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学与国际关系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查看: 316|回复: 11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台湾作家YST谈中美的消长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0-2-1 04:04:23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牛年新春談世界大局:中美的消長(上)
fficeffice" />
牛年新春談世界大局 YST準備了三個題目,首先是「兩岸關係」,再來是「中東與中亞」。今天我們談第三個、也是最後一個題目,「中美的消長」。這第三個題目其實是最重要的,YST 把它留到最後。

本文的主旨是論述由「金融海嘯」引發的國際列強實力的消長,特別是中國與美國。2008年是美消中長的分水嶺,中國崛起的時機意外地提早到來,並沒有按照中國的準備和預定的腳步。

由於篇幅的關係,本文被分為上中下三部:


上部論述西方實質體系的崩潰;

中部論述西方價值體系的崩潰;

下部論述國家實力的美消中長。

(一)2008年影響最深遠的事件:金融海嘯

在「回顧2008,展望2009」這篇文章中 YST把經濟論述放在回顧的最後一項,又把金融海嘯放在經濟論述的最後一項,因為金融海嘯是2008年全球發生的最重大、影響最深遠的一件事。

YST 談國際政治離不開軍事,因為軍事是國際政治最有效和最重要的手段。其實政治也是一種手段,這個手段的最終目的是經濟。人類的一切活動最終還是要回到經濟層面來,一個更好的生活永遠是人類追求的最終目標。YST承認歷史上有很多戰爭是因為其他的因素,譬如統治者的虛榮或政客的意識形態或宗教信仰,但是這些人都是愚蠢的失敗者,譬如高唱理想的台獨分子。

真正成功的政治人物,他們所有治國的重大決策都是為了經濟、為了明天有更好的生活。

(二)西方體系的總崩潰

2008年的金融海嘯不是一個偶發事件,它代表的是整個以美國為首的西方世界由於經濟制度的錯誤所導致的金融崩潰。這個影響是非常、非常深遠的,是整個西方經濟體系、價值體系和政治體系的總崩潰。

金融海嘯造成西方經濟體系的崩潰,這是實質的。

金融海嘯造成西方價值體系的崩潰,這是心理的,是論述能力的崩潰,屬於軟性實力的喪失。

不要小看軟實力,喪失軟實力的後果非常嚴重,它不但打擊西方人的驕傲,更重創西方人的信心。

金融海嘯之所以影響深遠就在西方體系無論是實質的還是價值的都崩潰了。

實質體系的崩潰造成政府運作眼前的困難;價值體系的崩潰造成實力恢復的長期困難。

(三)西方實質體系的崩潰

實質體系的崩潰大家都看得見,更感受得到。股Shi崩盤、房價慘跌,有的喪失工作,沒有喪失工作的退休金也大大縮水,很多美國朋友跟我說他們的401K(退休基金的代號)已經變成“201K”。這些人的埋怨和恐懼屬於個人的困難,雖然也很重要但不是我們政治論述的主要話題。政治論述是觀察一個國家的整體能力和整體價值觀念,不看個體。

西方實質體系的崩潰最具體、也最嚴重的就是金融機構的大量倒閉。

1. 金融杠杆

相信現在讀者已經瞭解什麼叫做金融杠杆(leverage)。如果銀行有一塊錢的本錢,卻做五塊錢的生意,杠杆就是五倍,只要賺一塊錢就是 100%的利潤。但是同樣的道理,只要賠20%的資產就賠光了所有的本錢面臨倒閉。

高杠杆就表示高風險。

讓我們用簡單的算術來表達:如果銀行的投資採用N倍杠杆,那麼當銀行的資產下跌了N分之一(1/N)這家銀行就倒閉了。

所以一家用30倍杠杆運行的銀行,它倒閉的標準是資產下跌達到 3.34%。

2. 美國的金融機構

最近這些年來,美國的銀行都在30倍左右的杠杆下運行,屬於非常高的風險。

譬如華爾街某銀行以10億美元作抵押借錢買了 300億美元的「信用違約證券」(Credit Default Swap 簡稱 CDS),杠杆就是30倍。

如果獲利 5%,那就是15億美元,本錢只有10億美元,所以利潤是 150%,屬於暴利。銀行上下個個都分紅,從幾萬塊(小職員)到幾百萬(高級經理)到超過一千萬(董事、總裁、執行長、董事長)。


但是如果證券下跌了 5%,不但本錢賠光還負債五億美元。不過華爾街的銀行照樣分紅,而且數目不減。「雷曼兄弟」倒閉前,它的執行長富爾德(Richard Fult)從公司拿走了兩千兩百萬美元。

2008年,在金融風暴銀行面臨倒閉下,華爾街員工分紅的總額是5430億美元。這就是美國文化。

這些都是造成美國金融問題的根本原因,那就是不顧一切、瘋狂地追逐短期利潤。高風險有什麼好怕的?這些銀行的決策者全都是無所畏懼,因為頂了天就是拿錢走人(grab the money and run),沒什麼大不了。

想想看,誰是傻瓜?YST 如果能抓到一千萬美元也什麼都不怕,什麼高風險的投資決定也都敢做,絕不會擔憂明天。

超級薪資使得決策者無所畏懼,加上同行之間的競爭,這就造成銀行業高杠杆的運作模式。

目前美國的銀行平均資產額已經下跌了8.68%,按照自由市場的機制早就應該倒閉了。事實上,如果美國政府不出面干預,美國所有的主要銀行全部都倒閉了,沒有一家能夠倖免,包括全球聞名的美國花旗銀行(Citi Corp)。

更有意思的是美國一些銀行已經資不抵債,於是政府撥鉅款給他們紓困避免倒閉。這些銀行的高級職員一拿到紓困的錢第一件事就是給自己分紅。道理是:你既然怕我倒閉,你就拿我無可奈何。聰明吧?譬如美國花旗銀行、高盛(Goldman Sachs)、摩根士丹利(Morgan Stanley)都這麼幹。不但美國人民生氣,連歐巴馬總統都動怒了, 罵這些金融界的領袖們「不要臉」(Shame!)。

美國金融界的文化真的生病了,而且是重病,因為美國金融界人士已經沒有羞恥之心。沒有人要求這些金融人士學雷鋒,但是美國人要求金融人士有最起碼的做人的品格(minimun decency as human beings)是合理的,而美國金融人士距離這個最低標準太遠了。想想看,沒有羞恥到這種地步,居然把經營別人的錢(譬如退休基金)毫無羞愧地以各種名目放進自己的口袋、把政府(納稅人)為他們的錯誤善後的錢毫無羞愧地放進自己的口袋。美國的金融文化如此腐敗,YST 不相信這些人能扭轉美國的金融頹勢。

絕大部份的人和所有的美國人都不希望美國的銀行倒閉,影響太大了。今天大家都在賭政府會干預。美國政府怎麼干預呢?就是大量借錢給這些銀行不讓它們倒閉。但是錢從那裏來呢?向國外借錢能解決的機會是零,因為由金融衍生產品所造成的黑洞估計高達50兆到60兆,足以拖垮全世界。美國能借到的錢屬於杯水車薪。唯一的、最可行的、也最容易的解決方案就是印鈔票,這是只有美國擁有的特權。

3. 歐洲金融機構

歐洲的金融受傷比美國輕很多,但是解決比美國難很多。原因很簡單,歐洲不能隨意印鈔票。這是為什麼金融海嘯發生後,美元對歐元會逆勢上揚。


歐洲國家中英國特別不被看好,有消息說英國有可能追隨冰島面臨破產。為什麼?因為英國的金融業在 GDP中所占的比重過高。

對英國最無情的批評來自美國的一位投資者,名叫羅傑斯(Jim Rogers),他是羅傑斯控股公司(Rogers Holdings)的董事長,曾經和索羅斯(George Soros)共同創立量子基金(Quantum Fund)。量子基金就是那個在1997-1998年製造亞洲金融危機並且差一點把香港金融搞垮、但是把曾蔭權急哭的對沖基金。

英國【金融時報】的記者葛海姆(Peter Garnham)在2009年01月22日做了下麵的報導。

羅傑斯說,英鎊是一種沒有支撐的貨幣,英鎊對美元和歐元的匯率應該繼續下跌。

為什麼說英鎊是一種沒有支撐的貨幣呢?

羅傑斯說,“很簡單,英國沒有什麼東西可賣的。”

羅傑斯進一步表示,英鎊的兩大支柱一直是北海的石油和英國金融服務的實力,尤其是倫敦金融城的角色。但是當北海油田開始枯竭的時候,倫敦作為一個主要金融中心的地位就遭受打擊。

羅傑斯表示英國已經不值得投資,資本家最好把錢改投其他地方。

4. 香港的金融地位

羅傑斯看英國與YST看香港有驚人的相似之處,令我們不得不用羅傑斯的話來檢驗香港。

A. 香港與英國

羅傑斯對英國的評論立刻使YST想到香港。如果我們把上一節用紅色標出的羅傑斯的評語改兩個字(「英鎊」改成「港元」,「英國」改成「香港」):

港元是一種沒有支撐的貨幣;

香港沒有什麼東西可賣的。

這就正是 YST在「漫談香港」對香港的評語。

羅傑斯批評英國的話和YST批評香港的話幾乎一模一樣,不,不是「幾乎」,是完全的一模一樣。YST的「漫談香港」系列文章在去年12月01日就全部寫完了,羅傑斯批評英國是在今年的01月22日,YST 沒有抄襲羅傑斯。我們的論點一致,因為這是金融的ABC,屬於基本常識。

B. 港元是空殼子,只有心理價值,沒有實質價值。

在「漫談香港」這個系列文章,YST 說得很清楚,香港的金融業沒有支撐,因為香港不事生產,既無工業,也無農業,香港的金融業是一個百分之百的空殼子,因為香港拿不出任何實物可賣。

所以港元是一個百分之百的空殼子,港元只有心理價值,沒有實質價值。

「漫談香港」說得非常清楚,香港的土地和人工都被過分高估,港元至少有80%貶值的空間。也就是說,港元的正確價位應該是:


1元人民幣 = 5元港幣;或

1美元 = 34港元。

也就是說,港元的匯率應該大致等於新臺幣。對毫無生產能力、買空賣空的港元來說,這個匯率已經太寬厚了。

如果香港一切回歸天命,也就是依據達爾文的進化法則,港幣最終的匯率應該以漁村的價格計算香港的土地價值,然後轉換成匯率。至於結果是多少,YST 就把這個習題留給讀者好了。

羅傑斯說話的重點是強調貨幣必須有製造業或天然資源作為支撐,否則這個貨幣無法給人信心。

譬如日本有強大的製造業、沙烏地阿拉伯有豐富的天然資源,他們都能夠拿出實物來賣,所以日圓和沙烏地利亞(Saudi riyals,簡稱 SAR,目前 1美元 = 3.75 SAR)都有堅強的支撐點。

為了強調他的重點,羅傑斯對英國的評語有些過分刻薄。其實除了石油,英國還是有少數不錯的工業,譬如勞斯萊斯的航空發動機目前在國際市場仍然相當有競爭力。英國在2008年的農業與工業總產值是6480億美元,這是實體經濟。但是英國走下坡是一個事實,英國的國際影響力式微也是事實,英鎊疲軟與英國可能面臨破產都是事實,倫敦這個金融城將不再是「國際金融中心」也非常可能成為事實。但是英國還不至於、也絕對不會淪落到跟香港在同一個階層。

二十年來香港什麼實業都沒有,香港的工業與農業生產值都是0,比英國的今天與可預見的未來都差遠了。香港實物生產的能力是0,天然資源也是0,是確確實實沒有任何東西可賣。如果今天英國要追隨冰島去打魚,那麼二十年前香港人早就該去打魚了。

C. 香港頂多是一個“魁儡金融中心”

香港人號稱自己的小島是“國際金融中心”,可以靠金融業吃飯,這是一個笑話。


英國曾經是香港 155年的宗主國,英國在國際金融上的地位是有歷史的,我們不要忘了英鎊在二次世界大戰以前是世界貨幣有如今天的美元。香港所有的金融本事都是從英國學來的,能比師父強嗎?香港人再怎麼吹牛也不敢把香港中環的金融地位和倫敦相提並論。

想想看,如果只因為北海石油枯竭英國師父就當不成「國際金融中心」了,屁都沒有的香港徒弟能成為「國際金融中心」嗎?

