取“民主”,但他却完全不听中国人的民意,中国人的民意就是美国从地球上消失,但他不干,所以证实了美国所谓的“民主”是一种谎言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8#
发表于 2010-2-1 06:27:25 | 只看该作者
××××哈哈~~这么简单教条的人?你的意思是中国得跟在西方国家后面努力发展几百年再说?
西方殖民世界,中国可以殖民世界么?
那么中国应该如何追赶西方国家呢?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9#
发表于 2010-2-1 06:27:29 | 只看该作者
美国的选举其实就是金钱选举,哪个钱多,哪边露恋的多,拉的选票也多.上台后给支持自己的财团优惠政策,和台湾的那个所谓的民主一会事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0#
发表于 2010-2-1 06:27:34 | 只看该作者
美国说是选总统不如说是买总统,就是说总统是买办总统。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小黑屋|中国海外利益研究网|政治学与国际关系论坛 ( 京ICP备12023743号  

GMT+8, 2025-7-20 08:31 , Processed in 0.109375 second(s), 28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