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论中国解决“两岸周边”冲突的战略规划
论中国解决“两岸周边”主权和领土冲突的战略规划
作者:肖永国
自2008年受美国“次贷危机”影响导致全球金融危机爆发以来,中国在为其综合实力不断增强而喜悦的同时,针对中国的“国际事件”和“两岸周边冲突”呈现出日趋频繁的趋势。受中国综合国力提升的政治影响,中国民族主义快速发展的同时,极端民族主义情绪也出现蔓延的趋势。这两种趋势之间的密切政治关联可以追溯到150多年的中国发展历史,甚至更为长久的中国发展史。站在中国发展的战略角度来分析,这里有许多积极的“中国信号”,但是也有许多潜在的,甚至也是危险的“政治隐忧”。
如果我们把针对中国的“国际事件”和“两岸周边冲突”两者之间做个对比的话,我们会清晰地发现,两者对中国发展的影响程度是不同的。
针对中国的各种“国际事件”的解决,本质上取决于中国现在和未来的改革、发展和稳定的综合进展。由此可见,这尽管是一个长期存在的问题,需要至少几代人的努力,但是这毕竟对中国的本质利益不产生根本冲突。而且这些所谓的“国际事件”,一方面随着中国不断发展或逐渐减少,另一个方面,这也适合于通过各种沟通、交流、交往、协商、谈判等和平方式避免恶化和冲突。
但是,“两岸周边冲突”的解决相比之下要困难的多。
“两岸周边冲突”除了与中国有主权和领土问题外,它犹如中国“鞋子”里的一颗去不掉的“石子”,时刻会折磨中国人。尽管它不至于使中国有“生命危险”,但是却影响中国的日常生活和发展,给中国时时带来痛苦。更何况,在2007年至2017年的十年期间,中国周边涉及主权和领土问题的局势会进一步趋向恶化历史和现实条件下,中国要解决“两岸周边冲突”,就需要把握战略先机的同时,更需要注重战术的应用和更好地利用中国综合实力的发展。
简单地说,解决“两岸周边冲突”的战略规划就是:在优先发展中国综合实力、努力实现中国全球战略目标的过程中,掌握解决“两岸周边冲突”的战略先机。然后,遵循国际规则和中国实力,以多种手段形成解决“两岸周边冲突”的政治规范和解决模式。最后,通过中国与周边国家政治谈判为主的方式有序解决“两岸周边”涉及的主权和领土问题的各种冲突。
即,把解决“两岸周边冲突”分为三个层次:
第一层次:保障优先发展中国综合实力和努力实现中国全球战略目标的过程,掌握解决“两岸周边冲突”的战略先机。
在2007年至2017年的十年历史中,“两岸周边”局势的恶化是无法扭转的历史趋势。而且这十年恰恰是中国全球战略布局和定位的关键年份。更准确地说,中国在这十年间要完成“四件大事”。
这“四件大事”通俗地说就是:
1、 促进“家族”稳定和发展问题(即“中国大陆的稳定、改革和发展”的问题);
2、 实现“家族”团圆问题(即“两岸统一”的问题);
3、 摆平“家门口”的问题(即“两岸周边冲突”的问题);
4、 完成“家族”国际延伸的问题(即“全球战略定位和布局”的问题);
这“四件大事”的关系是:以促进“中国大陆的稳定、改革和发展”为根本的同时,抓住历史机遇完成“全球战略定位和布局”。在此过程中,循序渐进地实现“中国统一”,遵循国际政治规则和中国综合实力有序处理“两岸周边冲突”。
因此,中国要充分的考虑到: 2007年至2017年是中国完成全球战略布局和定位的“关键年”,将直接关系到中国未来几十年的发展。这就要求中国不要因为“两岸周边冲突”问题,影响或破坏发展中国综合实力和实现中国全球战略目标的过程。
具体地说,解决“两岸周边冲突”的战略是在实现中国全球战略的过程中的一个“子战略”,或者说是“衍生战略”。同时,“发展中国综合实力和努力实现中国全球战略目标”又是掌握解决“两岸周边冲突”的战略先机的基础和条件。如果没有“发展中国综合实力和努力实现中国全球战略目标”的实现,中国也将失去解决“两岸周边冲突”的战略先机。
所以,“发展中国综合实力和努力实现中国全球战略目标”才是中国在2007年至2017年期间发展的核心和根本。
第二层次:遵循国际规则和中国实力,以多种手段形成解决“两岸周边冲突”的政治规范和解决模式。
该层次至少包括有三个重点:
1、 中国具备政治解决“两岸周边冲突”的主要标志是具备“政治规范”和“解决模式”。换句话说,在两岸与周边国家或集团尚且不具备共同认可的“政治规范”和“解决模式”之前,“两岸周边冲突”是不可能政治解决的。
2、 在形成“政治规范”和“解决模式”的过程,两岸与周边国家或地区集团之间,各种阶段、短期或偶然的包括军事冲突在内的各种冲突是不可避免的。这需要中国大陆做好各种军事斗争和政治谈判的准备。
3、 该解决“两岸周边冲突”的“政治规范”和“解决模式”是“国际规则”和“中国实力”在两岸周边国家或地区的具体表现和中国的综合运用。中国要维护地区和平,同时要维护中国的国家利益,“中国实力”的展示和“国际规则”的应用,这两者缺一不可。
第三层次:中国与周边国家或地区集团之间,以政治谈判为主的方式有序解决“两岸周边”涉及的主权和领土问题的各种冲突。
该层次具有至少以下几个重点:
1、“两岸周边冲突”获得政治解决的前提是两岸与中国周边国家或地区集团形成共同认可的“政治规范”和“解决模式”。在没有形成这个前提之前,只可能是局部或暂时的政治缓和,是没有稳定性和长期性可言的;也只可能是各方以多种方式实现“事实占有”的过程;还只可能是中国展示综合实力和单方面贯彻国际规则的过程。