香港從來就不是甚麼國際金融中心,以後也不會是,連“廣東金融中心”都當不成。

香港頂多是一個“傀儡金融中心”,手腳都綁了繩子,繩頭捏在北京手裏。

香港人聽到「傀儡」兩字不要不服氣。大約十幾天前,有新聞(可能是「明報」,YST 不太確定)說李嘉誠偷偷賣掉大量手中「中國開發銀行」的股票沒有預先與北京商量,連通知北京都沒有,北京政府非常生氣。李嘉誠到北京請罪並企圖解釋,北京政府不見他。


YST 的記憶這些股票是「中國開發銀行」上市(IPO)的時候以極低的價錢配售給李嘉誠的,北京政府當然有理由生氣。

看到沒有?這就是香港首富的嘴臉和他財富的來源。李嘉誠不是北京飼養的傀儡是什麼?

如果不是李嘉誠的小動作惹毛了北京政府,他的傀儡面目還很難公諸於世。

香港人普遍瞧不起大陸人。其實沒有中國大陸的輸血,香港什麼都不是,只能是個小漁村。香港從來沒有條件成為任何金融中心。想想看,只要過一條河就有一個經濟實力遠比香港強大的城市,它的名字叫深圳。至於經濟力量更強大的廣州,我們就不提了。國際金融中心哪里輪得到香港?連“廣東金融中心”都輪不到香港,何況國際。

別忘了,在長江口還有一個經濟實力遠比廣州強大的上海,華北平原京城旁邊還有一個經濟與政治並重的大港叫天津,它們的經濟和國際地位都遠高於香港,香港人看不見嗎?

香港人的愚昧無知和自我膨脹不是普通級的。


D. 香港的未來


香港的問題在香港人不知道如何為自己定位,不知道在這個邊陲小島能扮演什麼角色。YST 給香港人提供三個選擇:

選擇1:如果香港人認為自己有真本事,那麼放棄金融中心的幻想,腳踏實地發展尖端高科技產業,譬如高利潤的生化醫藥產業、新能源的研發...等等,用別人做不出的實物來合理化港元過高的價值。

選擇2:如果香港人認為自己很平庸,那麼自動將港元大幅度貶值,使香港變得有競爭力從事傳統低端的工業生產,尊廣州為龍頭,融入珠三角的大家庭。


選擇3:香港人眼高手低,高不成,低也不願意就,不打算務正業,繼續投機取巧,終日幻想洋買辦的 easy life,向北京不斷乞求輸血,扮演“傀儡金融中心”。那麼香港人就等待有一天被大陸拋棄,回到漁村。


(未完待續)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微信微信
收藏收藏 转播转播 分享分享 分享淘帖
2#
发表于 2010-2-1 04:04:28 | 只看该作者
牛年新春談世界大局:中美的消長(中)
fficeffice" />
(四)西方價值基礎的崩潰  

西方世界用科技創新帶動工業革命,用工業革命的成果推動殖民主義,然後用殖民主義所獲取的資源與利益建立了極具侵略性的帝國主義,最後也是最厲害的就是用論述的方式鼓吹他們制度的優越性、合理化他們的掠奪、確立並鞏固他們的領導地位。

人一旦有錢,不論他的錢是如何獲得的,總要教訓窮人,証明他擁有的財富是合理的。國家也是一樣。

所以論述是一個非常、非常重要的手段,是軟實力中的核心力量。西方國家所有的信心與優越感都是由論述撐起來的。

我們現在就來一一檢驗西方體系最核心的論述。

1. 「自由經濟」的論述

美國的論述中非常具體的代表就是鼓吹「自由經濟」。美國自由經濟的大師就是芝加哥大學的經濟教授費德曼(Milton Friedman),他的胡說八道害慘了南美洲的經濟,但是一點也沒有傷害到他的名譽,1976年他拿了諾貝爾經濟獎。西方人為本身利益互相瞎吹捧,這就是例子。

A. 「自由經濟」是一種強盜論述

費德曼的胡說八道從他對香港的評語就可以確定。費德曼說,“如果你要看資本主義,就去香港”。1990年,費德曼出書(Free to Choose: A personal),書中說香港也許是自由市場經濟的最佳例子。

被洋大人誇獎,香港人聽得飄飄然。

西方人是虛偽的,特別是猶太人。另一個猶太人索羅斯(George Soros)就打著「自由經濟」的大旗到亞洲來搶錢,製造了1997-1998年的「亞洲金融風暴」。索羅斯一面叫囂「自由經濟」不容當地政府干涉,一面用匯率套錢,成功從泰國、印尼、馬來西亞、和韓國等國家圈走數十億美元,留給當地政府一個金融爛攤子。

但是索羅斯在香港,費德曼歌頌的“自由市場經濟的最佳例子”,卻失手了。為什麼?因為中國大陸不信邪,不甩西方的經濟論述,也不鳥費德曼的炸藥獎。在中國大陸的支援下,香港政府斷然出手在關鍵性的支撐點干預股Shi,導致最後索羅斯的「量子基金」賠本出場。

索羅斯大罵香港不遵守西方人制定、廣泛論述、全力推銷的「自由經濟」這個“金科玉律”。

笑話,費德曼是甚麼東西?傻瓜才把他當先知,把「自由經濟」當聖經。

「自由經濟」是美國對付外國,尤其是未開發與開發中國家,以大欺小的強盜論述。

想想看,香港的經濟基礎比韓國差遠了,當時脫離英國殖民還不到1年,香港人非常崇拜西方的思想學說。香港若是沒有中國大陸強有力的手在背後,一定掉入這個強盜論述的陷阱,哭著送錢給索羅斯。

B. 「自由經濟」的徹底崩潰

但是,西方人從香港圈錢的失手學乖了嗎?認錯了嗎?

當然沒有。西方人一直宣傳「自由市場經濟」、強力主導全球的商業運作、不斷要求中國大陸的國營企業私有化,直到2008年美國發生金融風暴,引發了全球金融海嘯。

然後最可笑的事情發生了,索羅斯大罵美國政府在金融風暴發生的時候出手太慢,導致股Shi崩盤。

ffice:smarttags" />2008年10月13日,索羅斯砲轟美國政府的救市方案,他在參加國際基金會(IMF)的會報後接受記者訪問,直接點名批評美國財政部長鮑爾森。索羅斯說鮑爾森太迷信所謂的「基本市場規則」以至於在面對金融危機的時候猶豫不決、錯誤評估形勢,導致股Shi崩盤,但又沒有能力救市。

索羅斯說,“七千億美元的計畫如果能策劃得更完善、如果能更早籌劃、如果能早一點處理房屋貸款市場,傷害就會小一點。鮑爾森的計畫不周詳,現在市場正在崩解,他不知道需要做什麼。”

咦,奇怪,這個猶太人又哇哇鬼叫叫了,不過這次說的話怎麼跟亞洲金融危機時完全相反呢?十年前索羅斯不是大罵香港政府干預股Shi嗎?現在他居然埋怨美國政府救市太慢。他這麼多年朗朗上口的、美國經濟學家創立並鼓吹的、西方世界用諾貝爾獎肯定的「自由市場經濟」的偉大論述那裏去了?

猶太人無恥圈錢的醜惡嘴臉表露無遺。

「自由經濟」的論述在另一個猶太人口中徹底露出了欺騙的本質。

C. 西方「自由經濟」的論述轟然倒塌

美國金融危機暴露了「自由經濟」的強盜本質。現在西方經濟學家沒有人敢提「自由經濟」了,反過來要求中國這個金融後進國家來救他們。美國前財政部長薩默斯(Larry Summers)說,中國以及中東國家將“最終決定”美國史上最大金融拯救計畫的命運。   

現在美國國內都在大談美國銀行應該國有化,包括很多人都崇拜、台灣尊稱為「葛老」的葛林斯潘(Alan Greenspan)。這不是很可笑嗎?鼓吹了幾十年的「自由經濟」馬上就見風轉舵了。 我們不禁要問,經濟學到底是什麼學問?

「葛老」做美國聯儲會的主席,從1987年一直做到2006年,重大的錯失他都有份。這次的金融海嘯葛林斯潘要負主要責任。

2008年,西方「自由經濟」的論述轟然倒塌,一文不值。

這些吹噓「自由經濟」拿諾貝爾獎的學術騙子是不是要吐出這些獎牌、獎金、和虛假的榮譽呢?

2. 「全球化」的論述

美國鼓吹的「全球化」(Globalization)是西方國家的另一個強盜論述。

A. 「全球化」是糖衣砲彈

「全球化」基本上就是西方發達國家在優勢經濟、財力和科技的情況下堂而皇之入侵開發中國家市場的一種手段。星巴克咖啡、麥當勞漢堡、沃爾瑪零售店....在「全球化」的旗幟下進入全世界,不但搶佔別國的市場,也破壞了當地文化。

每個國家有自己的國情和文化,構成自己國家的特色,決不能盲目搞「全球化」。「全球化」絕不是金科玉律,需要依據各國本身的情況適度受到節制。落後國家的人民大談「全球化」作為時髦,特別令人感到可笑。

當先進國家組成一個市場團體(最早的GATT,後來的 WTO)形成了相當的規模以後,他們便開始對其他國家設限,對新會員提出苛刻的條件。中國大陸加入 WTO所簽下的條件在國內引起軒然大波,朱鎔基總理被攻擊成賣國者。但是中國挺過來了,美國從此不能每年以「貿易最惠國待遇」的審核來騷擾中國的內政與外交。

B. 「金融海嘯」令「全球化」的論述遭到質疑

依照 WTO的規定,中國大陸在不久的未來就要開放接受外國的銀行業和保險業,這是中國的弱項,一直是有識者擔心的。中國的銀行業和保險業一旦被外國控制那就完了,未來無論做什麼都困難重重。

中國的運氣不錯,在金融業即將開放的關鍵時刻發生金融海嘯。如果這個金融海嘯晚幾年發生,中國受到的衝擊一定大非常多,就像歐洲和日本。我們看得很清楚,越是西化的國家在這次金融海嘯中受傷也越重。中國之所以受傷輕就是因為銀行和保險還沒有被全球化。你能想像美國的花旗銀行集團在中國各大城市販賣金融衍生產品所引起的後果嗎?

