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尽管1947年发生的228事件距今已经61年了,可是每年到了这个时候,总是不少人要以此议题进行政治消费。如此不论是对受难者家人以及对台湾的族群融合而言,都不是件好事。历史固然不能遗忘,但是我们若不能从历史的伤痛中走出来,就会丧失向前走的动力。
今年228的话题部分围绕在兴建纪念馆上。其实要不要建纪念馆完全是看它的目的与意义,如果建纪念馆有助于实现转型正义,在有法源及财源的情况下,当然应该兴建。可是偏偏有人为了特定政治目的而争论建馆事宜,让该否建馆的讨论焦点被模糊了。
前行政院长苏贞昌表示,228纪念馆整修工程停工,是因为国民党立院党团删除相关整修、运作预算所致,如今再提建馆,就是在消费228。可是228受难者家属廖继宾却指出,2007年228纪念馆挂牌,工程发包后不到1个月,营造厂和建筑师吵架就停工了,5、6月就变成废墟。连近年发生的整修工程为何停工,都可以是罗生门,年代久远事件的真相未明,就不难理解了。
民进党执政期间喊了许久的转型正义,可是实际上转型正义被实现多少呢?只看到扁家为了弥补降薪的个人正义,想尽各种方式从国库及民间企业搬钱,然后又以此为说词辩驳:会主动降薪,怎么还会A钱呢?除此之外,并未看到民进党在228事件上的转型正义有下过多少工夫。
228事件是时代的悲剧,许多人在过程中受到伤害,现在要做的是去了解真相、抚平伤痕,而不是动不动就指控他人在政治消费。阿扁曾在228纪念会上为跟228无关的“终统”辩解,大喊数次“阿扁错了吗”,政治消费228还不明显吗?
文章结束 |
|