2、即便形成共同认可的“政治规范”和“解决模式”,两岸与中国周边国家或地区集团的政治谈判也是有序开展和进行的一个漫长的谈判过程。固然,在地区联盟或美国政治势力的主导下,也有可能形成两岸与中国周边国家的“一揽子”解决结果。而且,这种方式是较为有利的实现“两岸周边”政治稳定的途径,至于完全解决的可能性不大。原因很简单,一旦两岸周边问题尽快解决,美国的战略利益就不能实现最大化。
3、为了尽快解决两岸周边的冲突,两岸与中国周边国家应该发起“当事国家或地区自主解决”的“政治倡议”。避免两岸与中国周边的共同利益遭受剥夺或各方失去政治解决的话语权。这一点,同样在最后解决阶段是最重要的。
4、从“两岸周边冲突”解决的过程而言,政治解决的过程是不可避免的伴随长期对峙和短期或偶发性冲突的。所以,中国为避免出现“黎明前的黑暗”问题,对争议和冲突区建立全方位的电子跟踪和公开系统是必须的。因此,有必要以“两岸周边冲突”为主题发射可时时监控和适当公开的“区域卫星”。中国是一个大国,不能象一些周边的地理小国那样,尽做些“鸡鸣狗盗”的事情,但是要有防范周边国家干这些勾当的能力才行。
综上所述,中国解决“两岸周边冲突”不能有“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的政治思路,也不能有一味追求“战略眼光”而失去现实利益的想法,更不能有“一蹴而就”的政治天真。中国必须把解决“两岸周边冲突”纳入中国全球发展战略的进程中,通过有战略、讲策略,更注重战术的方式,予以最终有序的政治解决,从而实现中国全局利益和局部利益的最大化的综合目标。
++++++++++++++++++++++++++++++++++++++++++++++++++++++++++++++++++++++++++++++++++++++++++++++++++++++++++++++++++++++++++++++++++++++++++++++++++++++++++++
附件:《南海岛礁离中国渐远 解放军巡航迫在眉睫》
南海岛礁离中国渐远 解放军巡航迫在眉睫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09-02-27 10:45:24
中评社北京2月27日电/国际先驱导报文章称,2月17日,菲律宾国会通过“领海基线法案”,将黄岩岛和南沙群岛部 分岛礁划为菲律宾领土,中国南海主权遭到进一步蚕食。长期以来,中国政府提出的“搁置争议、共同开发”原则,遭到了严峻挑战。重新调整和定位21世纪中国 的南海战略,切实捍卫南海传统9段线内的国家主权权益,已经迫在眉睫。
南海岛礁离中国渐远
从上世纪80年代开始,中国南海岛礁逐步被越菲马等国侵占。与东海钓鱼岛、黄海苏岩礁问题类似,南海岛礁控制权的丧失无一例外地经历了“渐进式”的过程。从舆论造势、外交试探再到驱逐中国渔船、实际控制周边海域,中国南海岛礁主权逐步被侵蚀。
目前,中沙黄岩岛以及南沙大部分岛礁均为他国实际控制。更为严峻的是,近年来周边国家对南海主权的侵占已经由“单一行为”向“集体协作”,由 “实际控制”向“永久占有”方向发展。此次菲律宾政府的立法行动,既是对中方的示*,也是在为2009年向联合国提交领海基线声明做准备。如果中方无实质 性的相应措施,长此以往,被侵占的南海数十座岛礁将会离中国越来越远。
中方搁置,他国开发?
刚刚过去的2008年,越南、菲律宾、马来西亚等国曾悄悄掀起了一个侵占南沙的“小高潮”。2008年4月,菲律宾海军副司令安伯勒.托伦蒂诺少将发表声明,宣称菲律宾海军和海军陆战队会为保卫南沙群岛“战至最后一人”。越南、马来西亚也相继强化了对南沙岛礁的主权。
在军事部署方面,依靠南海数百口油气井带来的滚滚财富,越菲马等国投入巨资扩充海空军力量,南海战场建设逐步实现“驻军常态化、工事永久化、阵地纵深化”。中国方面提出的“搁置争议、共同开发”,在一定程度上已经转变为“中方搁置、他国开发”。
中国海军应向南海深处进发
对中国而言,南海既意味着岛礁主权,也是重要的海上战略通道和国家安全纵深屏障,关系到国家的长远发展,战略地位极其重要。因此,南海并非单 纯的岛礁争议问题,必须将南海问题提升到国家战略层面去经营和筹划。从长远讲,国家老一辈领导人提出的“搁置争议、共同开发”仍然适用,但就目前南海严峻 的局势看,中国必须尽快“有所作为”,否则“维持现状”只能导致“单边搁置”。
从某种角度讲,保持一定的政治外交乃至军事压力,将更有利于南海局势向好的方向发展。《2008年中国的国防白皮书》指出,“中国把捍卫国家主权、安全、领土完整,放在高于一切的位置”,并“坚持军事斗争与政治、外交、经济、文化、法律等各领域的斗争密切配合”。
在目前形势下,保持外交压力,加速海洋立法进程,向国际社会明确公布南海岛礁基点坐标,将海军巡航范围逐步向南沙纵深方向拓展,军地协调保障南海油气资源开发安全,应该成为近阶段中国“有所作为、经略南海”的重要战略举措之一。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