有人說這次的金融海嘯是美國的陰謀,把美國多年來累積的債務透過金融衍生產品由全世界來分擔。雖然結果看起來是如此,但是 YST個人不認為這是美國的陰謀。美國玩不起這麼大的遊戲,而且自己受傷也太重了。

C. 美國的保護主義

美國在通過龐大的重建方案時曾經提出一些限制性的規劃,要求重建的材料和設備必須用美國貨。此話一出立刻遭到全球的反對,歐巴馬總統出來打圓場說美國不會這麼做。但是 YST認為美國的保護主義已經開始醞釀,一旦經濟真的一發不可收拾,美國的保護主義必定抬頭。

想想看,美國鋪天蓋地論述「全球化」的好處並且強力推銷,世界各國也一蜂窩地跟進。但是美國一旦確認自己處於劣勢便立即改口。這就立刻給「全球化」的價值蒙上陰影。

「全球化」是一個極具侵略性的廉價口號,先進國家自恃有強大的科技和豐沛的資金不怕競爭,所以推銷「全球化」的觀念進入落後國家的市場。

西方國家第一次在市場遊戲上從落後國家感到壓力,就是中國。這是他們在允許中國加入 WTO以前沒有想到的。中國能做到這一點除了中國人的智慧,主要是依靠廣大勞動人民的刻苦耐勞。西方國家一旦認為自己吃虧了,便想改變他們制定的規則,不再玩這個遊戲。美國與歐洲都開始對中國貨作出“懲罰性”的附加稅。西班牙與義大利甚至發生搗毀中國貨的粗暴行為。

「全球化」原本就是一種廉價的強盜論述。2008年的金融海嘯讓我們進一步認識「全球化」帶來的全球災害。

3. 民主、自由與資本主義的論述

「金融海嘯」是對西方鼓吹的民主、自由與資本主義最沈重和最根本的打擊。

A. 資本主義被否定

美國總統歐巴馬公開要求接受政府援助的金融機構,任何高階層的經理和執行長年薪都不能超過50萬美元,美國人民壓倒性的多數贊成總統這項要求。這就是從根本上否定了資本主義。

歐巴馬總統的話就夠了,YST 不需要做更多的論述。

B. 中國政府的效率被肯定

自從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起,六十年來西方國家用排山倒海的論述把中國大陸的政府定調為專制、獨裁、腐敗的共產政權。西方國家並且以這個作為理由對中國大陸進行封鎖與禁運,這是非常厲害的手段,造成中國發展的困難和長期落後的局面。

2001年11月11日,中國正式加入 WTO,這是中國發展史上最關鍵的一步。不到十年,中國就成為世界第三大經濟體。而且從對世界的貢獻和影響力來觀察,日本是不行的,中國在這方面僅次於美國。

中國體制的優越性在遇到災難時特別顯現出來。不論是水災、SARS(大陸稱「非典」)、雪災、地震,中國政府的救援效率遠高於西方國家,看看美國政府在卡翠娜颶風的遲緩表現就知道了。2005年08月卡翠娜颶風在紐奧良造成的災情和中國1998年08月發生的長江流域大水災在規模上差太遠了。美國的體制連卡翠娜颶風這樣的小災難都不能應付,弄到幾千人睡在體育館裏面沒吃沒喝,紐奧良到處發生搶劫,最後軍隊荷槍實彈進入災區維持秩序,真是民主自由制度的笑話。中國發生災害,解放軍的救災行動立即展開,進入災區攜帶的都是救援物資,從不帶武器的。

這次美國引發的全球金融海嘯,西方政府的官員和西方的新聞媒體都公開承認在全球面臨經濟蕭條的時候,中國政府的應變最迅速也最有效。

美國的應變是不斷的把錢投入銀行,然後這些錢有些被銀行高級管理人員分掉,有的拿去豪華度假,剩下的錢如石沈大海,問題依然存在。

中國投入鉅款從事基礎建設、技術開發、和包括醫藥保健和教育在內的社會保障安排。

中美兩國應對金融災害的手段高下立判,尤其突顯兩國不同的生活文化。西方的政府和媒體多年來不斷攻擊中國的政治制度和意識形態,但是在面對災難的時候他們只能眼睜睜地看著中國在穩步前進而自己的政府七嘴八舌和手忙腳亂。

今年在全球各國經濟都面臨負成長的時候,中國的經濟成長仍有希望維持8%,而且中國將是最早脫離經濟衰退的國家。中國政府在處理經濟危機時的效率和果斷令西方國家刮目相看。西方各國不但看好中國經濟發展的前景,而且希望中國的經濟能夠帶動西方國家的經濟脫離苦海。

多年來西方國家在民主、自由與資本主義上咄咄逼人的論述在這次金融海嘯的衝擊下也轟然倒塌了。

C. 台灣在經濟蕭條中彰顯西方民主制度之惡

在所有實行西方式的民主制度國家中,台灣在這次金融海嘯中的表現是最可笑的。民進黨在立法院杯葛行政院長的報告,態度之惡劣使一個例行的施政報告變成一個惡毒的鬥爭大會。

蔡英文主席要求馬英九總統參與民進黨召開的國是大會。想想看,民進黨那批爛人能有什麼國是建言?事實上,這是一個設計好的鬥爭大會。馬英九在會見劉兆玄之後正式拒絕蔡英文的邀請,這是對的。任何人都看得很清楚,民進黨根本是想藉金融海嘯引發的經濟蕭條鬧事,再利用民怨擴大為遊行示*,最後是拿回執政權。


(未完待續)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
发表于 2010-2-1 04:04:33 | 只看该作者
做為反對黨,民進黨把台灣的經濟蕭條看成是奪權的黃金機會。民進黨根本不希望台灣經濟在馬英九的帶領下變好,而是希望經濟越變越壞然後藉此機會下手奪權,這從民進黨立法委員把「行政院長道歉」當作第一訴求就看得非常清楚了。民進黨的私心全寫在臉上,哪有一點點以民為主的影子,作秀做到這種程度「民主」真是成了笑話。西方民主的醜惡面被台灣的政客發揚得淋漓盡致,畢露的醜態實在慘不忍睹。
fficeffice" />
台灣進行的民主體制告訴我們:兩黨政治不是一個以民為主的政治,而是互相拖後腿的奪權政治。在面對經濟衰退的情形下,在野黨拖後腿的動作和心機讓人看得特別清楚。

如果你以前看立法院吵鬧、抗爭、打架還會興致勃勃,那是因為你吃飽飯沒事幹。

如果今天你因為經濟蕭條而失去工作或遭到減薪,你看立法院吵鬧打架就笑不出來了。

YST 向你保証,這些立法委員沒有一個是為你的失業或減薪在立法院打架。

D. 發達國家的財富來自武力掠奪,不是靠民主、自由與資本主義

西方國家以前能夠在民主、自由與資本主義這些論述上佔優勢,那是因為他們在成功掠奪世界的財富以後變得非常富裕。一旦國家變窮,西方政治制度的缺點全部冒出來了。

我們必須認清,今天所有富裕的西方列強(包括日本)哪一個不是靠掠奪起家的?掠奪靠的是由科技建立起來的軍事力量,不是甚麼民主自由的政治制度,更不是什麼優秀的資本主義。中國人是天生的商人,中國商人開拓「絲路」載運茶葉、綢緞、瓷器到萬里之外販賣的時候,歐洲人還是野蠻人。

沒有一個例外,西方列強和日本今天的財富都是從武力掠奪起家的,富裕之後再搞出一套論述合理化他們的既得利益,同時掩蓋他們過去的罪惡。

有趣的是,客觀檢驗制度的時機終於來臨。今天在全球經濟危機下,西方國家主觀的論述終於必須面對客觀的考驗。

任何制度最後真正較量的就是「效率」兩個字。其他的比較都是假的、抽象的、可以多重定義的,這些都很容易胡亂做文章。現在金融海嘯發生了,誰先開步走、誰走得快、誰走得遠,誰就是優勝者。

看到沒有?西方國家論述的囂張氣焰突然沒有了。

「金融海嘯」使西方國家在民主、自由與資本主義的論述上全部失去根基。

4. 「人權」的論述

這是西方國家目前鬧得最兇的論述,西方軟實力的代表就只剩下可憐的「人權」論述了。不幸的是,就連這點可憐的論述西方也站不住腳。

A. 人權沒有標準

「人權」是沒有標準的。譬如美國可以在自己的監獄為囚犯安裝彩色電視,讓囚犯終日在牢房觀看他們喜愛的節目,這是美國的人權標準,別人管不著。但是美國用這個標準來攻擊中國對待囚犯沒有人權、痛批中國政府利用囚犯做工、拒絕購買囚犯生產的商品...等等,這就不對了。至於美國為西藏獨立分子和邪教法輪功分子爭取人權就更是胡扯了。照這個標準,中國也可以為美國的黑豹黨爭取人權,中國更有理由譴責美國在德州出動坦克把「大衛教」這個邪教組織的居住房屋轟成一片火海,邪教教徒全部死光光。

B. 美國的人權紀錄

其實美國的人權紀錄並不光彩,上個世紀六0年代阿拉巴馬州州長喬治.華萊士(George Wallace,1919-1998)的種族隔離政策是舉世聞名的。那個時候美國南方不要說廁所是黑白分開,就連公共場所的飲水器都是黑白分開。曾經有歐洲來的白人學生好奇地要去喝“彩色”的水被同學勸阻,並被告知所謂“彩色”(colored)是指給有色人種飲用,不是水的顏色。

美國學校有關人權的故事多了。YST 不知道這個出過美國四位總統的維吉尼亞大學現在是不是有真正的種族平等,但是我十分確定在七0年代維大的黑人學生是不敢坐在前排的。

即使最近幾年,美國的人權問題仍然很嚴重。在國內,美國警察對待有色人種(特別是黑人)的態度和處理方式與對待白人是不同的。在國外,美國人的人權也大於其他國家人民的人權。只要有美軍駐紮的地方,當地老百姓在美國人面前都是低一等的。被美軍車輛壓死的韓國女學生和被強姦的日本女性,罪犯都判無罪,當地人的人權在那裏?

C. 人權不敵政治力量

最近的例子發生在2008年。駐日美軍士兵狄龍.哈蒂諾特在02月10日強姦14歲日本少女被逮捕。他在02月29日就獲得釋放,理由是受害者不想讓事端擴大。日本政府一定受到美國軍方的壓力才做出這個判決。為了緩和日本國民的不滿,美國國務卿萊斯在03月27日至03月28日訪問日本時就此事向日方表示遺憾。

看到沒有?日本人的人權被踐踏,在美國的眼裏連道歉都不值,只不過是一點點遺憾而已。

美國對亞洲人如此,對歐洲人也一樣。YST 舉一個在義大利發生的事情作為例子。

ffice:smarttags" />1998年02月03日,美國一架軍機在義大利北部切爾米斯遊覽區進行低空飛行時撞斷一根登山纜車的繩索,致使纜車墜地,導致二十人喪生。該事件震驚義大利全國,當百姓要求美軍撤出義大利,義大利司法部門還要求在義大利審判肇事者。美國迅速將四名飛行員撤回國內,並予以懲罰。但他們在服刑不久後即以表現良好為由被提前釋放。二十個喪生的義大利遊客,他們的人權在哪裏?

「人權」是一種道德論述,為的是搶佔道德的制高點。我們看得很清楚,英、法、德、意等西方國家對中國叫囂人權,但是這些國家在美國面前是不敢出聲的。所以「人權」的定義因拳頭的大小就有所不同,成為笑話。西方的人權論述已經變成政治口號,成為政治宣傳和政治打擊的手段,人權論述根本失去了任何崇高的道德意義。

D. 人權不是道德議題而是政治議題

西方人在人權的議題上不過是搶奪發言權而已,他們的優勢不是他們的人權紀錄有多好,而是他們有強有力的新聞媒體可以做鋪天蓋地的宣傳取得技術上的優勢。西方「人權」的論述已經流於政治宣傳(prapaganda),經常比廣告還不如,因為除了誇張更多的是謊言。

美國對人權叫囂得最厲害,但美國對人權也踐踏得最厲害。為什麼?因為美國駐軍遍布全球,美軍不可避免地與當地人發生糾紛。美國一定把自己的利益和美國人的人權放在其他國家人民的人權之上。最確切的証明是布希總統在2002年05月06日宣布美國拒絕簽署「國際刑事法庭條約」,並且宣佈前柯林頓政府簽署的任何有關協議都是無效的。

「國際刑事法庭」是根據【羅馬條約】的規定成立的,在2002年已經有 139個國家簽署了該條約,當時的柯林頓政府也同意簽署該條約。然而布希政府宣稱設立國際刑事法庭不是好事。美國擔心一些美國人將因為“戰爭罪名”被起訴,一再阻撓該法庭的成立。

美國拒絕簽署「國際刑事法庭條約」証明美國對自己和對外國的人權標準是不一樣的。這同時也証明由美國領導的西方人權攻勢是一個政治議題(political issue)而不是一個道德議題。

E. 「人權大於主權」的論述

大約十幾年前吧,美國創造了「人權大於主權」的論述,為美國干預別國的內政建立了理論基礎。這使YST想起「台灣關係法」。

1979年美國與中國建交後為了怕因1972年簽訂的「上海公報」失去對台灣的影響力,於是就急急忙忙在國會通過了「台灣關係法」。「台灣關係法」是美國的國內法,中國是不承認的。但是美國不管,從此以後美國就一切根據「台灣關係法」辦事,一本正經、理直氣壯地扮演起保護者的角色,玩弄手上的台灣牌,「上海公報」形同虛設。這,就是強權政治。

「人權大於主權」就更離譜了,根本不需要民意代表開什麼會,幾個政客找了一堆寫手依據政客的主觀意願和美國利益就開始寫文章了。可笑的是,一群台灣人也跟在美國後面瞎嚷嚷,真是二百五。這些台灣人不知道「人權大於主權」是只有超級強權才有資格說的混話。

90年代美國是唯一的超級強權,小國聽到「人權大於主權」敢怒不敢言,因為這話後面可能跟著美國海軍陸戰隊。

美國說這話就根本沒有把別國人民的人權看在眼裏。美國的「人權」論述在這個時期達到了頂峰。

F. 美國在聯合國人權委員會的失敗

從1990年開始,美國每年都要在日內瓦的聯合國人權委員會提出反中國的人權提案。剛開始的幾年美國還可以找到一些連署國,後來就慢慢變少了,最後連一個連署的國家也沒有。從2000年開始,美國經常是孤家寡人、赤膊上陣,越來越難堪。

美國每年都提出譴責中國人權的提案,但是在聯合國一次都沒有獲得通過。反倒是美國支持的以色列受到聯合國人權委員會的譴責。2001年譴責以色列的提案是以50票贊成1票反對的壓倒性通過的。那又怎樣?以色列也不會鳥聯合國的譴責。

美國的人權攻勢在二十一世紀一開始就遭到重大挫敗。2001年05月03日,美國在聯合國人權委員會的改選中落選。這次選舉共有54個理事會成員國參加投票,美國僅得了29票,在所在小組中名列最後。美國落選的原因是許多理事會成員國對美國在國際上將自己的人權標準強加於別國的作法表示不滿。

有趣的是美國惱羞成怒,七天後,美國眾議院以252票贊成,165票反對,通過一項修正案,提出如果美國在聯合國人權委員會中的席位明年不能得到恢復,美國將停止繳納定於明年補繳的拖欠聯合國的第三筆、也是最後一筆兩億四千四百萬美元的會費。

G. 中國國務院每年發表【美國的人權紀錄】

進入二十一世紀,中國開始在人權的論述上反守為攻。人權議題開始漸漸朝中國傾斜。

至少從2002年開始,中國國務院新聞辦公室每年一度發表【美國的人權紀錄】主動出擊,對抗美國每年一度的【世界各國人權報告】。從這個時候起,「人權」不再是美國獨自擁有的武器,也不再只扮演法官,而是同樣受到別國的審判。美國國家安全局違反人權的行為被揭發,美國警察的暴力行為、美國監獄爆滿引發的不人道對待囚犯、美國在保障婦女和兒童權益方面的種種不足和疏失、美國的種族歧視....等等都被公布出來接收世人的評斷。

中國國務院出版的【美國的人權紀錄】特別指出美國政府在國際上奉行單邊主義,無視公認的國際準則,粗暴侵犯別國的主權和人權。美國政府在對外戰爭和軍事打擊中經常濫殺無辜。

對美國人權紀錄傷害最深的是2004年爆發出舉世震驚的美軍虐待囚犯的醜聞,此後的每一年新的虐囚事件不斷地出爐。根據【華盛頓郵報】、【紐約時報】等主流媒體的相關報導,駐伊拉克美軍為了從伊拉克俘虜口中獲得情報,在審詢的時候使用了各式各樣的酷刑,對囚犯進行有系統的虐待,包括剝奪犯人睡眠、將犯人拴在牆上、用棒球棍擊打囚犯、禁止囚犯進水進食、強迫他們數天在完全黑暗的環境中聽聲音很大的音樂、縱狗咬囚犯取樂、把囚犯與獅子放在一個籠子裏加以恐嚇等等。

中國政府的【美國的人權紀錄】獲得越來越多的關注。2006年中國出版的【美國的人權紀錄】引用率高於同年美國出版的【世界各國人權報告】。這一年美國的虐囚事件鬧得沸沸揚揚,在這種情況下美國還指責別國的人權,實在令外國看不下去,連歐洲國家都建議美國別再搞了。

H. 西方國家已經在人權的論述上失敗

2008年西方國家在巴黎和倫敦上演西藏人權鬧劇,用大量的假照片來攻擊中國的人權,結果被拆穿。西方媒體毀損了自己的信譽卻促成海內外華人的大團結,真是賠了夫人又折兵。

2009年02月24日,歐巴馬總統在國會演說,宣佈關閉關塔那摩海軍基地的監獄,並且重申美國禁止刑求,等於承認美國多年來一直進行違反人權的酷刑。

想想看,中國的人權狀態每年都通過聯合國的檢驗,以色列的人權狀態卻遭到聯合國的譴責。西方國家鬧了20年,結果領頭的美國政府承認多年來一直用酷刑虐待囚犯。終於在今年,歐巴馬總統在國會演說宣佈美國將改過自新,不再對囚犯刑求。

西方的人權論述在美國總統的公開認錯下徹底崩潰。

5. 抹黑中國的論述

美國還有一種非常厲害的論述,那就是控訴中國偷竊美國的技術。只要中國研發出什麼重要的科技成果,美國就說那是偷竊美國的技術得到的。其用心一是打擊中國人的自信和驕傲,二是抹黑中國的形象。這種論述對中國的崛起、中國國內的凝聚力、中國對台灣人民和海外華人的向心力....等等都造成非常負面的影響,其傷害的程度是無法度量的。

美國論述的主軸就是某些東西中國一定做不出來,如果做出來就一定是偷美國的。

這種栽贓式地抹黑最著名的例子就是美國在1999年起訴華裔科學家李文和洩露核子彈頭的機密給中國大陸。

李文和是出生台灣,在美國洛斯阿拉莫斯國家實驗室工作二十多年的科學家,專業是核武器的研發。他在1999年被逮捕入獄,9個月後以處理武器機密不當等59項罪名被起訴,其中一條是洩露 W88核子彈頭的機密給中國大陸,使中國大陸核子彈頭的小型化能夠成功。其實中國大陸的核子彈頭小型化至少在1984年以前就完成了,而W88的成功設計是1988年。李文和案根本是子虛烏有的指控。

指控李文和的人是加州眾議員考克斯(Christopher Cox),YST的一位美國朋友只用三個字形容他:“He is evil.”。所以其他什麼我也不用說了。

2000年09月14日,歷時一年半的“李文和間諜案”因証據不足而草草收場。李文和被手銬腳鐐地審訊和坐牢,折騰了一年半,工作也沒了,朋友也跑光了。別的不說,李文和戴手銬腳鐐就是美國政府故意折磨他,因為李文和不是暴力犯,依照美國法律是不能給他上手銬腳鐐的。

美國聯邦法官派克在宣判李文和當庭釋放的同時,也一再向李文和表示道歉,這是極為罕見的。李文和獲賠一百六十萬美元。

「李文和間諜案」美國開始時大張旗鼓地報導,成為世界級的大新聞,56項罪狀喧騰得沸沸揚揚弄得全世界的人都知道,達到了政治宣傳的目的。最後此案草草收場,沒幾個人知道。這就是經典的政治操作。反正美國只要有需要就抓隻小羊修理中國,小羊如何下場並不重要。就是這麼回事。李文和的下場還不算太倒霉(It could be much worse.),這是因為李ersonName w:st="on" ProductID="文和的">文和的ersonName>太太是中央情報局的線民,美國有點投鼠忌器,不方便把李文和朝死裏整。

抹黑中國的論述不但是有效的,也是不可能被中國阻止的,所以美國絕不會放棄。這是美國最後剩下的、仍然可行、仍然有效的論述。這種論述既然不可能停止,就由它去罷。

6. 中國需要建立自己的論述

中國在與外國的交往中過分地被動,這些年來一直被外國的論述所驅使(push around),這像是一個大國嗎?

在叢林世界中,被動應付的國家是不會受到尊敬的。崛起的中國需要帶有進攻架勢的論述,如此才能威懾周邊不安分的小國,譬如韓國、日本與越南,節省了多少外交上的麻煩。

這次的全球金融海嘯應該為中國人帶來覺醒,這是中國在論述上全力反攻、有所作為的大好機會。

僅僅反駁西方的論述是不夠的。如果中國要崛起,中國就必須建立自己的論述,使它成為國際間衡量的標準。這是非常重要的工作,不僅是「中宣部」的工作,也是中國學術界的工作。

中國創建了對自己有利的論述,不但鞏固與外國交往的話語權,而且還奠定中國人心理上的優勢地位。這才是真正的崛起。

(未完待續)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
发表于 2010-2-1 04:04:39 | 只看该作者
本文的主旨是论述由「金融海啸」引发的国际列强实力的消长,特别是中国与美国。2008年是美消中长的分水岭,中国崛起的时机意外地提早到来,并没有按照中国的准备和预定的脚步。



由於篇幅的关系,本文被分为上中下三部:





上部论述西方实质体系的崩溃;



中部论述西方价值体系的崩溃;



下部论述国家实力的美消中长。



(一)2008年影响最深远的事件:金融海啸



在「回顾2008,展望2009」这篇文章中 YST把经济论述放在回顾的最后一项,又把金融海啸放在经济论述的最后一项,因为金融海啸是2008年全球发生的最重大、影响最深远的一件事。



YST 谈国际政治离不开军事,因为军事是国际政治最有效和最重要的手段。其实政治也是一种手段,这个手段的最终目的是经济。人类的一切活动最终还是要回到经济层面来,一个更好的生活永远是人类追求的最终目标。YST承认历史上有很多战争是因为其他的因素,譬如统治者的虚荣或政客的意识形态或宗教信仰,但是这些人都是愚蠢的失败者,譬如高唱理想的台独分子。



真正成功的政治人物,他们所有治国的重大决策都是为了经济、为了明天有更好的生活。



(二)西方体系的总崩溃



2008年的金融海啸不是一个偶发事件,它代表的是整个以美国为首的西方世界由於经济制度的错误所导致的金融崩溃。这个影响是非常、非常深远的,是整个西方经济体系、价值体系和政治体系的总崩溃。



金融海啸造成西方经济体系的崩溃,这是实质的。



金融海啸造成西方价值体系的崩溃,这是心理的,是论述能力的崩溃,属於软性实力的丧失。



不要小看软实力,丧失软实力的后果非常严重,它不但打击西方人的骄傲,更重创西方人的信心。



金融海啸之所以影响深远就在西方体系无论是实质的还是价值的都崩溃了。



实质体系的崩溃造成政府运作眼前的困难;价值体系的崩溃造成实力恢复的长期困难。



(三)西方实质体系的崩溃



实质体系的崩溃大家都看得见,更感受得到。股Shi崩盘、房价惨跌,有的丧失工作,没有丧失工作的退休金也大大缩水,很多美国朋友跟我说他们的401K(退休基金的代号)已经变成“201K”。这些人的埋怨和恐惧属於个人的困难,虽然也很重要但不是我们政治论述的主要话题。政治论述是观察一个国家的整体能力和整体价值观念,不看个体。



西方实质体系的崩溃最具体、也最严重的就是金融机构的大量倒闭。



1. 金融杠杆



相信现在读者已经了解什么叫做金融杠杆(leverage)。如果银行有一块钱的本钱,却做五块钱的生意,杠杆就是五倍,只要赚一块钱就是 100%的利润。但是同样的道理,只要赔20%的资产就赔光了所有的本钱面临倒闭。



高杠杆就表示高风险。



让我们用简单的算术来表达:如果银行的投资采用N倍杠杆,那么当银行的资产下跌了N分之一(1/N)这家银行就倒闭了。



所以一家用30倍杠杆运行的银行,它倒闭的标准是资产下跌达到 3.34%。



2. 美国的金融机构



最近这些年来,美国的银行都在30倍左右的杠杆下运行,属於非常高的风险。



譬如华尔街某银行以10亿美元作抵押借钱买了 300亿美元的「信用违约证券」(Credit Default Swap 简称 CDS),杠杆就是30倍。



如果获利 5%,那就是15亿美元,本钱只有10亿美元,所以利润是 150%,属於暴利。银行上下个个都分红,从几万块(小职员)到几百万(高级经理)到超过一千万(董事、总裁、执行长、董事长)。





但是如果证券下跌了 5%,不但本钱赔光还负债五亿美元。不过华尔街的银行照样分红,而且数目不减。「雷曼兄弟」倒闭前,它的执行长富尔德(Richard Fult)从公司拿走了两千两百万美元。



2008年,在金融风暴银行面临倒闭下,华尔街员工分红的总额是5430亿美元。这就是美国文化。



这些都是造成美国金融问题的根本原因,那就是不顾一切、疯狂地追逐短期利润。高风险有什么好怕的?这些银行的决策者全都是无所畏惧,因为顶了天就是拿钱走人(grab the money and run),没什么大不了。



想想看,谁是傻瓜?YST 如果能抓到一千万美元也什么都不怕,什么高风险的投资决定也都敢做,绝不会担忧明天。



超级薪资使得决策者无所畏惧,加上同行之间的竞争,这就造成银行业高杠杆的运作模式。



目前美国的银行平均资产额已经下跌了8.68%,按照自由市场的机制早就应该倒闭了。事实上,如果美国政府不出面干预,美国所有的主要银行全部都倒闭了,没有一家能够幸免,包括全球闻名的美国花旗银行(Citi Corp)。



更有意思的是美国一些银行已经资不抵债,於是政府拨巨款给他们纾困避免倒闭。这些银行的高级职员一拿到纾困的钱第一件事就是给自己分红。道理是:你既然怕我倒闭,你就拿我无可奈何。聪明吧?譬如美国花旗银行、高盛(Goldman Sachs)、摩根士丹利(Morgan Stanley)都这么干。不但美国人民生气,连欧巴马总统都动怒了, 骂这些金融界的领袖们「不要脸」(Shame!)。



美国金融界的文化真的生病了,而且是重病,因为美国金融界人士已经没有羞耻之心。没有人要求这些金融人士学雷锋,但是美国人要求金融人士有最起码的做人的品格(minimun decency as human beings)是合理的,而美国金融人士距离这个最低标准太远了。想想看,没有羞耻到这种地步,居然把经营别人的钱(譬如退休基金)毫无羞愧地以各种名目放进自己的口袋、把政府(纳税人)为他们的错误善后的钱毫无羞愧地放进自己的口袋。美国的金融文化如此腐败,YST 不相信这些人能扭转美国的金融颓势。



绝大部份的人和所有的美国人都不希望美国的银行倒闭,影响太大了。今天大家都在赌政府会干预。美国政府怎么干预呢?就是大量借钱给这些银行不让它们倒闭。但是钱从那里来呢?向国外借钱能解决的机会是零,因为由金融衍生产品所造成的黑洞估计高达50兆到60兆,足以拖垮全世界。美国能借到的钱属於杯水车薪。唯一的、最可行的、也最容易的解决方案就是印钞票,这是只有美国拥有的特权。



3. 欧洲金融机构



欧洲的金融受伤比美国轻很多,但是解决比美国难很多。原因很简单,欧洲不能随意印钞票。这是为什么金融海啸发生后,美元对欧元会逆势上扬。





欧洲国家中英国特别不被看好,有消息说英国有可能追随冰岛面临破产。为什么?因为英国的金融业在 GDP中所占的比重过高。



对英国最无情的批评来自美国的一位投资者,名叫罗杰斯(Jim Rogers),他是罗杰斯控股公司(Rogers Holdings)的董事长,曾经和索罗斯(George Soros)共同创立量子基金(Quantum Fund)。量子基金就是那个在1997-1998年制造亚洲金融危机并且差一点把香港金融搞垮、但是把曾荫权急哭的对冲基金。



英国【金融时报】的记者葛海姆(Peter Garnham)在2009年01月22日做了下面的报导。



罗杰斯说,英镑是一种没有支撑的货币,英镑对美元和欧元的汇率应该继续下跌。



为什么说英镑是一种没有支撑的货币呢?



罗杰斯说,“很简单,英国没有什么东西可卖的。”



罗杰斯进一步表示,英镑的两大支柱一直是北海的石油和英国金融服务的实力,尤其是伦敦金融城的角色。但是当北海油田开始枯竭的时候,伦敦作为一个主要金融中心的地位就遭受打击。



罗杰斯表示英国已经不值得投资,资本家最好把钱改投其他地方。



4. 香港的金融地位



罗杰斯看英国与YST看香港有惊人的相似之处,令我们不得不用罗杰斯的话来检验香港。



A. 香港与英国



罗杰斯对英国的评论立刻使YST想到香港。如果我们把上一节用红色标出的罗杰斯的评语改两个字(「英镑」改成「港元」,「英国」改成「香港」):



港元是一种没有支撑的货币;



香港没有什么东西可卖的。



这就正是 YST在「漫谈香港」对香港的评语。



罗杰斯批评英国的话和YST批评香港的话几乎一模一样,不,不是「几乎」,是完全的一模一样。YST的「漫谈香港」系列文章在去年12月01日就全部写完了,罗杰斯批评英国是在今年的01月22日,YST 没有抄袭罗杰斯。我们的论点一致,因为这是金融的ABC,属於基本常识。



B. 港元是空壳子,只有心理价值,没有实质价值。



在「漫谈香港」这个系列文章,YST 说得很清楚,香港的金融业没有支撑,因为香港不事生产,既无工业,也无农业,香港的金融业是一个百分之百的空壳子,因为香港拿不出任何实物可卖。



所以港元是一个百分之百的空壳子,港元只有心理价值,没有实质价值。



「漫谈香港」说得非常清楚,香港的土地和人工都被过分高估,港元至少有80%贬值的空间。也就是说,港元的正确价位应该是:





1元人民币 = 5元港币;或



1美元 = 34港元。



也就是说,港元的汇率应该大致等於新台币。对毫无生产能力、买空卖空的港元来说,这个汇率已经太宽厚了。



如果香港一切回归天命,也就是依据达尔文的进化法则,港币最终的汇率应该以渔村的价格计算香港的土地价值,然后转换成汇率。至於结果是多少,YST 就把这个习题留给读者好了。



罗杰斯说话的重点是强调货币必须有制造业或天然资源作为支撑,否则这个货币无法给人信心。



譬如日本有强大的制造业、沙乌地阿拉伯有丰富的天然资源,他们都能够拿出实物来卖,所以日圆和沙乌地利亚(Saudi riyals,简称 SAR,目前 1美元 = 3.75 SAR)都有坚强的支撑点。


为了强调他的重点,罗杰斯对英国的评语有些过分刻薄。其实除了石油,英国还是有少数不错的工业,譬如劳斯莱斯的航空发动机目前在国际市场仍然相当有竞争力。英国在2008年的农业与工业总产值是6480亿美元,这是实体经济。但是英国走下坡是一个事实,英国的国际影响力式微也是事实,英镑疲软与英国可能面临破产都是事实,伦敦这个金融城将不再是「国际金融中心」也非常可能成为事实。但是英国还不至於、也绝对不会沦落到跟香港在同一个阶层。



二十年来香港什么实业都没有,香港的工业与农业生产值都是0,比英国的今天与可预见的未来都差远了。香港实物生产的能力是0,天然资源也是0,是确确实实没有任何东西可卖。如果今天英国要追随冰岛去打鱼,那么二十年前香港人早就该去打鱼了。



C. 香港顶多是一个“魁儡金融中心”



香港人号称自己的小岛是“国际金融中心”,可以靠金融业吃饭,这是一个笑话。





英国曾经是香港 155年的宗主国,英国在国际金融上的地位是有历史的,我们不要忘了英镑在二次世界大战以前是世界货币有如今天的美元。香港所有的金融本事都是从英国学来的,能比师父强吗?香港人再怎么吹牛也不敢把香港中环的金融地位和伦敦相提并论。



想想看,如果只因为北海石油枯竭英国师父就当不成「国际金融中心」了,屁都没有的香港徒弟能成为「国际金融中心」吗?



香港从来就不是甚么国际金融中心,以后也不会是,连“广东金融中心”都当不成。



香港顶多是一个“傀儡金融中心”,手脚都绑了绳子,绳头捏在北京手里。



香港人听到「傀儡」两字不要不服气。大约十几天前,有新闻(可能是「明报」,YST 不太确定)说李嘉诚偷偷卖掉大量手中「中国开发银行」的股票没有预先与北京商量,连通知北京都没有,北京政府非常生气。李嘉诚到北京请罪并企图解释,北京政府不见他。





YST 的记忆这些股票是「中国开发银行」上市(IPO)的时候以极低的价钱配售给李嘉诚的,北京政府当然有理由生气。



看到没有?这就是香港首富的嘴脸和他财富的来源。李嘉诚不是北京饲养的傀儡是什么?



如果不是李嘉诚的小动作惹毛了北京政府,他的傀儡面目还很难公诸於世。



香港人普遍瞧不起大陆人。其实没有中国大陆的输血,香港什么都不是,只能是个小渔村。香港从来没有条件成为任何金融中心。想想看,只要过一条河就有一个经济实力远比香港强大的城市,它的名字叫深圳。至於经济力量更强大的广州,我们就不提了。国际金融中心哪里轮得到香港?连“广东金融中心”都轮不到香港,何况国际。



别忘了,在长江口还有一个经济实力远比广州强大的上海,华北平原京城旁边还有一个经济与政治并重的大港叫天津,它们的经济和国际地位都远高於香港,香港人看不见吗?



香港人的愚昧无知和自我膨胀不是普通级的。





D. 香港的未来





香港的问题在香港人不知道如何为自己定位,不知道在这个边陲小岛能扮演什么角色。YST 给香港人提供三个选择:



选择1:如果香港人认为自己有真本事,那么放弃金融中心的幻想,脚踏实地发展尖端高科技产业,譬如高利润的生化医药产业、新能源的研发...等等,用别人做不出的实物来合理化港元过高的价值。



选择2:如果香港人认为自己很平庸,那么自动将港元大幅度贬值,使香港变得有竞争力从事传统低端的工业生产,尊广州为龙头,融入珠三角的大家庭。





选择3:香港人眼高手低,高不成,低也不愿意就,不打算务正业,继续投机取巧,终日幻想洋买办的 easy life,向北京不断乞求输血,扮演“傀儡金融中心”。那么香港人就等待有一天被大陆抛弃,回到渔村。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
发表于 2010-2-1 04:04:45 | 只看该作者
西方世界用科技创新带动工业革命,用工业革命的成果推动殖民主义,然后用殖民主义所获取的资源与利益建立了极具侵略性的帝国主义,最后也是最厉害的就是用论述的方式鼓吹他们制度的优越性、合理化他们的掠夺、确立并巩固他们的领导地位。



人一旦有钱,不论他的钱是如何获得的,总要教训穷人,证明他拥有的财富是合理的。国家也是一样。



所以论述是一个非常、非常重要的手段,是软实力中的核心力量。西方国家所有的信心与优越感都是由论述撑起来的。



我们现在就来一一检验西方体系最核心的论述。



1. 「自由经济」的论述



美国的论述中非常具体的代表就是鼓吹「自由经济」。美国自由经济的大师就是芝加哥大学的经济教授费德曼(Milton Friedman),他的胡说八道害惨了南美洲的经济,但是一点也没有伤害到他的名誉,1976年他拿了诺贝尔经济奖。西方人为本身利益互相瞎吹捧,这就是例子。



A. 「自由经济」是一种强盗论述



费德曼的胡说八道从他对香港的评语就可以确定。费德曼说,“如果你要看资本主义,就去香港”。1990年,费德曼出书(Free to Choose: A personal),书中说香港也许是自由市场经济的最佳例子。



被洋大人夸奖,香港人听得飘飘然。



西方人是虚伪的,特别是犹太人。另一个犹太人索罗斯(George Soros)就打著「自由经济」的大旗到亚洲来抢钱,制造了1997-1998年的「亚洲金融风暴」。索罗斯一面叫嚣「自由经济」不容当地政府干涉,一面用汇率套钱,成功从泰国、印尼、马来西亚、和韩国等国家圈走数十亿美元,留给当地政府一个金融烂摊子。



但是索罗斯在香港,费德曼歌颂的“自由市场经济的最佳例子”,却失手了。为什么?因为中国大陆不信邪,不甩西方的经济论述,也不鸟费德曼的炸药奖。在中国大陆的支援下,香港政府断然出手在关键性的支撑点干预股Shi,导致最后索罗斯的「量子基金」赔本出场。



索罗斯大骂香港不遵守西方人制定、广泛论述、全力推销的「自由经济」这个“金科玉律”。



笑话,费德曼是甚么东西?傻瓜才把他当先知,把「自由经济」当圣经。



「自由经济」是美国对付外国,尤其是未开发与开发中国家,以大欺小的强盗论述。



想想看,香港的经济基础比韩国差远了,当时脱离英国殖民还不到1年,香港人非常崇拜西方的思想学说。香港若是没有中国大陆强有力的手在背后,一定掉入这个强盗论述的陷阱,哭著送钱给索罗斯。



B. 「自由经济」的彻底崩溃



但是,西方人从香港圈钱的失手学乖了吗?认错了吗?



当然没有。西方人一直宣传「自由市场经济」、强力主导全球的商业运作、不断要求中国大陆的国营企业私有化,直到2008年美国发生金融风暴,引发了全球金融海啸。



然后最可笑的事情发生了,索罗斯大骂美国政府在金融风暴发生的时候出手太慢,导致股Shi崩盘。



ffice:smarttags" />2008年10月13日,索罗斯炮轰美国政府的救市方案,他在参加国际基金会(IMF)的会报后接受记者访问,直接点名批评美国财政部长鲍尔森。索罗斯说鲍尔森太迷信所谓的「基本市场规则」以至於在面对金融危机的时候犹豫不决、错误评估形势,导致股Shi崩盘,但又没有能力救市。



索罗斯说,“七千亿美元的计画如果能策划得更完善、如果能更早筹划、如果能早一点处理房屋贷款市场,伤害就会小一点。鲍尔森的计画不周详,现在市场正在崩解,他不知道需要做什么。”



咦,奇怪,这个犹太人又哇哇鬼叫叫了,不过这次说的话怎么跟亚洲金融危机时完全相反呢?十年前索罗斯不是大骂香港政府干预股Shi吗?现在他居然埋怨美国政府救市太慢。他这么多年朗朗上口的、美国经济学家创立并鼓吹的、西方世界用诺贝尔奖肯定的「自由市场经济」的伟大论述那里去了?



犹太人无耻圈钱的丑恶嘴脸表露无遗。



「自由经济」的论述在另一个犹太人口中彻底露出了欺骗的本质。



C. 西方「自由经济」的论述轰然倒塌



美国金融危机暴露了「自由经济」的强盗本质。现在西方经济学家没有人敢提「自由经济」了,反过来要求中国这个金融后进国家来救他们。美国前财政部长萨默斯(Larry Summers)说,中国以及中东国家将“最终决定”美国史上最大金融拯救计画的命运。   



现在美国国内都在大谈美国银行应该国有化,包括很多人都崇拜、台湾尊称为「葛老」的葛林斯潘(Alan Greenspan)。这不是很可笑吗?鼓吹了几十年的「自由经济」马上就见风转舵了。 我们不禁要问,经济学到底是什么学问?



「葛老」做美国联储会的主席,从1987年一直做到2006年,重大的错失他都有份。这次的金融海啸葛林斯潘要负主要责任。



2008年,西方「自由经济」的论述轰然倒塌,一文不值。



这些吹嘘「自由经济」拿诺贝尔奖的学术骗子是不是要吐出这些奖牌、奖金、和虚假的荣誉呢?



2. 「全球化」的论述



美国鼓吹的「全球化」(Globalization)是西方国家的另一个强盗论述。 A. 「全球化」是糖衣炮弹



「全球化」基本上就是西方发达国家在优势经济、财力和科技的情况下堂而皇之入侵开发中国家市场的一种手段。星巴克咖啡、麦当劳汉堡、沃尔玛零售店....在「全球化」的旗帜下进入全世界,不但抢占别国的市场,也破坏了当地文化。



每个国家有自己的国情和文化,构成自己国家的特色,决不能盲目搞「全球化」。「全球化」绝不是金科玉律,需要依据各国本身的情况适度受到节制。落后国家的人民大谈「全球化」作为时髦,特别令人感到可笑。



当先进国家组成一个市场团体(最早的GATT,后来的 WTO)形成了相当的规模以后,他们便开始对其他国家设限,对新会员提出苛刻的条件。中国大陆加入 WTO所签下的条件在国内引起轩然大波,朱熔基总理被攻击成***者。但是中国挺过来了,美国从此不能每年以「贸易最惠国待遇」的审核来骚扰中国的内政与外交。



B. 「金融海啸」令「全球化」的论述遭到质疑



依照 WTO的规定,中国大陆在不久的未来就要开放接受外国的银行业和保险业,这是中国的弱项,一直是有识者担心的。中国的银行业和保险业一旦被外国控制那就完了,未来无论做什么都困难重重。



中国的运气不错,在金融业即将开放的关键时刻发生金融海啸。如果这个金融海啸晚几年发生,中国受到的冲击一定大非常多,就像欧洲和日本。我们看得很清楚,越是西化的国家在这次金融海啸中受伤也越重。中国之所以受伤轻就是因为银行和保险还没有被全球化。你能想像美国的花旗银行集团在中国各大城市贩卖金融衍生产品所引起的后果吗?



有人说这次的金融海啸是美国的阴谋,把美国多年来累积的债务透过金融衍生产品由全世界来分担。虽然结果看起来是如此,但是 YST个人不认为这是美国的阴谋。美国玩不起这么大的游戏,而且自己受伤也太重了。



C. 美国的保护主义



美国在通过庞大的重建方案时曾经提出一些限制性的规划,要求重建的材料和设备必须用美国货。此话一出立刻遭到全球的反对,欧巴马总统出来打圆场说美国不会这么做。但是 YST认为美国的保护主义已经开始酝酿,一旦经济真的一发不可收拾,美国的保护主义必定抬头。



想想看,美国铺天盖地论述「全球化」的好处并且强力推销,世界各国也一蜂窝地跟进。但是美国一旦确认自己处於劣势便立即改口。这就立刻给「全球化」的价值蒙上阴影。



「全球化」是一个极具侵略性的廉价口号,先进国家自恃有强大的科技和丰沛的资金不怕竞争,所以推销「全球化」的观念进入落后国家的市场。



西方国家第一次在市场游戏上从落后国家感到压力,就是中国。这是他们在允许中国加入 WTO以前没有想到的。中国能做到这一点除了中国人的智慧,主要是依靠广大劳动人民的刻苦耐劳。西方国家一旦认为自己吃亏了,便想改变他们制定的规则,不再玩这个游戏。美国与欧洲都开始对中国货作出“惩罚性”的附加税。西班牙与义大利甚至发生捣毁中国货的粗暴行为。



「全球化」原本就是一种廉价的强盗论述。2008年的金融海啸让我们进一步认识「全球化」带来的全球灾害。



3. 民主、自由与资本主义的论述



「金融海啸」是对西方鼓吹的民主、自由与资本主义最沈重和最根本的打击。
A. 资本主义被否定



美国总统欧巴马公开要求接受政府援助的金融机构,任何高阶层的经理和执行长年薪都不能超过50万美元,美国人民压倒性的多数赞成总统这项要求。这就是从根本上否定了资本主义。



欧巴马总统的话就够了,YST 不需要做更多的论述。



B. 中国政府的效率被肯定



自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起,六十年来西方国家用排山倒海的论述把中国大陆的政府定调为专制、独*、腐败的共产政权。西方国家并且以这个作为理由对中国大陆进行封锁与禁运,这是非常厉害的手段,造成中国发展的困难和长期落后的局面。



2001年11月11日,中国正式加入 WTO,这是中国发展史上最关键的一步。不到十年,中国就成为世界第三大经济体。而且从对世界的贡献和影响力来观察,日本是不行的,中国在这方面仅次於美国。



中国体制的优越性在遇到灾难时特别显现出来。不论是水灾、SARS(大陆称「非典」)、雪灾、地震,中国政府的救援效率远高於西方国家,看看美国政府在卡翠娜飓风的迟缓表现就知道了。2005年08月卡翠娜飓风在纽奥良造成的灾情和中国1998年08月发生的长江流域大水灾在规模上差太远了。美国的体制连卡翠娜飓风这样的小灾难都不能应付,弄到几千人睡在体育馆里面没吃没喝,纽奥良到处发生抢劫,最后军队荷枪实弹进入灾区维持秩序,真是民主自由制度的笑话。中国发生灾害,解放军的救灾行动立即展开,进入灾区携带的都是救援物资,从不带武器的。



这次美国引发的全球金融海啸,西方政府的官员和西方的新闻媒体都公开承认在全球面临经济萧条的时候,中国政府的应变最迅速也最有效。



美国的应变是不断的把钱投入银行,然后这些钱有些被银行高级管理人员分掉,有的拿去豪华度假,剩下的钱如石沈大海,问题依然存在。



中国投入巨款从事基础建设、技术开发、和包括医药保健和教育在内的社会保障安排。



中美两国应对金融灾害的手段高下立判,尤其突显两国不同的生活文化。西方的政府和媒体多年来不断攻击中国的政治制度和意识形态,但是在面对灾难的时候他们只能眼睁睁地看著中国在稳步前进而自己的政府七嘴八舌和手忙脚乱。



今年在全球各国经济都面临负成长的时候,中国的经济成长仍有希望维持8%,而且中国将是最早脱离经济衰退的国家。中国政府在处理经济危机时的效率和果断令西方国家刮目相看。西方各国不但看好中国经济发展的前景,而且希望中国的经济能够带动西方国家的经济脱离苦海。



多年来西方国家在民主、自由与资本主义上咄咄逼人的论述在这次金融海啸的冲击下也轰然倒塌了。



C. 台湾在经济萧条中彰显西方民主制度之恶



在所有实行西方式的民主制度国家中,台湾在这次金融海啸中的表现是最可笑的。民进党在立法院杯葛行政院长的报告,态度之恶劣使一个例行的施政报告变成一个恶毒的斗争大会。



蔡英文主席要求马英九总统参与民进党召开的国是大会。想想看,民进党那批烂人能有什么国是建言?事实上,这是一个设计好的斗争大会。马英九在会见刘兆玄之后正式拒绝蔡英文的邀请,这是对的。任何人都看得很清楚,民进党根本是想藉金融海啸引发的经济萧条闹事,再利用民怨扩大为游*示*,最后是拿回执政权。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
发表于 2010-2-1 04:04:50 | 只看该作者
牛年新春談世界大局:中美的消長(下)

(五)美國實力的消退


   
三年前,YST 在論述美元問題的時候就覺得美消中長的時候應該就快來了。但是2008年當它真正發生的時候 YST還是嚇了一跳,總覺得來得快了一點。但是不管怎麼說,這個訊號非常明確。

1. 金融海嘯暴露美國最基本的問題


    2008年的金融海嘯毫無疑問暴露美國最基本的問題,那就是超過自身能力的過度消費和錯誤的金融制度。換句話說,美國沒有她表面看起來的那麼強大。


金融海嘯強迫美國面對現實,她必須作出艱難的選擇:是大量印鈔票維持消費?還是作戰略收縮?

不論美國做出那一種選擇,美國實力的消退已經來到,國際勢力範圍的重新劃分也已經來到。


2. 歐巴馬總統的就職演說


    歐巴馬總統在他01月20日的就職演說中一開始就把問題點明,他說:

“種種資料和統計顯示危機已經來臨。比較不容易度量但絕非比較不重要的,是全國瀰漫著一種揮之不去的恐懼,恐懼美國的衰退已經不可避免,同時也恐懼美國的下一代眼界不得不放低。

今天我告訴你們,我們面臨的挑戰是真實的,這些挑戰不但嚴重而且是多方面,它們既不容易被克服、也不是短期內可以克服的。但是我要讓美國知道,它們一定會被克服。”


歐巴馬總統這兩小段演說詞非常精緻和技巧。

第一段是精緻。


    前半段美國面臨的危機是真實而且嚴重的,因為危機有清楚的統計資料作為這個論點的支持。這正是本篇文章第三個子標題「西方實質體系的崩潰」所做的論述。

後半段全國恐懼美國的衰退已經不可避免,這正是本篇文章第四個子標題「西方價值基礎的崩潰」所做的論述。


第二段是技巧。


    經濟危機有可以度量的統計資料,不能否認,也不容易耍花樣來討好聽眾。但是「恐懼」是一種不能度量的精神狀態,所以可以做文章,也很容易做文章。所有的工作都在如何發揮文章的技巧,歐巴馬總統說得非常好,他號召美國人民用精神的力量來克服實際的挑戰。做為總統,歐巴馬必須這麼說,他也只能這麼說。至於他能不能做到,那是另一回事。


歐巴馬總統沒有說他如何做到。YST 認為他做不到,原因都寫在本文第三和第四個子標題。是的,精神力量來自信心,而信心來自論述,但是美國已經喪失論述的能力。


3. 歐巴馬總統的國會演說  


    事實上,YST 更喜歡歐巴馬總統在今年02月24日的國會演說,因為它的內容更具體。


YST 最喜歡歐巴馬總統這次演說的開場白。他開門見山地說:

  
   “算總帳的日子已經來臨了。美國人經歷了一個非常時代,一個揮霍無度地購買、拋棄金融規範和缺乏長期金融計畫的時代。現在我們終於要為自己過去的行為作一次總清算。”


歐巴馬總統接著對美國過去的十年做出冷靜的評估。然後他明確表示,積極掌握未來的時候已經到了,就是現在,不能再拖。他說:

  
    “雖然我們處在困難和不確定的時期,今晚我要每一個美國人清楚地瞭解:我們要重建,我們會復甦,美國將以前所未有的強盛重新出現在國際上。”


然後歐巴馬總統描繪出他的重建與復甦計畫包括三方面:能源、醫療和教育。詳細內容本文就不細說了。


4. YST 的快評


A.歐巴馬總統的「改變美國」在方向上是正確的,但是細節和執行力是有問題的。

B.歐巴馬總統的「 改變美國」在程度上太小,在時間上太遲,在速度上太慢(too little, too late, and too slow)。

C.歐巴馬總統的「改變美國」面臨最大的困難正是他號召和強調的團結。一方面,金融界的領袖吞不下50萬美元年薪的上限,他們已經開始暗中DIZHI歐巴馬;另一方面,對年薪25萬以上的人加稅已經引發有錢人的反彈。普遍反彈的聲音是:美國需要有人付出更多,是的,但為什麼是我?這是美國文化,歐巴馬總統擺不平。歐巴馬不是甘迺迪,時代也不同了。



YST 必須把評論中最重要的一點單獨挑出來敘述。


  歐巴馬總統的「改變美國」不足以維持美國目前享受的全球霸權。
   
為什麼?因為世界上不是只有美國在變,中國的改變更快、更全面、更靈活、而且在這個方向上中國奔跑多年已經儲備了相當的動能(momentum)。


(六)金融海嘯對世界各國的初始影響


1. 金融海嘯受傷最重的國家


   金融海嘯發生在2008年的夏天。我們以2008年第四季度 GDP作為評判的標準。



根據各國公布的資料,下面是金融海嘯發生後經濟衰退最嚴重的6個國家:



名次  國家        衰退%(2008年第四季度 GDP)

1     韓國        -20
2     新加坡      -16
3     日本        -12.7
4     德國        -8
5     美國        -6.2 (修正先前的 -3.8%)
6     泰國        -4.3


   美國受傷重當然不在話下,禍本來就是她闖的。有趣的是,另外這五個經濟受傷最重的國家,韓國、新加坡、日本、德國、泰國,有一個共同點,那就是都有美軍重兵駐紮。不知道這是不是一個巧合。


2. 金融海嘯對中國的影響


A. 中國受傷最輕


    毫無疑問,中國大陸是這次金融海嘯受創最輕的國家。經濟是比較的,受創最輕換句話說就是進一步拉近與先進國家的距離。更何況在去年第四季幾乎所有的國家都呈現經濟負成長的時候,中國卻有全球所有國家中最大的正成長,不容易。中國沒有衰退,只是成長減緩。


B. 金融海嘯對中國經濟的影響嚴重但可以克服


    金融海嘯初始的影響是中國2008年第四季的增長降到 6.8%,是多年來第一次沒有達到兩位數增長,但是對世界第三大經濟體的龐大基數而言這個增長率並不壞。


再看遠一點,金融海嘯後續的影響對中國雖然嚴峻但不會加深,因為中國的輸出多半是中、低端的產品而且是民生必需品,在經濟蕭條的時候它們的需求量不會降低。這也就是為什麼美國很多商店倒閉,但是沃爾瑪(Wal-Mart)的生意照樣興隆。原因是什麼你只要到沃爾瑪的停車場觀看一下就知道了,除了原來的豐田汽車,奔馳與寶馬的汽車變多了。


C. 金融海嘯對中國而言是件好事

   
    金融海嘯給中國帶來的好處包括:強迫中國加強研發、工業升級、促進內銷。其中第三項尤其重要,中國的崛起必須以提高中國人民的生活水平為前提。


金融海嘯帶來全球的經濟蕭條,使得原材料的需求大幅下跌,因此價格也大跌。對手中握有太多外匯的中國而言,這是絕佳買進原材料的時候。中國在這個時候加緊基礎建設不但緩解失業壓力和改善了環境,而且還能帶動其他國家的經濟,可以說是一舉三得。


D. 金融海嘯刺激中國大量投資


   
    為了應對全球的經濟蕭條,中國大陸迅速提出龐大的投資計畫。大陸中央政府刺激經濟的投資額是4兆人民幣(5882億美元),而且是立即執行、兩年內用掉,力度非常大。大陸地方的投資額就更大了,中央加地方刺激經濟的總投資額至少是20兆人民幣(2兆9411億美元),遠大於美國的重建計劃。

在如此大龐大的投資下,YST 個人認為大陸今年「保8」的目標可以達到。


   美國的重建計劃把錢主要用在填補由金融衍生產品所造成的金融黑洞,對經濟復甦的直接幫助不大。

中國的刺激經濟方案把錢主要用在基礎建設、醫療服務、科技研發和商品開發,所以一旦全球經濟復甦中國立刻就有新的產品進入市場。



(未完待續)





文章出处: http://city.udn.com/3011/3318152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7#
发表于 2010-2-1 04:04:56 | 只看该作者
谢谢楼上诸位的转贴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8#
发表于 2010-2-1 04:05:00 | 只看该作者
真是分析地透彻啊,受益匪浅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9#
发表于 2010-2-1 04:05:05 | 只看该作者
谢谢!!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0#
发表于 2010-2-1 04:05:15 | 只看该作者
续--- 牛年新春談世界大局:中美的消長(下)

(七)中國的崛起勢不可擋-



1. 中國人要有自信,不卑不亢



    這篇文章的甲部貼出後,【天下縱橫談】一位大陸市民善意地為 YST打預防針,他希望我不要像論述東南亞戰略時把中國大陸的實力過分高估,引起大陸一些網友的譏諷。



    YST 認為大陸的網友各色各樣的言論都有,我們本著自己的資料、分析和主觀判斷寫文章,只要言之有物就行,是否得到認同不是重點,也不能是重點,否則就成了鄉愿。取悅所有的讀者既不可能也沒有必要。



    大陸很多網友的想法是不平衡的,他們在台灣和日本的議題上喊打、喊殺、喊核平對方;但是在碰到與美國有關的議題上他們就變得非常退縮,喪失自信,連分析能力都打了折扣。



    中國過去在不該輸出革命的時候為了意識形態而輸出革命,所以慘遭失敗。

中國現在為了本身的利益應該輸出革命的時候卻畏縮不前,導致坐失良機。



    「輸出革命」是國際政治鬥爭經常使用的手段,美國沒有少幹。這些年來東歐那麼多「顏色革命」就是美國輸出革命的成果。



    中國人要有自信,要能夠不卑不亢才能把握機遇、做出正確的決定。



    前幾天,我看到一篇報導,是大陸的【理財一週報】訪問經濟學家謝國忠。謝國忠批評中國在全球金融危機中的態度過分低調,不像一個有作為的大國。他說:“全球正巴望中國作主,但是我們還是丫鬟心態。”



    謝國忠的形象比喻非常有趣。事實也的確如此。中國的丫鬟心態不僅表現在金融上,也更明顯地表現在政治、軍事與外交上。現在的領導人仍然奉行鄧小平的韜光養晦,不敢邁出一步有所作為。



2. 生產力決定一切



    人類自從有文明開始,生產力就決定一切。這就是為什麼遊牧民族無論多麼驍勇善哉終歸會被打敗,因為生產力無法提高。在今天這個現代化的社會更是如此。



    我們用2008年的國內生產總值(GDP)前10名做例子來說明。



    2008年世界主要國家農工GDP與總GDP(包括服務業),單位是兆美元。



排名  國家      農工GDP   美國%    總GDP  農工GDP/總GDP

1     美國      2.9       100       13.98     20.7%

2     中國大陸  2.4        82.8      3.37     71.2%

3     日本      1.6        55.2      5.29     30.2%

4     德國      0.9        31.0      3.28     27.4%

5     英國      0.648      22.3      2.57     25.2%

6     法國      0.6        20.7      2.52     23.8%

7     義大利    0.5        17.2      2.09     23.9%

8     加拿大    0.35       12.1      1.36     25.7%

9     西班牙    0.33       11.4      1.41     23.4%

10    俄羅斯    0.32       11.0      1.14     28.1%



3. 中國的經濟實體成份高



    上面這個表最有趣的地方就是中國的經濟絕大部分是實際產業,而所有其他經濟大國的主要經濟成份是服務業。由於民族性的不同,中國的GDP一向偏重農業與工業的生產,是實體經濟。我們看中國的領導人幾乎都是工程出身就知道了。



中國的經濟實體成份最高,佔71.2%;

美國的經濟實體成份最低,佔20.7%;

其他國家的經濟實體成份也很低,佔20-30%。



    中國的 GDP排名第三,在美國與日本之後,總量大約是美國的四分之一。

但是如果只考慮農業與工業的生產值,中國排名第二,僅次於美國,而且產值非常接近美國。



    一個國家的實力主要是看生產力,尤其是在戰爭時期。服務業相對而言不是那麼重要,譬如律師多對國家的幫助不大。



中國的實體生產力已經到達美國的八成,以目前這種追趕速度,五年之內一定超過美國。


4. 中國平均個人所得偏低的問題



    是的,中國大陸的平均個人所得太低,只有2520美元,這是政府應該努力的方向。這次的金融海嘯帶給中國刺激內銷的機會,正好改進這個問題。想想看,製造冰箱的工人買不起自己生產的冰箱,這像話嗎?



    但是有兩點我們必須注意,個人所得是一個數字,跟購買力沒有絕對的關係,大陸人民的生活水平並不像平均個人所得的數字顯示的這麼差。譬如韓國人的平均所得是 20240美元,是中國人的八倍,但是韓國人的生活質量很差,一點都不值得羨慕。我也搞不懂為什麼韓國人如此高的平均所得不能表現在真實生活上,韓國人每天吃泡菜過日子比中國人豐富的菜餚差多了。



    另一點是國家的實力主要還是看看她的經濟總量而不是看個人平均。中國政府的採購團一出國不論走到哪裏都是當地國家的頭條新聞,因為購買的金額實在太大,動不動就超過一百億美元。這就是一個國家的影響力。想想看,挪威的平均個人所得大於八萬美元,幾乎是美國的兩倍,但是只有3760億美元的挪威經濟(小於台灣)能對世界有什麼影響?



5. 中國走向高端工業



    中國走向高端工業是必然的趨勢,這是令所有先進國家害怕的地方,因為中國人太聰明,任何高端科技只要中國決心投入一定會成為難以抵擋的競爭者。



    中國的研發是全方位的,覆蓋所有的重要領域,就像一百年前的美國。在這篇文章我們只隨便舉幾個例子作為說明。



    為了比較中美的消長,我們不得不指出美國的汽車工業已經快玩完了,電腦相關產品也岌岌可危。美國目前的民用工業只剩下兩大堡壘,一個是航太工業,另一個是醫藥。



A. 汽車工業



    中國汽車工業的潛力主要在為環保要求發展出來的電動汽車,因為中國在電池方面的研發非常先進,走在美國前面。



B. 計算機工業



    中國的計算機工業將成為美國的主要對手。中國新研發的 CPU和操作軟體都非常有競爭力。龍芯2E是四核的 CPU性能至少相當於中檔的奔騰4,若說落後美國也不過就是3年左右,在絕大部分的應用範圍龍芯2E都夠用了。



    中國正在研發16核的高性能 CPU。中科院計算所所長李國杰表示,這個16核的 CPU有望領先世界。



    擁有知識產權的 CPU一出來,相應的軟體就可以發展了。Linux操作系統是一個穩定、安全和免費的系統。「中國16核的高性能CPU+Linux操作系統」非常可能打敗「英特爾的CPU+微軟視窗」。YST 不是電腦專家,但是對微軟視窗非常不滿意,因為它的穩定性太差。



    YST 的估計微軟是下一個倒下的美國大公司,因為微軟的技術含量並不高,而中國人在軟體上非常厲害。去年的世界軟體競賽,第一名就是上海交大。一般來說,窮國家的人沒錢買昂貴的真實硬體來玩,所以傾向動腦不動手,特別會動腦子想抽象的東西。軟體是中國人的長項。



    前幾天看到新聞報導,大陸的「中微半導體」成功研發出45納米光刻機,這是半導體製造的關鍵設備,科技含量高,美國的「應用材料」(Applied Material)就是靠這個賺大錢。「中微半導體」的45納米光刻機已經打入中芯和台積電的12英寸晶圓廠。「中微」的下一步,是研發32納米光刻機。



    想想看,6年前蔡英文做陸委會主委,她否決了台灣12英寸晶圓廠進入大陸,也否決了 280納米的晶圓廠進入大陸,其蠢無比,因為台灣只是代工,這些技術都不是台灣的,台灣根本沒有技術封鎖大陸的能力。YST 為此曾經在【天下縱橫談】痛批民進黨政府的無能與無知。但是也只能說說罷了,還能怎樣?



    如今不過短短6年,大陸的晶圓廠(中芯)已經壯大,大陸的半導體設備(中微)的研發能力已經可以和美國著名的「應用材料」相抗衡。大陸的半導體工業已有了獨立自主的技術形成產業鍊,而台灣還是只能做技術含量很低的代工。要知道,大陸的晶片需求佔全世界一半以上,中芯要打敗台積電輕而易舉。民進黨的短視和無能從這件小事就看得很清楚。



C. 航空與航天



    中國在航天(台灣稱太空)領域有紮實的基礎,這要感謝老一輩的科學家錢學森等人。錢學森的系列文章只發表了一半,YST 一直牽掛著。

   
    除了大家看到的載人航天,中國的衛星技術也突飛猛進。譬如商業通訊衛星,中國從自旋穩定進步到三軸穩定,運行的時間從早期的5、6年進步到15年以上,這是控制技術的進步。中國衛星的酬載(payload)從C波段進步到K波段,運載的信息量增加很多倍。基本上,中國商業通訊衛星的技術跟美國已經沒有什麼差別。



    中國落後西方是在航空技術上,中國的航空界找不到像錢學森這樣層級的科學家。雖然發展慢一點,中國的航空技術還是穩步前進。中國研發大飛機的項目已經啟動,預計二十年後中國設計的大飛機就會加入世界航運。波音和空中巴士都將遭遇強勁的競爭。



D. 電子工業



    人民解放軍正在轉型,由機械化進入信息化,中國大陸的電子工業在軍方的強力支援下一定全力發展變成可怕的競爭者。軍事需求帶動的電子工業是不得了的,譬如作戰飛機三分之一的成本在航電設備(avionics)。像「華為」這種尖端科技公司在中國不同的電子領域會一家一家地冒出來。



    今天「華為」已經成為美國「思科」(Cisco)的強勁對手,「思科」的每一樣產品「華為」都有對應產品。「華為」如果落後「思科」,時間上也只有半年到一年,不是某些大陸人胡說的什麼80年或一百年。



E. 中國人不可妄自菲薄



    中國的航天發射技術是世界一流的,YST 記得在所有國家的運載火箭中長征系列有最高的發射成功率。中國航天器的入軌非常準確,尤其航天器的回收技術是領先世界的。無論是返回式偵查衛星還是神舟的返回艙,落點之準確美國與俄國都做不到。


    幾年前曾經有一顆俄國報廢的(失去動力)核發電偵察衛星要落回地球引發全球緊張,因為不確定會掉到那裏。結果以中國的預測最準確,美國與俄國差遠了。



    讀者應該看過神舟7號的現場實時發射,在控制大廳前面有一個電視大螢幕顯示神舟飛行的軌道、神舟航天器和宇航員(台灣稱太空人)的活動,有一個主要指揮員在前台,後面坐著一排排百來位科學家和工程師,每位前面都有一個電腦螢幕,他(她)們在做什麼?答案是:他(她)們是子系統的專家,負責監控和匯報某一個子系統。航天工業的複雜性和整合工作的艱鉅在這個大廳中具體地呈現出來。世界上最大型的工業體系也就是這個規模了。所以用什麼“工業體系”這種新名詞把中國的科技和工業貶為落後歐美先進國家80年純粹是譁眾取寵的瞎扯。



    更何況即使中國是做同一件任務,但是中國的起點高,所以技術差距不是執行任務的年代差距。大家都知道世界第一個太空人是蘇聯的加加林(Yuri Gagarin),時間是1961年。但是讀者知道嗎?加加林是在極高的高空跳傘回到地球的。加加林能活著回來全靠極佳的身體素質,這能跟2003年中國第一次載人太空飛行,神舟5號和楊利偉,在科技上相提並論嗎?能說中國與俄國太空科技的差距是42年嗎?



    任何主要工業,無論是指單一產品或是工業體系,中國落後西方都非常有限,不可能是80年,有些領域中國甚至領先。中國人不可妄自菲薄。



(未完待續)

本文链接:http://city.udn.com/3011/3318707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小黑屋|中国海外利益研究网|政治学与国际关系论坛 ( 京ICP备12023743号  

GMT+8, 2025-7-23 03:47 , Processed in 0.390625 second(s), 29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